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73160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1,目录,1、前中期发展2、新发展3、发展前景展望,2,一、前中期发展,三个前期主要发展阶段1、初创:阶与范畴语法阶段:50年代和60年代初。2、发展:系统语法阶段: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3、确立:系统功能语法阶段:70年代至90年代中。,3,1、初期阶段:阶与范畴语法阶段博士论文:清宫秘史的语言特点阶与范畴语法的基本构架三个层次:情景(语境)、形式、(音系)实体。中间是意义和音系。两个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四个范畴:单位、结构、类、系统三个阶:级阶、精密阶、说明阶,4,2、发展阶段:系统语法60年代中后期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第三个阶段以“深层”语法札记“Notes

2、 on Deep Grammar”(Halliday 1966)为标志。在这个阶段,Halliday 解决了系统与结构、聚合与组合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系统是首要的,构成语言中基本的深层关系;而结构是系统的体现,从而把系统从结构中解放出来。,5,3.确立阶段:系统功能语法 70年代初,韩礼德改变了研究重点强调系统和结构的功能通过深层语法研究,发展了他的系统语法,用以描写语言的系统性特征,即语言的聚合性关系。通过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结构特点,发展了他的功能语法,用以描写语言的三个功能成分由什么语法结构功能体现。,6,7,4.新发展阶段:语言作为社会符号阶段,从9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 由主要进

3、行语法研究向主要进行语义、语境、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的关系、语言学理论的应用发展。两个主要方向:(1)理论研究:语法研究、多符号系统研究、意义系统的扩展、语境理论的发展;(2)应用研究:适用语言学研究、批评话语分析、外语教学研究、计算语言学研究。,8,二、新发展,1.理论研究(1)语法研究:功能语法、卡的夫语法(2)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多模态话语分析(3)语义研究:衔接与连贯研究、评价理论研究(4)语境研究:体裁研究、语域研究、个体性研究2.应用研究(1)适用语言学的提出(2)批评话语分析(3)外语教学研究(4)计算语言学研究,9,1.语法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Haliday(1985)完成了功

4、能语法的研究,出版了功能语法导论,在1994年完成了完善工作,修订再版。(phonometrics)与此同时,福塞特(Robin Fawcett)等发展了卡迪夫语法(Cardiff Grammar);;莫里(David Morley)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句法结构进行了研究。莫里基本上是在韩礼德的理论基础上探讨句法结构的,主要有两本书大家可以参考:1.Syntax in Functional Grammar:An Introduction to Lexicogrammar in Systemic Linguistics.Continuum,2000.2.Explorations in Functi

5、onal Syntax:A New Framework for Lexicogrammatical Analysis,Equinox,2004.莫里的研究主要是对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进行解释,所以区别不大,下面重点谈韩礼德和福塞特的语法。,10,(1)功能语法,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于2004年出版,由韩礼德和麦迪逊(C.Matthiessen)合作出版,是麦迪逊在韩礼德(1994)的基础上修订的。这一版的基本理论框架没有变化,与1994版相比有什么变化呢?我想主要是三个方面:(1)具体化:对功能语法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更加具体的研究,书的长度大增,由434页增加到689页。(2)语料库:大多数句

6、子取自语料库。原来的例子大多数取自Alice in Wonderland.(3)系统语法:在功能语法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与此相关的系统语法,如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主位系统等。,11,12,13,14,(2)卡迪夫语法,卡迪夫语法是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发展起来的一个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支,主要发起人是福塞特(Robin Fawcett)、塔克(Gordon Tucker)等在进行一项把计算机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生成自然话语的研究时提出了。所以,卡迪夫语法不是另外一种语法,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法。它也是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上发展的,也把语言看作一个系统;也从功能的角度解释语言。但

7、两者也有一些区别,可看作一种理论的两种模式。下面简单介绍这个理论。,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outputs in a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Fawcett 2008:41),福塞特提出发展卡迪夫语法的八个理由,但主要思想是:意义和形式在语法研究中都应该考虑,而且意义和形式都有潜在的系统和实例。其理论模式如下图:(意义到形式的双向性),所以,从句法上讲,卡迪夫语法主要涉及体现规则和潜在的结构,具有丰富标记的树形图表示。潜在的形式和实际结构是一体的,不是分离的。其系统网络和韩礼德的相同。体现规则以相同方式表达,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两者的相

8、同点和不同点可由下图表示。,卡迪夫语法和韩礼德的悉尼语法的最大不同点是:卡迪夫语法有一个一体化的句法结构,而悉尼语法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构。在卡迪夫语法中,不是每一个成分都同时体现所有类别的意义,而是不同的成分可体现不同的意义。卡的夫语法意义特征是功能语法的语法特征,在这些特征的层次之上没有一个意义层,而在韩礼德的语法层面之上还有一个意义层次。语法功能是意义 vs 语法功能是意义与语法特征的关系。,Figure 8:TRANSITIVITY,MOOD and THEME in a simple clause(Fawcett 2008:113),Figure 9:The Syntactic and

9、Semantic representations of a clause(Fawcett 2008:242),卡迪夫语法的句法结构和它体现的意义成分由下图表现。,2.多模态话语分析(1)引言1.话语分析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人们发现话语的意义很大一部分是由非语言特征实现的。2.多媒体的产生促进了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进行研究。人类话语越来越多模态化:人类的交际过程:听觉、视觉、触觉并用;在一些领域,交际的主模态已经由语言转为图像或其它模态,网页、电影、画展等。模态(modality)来自于mode/model(方式、模式),是可对比和对立的符号系统;媒体是符号分布印迹的物质手

10、段,如产生语篇采用印刷的或手写的手段,说话时发出的声音,身体的动作,或计算机显示器上的光脉冲(Scollon&Levine 2004)。,22,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者1.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是R.Barthes,在他1977年发表的论文图像的修辞(Rhetoric of the image)中探讨了图像在表达意义上与语言的相互作用。2.Kress,G.and van Leeuwen,T.(1996;1998;2001;2002)研究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3.K.L.OHalloran,(1999a;1999b;2000;2003;2004)研究多模态的理论建构;4.Royce,T.(1998a;199

11、8b;2002)研究了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的互补性,以及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的协同性等。还有其他许多研究者:Jewitt 2008;New London Group(1996);Lemke,J.(2002);Bednarek&Martin(2010)。,23,2.理论基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基础是社会符号学索绪尔:能指(signifier)-所指(signified)。只研究个体符号的特性;只研究“Langue”,不研究“parole”。皮尔斯发展了符号范畴:图标、索引和语符。他论述的媒介、对象、解释三位一体的三角关系。韩礼德提出了“语言是社会符号”的理论。社会符号学优先研究的是把所

12、指行为作为实例,并把社会的所指实践作为经常的、可重复的、可识辨的类型。社会有意义的实践构成各种文化(社会符号系统)。符号系统是对这些实践的抽象(如从言语得到语言符号)。Saussure Langue Parole Halliday Pierce,24,(2)符号资源,符号系统实际上是符号资源(semiotic resource)系统,人们通过可识别的、多半是习惯性的(有时是原创的)方法从这些资源中选择,就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活动(Lemke 1993)。Kress(2001)认为,所有的模态(视觉的、姿态的、动作的),像语言一样,在社会使用过程中共同形成社会资源的模态(Halliday 1985,

13、Kress 1997)。Thibault(2004)对符号资源的研究比较具体。他从身体动力学的研究区分动态的和静态的:(1)动态的研究指面对面的互动和使用录像机;(2)静态的表达媒体,如文字+图片。传统上书写和口语的模态强调语言方面,而把其他资源,如姿势、语音音律、注视、动作等看作是“副语言的”,不把这些看作是能与语言同时作用的完整的符号资源。多模态话语分析把它们提高到相同的层面。,25,3.两个层次与三个层次根据系统的复杂性,媒体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和三个层次的。两个层次的符号系统比较简单,是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可一一对应,不通过词汇语法的系统,例如:交通信号系统是两个层次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三

14、个层次的符号系统。,26,4.维度媒体的维度是一个重要的区分条件,因为维度之间的区别很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对符号的识别难度。媒体的维度现在一般还是局限在四个之内:一维的是线性的:口语和书面语;二维的是平面的:平面图画;三维的是立体的:立体图形;四维的是动态的,是可移动的三维符号系统,如电影、动画等。,27,(3)多模态读写(多元识作),多模态读写(Multiliteracy)指具有阅读可接触到的所有媒体和模态的信息,并能据此产生相应的材料,如阅读互联网或互动的多媒体的能力。传统的以读写为主的读写能力在多媒体时代已不够用。其次,在教育中,教室里不断增加使用多种媒体,如图像操作软件、电子音乐、科学模

15、拟、存在于计算机上的虚拟剧场等。多模态化和多元符号学试图把这些信递形式理论化,探讨各种图像、词语和动作的模态如何互相依赖,以产生整体意义(Williamson 2005)。Thwaites(1999)提出了六种主要的多元读写能力:1.科技读写能力:2.模态读写能力:3.文化读写能力:4.政治读写能力:5.批评读写能力:6.后现代读写能力(postmodern literacy)(Thwaites,1999)。,28,新伦敦小组(the New London Group,1996)提出了培养多元读写能力的四个方面的教学方式:语境化实践;课堂教授;批评性解读(反思);转换的实践。从逻辑顺序的角度,

16、我们把这四个方面组成一个循环圈:语境化实践+课堂讲授 批评性解读 转换的实践 语境化实践+课堂讲授。,29,(4)设计,设计是制造语篇和识读语篇的过程。根据Kress&van Leeuven(2001:5),“设计处于内容和表达的中间,是表达的概念面,概念的表达面。”书面语占统治地位的设计:写作的逻辑曾经塑造了页面的顺序和书本。新媒体时代的设计:当今占统治地位的媒体是屏幕,不管是游戏机、移动电话、个人电脑或者电视和录像。因此现在屏幕的逻辑正在塑造新的顺序和对屏幕的安排。虽然文字写作可以出现在屏幕上,但它从属于图像,如同过去图像可出现于书本上,但从属于文字写作。因此图像将越来越塑造写作的出现和用

17、途,这一过程已在公众信息传递的事例中出现。过去,作者的形象和写作的方式占统治地位;在新的屏幕设计中,设计者和图像的模式占统治地位。(Kress 2004)。,30,根据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 2000)的观点,任何制造意义的过程基本上都是设计行为。一般有三个部分:第一,已有资源:根据“可利用的设计”,择取某些符号资源和常规,如话语形式、语类和方言。第二,设计过程,:包括将符号资源转变成自己的声音,将老材料作新用途等。根据这一观点,读和听、写和说是进行设计的实例,因为每个人都可利用可利用的设计来产生意义,根据各自的兴趣和个人经验,将所读到和听到的材料转化成意义。第三,“重新

18、设计”:由设计过程产生的资源或重新产生的意义,又可成为一种新的可利用的设计,具有制造意义潜力的新的资源。这样,设计的观点不仅应用于原创性活动,更应当看作是日常经历的核心部分,因而这是教育过程中应当强调的重要成分。(Williamson 2005)。,31,32,(5)语法,在多模态话语选择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如何使不同模态的相互配合来获得最佳交际效果,而这种模态之间的配合主要是在形式层面,特别是语法层面表现出来的。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Halliday,1973;1985),语言要同时体现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谋篇功能。那么,从多模态话语的角度讲,除了语言之外,其他符号系统也同样是实现三

19、个元功能的系统,如Kress and van Leeuwen(1996)和 OToole(1994)把多元功能的思想延伸到图像上,提出视觉语法的概念;OToole(1994)则提出了一个以多元功能分析为基础的,用于分析图画的模式。,33,例如,Kress and van Leeuwen(1996)建立了一个图像分析的社会符号学框架。模拟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系统,他们把把图像的语法系统分为叙事类和概念类。在叙事类中,有行动过程、反应过程和心理与话语过程。行动过程表示图像所表现的动作和行为,由动作者和一个矢量,再加情景成分组成。,34,图像的概念类过程实际上表达语言的关系过程的主要内

20、容,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分类过程表示一组相似的参与者,个体特征、距离和等级相同,沟通从属于一个更高层次的参与者,它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分析过程实际上表示整体部分,即整体可以分析为部分。其关系是整体部分关系。另外,他们还区分了穷尽的和包含的,类型学和拓扑学的分析过程。象征过程表示参与者是什么或者意味着什么。它可以有两个参与者,一 个是承载者,另一个表示其意义或者身份,是象征属性。与此同时,他们还讨论了体现人际意义的特征,包括距离、接触、视点和情态等,和体现语篇意义的特征,包括框界、信息价值、焦点。,35,36,(6)多模态话语模态之间的关系运用多模态的理由:一种模态不足以

21、表达清楚交际者的意义,从而利用另一者来强化、补充、调节、协同,达到更加充分,或者尽量充分表达意义,让听话者理解话语的目的。关系:互补 vs 非互补 互补:强化(突出、主次、扩充)vs 非强化(交叉、联合、协调)非互补:交叠(冗余、排斥、抵消)vs 内包(部分、具体)vs 语境交互(独立vs 依赖),37,借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研究中的逻辑语义关系,来表示不同模态之间的关系:说明 详述 例证 扩展 延伸 时间 逻辑语义 增强 空间 关系 因果 话语 投射 思想 逻辑语义关系(Martinec&Salway,2005).,38,(7)研究趋势:其他符号系统的交际功能:音乐(McDonald),图像、

22、电影、颜色等;模态之间协同关系:Royce等应用于课堂教学,包括语言教学,Kress,2005,和其他学科的教学,Kress(2001);应用于其他学科:媒体与新闻传播,绘画等。,39,3.衔接与连贯研究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1976)讨论了五种衔接手段:指称、替代和省略、连接、词汇衔接。,表1:衔接在英语描述中的地位(Halliday&Hasan,1976),40,韩礼德和哈桑1985年出版的语言语境语篇(Language,Context and Text)一书中,哈桑扩大了衔接概念的涵概范围,把衔接分为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衔接纽带可以形成同指(co-referent

23、iality)、同类(co-classification)、同延(co-extension)三种关系。,41,胡壮鳞于1994年出版了其专著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提出了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多层次思想,并进一步扩大了衔接的范围。(1)扩大了结构衔接的范围,把及物性结构关系作为一种衔接手段,同时附加了同构关系。(2)提出了音系层的衔接手段,把语调、语音模式纳入衔接范围。(3)把语篇结构作为一种衔接手段。(4)提出了语篇连贯涉及多层次的观点。,42,张德禄(1992;1993a;1994)讨论了语境、信息结构和主位结构和衔接机制等对语篇连贯的限定作用,并在近几年(1999;2000;2001;2003)对衔

24、接机制的范围和与语篇连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跨类衔接机制,2、外指衔接的概念,3、隐性衔接机制的概念、4、多元意义衔接概念。,43,研究趋势:在开始阶段重点研究什么是衔接(cohesion)(Halliday,1976)等;然后研究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有几种观点:衔接能否保证连贯;衔接和连贯是否有关系(Carrel,1982:Cohesion is not Coherence.);衔接在多大程度上对连贯有贡献等。然后,把衔接放到连贯这个大的框架中进行研究,看连贯的语篇有什么衔接模式,以及以什么模式可以形成连贯的语篇。(Campbell,1994)。

25、从更加深刻的层次上,探讨衔接模式组成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规则,在衔接模式形成中语言的基本规律和模式等。,44,4.评价系统研究评价系统产生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模式。韩礼德(1985/94)根据语言的人际功能建立起了语言的人际意义系统。这个系统由语气、情态、归一性、表态度的词汇组成。马丁等进一步发展了韩礼德的评价系统。他们主要以词汇作为体现的形式特征,把评价定义为:与价值的评判有关,是语篇中协商的态度类型,相关的情感强度、价值源泉和把读者分类的方式(Martin&Rose,2003)。,45,评价系统(Martin&Rose,2003)单音 多音 介入 投射 情态 让步 情感评价 态度 欣赏

26、 判断 强度级差 焦点,46,评价系统包括三个部分:态度、介入、级差。态度是表示讲话者对自己的情感、对事物、对别人的性格的评价,还可以分为三个次类别:情感、判断和欣赏。介入与巴赫金(Bahtin,1935)的多声音性(hetereoglossia)十分相似,表达是单声音,还是多声音的区别。级差又可以分为两类:各种不同的力度:强化、隐喻化、咒骂等;焦点:是尖锐化,还是软化。,47,体现1.是在韩礼德的语气和情态系统的基础上的发展,是对韩礼德的语气情态系统在体现人际意义上的补充。2.主要由可体现人际意义的词汇或词汇组合体现,包括直接表达态度意义的词汇,如 lovely,terrific,splen

27、did,annoying,damn,etc.3.也可以由某些带有这类词的语法结构体现,如:it is great that(to).4.还可以由主要体现事实和经历的语法表达式来体现,即它们看起来是表达事实,但实际上是支持一下,或批评某一方等。,48,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纵深发展,向更加具体和详尽的方向发展,发展了更加精密的系统;向外扩张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其他理论相结合,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如:语篇分析,把评价理论作为语篇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Martin and Rose,2003/2007.语域研究:把评价理论与语域理论结合起来,见Martin and White,2005.体裁研

28、究:把评价理论作为体裁分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见Martin and Rose,2008.,49,50,51,5.体裁研究韩礼德没有对体裁理论进行集中研究,他明确在他的情景语境框架中称其为修辞方式(rhetorical mode),把它划归话语方式的一部分。格里高利(Gregory,1967)则在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项之下又增加了一个变项,称为功能基调(functional tenor)。哈桑(Halliday&Hasan,1985/89)认为,语篇的体裁结构(generic structure)也是一种意义结构,称为“意义构型”(semantic configuration)(语域构型),由一种与

29、该语篇的体裁相联系的结构成分组成的定式组成。语篇的体裁结构与情景语境的语境构型(contextual configuration)相联系,是由语境构型决定的。,52,53,54,毛翰(Mohan,1986)和婉托拉(Ventola,1987)提出了流程图理论,把语言交际的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马丁(Martin,1992)认为体裁属于更高层次的符号系统,不仅包括语言活动本身,也包括社会行为和行动,提供了一个确定体裁地位的框架,即观念形态由体裁体现;体裁由语域体现;语域由意义体现;意义由语法体现;语法由音系体现。观念形态(ideology)体裁(genre)语域(register):fi

30、eld,tenor and mode语义(semantics):ideational,interpersonal,textual词汇语法(Lexicogrammar)音系学、字系学(phonology;graphology),55,56,马丁的研究:体裁产生的原因:交际目的;体裁在人类交际中的地位:是文化语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ideology)-体裁(genre);体裁的基本模式:体裁结构模式:动态的(分阶段的);静态的(有结构的);体裁的体现:框架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语法模式:不同的体裁由不同的语法模式体现,不同的结构成分由不同的语法模式体现;体裁理论的应

31、用:澳大利亚的读写教学;多元读写能力培养。,57,马丁理论中的问题文化语境中的体裁是体裁系统,是作为交际模式的总体体裁集合;而在具体的交际事件中,体裁是一个实例,是在情景语境中表现出来的。系统与实例之间的关系没有说清楚;情景语境,即马丁的语域,被认为是体现体裁的:它是体现作为一个系统的体裁,还是体现一个具体的体裁是需要探讨的。语篇类型(text type)与体裁是什么关系,是不同名称指相同的东西,还是不同层次的概念。,58,59,60,6.语域研究语域概念开始由Reid提出,表示语言使用的领域对语言的制约作用,如数学英语、语言学英语、商务英语等都是不同的语域。Martin Joos等还把语域用

32、于表示不同的正式程度,如定式性(frozen)、正式性(formal)、协商性(consultative)、随意式(casual)、亲密式(intimate)。韩礼德一直把语域看作一个意义概念,是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来支配的。实际上是一个根据语境选择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组合为一体的一个意义构型。,61,哈桑(Halliday&Hasan,1985/89)同意韩礼德的观点,把语域和体裁看作同一个层次的概念,既都是意义层次的概念,是一个意义构型(semantic configuration),与语境构型(contextual configuration)相对应。从这个角度讲

33、,哈桑的理论进行发展了韩礼德的理论,把它具体化、可操作化。欧德乃尔(ODonnell)明确认为,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是语境的内涵。语境是由意义体现的,所以语域还主要是意义特征。马丁在讨论语域与体裁之间的关系时,认为语域是情景语境的代名词,是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的集合。马丁的观点流行,因为他把其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中。,62,7.个体性(individuation)系统功能语言学重点研究语言的社会属性,以群体间的语言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最近,以马丁为首的部分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者,受到英国社会教育学家伯恩斯坦(B.Berstein)的影响开始研究语言的个体特性。他把个体的语言潜势和

34、一系列使用策略总和称为个库(Repertoire),把一个言语社团的总的语言潜势和使用策略称为总库(Reservoire).伯恩斯坦说,“因此,这个社团的每个成员的个库中要有一些共性核心的特征,同时在个库之间也有不同特征。”,63,在其个库之间有不同是因为社会中的成员由于生活的环境、从事的活动和关心是事情不同而不同。从这个理想化的理论建构中,我们可以看到横向话语(Horizontal discourse)和社会关系结构的不同。社会关系结构生成了话语的形式,但话语形式又构建了人们的意识结构,不同的取向方式和体现,并激发了社会团组的形式。横向话语的获取成为一种文化转述方式(Bernstein 19

35、96/2000:157)。这种思想早已在Firth的理论中形成:,64,The unique object of Saussurian linguistics is la langue,which exists only in the collectivit.Now at this point I wish to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udy of persons,even one at a time,and of introducing the notions of personality and language as in some sense v

36、ectors of the continuity of repetitions in the social process,and the persistence of personal forces.(Firth 1957 Personality and language in society.183).if we take a sociological view of the personae or parts we are called upon to play in the routine of life.Every social person is a bundle of perso

37、nae,a bundle of parts,each part having its lines.If you do not know your lines,you are no use in the play.It is very good for you and society if you are cast for your parts and remember your lines.(184),65,-个体/团组(层次),66,语言的所有层次都具有个体化的特征.,由于体现、实例和个体化是互补性的层次,在我们使用我们文化中的资源时就已经在实例化系统中,也对其个体化了。,67,instan

38、tiation,individuation,realisation,68,logogenesis,ontogenesis,phylogenesis,foci of x-genesis,如果我把时间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那么我们在发展中(个体发生(ontogenesis)),语篇产生了(话语发生(logogenesis)),我们的文化(种系发生(phylogenesis)进化了。,认知研究韩礼德从社会的群体间角度研究语言,所以,不从个体大脑的活动来研究语言,但有些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在这个角度研究语言,主要有Robin Fawcett和Halliday&C.Matthiessen(1999)。福塞特的

39、卡的夫语法理论主张从交互性、认知性和生成性三个角度研究语言。所以,认知性成为他的理论模式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他的语法模式中,不仅有社会文化因素,也有认知因素,包括:信念系统、知识世界、计划和目标等。这样,在他的模式中,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选择意义要考虑形式,选择形式要考虑意义,要进行两者的平衡和协商,最后做出选择。,69,70,Halliday&Matthiessen(1999)针对如火如荼发展的认知科学,试图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解释认知现象,为人知科学提供另一个可选择的模式。他们认为认知现象最好是用“意义”来模式化,而不是用“思想”来模式化。我们的心理地图(mental map)

40、实际上是一个符号地图,而所谓“认知”只是谈论语言的一种方式。在讨论意义,不是从认知过程来讨论,而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讨论,看作一种语言结构,在词汇语法中讨论。,71,从意义的角度来讨论认知强调四个方面:1.把意义看作潜势,一系列可供选择的系统;2.把意义看作发展,一种不断扩展的意义,把已有的进行优化,并产生新的意义;3.把意义看作共建的资源,是一个集体共同创造的资源;4.把意义看作活动的形式,是由语法提供能量的能量资源。,72,73,三、适用语言学 韩礼德曾说,他创造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初衷是“教育性的”(educational),说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性特点。经过近50年的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进

41、入了成熟期,发展了系统的理论。2006年3月26日韩礼德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学的“韩礼德语言研究智能应用中心”成立大会上,做了题为“研究意义:建立一个适用语言学”的主旨报告,明确提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是适用语言学的观点。胡壮麟(2007)提出了建立适用语言学的三个方面:适用语言学的目标建立一个意义发生系统;适用语言学的工作机制以社会理据来解释和描写语义发生;适用语言学的突破点智能应用。,74,1.外语教育研究 1964年出版了专著:“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直接把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联系起来。在80到90年代,系统功能语言学直接或者间接地激发了一些新的教学法的产生,如情景法、交际教学法等。从90年代开

42、始,系统功能语言学直接用于读写教学中,发展了体裁教学法、读写循环教学法等;从90年代开始,多模态话语分析开始用于语言教学中,发展多模态教学法、多元读写能力教学等。,75,主要研究者,除了韩礼德外,主要有Frances Christie:Christie,Frances and Karl Maton(eds.)(2011);Christie,Frances and Beverly Derewianka(2008);Christie,Frances and J.R.Martin(2006);Christie,Frances(2005);Christie,Frances(2002);Christie

43、,Frances and J.R.Martin.(1997)主要研究课堂教学话语的特点,从体裁和语域的角度研究语言教学,同时也研究读写教学等。马丁等研究伯恩斯坦的教育语言学,从跨学科、语境等角度研究语言教育。Unsworth,L.ed.(2000);Unsworth,Len(ed.)(2005);Unsworth,Len(2008);Unsworth,Len(ed.)(2008)主要研究澳大利亚环境中的读写教学,发展了新的 教学模式,同时研究多模态教学。,76,Lemke,Jay(1990);Lemke,Jay(1989)重点研究课堂话语的特点,课堂教学的语域和体裁特征等。Kress,Gunt

44、her,Carey Jewitt,Jon Ogborn and Tsatsarelis Charalampos(2006);Kress,Gunther.(2003);Kress,Gunther.(1994)重点研究读写教学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发展趋势与现代科技同步发展的多模态教学将成为主要研究领域;课堂语篇分析、多元读写能力培养、不同语域和体裁的语言的研究将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教学研究的主流。,77,2.批评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也称为“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重点研究语言所携带的价值

45、系统,主要产生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批评话语分析产生的另一个渠道可以说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工具的结果。例如,弗勒(R.Fowler,1991)认为,“鉴于价值这么彻底地隐含于人们的语言用法之中,我们有理由建立并实践一种趋向于理解这种价值的语言学。”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特别适合于把结构与交际功能联系起来,所以他为我的描述提供了工具。,78,1.理论目标批评话语分析,从语言内部的角度讲,研究的重点不是语言是什么(not language proper),而是语言为什么是这样(the reason behind its occurrence);不仅对话语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话语如何产生这种

46、意义感兴趣。从语言外部的角度讲,它是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的,和权位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话语与意识形态,与控制和权势,与社会。,4)Fairclough则提供了如下的分析程序:(1)聚焦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社会问题;(2)通过分析以下几个方面识别要排除的障碍:社会实践的网络;这个符号系统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话语。(3)考虑社会秩序是否需要这个问题;(4)找到解决清除障碍的方法;(5)以批评的眼光反思以上的分析。,3.积极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这一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Marti

47、n针对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不足提出的。Martin主张,语言分析的对象不应该只是一些含有不平等的“坏新闻”(bad news),也应该有主张“和平”的“好新闻”(good news)。因此,在他的积极话语分析理论著作中,文本选择成为重要的环节。分析方法:积极话语分析主张“三多”,即“多模式”: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意义对意识形态的作用;“多层次”:对语言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层面作分析;“多功能”:运用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围绕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展开分析,81,话语分析目的:积极话语分析主张建设性(productive)的分析活动,而不是消极的批评;主张设计(de

48、sign),而不只是解构(deconstructive),主张以和解、和平的方式消解矛盾。Martin 推崇的是前南非总统Mandela 的思想境界:“既要解放被压迫者,又要解放压迫者”。积极话语分析的本义应该是积极批评话语分析,但Martin 在提出自己的理论中是没有“批评”二字的,这正好说明他在评价理论上的弱点。我们认为,积极话语分析中批评的精神仍应坚持,并有必要对积极话语分析的评价标准作适当补充。在这一点上,Habermas 在交往行为理论中提出的话语评价标准值得借鉴。,82,计算语言学运用计算机进行语言学研究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课题。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在两个方面运用计算机进行语言学研

49、究。一是语篇的生成,一是语篇的分析。语篇生成:美国和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语言学家已经发展了一些语篇生成软件,用输入系统特征等方式来生成句子和语篇。现在已经发展起来的有贝特曼(John Bateman)的KPML(多语言语篇生成器),福塞特等(R.Fawcett)的Genesys(系统生成器)和欧旦乃尔的WAG(分析生成工作台)。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开发了一些语言和语篇分析的软件,用以对语篇进行切分,例如,为使用者提示相关范畴、帮助对语料进行语言编码;功能编码器;设计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环境等。,83,84,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前景,1现有理论的研究(1)功能语法卡的夫语法的进一步研究

50、;(2)评价系统向更加系统的方向研究,是意义与词汇语法的接面更加系统;(3)语言与语境的关系的研究,建立语境和意义系统(网络)和选择规则;(4)意义系统与文化的关系;(5)语篇体裁研究和语篇连贯研究;(6)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85,2外部延伸研究(扩展范围、跨学科)(1)批评话语分析:语言与政治、意识形态、制度和权力关系研究;(2)参考功能语法研究,把系统功能语法思想渗透到教学语法中去;(3)认知语言学研究,研究意义创造与认知的关系,理清认识领域是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不同的视角,还是其中一个环节;(4)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研究,在计算机语言处理、语篇的分析和生成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