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免疫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免疫学.ppt(1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口腔免疫学,现代免疫学概念 机体对“自己”“非己”的识别,并排除异己的功能,籍以维持机体的稳定性,第一节 口腔非特异性免疫,定义: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 逐渐建立起来的系列防卫功能,出生时便具有,不是针对某一抗原物质,且一般不因同一抗原接触的次数多少而有所增减,第一节 口腔非特异性免疫,口腔中非特异性免疫组成:粘膜、淋巴、唾液、龈沟液功能:阻挡细菌对口腔侵袭,维持正常功能,是第一道防线,第一节 口腔非特异性免疫 一、口腔粘膜,粘膜完整性天然生理屏障 分类:根据其功能和部位咀嚼粘膜角化被覆粘膜无角化特殊粘膜ex.舌背,第一节 口腔非特异性免疫 一、口腔粘膜,上皮内屏障 上皮细胞成熟过程
2、中所排出进入 细胞外间隙的膜被颗粒,它与细胞膜相连 一系列平行的板层结构 阻挡微生物入侵,第一节 口腔非特异性免疫 一、口腔粘膜,基底膜 有选择性通透大分子的滤过性屏障,第一节 口腔非特异性免疫 一、口腔粘膜,上皮内淋巴组织淋巴细胞 细菌入侵时发生反应 发挥免疫功能Ab 降低粘膜通透线 阻止细菌、异物的入侵,第一节 口腔非特异性免疫,二、口腔淋巴组织 分类:根据解剖部位、引流排泄部位 口外颌下、颏下、颈深、咽后壁口内四类淋巴结群 扁桃体 粘膜下淋巴组织 唾液腺淋巴组织 牙龈淋巴组织,扁桃体,1腭扁桃体形态:卵圆、左右各一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弓之间结构:上鳞状上皮 下网状细胞、淋巴细胞内容:淋巴滤
3、泡含B细胞Ab(IgG占优势)功能:选择性通过,扁桃体,2舌扁桃体位于:舌两侧,轮廓乳头后方 3咽扁桃体腺样体单纯淋巴组织块,10岁后渐萎缩,二、口腔淋巴组织,粘膜下淋巴样组织位于:软腭、口底、舌前部表面 唾液腺淋巴样组织位于:大小唾液腺,腺泡间临近管道间功能:淋巴细胞、浆细胞IgA 牙龈淋巴样细胞位于:牙龈组织下、牙龈组织中,三、唾液,组成:唾液腺、小腺体、龈沟液性质:透明带粘性液体,PH=67.9量:10001500ml/日作用:冲洗防止细菌粘附 有效成分阻止细菌入侵(粘蛋白、乳铁蛋白、唾液过氧化物酶),唾液有效成分,粘蛋白 功能:润滑抗菌 途径与sIgA结合促进抗体的结合功能、在粘膜表面
4、浓度 其中的寡糖与宿主组织上的结合部位 在结构上相似,唾液有效成分,乳铁蛋白与铁结合与依赖铁的微生物拮抗通过羧基与细菌表面的富铁蛋白作用抗菌产生大量羟基与sIgA共同作用,唾液有效成分,过氧化物酶作用:1、过氧化物酶H2O2+硫氰酸盐次硫氰酸 对细菌具毒性2、与IgA/溶菌酶协同作用,唾液有效成分,溶菌酶存在:许多组织分泌液中性质:蛋白质(分子量14KD)作用机理:通过裂解细菌胞壁粘肽中 乙酰氨基葡萄糖和乙酰胞壁酸的结合(口腔细菌对此途径具抵抗力 需依靠其他杀菌成分),唾液有效成分,补体机制:炎症早期和数周通过旁路和 经典途径发挥作用存在:腮腺、颌下腺分泌液,混合唾液变化:正常牙周检出C3、C
5、4 炎症 血清中C3、C4 龈沟液中C3、C4,出现C3a、C3b、C5a,唾液有效成分,富组蛋白存在:腮腺、颌下腺分泌液中实质:富含组氨酸的小分子阳离子多肽种类:至今分离有12种命名:histatin 112,其中12为中性蛋白、312为碱性蛋白,1、3、5占85%90%,富组蛋白,主要功能:参与牙获得性膜形成调节菌斑的PH抑制变链生长抑制牙周病相关细菌的凝集及其酶的活性抑制白念抗病毒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四、自然杀伤细胞(NK),一组形态和功能异质性的淋巴细胞群形态:属于大颗粒细胞(LGL)功能:直接杀伤靶细胞 免疫调节(释放淋巴因子),五、其他,吞噬细胞富脯蛋白2微球蛋白急性期反应蛋白,
6、第二节 口腔特异性免疫,出生后形成后天获得性 具特异性、不能遗传 一、抗原(antigen)完全抗原特征: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口腔中抗原种类:,一、抗原(antigen),(一)微生物 1、细菌通常为条件致病菌 2、内毒素G-菌菌体成分 磷脂多糖蛋白复合体 3、病毒 4、其他螺旋体、支原体、真菌,一、抗原(antigen),(二)口腔肿瘤(三)自身抗原 健康自身组织 结构改变 形成新抗原决定簇,一、抗原(antigen),(四)异嗜性抗原(交叉抗原Forssman抗原)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五)有丝分裂原 非特异的多克隆激活剂(六)其他 常用药,二、特异性免疫系统,免疫器官中枢(一级)免疫
7、器官外周(二级)免疫器官 口腔的外周免疫器官:口腔外淋巴结 腭、舌、咽扁桃体 唾液腺中的淋巴样组织 牙龈组织中浸润的淋巴样组织 弥散在口腔粘膜下的淋巴样组织,二、特异性免疫系统,免疫细胞 所有参与免疫应答/与免疫应答 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干细胞系 淋巴细胞系单核巨噬细胞系其他免疫细胞系,T细胞胸腺依赖性细胞,T细胞分类按CD 利用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鉴定 确定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化群(CD)CD2T细胞早期分化阶段 CD3成熟T细胞均有 CD4、CD8经胸腺阳性/阴性选择后(CD4亚群TI、TH,CD8亚群TS、TC),T细胞分类,按TCR T细胞抗原受体 是一个由来源于TCR 和TCR
8、 的 多肽链藉二硫键结合组成异二聚体 分为:(、),表面受体,T细胞受体(TCR)每链有:V区可变区 C区稳定区两个邻近的V区可以和Ag肽段暴露的 MHC分子结合,表面受体,细胞因子受体在T细胞受Ag刺激后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有IL-1、IL-2受体 IgFc受体(FcR)部分T细胞上有能与IgG、IgE、IgA、IgM等FC段结合,表面受体,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E受体 人类T细胞的重要标志E花结试验:在一定试验条件下,T细胞与SRBC结合形成 玫瑰花结临床意义: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比例和数量 可间接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正常人6080 分离提纯T细胞,表面受体,丝裂原受体 丝
9、裂原(mitogen):一类非特异性淋巴细胞激活剂,对淋巴细胞的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 有些激活T细胞、有些激活B细胞超抗原(SA):有些微生物的毒素有类似T细胞丝裂原的作用 激活T细胞(起着T细胞部分群体多克隆激活剂的作用)(葡萄球菌肠毒素、A族链球菌产生的热外毒素A),表面受体,激素和介质受体 是外界因素和神经内分泌对 免疫功能产生影响的交接战,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主要分四个亚群:杀伤性T细胞CTL/Tc抑制性T细胞Ts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TDTH诱导辅助性T细胞TI/TH反抑制性T细胞TCS,T细胞在口腔疾病中作用,口腔感染性疾病中起着介导免疫应答的作用 TH、TS的调节称为调节性T细胞T
10、HTS是宿主免疫调节状态的一个指标 随病变变化而变化,T细胞在口腔疾病中作用,TH促巨噬细胞活化,刺激骨吸收因子IL-1、TNF-分泌,促进B细胞产生AbTS介导负性调节反应 其抑制作用有着保护作用 病变慢性期占优势 其功能低下过分强烈的免疫应答 病理损害,TH、TS的调节,尖周炎 T细胞量B细胞量慢性牙周炎 单克隆抗体鉴定证实 患者淋巴细胞中TH、TS THTS提示:牙周病局部可能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紊乱,TH、TS的调节,口腔肿瘤 TH和TS起免疫自稳和调控作用 肿瘤消退重新汇集(免疫反应恢复正常)复方性阿弗它口炎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溃疡前期 TH TS 21 溃疡期 TH TS 110 愈
11、合期 TH TS 101,CD4、CD8的调节,正常牙髓 CD4CD80.26可逆性牙髓炎 CD4CD8=0.56不可逆性牙髓炎 CD4CD81.14,B细胞,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one marrow-dependent lymphocyte)在人类和哺乳类动物骨髓中分化成熟,B细胞的分类,前B细胞(SmIg)不成熟B细胞(SmIgM)成熟B细胞(SmIgM、SmIgD)(不须Ag刺激,在造血组织内进行)处女B细胞进入外周淋巴组织Ag刺激活化、增殖、分化浆细胞(B细胞的终末细胞),B细胞的分类,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SmIg为B细胞表面重要标志SmIgM表明B细胞为幼稚的SmIgD表明B细胞已成
12、熟,具免疫活性有些成熟的B细胞表面带有三种SmIg SmIgM、SmIgA、SmIgD 或SmIgM、SmIgG、SmIgD,B细胞表面标志,B细胞受体(BCR)位于B细胞表面的SmIg,能识别和结合特异Ag既是受体,又是Ag McAb(鉴定B细胞方法),B细胞表面标志 补体受体(CR),主要是C3受体Ag-Ab激活C附着于B细胞的CR上 促B细胞活化意义:用结合有Ab和C的RBC(EAC)作EAC花结试验用于检测此受体,补体受体(CR),结果表示: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比例和数量 间接反映体液免疫功能正常值: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EA花结形成细胞约占2030 EAC花结形成细胞约占1320,B细
13、胞表面标志,FC受体(FCR)命名:FcR、FcR、FcR、FcR分别与IgG、IgE、IgA、IgM 的Fc段结合B细胞上FcR对B细胞活化/产生Ab 起辅助/抑制作用,B细胞表面标志,丝裂原受体、EB病毒受体,B细胞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口腔炎症性疾病 B细胞参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牙髓炎:B细胞占优势,Ig尖周炎:免疫酶标检测标本浆细胞最多,IgG为主要抗体,口腔炎症性疾病,牙周炎B细胞多克隆活化,其进展期和形成期以B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产生Ab、自身Ab、淋巴因子 造成损害,B细胞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口腔肿瘤 研究较少认为:K细胞通过B细胞的Fc受体与特异性抗体结合 识别肿瘤细胞 杀伤之,其
14、他淋巴细胞,第三群淋巴细胞 缺乏T细胞和B细胞表面标志 null cell,其他淋巴细胞杀伤细胞(K细胞),为一类具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 杀伤被Ab覆盖的靶细胞(ADCC)靶细胞膜上的Ag决定簇和特异IgA的Fab段结合 使Fc段变构活化与K细胞Fc受体结合,杀伤细胞(K细胞),K细胞来源:直接由骨髓多能干细胞衍生,不通过胸腺/腔上囊量:占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总量510存在:主要在脾、淋巴结,其他淋巴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1982年Grimm等在研究人类Tc细胞时发现 新鲜外周血淋巴细胞/脾细胞 IL-2,45天 淋巴细胞活化 诱导出LAK 杀伤肿瘤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
15、AK),特性: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的形态特征 能杀伤对NK细胞不敏感的实体瘤细胞,广谱抗肿瘤 仅能被IL-2诱导产生 LAK细胞前体及效应细胞均为非粘附细胞 对放射敏感,其他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1986年Kosenberg从肿瘤细胞中分离出 将其用IL-2扩增到一定数 输送给荷瘤小鼠 肿瘤消退特点:特异、高效、杀肿瘤活性、低IL-2依赖性,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Ig)指一类具有抗体活性/化学结构上与抗体 相似的球蛋白分类:人类的分五类IgG、IgA、IgM、IgD、IgE 血清中最大多 微量,免疫球蛋白(Ig),Ig基本结构四条对称肽链组成Ig单体四条多肽链和几对二硫键构成
16、 分子量 含a.a 两条L链 24KD 214个 两条H链 5570KD 440个H-L间、H-H间以二硫键构成,免疫球蛋白(Ig)Ig基本结构,分泌型IgA为双体 两个单体IgA:两条重链(链)两条轻链(/链)J链:由浆细胞合成,以二硫键共价结合于Ig重链上 一个分泌片(保护IgA不受酶破坏,介导IgA转运),Ig基本结构,IgM为五聚体 五个单体IgM、一个J(稳定多聚体作用),Ig分类类、亚类、型、亚型,根据H链C区抗原性:IgG、IgA、IgM、IgD、IgE同一类Ig因H链分子结构差异及 二硫键数目、位置差异分亚类:IgG1、IgG2、IgG3、IgG4 IgA1、IgA2 IgM1
17、、IgM2IgD、IgE目前未发现亚类,各类Ig功能,生物活性功能 与Ag特异结合 激活补体 结合FC受体 穿过胎盘(IgG)抗体免疫调节作用 抗体的免疫原性,各类Ig功能,Ig有双重性 通过V区识别Ag,与之结合 由于其Fab段、Fc段免疫原性 被抗体形成细胞识别口腔中Ig作用 唾液中Ig由唾液腺分泌,有sIgA(主要)、IgG、IgM,各类Ig功能,唾液sIgA 由来:免疫荧光sIgA非血液进入唾液腺,而由唾液腺局部浆细胞产生 sIgA在唾液中量:休息时达最大 受理、化、生理因素刺激时浓度sIgA特性:抵抗PH变化 破坏细菌的酶,各类Ig功能,sIgA作用:激活补体C3旁路和调理作用 有效
18、地凝集细菌,中和病毒和细菌的毒素 阻断细菌对上皮细胞的黏附/菌斑的黏附 抑制细胞的酶类,各类Ig功能,IgA亚型:IgA1、IgA2 两个同种异型A2m(1)、A2m(2)血清中IgA 90为IgA1 唾液中绝大部分为IgA2,细胞因子(CK),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 能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小分子多肽,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现证明有100多种,主要有:,生长因子,为一类自然潜在的生物学介质能调节损伤与愈合有关的关键细胞活动分类、命名 根据其作用靶细胞/来源进行:,生长因子分类,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生长因子(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血小
19、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白细胞介素(IL)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生长因子,作用方式 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结合 将复杂信号传递给细胞核发挥作用在组织修复中功能 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 对组织修复的作用 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实验:TGF 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 刺激各类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积累 骨组织形成 同时 抑制破骨细胞形成 促进破骨细胞凋亡,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IGF 调节血管内皮因子在成骨细胞中表达促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合成局部作用于内皮刺激血管合成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及功能 剂量依赖性地刺激骨吸收当联合其它生长因子对骨重
20、建的作用更大,对组织修复的作用,组织受伤 GF诱导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内PDGF 基因的内源性表达 刺激间充质来源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对组织修复的作用,ex.TGF-增加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因表达 刺激胶原产生 刺激蛋白酶抑制剂产生 抑制组织胶原酶产生 促进基质合成 抑制已合成的细胞外基质分解,对组织修复的作用,动物试验细胞培养:EGF、FGF 能增强 成纤维细胞RNA、DNA 羟脯氨酸、脯氨酸、蛋白质 合成 及细胞外大分子的生物 促进上皮细胞向创面的移行和增生,对组织修复的作用,GF作用特点:在修复中本身发挥作用 相互协调作用(更重要),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细菌及其代谢产物诱导组织分泌、释放
21、GF 趋化、调节炎性细胞 向炎症部位聚集 分泌溶菌酶,中性蛋白酶,阴离子过氧化物酶 清除坏死组织及病原体 刺激局部组织细胞释放花生四烯酸 影响PG的合成和释放 杀灭病原菌 分化合成细胞外间质 促进愈合 扩张血管,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近年在牙周病学中的研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各种细胞因子对未分化牙周膜细胞合成 DNA能力有增强效应(剂量依赖)细胞的趋化作用 不同的GF对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 趋化作用,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对细胞形态学影响 PDGF、TGF对细胞的有丝分裂 产生影响对牙周组织新生的影响 PDGF、IGF-I治疗牙周炎动物:病变部位骨代谢活性,新骨高度和面积在2周内持续,肿瘤坏死因子(T
22、NF),类型 TNF(巨噬细胞产生)TNF(T细胞产生,LT),肿瘤坏死因子(TNF),生物学活性 TNF作用有很多:趋化作用 对免疫细胞作用 产生细胞因子 产生抗体 诱导集落刺激因子的产生 类似IFN作用 杀死和抑制某些肿瘤细胞 发挥内分泌激素的生理效应,肿瘤坏死因子(TNF),生物学活性 LPS与TNF关系密切:诱导(生物学效应)LPS TNF(产生)介导,白细胞介素(IL),定义一类由白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调节哺乳动物细胞生长与分化的 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中重要组成部分命名正式的有13种性能多源性、多向性、多功能调控作用免疫应答与炎症反应中 调节造血及细胞生长分化,白细胞介素(IL),I
23、L在免疫系统中作用 对T细胞 对B细胞 对M细胞 对肥大细胞 对NK细胞和LAK细胞 对肿瘤检测、基因疗法 口腔炎性病变中作用,粘附分子,定义: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的 膜表面糖蛋白,粘附分子粘附分子种类及特性,选择素家族 种类:P-selection、E-selection、L-selection 共同结构:末端有凝集素样功能区 有一个含 3040aa.的表皮生长因子样功能区 含29个补体调节蛋白样功能区 有一个跨膜功能区 有一个短胞浆尾部,选择素家族,表达于:白细胞、活化的内皮细胞、血小板表面 功能:在血流状态下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 的起始粘附,粘附分子粘附分子种类及特
24、性,整合素家族 配体为ECM(纤维粘连蛋白、纤维蛋白原、胶原蛋白),整合素家族,三个亚族:VLA亚家族 白细胞整合素亚家族、细胞粘附素亚家族,粘附分子粘附分子种类及特性,钙依赖粘附素家族 亚类:E-cadherin(见于成人上皮细胞)N-cadherin(见于成人神经和肌肉细胞)P-cadherin(见于胎盘和上皮组织/发育阶段的其他组织中),钙依赖粘附素家族,作用:介导同型细胞间粘附作用 调节机体形态发生过程和维持人组织 的结构完整性与极性方面起重要作用,粘附分子粘附分子种类及特性,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较多,作为整合素配体的有:CD54、CD50、CD120、CD106其他(CD44、CD36
25、),粘附分子粘附分子生物学作用,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参与炎症反应,促进巨噬细胞聚集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胚胎发育、组织修复、血凝重中起重要作用是细胞迁移的动力,三、口腔免疫反应,免疫反应过程: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口腔免疫反应特殊性 多菌,多条件致病菌 健康与否取决于粘膜上皮完整性 局部免疫功能 免疫场所局部为主,也有全身 免疫反应结果,第三节 口腔常见病与免疫,一、口腔感染与免疫(一)龋病体液免疫为主(二)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三)牙周病(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五)口腔念珠菌病,龋病体液免疫为主,血清抗体成人患龋后IgG、IgM经治疗后均IgG防龋作用抗变链作用 多核
26、白细胞IgG的Fc受体结合变链 粘附白细胞上溶酶体酶杀菌 IgG、IgM结合细菌激活C3b 调理白细胞、巨噬细胞杀菌 可由母体传给婴儿,半衰期短36月消失,sIgA,正常无龋/少龋者sIgA浓度较高,患龋时相反患龋后唾液中抗变链sIgA,尤其活动期临床观察:患有选择性IgA缺陷患者龋病发病率 但如果其IgM高龋病不明显动物试验:T细胞缺陷患龋率 提示:T细胞在抗龋免疫中的作用 通过细胞因子作用灭菌减少变链在口腔定居,龋病体液免疫为主,免疫防龋 7080年代国内外大量研究 免疫防龋的概念 定义:根据特异性免疫产生的原理,运用人工接种的方法使机体 产生/获得特异性免疫功能,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免疫
27、防龋的概念,自动免疫接种人工自动免疫接种疫苗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特异免疫应答特异性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诱导期维持时间长,被动免疫接种人工被动免疫输入由他人/动物产生 的含特异性抗体的 免疫血清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潜伏期短维持时间短,几种常见的的免疫疫苗,灭活疫苗理化方法使变链杀死/灭活 加入不完全福氏佐剂制成特点:安全 易保存 接种量大、多次 交叉反应、无应用价值,几种常见的的免疫疫苗,活疫苗采用人工定向变异/从自然界筛选获得毒力 高度减弱/基本无毒的变链制成的预防制剂目前也用基因重组方法减毒活疫苗特点:接种后有一定生长繁殖能力 持续刺激机体 产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局部产生IgA 次数少、量少、
28、效果可靠、持续35年、减毒不充分/毒力回复机体损伤,几种常见的的免疫疫苗,亚单位疫苗去除病原微生物中有害成分和对激发机体 保护性免疫无用的成分 保留其有效的免疫原成分ex.利用变链的GTF、LTA制成的疫苗研究发现:p.o GTF疫苗产生抗GTF、sIgA龋病副作用:存在交叉抗原的诱导风湿因子产生,几种常见的的免疫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将特异的免疫原/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编码片段 引入细菌/酵母/能连接转化的哺乳类动物的基因 以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大量的抗原 制备只含有免疫性抗原的纯化疫苗(基因克隆方法)特点:不含其它感染因子/有害成分,副作用小,安全,几种常见的的免疫疫苗,多肽疫苗 以化学合成技术制
29、备肽抗原,并配以适当的载体和佐剂制成人工疫苗特点:选择并确定了病原菌独特的抗原决定簇,避免交叉反应,核酸疫苗,称为:基因免疫遗传免疫DNA介导免疫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疫苗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 诱导动物免疫系统对目的基因所表达的 蛋白发生免疫反应预防疾病发生,核酸疫苗,优点:无需克隆体外表达和纯化等程序 接种后抗原在细胞内再表达与病原体 自然感染相似 采用质粒载体、编码不同抗原蛋白的 基因同一嵌合质粒中,安全,单克隆抗体,目前研究:抗变链GTF单抗、抗变链表面蛋白单抗、抗变链胞壁多糖抗原的单抗动物实验:这些单抗均能有效抑制变链/粘放菌在 牙面粘附,单克隆抗体,可能机理:变链单抗调理细菌 被
30、白细胞、补体作用 吞噬杀灭 单抗占据牙面获得性膜的受体 粘放菌菌毛无法粘附牙面,(二)牙髓病和根尖周病,1、牙髓对炎症的反应 炎症细胞聚集 同时激活B细胞和T细胞 LPS多克隆激活B细胞巨噬细胞激活 炎症发展白细胞趋化因子作用下 白细胞浸润炎症加剧,1、牙髓对炎症的反应,炎症牙髓有:产生Ab的淋巴细胞,IgA、IgG、IgM、IgE 体液免疫参与 致敏T细胞及介质存在 细胞免疫参与,(二)牙髓病和根尖周病,2、根尖周组织对牙髓炎症的反应 炎症发展进入根尖根尖炎症反应免疫反应 防止疾病扩散 组织损伤(尤其是骨组织),2、根尖周组织对牙髓炎症的反应,目前已知引起尖周组织免疫应答的抗原:根管内细菌及
31、其代谢产物变性坏死的牙髓及其分解产物治疗中的药物,2、根尖周组织对牙髓炎症的反应,慢性尖周炎:淋巴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占优势,此外有一定量的巨噬细胞、浆细胞 细胞比例:M 淋巴细胞 浆细胞 多形核白细胞 47 32 13 18,2、根尖周组织对牙髓炎症的反应,慢性尖周炎:免疫荧光抗体研究 病灶中 存在产生IgA、IgG、IgM、IgE的细胞、补体 渗出液中 有IgA、IgG、IgM,2、根尖周组织对牙髓炎症的反应,根尖损害中:T细胞量细胞B量 慢性炎症中TH、TS 目前认为:TH 细胞与慢性根尖周炎早期病变有关 TS细胞与慢性根尖周炎晚期病变有关,2、根尖周组织对牙髓炎症的反应,应用生物素卵白素
32、辣根过氧化物酶的 单克隆抗体检查根尖病变组织 THTS21 比例适当正常的免疫功能 比例失衡疾病 病程比例(因为TS、TH),3、根尖周骨质破坏机制,LT 激活破骨细胞 细菌 代谢产物 破骨细胞活跃 胞壁成分 多形核白细胞 骨吸收因子 CK 成骨细胞抑制(IL-1、IL-1、TNF)PGIC 补体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C3a、C5a、C567)骨吸收 骨质破坏 阻止新骨形成,4、根尖病变中炎性细胞及其相互关系,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占优势 以T细胞占优势,4、根尖病变中炎性细胞及其相互关系,致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激活巨噬细胞 活化巨噬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直接清除抗原作为辅助细胞提呈抗原通过可溶性分子激
33、活淋巴细胞 作为细胞免疫的细胞防御功能,4、根尖病变中炎性细胞及其相互关系,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中 白细胞均起了一定作用,(三)牙周病,牙周病原菌 长期相互作用 发病 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牙周病免疫发病机理:,1、淋巴细胞 是牙周损害最主要的细胞 炎性细胞种类:浆细胞、淋巴细胞、淋巴样细胞,牙周病免疫发病机理1、淋巴细胞,龈炎早期(24周)单核细胞浸润 炎症扩展到结合上皮(47天)大小不等的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中性白细胞(少)浆细胞(成熟/不成熟),2、B淋巴细胞,牙周病原菌的成分 使B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 大量Ig CK(IL-1为主、IL-2、IFN-、B细胞抑制因子、LT
34、),2、B淋巴细胞,首先:Ab+细菌/组织成分 IC 补体激活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反应 诱导 巨噬细胞 释放CK、溶酶体酶结缔组织降解 PG 白细胞趋化 破骨细胞激活因子 破骨细胞活跃 血小板激活因子 血管扩张,2、B淋巴细胞,其次:多克隆激活B细胞自身Ab 损伤机制(、型超敏反应)(IC、T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K细胞)研究:患者血清抗型胶原自身Ab高 成人牙周炎血清大量分泌 抗型、型胶原Ab 的浆细胞,2、B淋巴细胞,第三:B细胞激活 IL 破骨细胞活跃 抑制胶原合成 合成粘Pr、PG、胶原酶 软骨组织 抑制增殖 软骨破坏 IL-1、NK细胞、细胞毒T细胞 IL-2、INF-、LT 骨吸
35、收 牙周病发生,3、T淋巴细胞,调控作用 TH、TS、TC(产生IL2、3、4、5作用于B细胞),3、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研究:牙周病患者组织中TH、TS防止过度应答牙周袋上皮下有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龈结缔组织细胞表面抗原阳性B细胞分布与TH相关浆细胞成簇/小叶结构而TH细胞通常分布其中/毗邻于B细胞区域 提示:TH细胞功能亢进和牙周病进展期 B细胞功能障碍有关,4、巨噬细胞,牙周病组织中巨噬细胞高于正常组 巨噬细胞 CK 介导炎症、促骨吸收、调节其他免疫活性细胞,4、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提呈Ag)外源性Ag 多肽片段 结合MHC-类分子 传给 CD4+TH BC-BCR 内源性Ag与MHC-
36、类分子结合 传给 CD8+TC细胞,5、牙周病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应答,初期病损时间;菌斑积聚24日范围:龈沟和邻近结合上皮、结缔组织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渗出、血管外间隙IC沉积、补体、WBC全身:针对细菌的Ab形成、IC激活C3、C5 毛细血管通透性、WBC趋化 此期主要型免疫反应参与,5、牙周病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应答,早期病损时间:菌斑聚集47日牙龈:淋巴细胞浸润为主(T细胞多、B 细胞少)、少量浆细胞、成纤维细胞退行性变、胶原纤维丧失 释放CK 加速局部炎症 龈沟:多形核WBC渗出达最高水平 此期有免疫反应参与,5、牙周病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应答,确立病损期=慢性龈炎期时间:菌斑聚集24周范围:扩
37、展至结缔组织深处血管周和原纤维束间 胶原丧失局部:浆细胞为主(B细胞多克隆激活)、血管外结缔组织和结合上皮中见 Ig、C、IC 此期四种免疫均存在,5、牙周病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应答,晚期病损=牙周破坏期临床: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龈沟液:高浓度IgG、IgA、IgM、C,各种炎性细胞 此期四种免疫均存在,(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免疫学特点:1、HSV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感染特异性免疫 去除大部分病毒(中和抗体产生)少数在体内 潜伏、抵抗力 复发 体液免疫对复发无重要作用,(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HSV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再感染:淋巴母细胞转化率 各种淋巴因子产生 致敏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能
38、力 细胞免疫功能对复发有重要作用,2、机体对HSV感染免疫分两阶段,特异性Ag识别阶段Ab、C、m 作用于Virus和被感染的细胞 各种淋巴因子、趋化因子 将炎症细胞吸引到感染部位,2、机体对HSV感染免疫分两阶段,非特异性效应阶段 淋巴因子、IFN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抑制病毒复制、防止感染扩散 直接破坏细胞接触、阻止病毒在细胞间传播 抗病毒有、型免疫反应参加,(五)口腔念珠菌病,条件致病菌,正常口腔带菌者20%40%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大量使用,(五)口腔念珠菌病,正常:60%未感染人体内有针对念珠菌的凝集Ab、没有沉淀Ab(属IgG)如血清荧光Ab滴度116可能有念珠菌感染患者:唾液
39、sIgA浓度,(五)口腔念珠菌病,认为 防止念珠菌细胞免疫更重要 如:T细胞免疫缺陷者念珠菌病发病率 但只有B细胞缺陷者不易患念珠菌病,(五)口腔念珠菌病,感染过程中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天然屏障 唾液、龈沟液中有效成分 人类血清中抗真菌成分 血清因子抑制白念生长,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获得性 后天、继发性 免疫缺陷 免疫系统功能不全 免疫预防、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液&性传播 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抵抗力易感染、肿瘤、甚至CNS损害死亡,(一)AIDS 发病机理,HIV外壳膜上糖Pr gp230结合CD4 进入靶细
40、胞、TH细胞、M复制 细胞破坏 再感染其他细胞 AbHVIgp120ADCC破坏CD4T细胞 免疫功能紊乱 病毒也感染B细胞、单核细胞但不严重,(二)与AIDS 有关的口腔疾病,1、真菌感染白念、口角炎、口腔组织胞浆菌感染2、细菌感染坏死性龈炎、慢性牙周炎3、病毒感染口腔毛状白斑、疱疹性口炎、带状疱疹4、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三)AIDS免疫学检查特点,1、CD4+T细胞、THTS2、B细胞激活异常、血清中Ig水平3、M、NK细胞功能异常 活性、趋化能力、杀菌能力,(四)AIDS疫苗的研究,1、去除遗传基因特质2、HIV外壳/膜蛋白的碎片3、HIV膜蛋白遗传基因嵌入载体替代物4、研制一
41、种抗基因型的Ab 与宿主CD4细胞竞争结合HIV,三、口腔移植免疫,机体器官损害缺损(实质功能)自体异体移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维护和重建生理功能 供体 提供移植物的个体 存在免疫反应移植免疫 受体 接受移植物的个体,三、口腔移植免疫(一)概述,、移植物类型(来源、遗传背景)自体移植 易成功同系移植遗传基因完全相同基本近似 能成功同种异体移植同种、遗传基因不同 排斥反应异种移植不同种属间 不易成功,三、口腔移植免疫(一)概述,、组织相容性抗原与移植的关系 能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移植抗原 存在于细胞膜的表面,三、口腔移植免疫、组织相容性抗原分类,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反应弱 存在于组织细胞表面
42、 有组织性别特异性,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反应强 人类称HLA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 具多态性 同一基因座位有两种以 上的基因型 可编码两种以上的产物,、组织相容性抗原与移植的关系,人类MHC人类HLA 复合体 编码HLA的基因群此外人类的ABO血型抗原也参与了排斥反应,(二)移植免疫机制,、体液免疫(超级排斥中起主要作用)B细胞Ag、T细胞浆细胞 特异Ab 调理粘附 免疫粘附 ADCC 排斥反应 CDC(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IC阻止受体免疫细胞对该Ag识别 阻止对移植物攻击排斥反应,(二)移植免疫机制,2、细胞免疫(主要在急性排斥早期)T细胞 Ag 淋巴母细胞 致敏淋巴细胞 CD4+TDTHC
43、K 排斥反应 CD8+TC 直接杀伤,(三)移植免疫反应的类型,1、超急性排斥反应时间:数分钟1、2天,由预存抗体所致机理:IC激活补体/中性WBC 内皮破坏 血栓 移植物坏死,(三)移植免疫反应的类型,2、急性排斥反应(时间:2周左右)机理:急性体液免疫=急性血管排斥反应 血管坏死(针对内皮细胞HLA的IgG激活补体 内皮细胞坏死)急性细胞免疫 细胞坏死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三)移植免疫反应的类型,3、慢性排斥反应时间:数周/月/年机理:移植器官功能、结构消失,血管破坏,(三)移植免疫反应的类型,4、初次排斥反应 时间:710天 机理:致敏淋巴细胞为主、体液免疫次要 再次排斥反应 时间
44、:24天(加速排斥反应)机理:体内已有特异T细胞和Ab,(四)牙齿移植(自体、异体),据统计:机体对牙免疫较其他组织低 移植易成功存在问题:牙根吸收(80%90%)骨性粘连(由于牙周膜损害)动物实验:残余牙周膜影响移植 应去除减少免疫原性牙根吸收可能是早期炎症所致、免疫反应与移植所致的吸收无关,(四)牙齿移植(自体、异体),目前认为吸收机理:1、移植后根周炎症转归与牙骨质的脱矿 和牙骨质基质蛋白逐渐释放有关2、一些糖蛋白(量少)刺激机体免疫(反应弱)早期不表现,术后几周几年,目前认为吸收机理:,3、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根尖区已脱矿但仍未 释放牙骨质基质的牙根中存在的Ag 免疫反应进一步牙根脱矿4、进一步牙根脱矿 更多Ag释放 加剧免疫反应 牙根进一步吸收,(五)骨移植,发生在同种异体骨移植以T细胞依赖的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少见进展:HLA分型技术 使用网状骨和骨髓细胞移植 几乎没有体液免疫出现、反应小,(五)骨移植,原因:HLA配型接近颗粒型移植体可被吸收、在体内时间短 不产生强烈免疫反应 冰冻保存 免疫原性、仍能刺激新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