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培训讲座PPT.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69914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6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培训讲座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电气培训讲座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电气培训讲座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电气培训讲座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电气培训讲座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培训讲座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培训讲座PPT.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题:电气安全知识培训地点:培训室培训讲师:安全主任,主要内容,电气安全基础知识防止人身触电的基本措施雷电和静电安全电气防火防爆触电急救和外伤救护,一、电气安全基础知识,(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类型:当人体发生触电时,电流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电击和电伤。,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部伤害,它会破坏人体的心脏、呼吸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电击特点:伤害内部 致命电流小 无明显痕迹(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电击分类:直接电击:人体直接触及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正常情况下的电击)间接电击: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

2、人体触及意外带电部分所产生的电击。(故障情况下的电击),电伤是指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电流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电伤特点:多作用于人体外部 常会在人体上留下伤痕,电伤分类:电弧烧伤:电流的热效应引起人体烫伤。具体症状:皮肤发红、起泡,甚至皮肉组织破坏或被烧焦电烙伤:载流导体较长时间接触人体时因电流的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作用,使接触的皮肤变硬且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痕迹。(同烙伤)皮肤金属化:电弧或电流作用产生的金属微粒渗入了人体皮肤表层而引起,使皮肤变粗糙坚硬并呈特殊颜色(青黑色或褐红色)。,(二)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影响因素,(1)电流大小的影响 感知电流 引

3、起人有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有效值,下同)。概率为50%时,成年男子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子约为0.7mA。摆脱电流 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概率为50%时,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摆脱电流分别约为16mA和10.5mA;概率为99.5%时,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摆脱电流约为9mA和6mA。,室颤电流 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是短时间作用的最小致命电流。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50mA;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心脏搏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数百mA。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感觉越强烈,引起心室颤动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害越大,心

4、电图和血压图,室颤电流(心室颤动电流),(2)电流持续时间的影响 电流持续时间越长,则体内积累局外电能越多;电击持续时间延长,必然重合心脏易损期;电击持续时间延长,人体电阻降低,人体电流增加;电击持续时间越长,中枢神经反射越强烈。,(3)电流途径的影响 人体在电流的作用下,没有绝对安全的途径。流过心脏的电流越多、电流路线越短的途径是电击危险性越大的途径。,(4)电流频率的影响 不同电流频率的危险程度不同。工频电流、高频电流、直流电流、冲击电流、残留电荷及感应电都有电击致命的危险。(5)电压的影响 当人体电阻一定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越高,则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危险性越大。实际人体电阻是变化的,随

5、电压的升高人体电阻因皮肤受损破裂而下降。,(6)个体特征的影响(人体电阻)健康、健壮、性别、年龄不同则危险程度不同。(人体允许电流30mA)在干燥、电流途径从左手到右手、接触面积50-100cm2的条件下,人体电阻见下表。,(三)触电事故分布现状,分布之一:缺乏安全意识超过95%明显违章47%直接关联漏电26%触及高处带电体20%移动式设备25%高压触电38%69月49%,专业电工27%连接部位16%多重原因32%分布之二:操作使用中55%施工装拆中25%维护检修中18%,带有违章性质的触电死亡事故不下50%,19岁的她,惨死在变压器上方!,二、防止人身触电的基本措施,1.直接接触防护典型事例

6、一 高压线就在凉台的下边隐患!他往上面撒尿结果惨不忍睹!放电痕迹犹在。,典型事例二 简况:隆冬季节,某垃圾处理场,垃圾车爬坡,迅速倒完,翻斗尚未落下,起步,碰高压线,放炮,装车工欲放翻斗,飞出4m外,司机弃车,右手抓车门跳下,弧光自地面起,全身起火,扭曲,挣扎,倒下,抽动,死亡,轮胎起火,车毁线断。简析:间距的变化、承包后的安全、领导的责任。,起重机,翻斗车,1.直接接触防护常用措施(1)绝缘 采用绝缘性能的材料作为绝缘防护层(2)屏护 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包括屏蔽和障碍(3)间距避免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放电和短路,在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及设备之间

7、、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一定安全距离。,2.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接地保护),(1)I T系统 做法: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将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防止导体间产生危险的电位差;消除感应电的危险。,安全作用,(2)TT系统,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采用TT系统必须装用漏电保护器。,(3)TN系统(保护接零),做法 TN系统中的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中性点之间金属性的连接,亦即与配电网保护零线的紧密连接。这种做法就是保护接零。,种类TN-S、TN-C-S、TN-C,工作零线即中性线,用N表示;保护零线即保

8、护导体,用PE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的共用线用PEN表示。,3.装设漏电保护装置,安全原理,额定值 工频有效值的额定值有42V、36V、24V、12V和6V。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局部照明灯和携带式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4.安全电压,5.加强绝缘,加强绝缘结构,工作绝缘 称基本绝缘,带电体与不可触及金属件之间的绝缘。保护绝缘 附加绝缘,不可触及金属件与可触及金属件之间的绝缘。双重绝缘 兼有工作绝缘和保护绝缘的绝缘。

9、加强绝缘 具有与双重绝缘同等防触电能力的单一绝缘。,安全用电注意事项,1、不得随便乱动或私自修理车间内的电气设备。2、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扭开头、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3、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装置,保证连接牢固。,4、在移动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以免磨损或拉断。5、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并要防止移动工具时,导线被拉断,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板上。6、对设备进行维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在明显处放置“

10、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7、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周围10米之内,禁止人员进入;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8、要想保证工厂用电的安全,座地扇、手电钻等移动式用电设备就一定要安装使用漏电保护开关。漏电保护开关要经常检查,每月试跳不少于一次,如有失灵立即更换。保险丝烧断或漏电保护开关跳闸后要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才可恢复送电。,9、千万不要用铜线、铝线、铁线代替保险丝,空气开关损坏后立即更换,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大小一定要与用电容量相匹配,否则容易造成触电或电气火灾10、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线可靠连接,单相

11、用电要用三蕊电缆连接,三相用电得用四蕊电缆连接,保护在户外与低压电网的保护中性线或接地装置可靠连接。保护中性线必须重复接地。,11、电缆或电线的驳口或破损处要用电工胶布包好,不能用医用胶布代替,更不能用尼龙纸包扎。不要用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用电。12、电器通电后发现冒烟、发出烧焦气味或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13、不要用湿手触摸灯头、开关、插头插座和用电器具。开关、插座或用电器具损坏或外壳破损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未经修复不能使用。,14、房内的电线不能乱拉乱接,禁止使用多驳口和残旧的电线,以防触电。15、电炉、电烙铁等发热电器不得直接搁在木板上或靠近易燃物品,对无自动

12、控制的电热器具用后要随手关电源,以免引起火灾。16、发现有人触电,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者,要尽快拉开电源开关或用干燥的木棍、竹竿挑开电线,立即用正确的人工呼吸法进行现场抢救。17、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应由持证电工负责。,三.雷电和静电安全,雷电和静电都是积聚起来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雷电和静电都能产生静电感应;雷电和静电最重要的危险都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等。但雷电和静电的产生和积累的方式、存在空间、放电能量、防护措施等方面也有很多明显的差别。,1.雷电种类直击雷,静电感应雷,电磁感应雷,球雷,球雷即球状闪电,球状闪电也俗称滚地雷,是一种呈圆球形的闪电球,通常在雷暴之下发光,十分光亮。,2.雷

13、电的危害,爆炸和火灾 电击 毁坏设备和设施 大规模停电,3.防雷概要,直击雷防护由于直接雷过电压幅值极高,是任何绝缘都无法直接承受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通常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或避雷网进行防护。,感应雷防护为了防止静电感应,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金属构架、钢屋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以及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件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屋面结构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电缆相距不到100mm时,须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m;交叉相距不到100mm时,交叉处也应用金属线跨接。,2.静电,(1)静电产生

14、 当两种不同的物体紧密接触至其间距离小于2510-8cm以下时,将发生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于是,界面上出现双电层。双电层上的电位差叫做接触电位差。随着两种物体的迅速分离,将表现为极高的静电电压。,(2)静电特点,静电电压高 静电泄漏慢 多种静电放电电晕放电、刷形放电、传播型刷形放电、火花放电、雷型放电,(3)静电危害,爆炸和火灾 电击 妨碍生产,(4)防静电措施,环境危险程度控制取代易燃介质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工艺控制材料的选用限制摩擦速度或流速增强静电消散过程,接地和屏蔽增湿抗静电添加剂静电中和器,4.电气防火防爆,一、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发生电

15、气火灾和爆炸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有易燃易爆物质和环境;其次有引燃条件。,(一)易燃易爆物质和环境在生产和生活场所中,广泛存在着易燃易爆易挥发物质,其中煤炭、石油、化工和军工等生产部门尤为突出。煤矿中产生的瓦斯气体,军工企业中的火药,石油企业中的石油、天然气,化工企业中的原料产品,纺织、食品企业生产场所的可燃气体、粉尘或纤维等均为易燃易爆易挥发物质,并容易在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一些生活场所,乱堆乱放杂物,木结构房屋明设的电气线路等,都形成了易燃易爆环境。,(二)引燃条件在生产场所的动力、照明、控制、保护、测量等系统和生活场所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和线路,在正常工

16、作或事故中常常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的高温,这就具备了引燃或引爆条件。,电气防火防爆措施(一)正确选用电气设备(1)应根据场所特点,选择适当形式的电气设备。我国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按爆炸性气体混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三个区:,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二)保持防火间距为防止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火灾,开关、插销、熔断器、电热器具、照明器具、电焊器具、电动机等均应根据需要,适当避开易燃易爆建筑构件。天车滑触线的下方,

17、不应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三)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电气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和危险温度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因此,保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对防火防爆有着重要意义。保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保持电气设备的电压、电流、温升等参数不超过允许值,保持电气设备足够的绝缘能力,保持电气连接良好等。,(四)通风在爆炸危险场所,如有良好的通风装置能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达到不致引起火灾和爆炸的限度。这样还有利于降低环境温度。这对可燃易燃物质的生产、贮存、使用及对电气装置的正常运行都是必要的。(五)接地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内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地接地(或接零),以便在发生相线碰壳时迅速切断电源,防止短路电流长时

18、间通过设备而产生高温发热。,(六)其它方面的措施(1)爆炸危险场所,不准使用非防爆手电筒。(2)在爆炸危险场所内,因条件限制,如必须使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时,应采取临时防爆措施。(3)密封也是一种有效的防爆措施。(4)变、配电室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油浸电变压室应采用一级耐火等级。,三、电气火灾的扑救常识(1)发生电气火灾时,应尽可能先切断电源,而后再灭火,以防人身触电,(2)扑救人员与带电部分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3)高压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接地,在室内,扑救人员不得进入故障点4m以内的范围;在室外,扑救人员不得进入故障点8m以内的范围;进入上述范围的扑救人员必须穿绝缘靴。(4)应使用不

19、导电的灭火剂,例如二氧化碳和化学干粉灭火剂,因泡沫灭火剂导电,在带电灭火时严禁使用。,四、触电紧急救护的方法,1、立即切断就近电源。2、心肺复苏法。(1)通畅气道。(2)口对口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3、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断一次抢救效果。4、讲究过程中伤员的移动与转院。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随意移动伤员,5、伤员好转后的处理。如伤员的心跳和呼吸经抢救后恢复,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要随时作好再次抢救准备6、杆上或高处触电急救。发现杆上或高处有人触电应争取时间及早在杆上或高处开始抢救。,(五)电气作业管理措施,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经考试合格取得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独立作业。电工作业人员要遵守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坚持维护公司制度,特别是高压检修工作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