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九则.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71807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九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论语十九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论语十九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论语十九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论语十九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九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九则.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学者尚且如此呼吁,那么作为中国人更应辨正地、批判地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地文化传统。,导入新课,走近孔子,论语十九则,交流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知识,交流探究,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g)(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 尼,

2、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3、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故里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山东曲阜“三孔”,孔林:孔子墓地,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论语,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的两个“中华之最”:,1.中国两千多年最重要的课本,“

4、四书”之首。,“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2.出成语最多的书,不耻下问、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读准字音:,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诲女()知之乎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yn,wng,di,yu,xng,chun,r,zh,zh,翻译指导:,1.单音字换成双音字,2.弄清虚词的用法,3.补充出省略部分,4.调整句子的语序,5.揣摩句子的语气,6.注意古今义的不同,7.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8.文言文特殊句式,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试着翻译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探

5、究,1.子曰:“学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不亦君子乎?”,按时、及时副词,通“悦”,愉快不也吗?,志同道合的人,了解,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但,顺接连词,转接连词,不也吗,语气词,理解:这一则讲述学习的方法、乐趣和为人的态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虚词“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顺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转接,指由“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上的转折。,例:。,例:。,第二则吾日三省吾身人的品德修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6、习乎?,2,每天,泛指多次,xng,反省,wi,替,谋划,出主意,忠实,真诚,诚实,Chun,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复习,理解:这一则谈人的。,品德修养,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 办事是不是忠实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 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 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2则译文,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之)为 师 矣。”,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做,了,3.,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语

7、气词,4.子曰:“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不解,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连词,就,3、4则译文,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 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这一点当老 师了。”,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 会有害。”,译文,5.子曰:“由,诲 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教导教诲,通“汝”你,认识事物(的道理)吧,是,代词,这,通“智”聪明智慧,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6.子曰:“见贤思齐 焉,见不贤 而内自省也

8、.”,贤人,相同,反省,见到贤人就应想到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自我反省,语气词,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数,几个人,走,=于之在其中,他们的,优点好的方面,顺从,6、7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抱负的人,强毅,重大,以仁为己任,把“仁”当作自己的任务,停止,理解:这一则主要谈品德修养问题,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至岁寒”,即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凋谢,理解:这一则主要谈人的品德修养问题,借“松柏之后凋

9、”比喻社会现象,讲面对利害关系,遇到事变关头,方能见君子的操守,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字,奉行,大概,想干的事,理解:这一则主要谈思想品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语气词,吧,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记 指学习所得东西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教导 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满足,理解:这一段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提出“学而不厌”,即学习要不知满足,不断进取。,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讲的是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思考、表达,再给予适当的启发,并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实际上强调的是

10、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1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也是讲学习态度。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要虚心好学。,14、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讲如何做君子。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谈的是品德修养,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也是讲如何做君子。同样谈的是思想品德修养的问题。“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反映了

11、孔子的理欲观。即钱财要取之有道。这谈的是品德修养。,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求得来,就是执鞭的低贱工作,我也愿意做,如果不可求,还是顺从我自己的喜好。”其中所说的“可求”就是指必须合乎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遵守道德、法律,在这个大前提下,追求财富不止是热衷金钱与富贵之人的事情,而且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健康心理。孔子如何维持生计?公侯卿大夫出门,有几组小吏拿着鞭子趋赶路人开道,这种执鞭之士叫“条狼氏”。这样微不足道的小吏,只要来路正当,干的活也不损道,孔子并不排斥。,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2、”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后用“三月不知肉味”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理解:孔子听了韶乐以后,心境之宁静,思想之专一,吃饭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吃饭,到了忘我的境界。以此形容韶乐之美。,19、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点,史记作葳,曾参的父亲,字皙,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曾晳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13、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9岁。曾皙:姓曾,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约小孔子20多岁。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小孔子29岁。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小孔子42岁。以上四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14、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15、。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琴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三子者出,

16、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了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间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点的主张,就是因为曾点形象地描绘了礼乐之下天下太平和谐

17、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上。这一章,通过对点的生活态度的赞许,来倡导人的自然常态,提倡人要和大自然亲近。,练习巩固:1、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中也有与之相近的两句:“”2、孔子认为做君子要成人之美,帮人成就好的美德的句子是:“”3、强调人在恶劣的环境中更要坚守气节的句子是:“”4、反映孔子对音乐的赞叹和痴迷的句子是:“”5、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不亦远乎”中的“士”指什么?“弘”是指什么?“毅”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1)“士”是指:(2)“弘”是指:(3)“毅”是指:(4)这句话的意思是:(5)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有抱负或有社会地位的人,胸怀宽广,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强调“仁”。,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6、我们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要以孔子的话“”为准绳。7、当今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但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以孔子的话“”8、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