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在挤公共汽车现象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60929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弈论在挤公共汽车现象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博弈论在挤公共汽车现象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博弈论在挤公共汽车现象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博弈论在挤公共汽车现象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博弈论在挤公共汽车现象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弈论在挤公共汽车现象中的应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博弈论在挤公共汽车现象中的应用国际金融 05114002 盖铭摘 要从博弈论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公民挤公共汽车的问题,指出精神文明程度低是挤车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有效惩罚制度的引导才能真正解决挤车现象的屡屡发生。关键词博弈论; 囚徒困境; 利益最大化; 最优策略The game theory in crowds in the bus phenomenon applicationInternational finance 05114002 Gai MingAbstract: Embarked from the game theory angle, analyzes our country

2、 citizens to crowd the bus question, pointed out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degree was low is crowds the vehicle phenomenon serious basic reason, only had through the effective penalty system guidance can truly solve crowds the vehicle phenomenon repeatedly occurrence.Key Words: game theory; prisone

3、rs difficult position; benefit maximization; most superior strategy挤着上公共汽车是我们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的普遍现象。就拿我个人来说,每次从家回学校的过程中都要到北站236路汽车的终点站,去坐车。但每次上车过程都好像是一次战役,挤车的人非常多,而且大多都是像我一样要回学校的大学生,不仅等车人多时要挤者上车,甚至只有几个人等车时,这几个人也会挤着上车。不挤上不了车现以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许多媒体电台对挤车现象进行过讨论,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指责挤车者,可惜并没有减少挤车状况。 谁都知道,如果每个人都按顺序上车,他们都能上去,而且上得更

4、快,但你看到的现实却是人人都挤着上车。那些原本指责挤车的人,在现实中也不得不成为“挤车族” ,因为不挤往往上不了车。为什么明明合作排队对与每个人都有利,而且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在现实中却难以合作呢?我们现在就用博弈论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博弈论及“囚徒困境”博弈论研究人们行为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和结果。最经典的博弈论例子是“囚徒困境” 。这个例子分析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囚犯在坦白过不坦白之间,如何作出决策,及后果是什么,从而说明人们决策的一般性规律。 “囚徒困境”说的是甲乙二人合伙犯罪偷车被警察逮捕。警方怀疑他们还抢劫过银行,于是将他们分别关押,并分别告诉每一个人,如果他们都坦白抢劫银行的事,

5、各判3年;如果一方交代,另一方不交代,交代者判1年,不交代者判10年。当然他们知道,如果谁都不交代抢劫银行的事,就只会因偷车而判2年。他们无法互相对话商量,并且对方的行为对自己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只有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来作出决策。甲的推理是:如果乙不叫交代,自己也不交代,则各判2年,如果自己交代只判1年,两者相比,还是交代有利;如果乙交代,自己也交代,则判3年,如果自己不交代,则要判10年,两者相比,还是交代有利。结论是,无论乙是否交代,自己的最优决策都是交代。乙也是同样进行推理,结果也选择了交代。这样,甲乙二人都进行了交代,得到了最糟的结果,每人各判3年。 在“囚徒困境”博弈中,每个囚徒都

6、想得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结果每个囚徒却得到了最坏的结果。明明知道合作对双方都有利,结果却是双方不合作。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挤公共汽车的博弈。 二、挤车的博弈分析、公民挤车的最优策略及利益最大化对每个上公共汽车的人来说,两种选择行为是“挤”与“不挤” 。每种行为的结果取决与其他人的选择。我们首先假设其他人都“不挤”。这时如果你选择“挤”,不但可以上去还可以有座位。如果你选择“不挤”,也许能上去,但座位是没有的。两者相比,如果别人都“不挤”,而你选择“挤”会更有利。如果别人选择你选择“挤”,你也选择“挤”,起码可以上去,如果你选择“不挤”,很可能上不去。也就是说当别人选择“挤”时,你也是选择“

7、挤”更有利。结论是,无论其他人选择“挤”还是“不挤”,你选择“挤”都是有利的。这就是你的最优策略,这样,你就会逢车必挤。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想,挤车也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了。这又得出了与“囚徒困境”相似的结论:每个人都想得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上车并有座位),最后却得到最坏的结果(挤一身臭汗还不一定能上去)。排队合作对所有人都有利,结果却是大家都选择最不利的挤着上车。 挤公共汽车的博弈很复杂,这在于博弈的参与者是很多的,而且每一次的博弈者都不是同样的人。对每个上车者而言,博弈都是一次性的。所以,消灭挤车现象是困难的。 三、我国公民挤公共汽车的原因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那么,挤公共汽车的现象就没治

8、了吗?无论是通过电视还是书籍的介绍,我们都知道,美国人无论多少人上车,都没有挤车现象。尽管上车的人也是站成一堆,但车来时人们一个个顺序上车,从来没有人挤。其实在上下班高峰时间,上车人多是许多国家都存在的现象,但挤车决非共同规律。这说明人们仍然可以实现按顺序上车的合作。 在多方一次博弈的情况下,实现合作的有效途径仍然是对不合作者的有效惩罚。这种惩罚来自于外部制约。这就要有保证不合作者受到惩罚的制度。 据我近期的不完全调查,在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排队上车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规范已成为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深入到每个人的思想中。儿童从小就接受文明行为的教育,知道遵守公共道德。年长者以自己不挤上车和不能偷窃

9、等为道德底线。尽管你挤上车,除了有人会瞅你一眼之外,并没有警察来罚款或拘留你,但你习惯的道德约束使你自觉地不去挤车。在这种文明气氛之下,你要挤车就令别人从心底里看不起,不用罚款,只要别人瞅你一眼,你就会在良心上受到惩罚。所以,即使是在国内惯于挤车的国人,在国外也会改掉恶习。这种道德约束正是作为制度在起作用。 我国之所以存在挤车现象主要并不是因为车少人多,或交通不畅,从根本上说还是精神文明的程度低。但这种精神文明的建立不能仅仅靠说教。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全民族教育水平的提高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从短期来看,建立一种文明习惯也要靠制度,靠有效的惩罚。如果挤车者得到实惠而不受到惩罚,谁会排队上车呢?如

10、果只有挤才能上车,那些本来文明的人也会不得不去挤。就目前而言,缺乏对挤车者的有效惩罚是在挤车博弈中无法实现合作的真正原因。 四、解决公民挤公共汽车的对策我们挤车现象普遍的原因在与没有一种惩罚的立法,即使有也没人去认真执行,于是挤车就成为利益大于代价的行为了。惩罚挤车就是一种制度。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制度正是激励的来源。人的行为不能靠单纯的说教来引导,而是要靠制度来引导。 挤公共汽车的博弈告诉我们: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问题在于如何用一种制度把这种本性引向有利于整个社会,实现既利己又利人。挤车的博弈是可以走出“囚徒困境”的,我相信通过有效惩罚制度的引导,我国公民挤车现象会日益减少的。 参 考 文 献 1 经济学家茶座(第一版)J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 2 斯蒂芬哈格,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