变速器换挡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word格式.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57829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速器换挡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变速器换挡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变速器换挡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变速器换挡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变速器换挡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速器换挡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速器换挡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word格式.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号:089290141083北京理工大学本 科 毕 业 论 文题 目:变速器换挡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08级 姓 名: 汪龙 指导教师: 霍春明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28日 变速器换挡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摘要:变速器换档叉位于主轴箱。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使变速器获得换档的动力。优点是可以从一种速度直接变到另一种速度,而不需要经过中间的一系列,因此变速很方便;其缺点是比较复杂。本课题根据调查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和有关技术资料,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等相关专业知识对变速器换挡叉零件的作用和工艺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对该换挡叉的加工工

2、艺以及其夹具进行了优化设计。本论文制定了变速器换挡叉的工艺规程方案,拟定了夹具设计方案并完成了其第五工序的夹具结构设计。最后通过使用AUTOCAD绘制装配图和零部件图,用PRO/E进行实体建模,生成能够用于实际生产的工程图纸,保证了加工质量的高效、省力、经济合理。关键词:换档叉;工艺规程;夹具;PRO/E实体建模 Design of the Process and Fixture for the Transmission Shift ForkAbstract: The transmission shift fork mounted on the spindle box. Main role i

3、s to transfer torque to shift the power transmission gain. Advantage is a direct change from one speed to another speed, without the need to go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series, so speed is very convenient; the drawback is more complicated.Studies and surveys provide data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

4、f this subject, the use of the expertise of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ory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shift fork part of the role and process, and the shift fork process and its the fixture has been optimized.This thesis is to develop a program of technical rules fo

5、r the transmission shift fork to develop a fixture design, and completed its fifth process of fixture structure design. Finally, by using the assembly drawing and parts diagram in AUTOCAD, PRO / E solid modeling, engineering drawings generated can be used for actual production, to ensure efficient p

6、rocessing quality, effort,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Key words: Shift fork ;process planning;fixture;PRO/E solid modeling 目 录1 前言11.1 设计的意义11.2 设计的目的11.3 设计任务和要求22 零件的分析22.1 零件的作用22.2 零件的工艺分析23 工艺规程设计5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53.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53.3 锻件形状复杂系数与锻件材质系数的确定53.4 锻件分模线形状与零件表面粗糙度53.5 基面的选择63.6 制定工艺路线6

7、3.7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83.8 确定切削余量及基本工时94 夹具设计214.1问题的提出214.2夹具设计214.3夹具设计及操作说明265 总结28致 谢30参 考 文 献31附录:变速器换挡叉机械加工工序卡32变速器换挡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1 前言1.1 设计的意义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独立解决零件工艺和夹具设计问题的能力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生产安全、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

8、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同时夹具作为机械制造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工件加工精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机床适用范围、改善操作者劳动条件、降低成本都具有十分突出的贡献。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出现了更加精密、复合、智能、环保的机床,企业对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今许多企业中,像变速器换挡叉等不规则零件的加工上依然无法满足流水线自动化加工的水准。因此设计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的夹具是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充分发挥机床的工艺性能的必然要求。1.2 设计的目的本次设计为大学四年所学基础课程的一次综合性设计,对于培养我们编制机械加工工艺

9、规程和机床夹具设计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 培养综合运用相关专业课程(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及装备等)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2) 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定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初步具备设计保证加工质量的高效、省力、经济合理的专用夹具的能力。(3) 熟悉和能够应用有关手册、标准、图标等技术资料,分析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和本企业具备的加工条件,掌握从事工艺的方法和步骤。(4) 进一步熟练机械制图、设计计算、机构设计、和

10、编写技术文件等的基本技能。(5) 培养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去工厂从事工艺与夹具设计打好良好基础。1.3 设计任务和要求按照设计任务,根据调查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和有关技术资料,进行以下工作:制定工艺规程方案,绘制有关图纸(零件图、毛坯图、夹具零件图、夹具装配图等),编写技术文件等。其基本内容如下:(1)工艺规程设计。(2)绘制被加工零件毛胚图、夹具零件图、夹具装配图及相应的PRO/E实体图。(3)按规定格式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2 零件的分析2.1 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变速器换档叉(如下图2-1所示),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使变速器获得换档的动力。该零件是以孔套在轴上

11、,并用M101-7H螺纹孔与轴定位,换挡叉脚卡在双联齿轮的轴中,变速操作机构通过换挡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换挡叉与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换挡叉脚拨动双联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就可实现变速功能,从而实现变速器变速。换挡叉的主要工作面为操纵槽换挡叉脚两端面,主要配合面为孔,M101-7H螺纹孔和换挡叉脚侧面.该零件属于特殊形状零件,但复杂程度一般。由于换挡叉在工作是表面承受一定的压力,因此,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和韧度。2.2 零件的工艺分析(1)该变速器换档叉需要加工的表面可大致分为四类:1)15.8F8孔;2)以15.8F8为基准的顶端两侧面和叉口的前后两侧面;3)以15.8F8为基准的其它几个平面以及槽

12、;4)M101-7H螺纹。这几组加工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15.8F8 mm孔的中心线与叉口的前后两侧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15mm。(2) 换挡叉技术要求表2-1 换挡叉技术要求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mm)公差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Ra形位公差(mm)叉脚两端面IT126.3叉口两内侧面IT126.315.8内孔IT83.2M10螺纹孔M101IT7叉头凸台两端面IT126.3叉头平台外表面IT136.3叉头平台凸面11IT1312.5叉头下表面IT1312.5该变速器换挡叉结构简单,属于典型的叉杆类零件。为实现换挡、变速的功能,其叉轴孔和变速叉轴有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高。叉脚两

13、端面在工作中需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耐磨性,采用局部淬火,硬度为180HBS左右,为保证换挡叉换挡时叉脚受力均匀,要求叉脚两端面与孔15.8垂直度要求为0.15mm。换挡叉用螺钉定位,螺纹孔为M10。综上所述,该零件得各项技术要求制订较合理,符合在变速箱中的功用。(3)审查换挡叉的工艺性分析零件图可知,该换挡叉叉脚两端面厚度薄于连接的表面,但减少了加工面积,使用淬火处理提供局部的接触硬度。叉脚两端面面积相对较大,可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及叉脚两端面的垂直度。其它表面加工精度较低,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达到加工要求;而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得生产条件

14、下,采用较经济得方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来。可见该零件工艺性好。图2-1 变速器换挡叉实体图图2-2 变速器换挡叉零件图3 工艺规程设计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的材料为35钢。常用的毛坯件有铸件、锻件、型材、冲压件和焊接件等。考虑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及冲击性载荷,因此应该选用锻件,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可靠,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参照文献1表1.3-1,可采用模锻成型。3.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公差等级:由换挡叉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锻件重量:已知机械加工后换挡叉的重量为3kg,由此可初步估计机械加工前锻件毛坯的重量为3

15、.5kg。3.3 锻件形状复杂系数与锻件材质系数的确定(1)锻件形状复杂系数对换挡叉零件图分析计算,可大概确定锻件外轮廓包容体出该换挡叉锻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即l=136mm,b=76mm,h=72mm,=7.810-6kg/mm3由文献2公式2-3可计算件的形状复杂系数S=mt/mn=3.5/(13676727.810-6)=3.5/5.8=0.6故属于S 2级。(2)锻件材质系数由于该换挡叉材料为35钢,是碳的质量分数少于0.65%的碳素钢,故该锻件的材质系数属M1级。3.4 锻件分模线形状与零件表面粗糙度根据该换挡叉的形位特点,以对称平分面为分模面,属平直分模线。由零件图可知,该换挡叉各

16、加工表面粗糙度Ra均大于等于3.2um。3.5 基面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和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1)粗基准的选择选择定位粗基准是要能加工出精基准,同时要明确哪一方面的要求是主要的。粗基准的选择应以下面的几点为原则:a.应选能加工出精基准的毛坯表面作粗基准。b.当必须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位置和尺寸时,应选不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c.要保证工件上某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匀时,则应选择该表面为定位粗基准。d.当全部表面都需要加工时,应选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

17、基准,以保证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在铣床上加工变速器换档叉时,以内孔作为粗基准。满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2)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应从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出发,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尽量选零件的设计基准作精基准,可以避免因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这一原则称为“基准重合”原则。尽可能使工件各主要表面的加工,采用统一的定位基准,这是“基准统一”原则。当零件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时,应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即“自为基准”。选择的定位精基准,应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3。该零件加工时,采用内孔作为

18、精基准来加工换档叉叉口前后两侧面。3.6 制定工艺路线工艺路线的拟订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关键,其主要任务是选择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顺序和工序的组合内容,它与定位基准的选择密切相关。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条件下,应考虑机床的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降低。工艺方案分析:由于零件表面精度要求较高,所以安排了粗铣和精铣。考虑到15.8mm孔的精度要求较高,安排为钻并扩铰加工。精铣时以15.8mm孔定位能保证端面与轴心的位置精度要求。

19、(1)综上分析,确定的加工路线方案一如下:工序 钻并扩铰15.8mm孔。工序 粗铣叉口195.9两内侧面。工序 粗铣1656两侧面。工序 粗铣叉口前后两侧面及R105mm的叉部端面。工序 粗铣14.2槽及16.542.9面及16.514.5面及119.65面。工序 精铣叉口195.9两内侧面。 工序 精铣1656两侧面。工序 精铣叉口前后两侧面及R105mm的叉部端面。工序 精铣16.542.9面。工序 钻螺纹底孔M10mm及攻M101-7H螺纹。工序 倒角并检查。以上工艺过程详见“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2)工艺路线方案二为:工序 粗铣叉口195.9两内侧面。工序 钻并扩铰15.8mm

20、孔。工序 粗铣1656两侧面。工序 粗铣叉口前后两侧面及R105mm的叉部端面。工序 粗铣14.2槽及16.542.9面及16.514.5面及119.65面。工序 精铣叉口195.9两内侧面。工序 精铣1656两侧面。工序 精铣叉口前后两侧面及R105mm的叉部端面。 工序 精铣16.542.9面。工序 钻螺纹底孔M10mm及攻M101-7H螺纹。工序 倒角并检查。(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上述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将定位孔加工出来以便于其他面的加工;方案二则先将叉口内侧面加工出来,然后再加工其它平面,而且为了节省装卸时间将一些粗精加工放在了一个工序中。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先加工孔

21、再加工其它平面可以更好的保证各个平面的位置及方向误差,而且需要把粗精加工分开才能保证零件的粗糙度。因此决定用方案一进行加工。3.7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变速器换档叉”零件为35钢,硬度180-201HBS,采用在锻锤上合模模煅毛坯。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15.8F8内孔毛坯为实心,不冲出孔。内孔精度要求IT7,查阅文献1表2.3-8确定孔的加工余量分配:钻孔:15扩钻:15.5 2Z=0.5粗铰:15.7 2Z=0.1精铰: 2Z=0.1(2)叉口两内侧面及R105mm的叉部端面。由于两内侧面对于R28.5中

22、心线有平行度等位置要求,所以可以将其看作内孔来确定加工余量,即的孔。毛坯为实心,已经有孔,精度要求为IT8,参照文献1表2-3.9确定加工余量分配:为简化模煅毛坯的外形,先直接取叉口尺寸为46.5。表面粗糙度要求,因而需要精铣,此时粗铣时单边余量z=2.0,精铣时时单边余量z=0.25。对于R105mm的叉部端面,选取粗铣时z=2.0,精铣时z=0.2。(3)1656两侧面由于是在卧式铣床上两把刀同时铣,所以可以把两侧面的余量用双边余量来计算。现毛坯长度方向直接取11。表面粗糙度为,需要精铣,此时粗铣单边余量为z=2.0-0.2=1.8,精铣时单边余量z=0.2。(4)叉口前后两侧面 该端面的

23、表面粗糙度要求,所以先粗铣再精铣。查文献4中的表4-1查得煅件尺寸公等级CT分为7-9级,选用8级。此时粗铣单边余量为z=2.0mm,精铣时单边余量z=0.2。(5)14.2槽、16.542.9面、16.514.5面及119.65面同理,因为它们的粗糙度要求均为,所以只需进行粗铣。此时粗铣单边余量Z=2。图3-1 变速器换挡叉毛坯图3.8 确定切削余量及基本工时工序:钻、扩及铰钻15.8F8孔,本工序采用计算法确定切削用量。加工条件工件材料:35钢正火,、模锻。加工要求:钻、扩及铰钻15.8F8孔,。刀具:查阅文献5,根据表2-125,选择麻花钻、扩孔钻、铰刀。计算切削用量(1)钻孔1)进给量

24、:根据文献7表2.7,当钢的,时,=,由于本零件在加工15.8孔时,属于低刚度零件,故进给量应乘系数0.75,则=()0.75=根据机床说明书,现取=0.202)切削速度:根据文献7表2.13及表2.14,查得切削速度。3)主轴转速:根据机床说明书(见文献1表4.2-2),与相近的机床转速为380,故实际切削速度为:4)切削工时:按文献1表6.2-5(2)扩孔1)进给量:根据文献7表2.10,当钢的,时,=,由于本零件在加工15.8孔时,属于低刚度零件,故进给量应乘系数0.75,则=按机床说明书,取=0.502)切削速度:扩孔钻扩孔的切削速度,根据文献1表28-2确定为V=0.4V 钻其中V

25、钻为用钻头钻同样尺寸的实心孔时的切削速度.故3)主轴转速:根据机床说明书(见文献1表4.2-2),选取4)机动工时:(3)粗铰孔1)进给量: 根据文献1表2.10,铰孔时的进给量和切削速度为钻孔时的,所以2)切削速度:查阅文献1表4.2-2,选取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3)切削工时:(4)精铰孔因为与粗铰时共用一把刀,利用其机床对工件作粗、精铰孔,所以切削用量及工时均与粗铰相同。工序:粗铣叉口195.9两内侧面,保证尺寸进给量:由文献1表3.1-29查得采用硬质合金立铣刀,齿数,。由文献6表5-5得硬质合金立铣刀每齿进给量f为,由手册得f取0.15mm/z。铣削速度:由文献6表5-6得硬质合金立铣

26、刀切削速度为m/min, 由手册得V取60m/min.主轴转速:查阅文献1表4.2-39,取nw=49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切削工时: 行程当nw=490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查阅文献1表4.2-40,取故有:工序 粗铣1656两侧面;保证尺寸;进给量:根据文献7表3.3得: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35/s,即21m/min。主轴转速: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40mm,齿数z=18,。则查阅文献1表4.2-39,取nw=16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当nw=160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m应为查阅文献1表4.2-30,有fm=230

27、与该值接近,故选用230。切削工时:行程工序 粗铣叉口前后两侧面及R105mm的叉部端面,保证尺寸。(1)粗铣叉口前后两侧面进给量:根据文献7表3.3得 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45/s,即27m/min。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225mm,齿数z=20,。则查阅文献1表4.2-39,取nw=37.5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当nw=37.5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m应为查阅文献1表4.2-40,刚好有fm=60,故可直接选用该值。切削工时:行程则机动工时为(2)粗铣R105mm的叉部端面进给量:根据文献7表3.3得 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45

28、m/s,即27m/min。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225mm ,齿数Z=20.则 查阅文献1表4.2-39,取nw=37.5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取nw=37.5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m应为查阅文献1表4.2-40,刚好有fm=60,故可直接选用该值。切削工时:tm=2.53min工序 粗铣14.2槽及16.542.9面及16.514.5面及119.65面(1)粗铣14.2槽进给量:根据机床说明书取fz=0.08mm/z 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45m/s即27m/min ,采用粗齿锥柄立铣刀,dw=14mm 莫氏锥度号数2,齿数Z=3则查阅文献1表4.2

29、-39,取nw=60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当nw=600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m 为查阅文献1表4.2-30,选用fm=150m/min切削工时:参考文献9表9.4-31(2)铣面进给量:根据文献7表3.3得 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35m/s,即21m/min。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40mm,齿数z=18。则查阅文献1表4.2-39,取nw=16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当nw=160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m应为:查阅文献1表4.2-40,有fm=230与该值接近,故选用230。切削工时:行程(3)粗铣16.514.5面进给量

30、:根据文献7表3.3得 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25m/s,即15m/min。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40mm,齿数z=18。则查阅文献1表4.2-39,取nw=12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当nw=120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m应为查阅文献1表4.2-40,有fm=180与该值接近,故选用180。切削工时:行程=(4)粗铣铣面进给量:根据切削手册表3.3得 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35/s,即21m/min。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40mm,齿数z=18。则根据机床说明书,取nw=16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当nw=165r

31、/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m应为查机床说明书,有fm=230与该值接近,故选用230。切削工时:行程工序 精铣叉口两内侧面进给量:根据文献7表3.3得: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25m/s,即15m/min。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40mm,齿数z=18。则查阅文献1表4.2-39,取nw=125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当nw=125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m应为查阅文献1表4.2-40,有fm=190与该值接近,故选用190。切削工时:行程工序 精铣1656两侧面进给量:根据文献7表3.3得 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25m/s,即15m/

32、min。采用高速钢立铣刀,dw=40mm,齿数z=18。则查阅文献1表4.2-39,取nw=125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当nw=125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m应为查阅文献1表4.2-40,有fm=190与该值接近,故选用190。切削工时:行程 工序 精铣叉口前后两侧面及R105mm的叉部端面,保证尺寸(1)精铣叉口前后两侧面进给量:根据文献7表3.3得 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35m/s,即21m/min。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225mm,齿数z=20,。则查阅文献1表4.2-39,取nw=3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当nw=30r/min时,工作

33、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m应为查阅文献1表4.2-40,有fm=47.5与该值接近,故选用47.5。切削工时:行程,则机动工时为(2)精铣R105mm的叉部端面进给量:根据文献7表3.3得 fz=0.08mm/z 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45m/s即27m/min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225mm ,齿数Z=20.则查阅文献1表4.2-39取nw=37.5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当nw=37.5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m应为查阅文献1表4.2-40,有fm=60m/min,故直接选用该值切削工时:工序 精铣16.542.9面进给量:根据文献7表3.3得 切削速度

34、: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25m/s,即15m/min。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40mm,齿数z=18,。则查阅文献1表4.2-39,取nw=125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当nw=125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m应为查阅文献1表4.2-40,有fm=190与该值接近,故选用190。切削工时:行程工序 钻螺纹底孔M10mm及攻M101-7H螺纹孔(1)钻螺纹底孔M10mm进给量:根据文献7表2-7得 f=0.1mm/r切削速度:根据文献7表2-13,2-14查得切削速度v=20mm/min所以:根据机床说明书,取nw=637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切削工时:(2)

35、攻螺纹M101-7H螺纹进给量:根据文献7表2-7得 f=0.1mm/r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选取v=0.1m/s=6m/min按机床说明书选取nw=195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机动工时:,其中切入l1=3mm,切出l2=3mm,l=3.5mm。工序 倒角并检查。分析零件图可知,该零件上共有三处倒角需要加工,其中位于叉口和槽口处的倒角均是,孔口处的倒角为。采用90锪钻在转塔六角车床上依次加工这三处倒角。可以选取主轴转速n=545r/min手动进给。最后,将以上各工序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计算结果,连同其它加工数据,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见附表。4 夹具设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36、,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根据设计任务书,决定设计加工变速器换档叉16.542.9两侧面的铣床夹具。本夹具用于卧式铣床,刀具为40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同时对2个面进行加工.4.1问题的提出本夹具主要用来粗铣变速器换档叉16.542.9两侧面,这两个侧面对孔有一定的位置度要求。因此,在本道工序加工时,主要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而精度不是主要问题。4.2夹具设计(1)定位基准的选择由零件图可知,叉口两端面对孔有位置度要求。为了达到夹紧定位要求,据夹具手册知定位基准应尽可能与工序基准重合,在同一工件的各道工序中,应尽量采用同一定位基准进行加工,所以应该选择孔

37、作为主要定位基准面,同时以叉口两内侧面作为辅助定位基准。(2)定位分析工件在心轴、档板、螺栓及支承钉上实现完全定位。其中心轴限制了工件在Z轴上的移动及转动自由度和Y轴的移动自由度;档板和螺钉限制了工件在X轴上的移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支承钉限工件在Y轴上的转动自由度,又由于是两个平面同时加工,所以实现了完全定位。(3)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刀具: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根据文献7表3.28得其中 所以当用两把刀铣削时,水平分力:垂直分力:在计算切削力时,必须把安全系数考虑在内。安全系数。其中,为基本安全系数1.5;为加工性质系数1.1;为刀具钝化系数1.1;为断续切削系数1.1。所以(4)定位误差分

38、析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是一心轴,所以定位误差主要就是心轴与工件孔之间的装配误差,即轴与孔的配合误差。孔的尺寸为,所选择的配合轴的尺寸为。所以定位误差为mm,而孔的公差为IT8=0.572,所以,即最大侧隙能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图4-1 夹具体图图4-2 夹具体实体图图4-3 夹具装配图图4-4 夹具装配实体图图4-5 心轴图图4-6 心轴实体图4.3夹具设计及操作说明如前所述,在设计夹具时,因为加工工件及夹具的结构都比较简单,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应着眼于手动夹紧而不采用机动夹紧。夹具以 15.8孔为定位基准,以叉口为辅助基准以实现完全定位和夹紧,以便装卸;夹具上装有对刀块装置,可使夹具在一批零件的

39、加工之前很好的对刀。5 总结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完成汽车变速器换档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及其中一道工序的夹具设计,画出所设计零件的毛坯图和零件图,夹具体的CAD零件图和装配图,以及夹具体的PRO/E实体图和夹具装配图对应的PRO/E实体图。在设计中主要是充分运用CAD软件绘图功能和PRO/E软件三维造型功能。在原有的跃进牌汽车变速器换档叉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通过改进来达到、提高换档叉加工工艺性,从而进一步降低零件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经济性。致 谢本课题从选题、开题、设计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修改,无不饱含着导师霍春明老师的智慧和心血。这期间,霍老师在学术上给了我热情的指

40、导和关心,其广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毕业设计完成之际,谨向霍老师及各科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感谢同学和朋友们给予的无私帮助和很多有效的建议。同时设计还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也一并向这些文献的原作者表示感谢!由于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体设计,时间也比较仓促,对一些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里面难免有很多错误和不足,望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参 考 文 献1 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2 邹 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 张世昌,李旦,高航.机械制造技

41、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孙本绪,熊万武.机械加工余量手册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5 陈心昭,蔡兰.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6 田春霞.数控加工工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 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简明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9 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0 陈心德.生产运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 吴宗泽.机械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12 李天远.简明机械工程师手册M.上册.云南科技

42、出版社,1988.13 刘守勇.机械制造工业与机床夹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4 牛文志.机床夹具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J.金属加工,2010,(14).15宋春霞.浅谈机械的设计与制造J.中国电子商务,2010,(12).附录:变速器换挡叉机械加工工序卡零件号材料35钢编制汪龙日期12.5.20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零件类型变速器换档叉毛坯重量3.5kg指导霍春明生产类型毛坯种类模锻件审核工序安装工步工序说明工序简图机床夹具或辅助夹具刀具量具走刀次数走刀长度切削深度进给量/z主轴转速r/min切削速度 m/min 工时定额(min)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工作地服务时间 11234钻孔扩15.5孔粗铰孔精铰孔C325转塔车床专用夹具麻花钻扩孔钻铰刀卡尺111155495050430.250.10.050.2/r0.5mm/r0.07mm/r0.07mm/r38019819819818.857.549.769.760.920.53.613.6111粗铣叉口两内侧面X60卧式铣床专用夹具硬质合金立铣刀卡板11920.1549061.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