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小学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966512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教小学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教小学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教小学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教小学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教小学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教小学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教小学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济阳县曲堤镇三教小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垃圾围城之困日显突出。学校作为人员活动密集的场所,作为教育单位,不仅仅是遵守垃圾分类的准则、方法、途径,他还有一项重要的使命,便是在日常的垃圾处理的过程中还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全面推动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进一步做好对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全校师生充分认

2、识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方法,使更多的资源从源头上分离出来,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减轻处理垃圾的社会负担。二、目标任务1、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以“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切实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2、参与社区共建。深入社区宣传和参与垃圾分类,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3、设置分类收集设施。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三类设置垃圾收集设施。三、建立机构,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1.建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颜永波副组长:孙力张继涛组员:校委会成员职责。具体负

3、责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政策制定、工作方向、总体保障、跟踪检查、考核评估、资料积累、总结等工作,并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各项活动。2、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小组组长:孙力副组长:李三银组员:各班主任职责。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协助服务。四、实施步骤第一阶段为宣传教育、启动阶段主要内容:以宣传普及垃圾分类意义和方法为重点,提倡、鼓励师生实行垃圾分类投放,让全校师生逐步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好习惯。相关措施:加强垃圾分类回收教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橱窗、黑板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教育,增强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使广大师生逐步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4、收集的好习惯。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校内推广阶段主要内容:1 .一方面继续多种形式,各种渠道、全方位开展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把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与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加强管理过程的监督、整改。2 .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做到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的效果。3 .加强教材的循环使用。相关措施。1 ,全面开展“节约资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再生资源教育进社区实践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周边社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2 .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课室及校园里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并统一标识。各班由班主任、卫生委员负责,对垃圾分类的要求进

5、行监督执行,每天定人、定时进行垃圾清倒,把各类垃圾汇总到学校的指定地方,然后由学校统一处理。3 .垃圾分类手抄报和绘画评比。第三阶段为完善总结阶段在提高分类质量上下工夫,建立并逐步完善相应的制度、环保垃圾分类管理机制,力争在一年内,使我校和周边社区的生活垃圾全部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五、具体分类1、具体落实,各班由班主任、卫生委员负责,对垃圾分类的要求进行监督执行,每周进行小结,每天定人、定时进行垃圾清倒。2、硬件配备,校园相关场所放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班级发垃圾桶2个,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学校配有废旧电池回收专用箱。六、注意事项:1、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明确知道有关垃圾应该放在哪里,并且向父母及亲友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2、将掌握的知识,不断转化为“无意识”地行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的理念和持之以恒的卫生习惯。3、对学生们在平时所表现的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及时给于鼓励和适当的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