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73953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病害,水稻的病害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称为水稻三大病害,其他还有稻恶苗病、稻曲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烂秧等。我们这里主要讲授三大病害。包括它们的症状特征、病原形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稻瘟病,稻瘟病是我国水稻的重要病害。我国南北稻区每年都有发生,其为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别,流行年份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一50以上。一、症状 1、苗瘟:种子发芽后不久即可发生。一般在3叶期以前,芽和芽鞘出现水浸状斑点,病苗接近土面部分变灰黑色,有灰色霉层,而上部呈淡红褐色卷缩枯死。南方双季稻区晚稻秧田有时偶有发生。但一般少见。

2、2、叶瘟 发生在3叶期以后的秧苗和成株的叶片上。病斑可分为四种类型。,(1)普通型(慢性型):为常见的典型病斑。先呈近圆形的暗绿色或褐色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大,颜色变成暗褐色,形状由圆形、椭圆形度成梭形,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迟为灰白色,周围边缘现出黄色晕圈;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2)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浸状,有时与叶片颜色不易区分,但无光泽,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正反面面产生大量灰色霉层。这类型的病斑多发生于流行盛期,天气阴雨多湿,氮肥施用过多,在抗病性弱的植株或高度感病品种上易见;当天气转晴或稻株抗病性增强时,可转变为慢性型病斑。,(3)白点型:病斑在叶片上呈现白色近圆形

3、或短梭形,这种病斑不是固定型的病斑,它是在病菌侵入并向邻近细胞扩展时遇适宜的条件,而到症状出现期,环境条件又变为不适宜(如高温或低温干燥等),从而呈现白点的症状,这种白点型病斑又可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转变为普通型或急性型。(4)褐点型:为褐色小斑点,局限于叶脉间,有时边缘现黄色晕圈,常发生在抗病品种或植株下部的老叶上,不产生分生孢子,对稻瘟病的发展基本不起作用。,此外,叶舌、叶耳和叶节也可发病,病斑初呈暗绿色,后变褐色至灰白色。此部位发病后常可引起节或穗颈发病。叶枕发病后也可延及叶鞘,产生不规则形大斑,有时在叶片与叶鞘相邻近处因组织被破坏而折断。水稻处于苗期至分蘖盛期,如果稻株因氮肥过多而疯长,

4、发疯后叶片病斑密集,反而萎缩不长,根部变褐枯死。3、节瘟 最初在节上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最后使全节变黑腐烂,干燥时凹陷,易折断、倒伏。有时病斑仅在节的一侧发生,干缩后造成茎秆弯曲。节瘟在抽穗期发生时,由于营养水分不能向穗部正常输送,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形成“白穗”或瘪粒,4、穗颈瘟 发生在穗颈部,即主穗梗到第一枝梗分枝的中间部分。病斑一般呈暗褐色,但在不同的水稻品种上,可呈黄白色、黄绿色黑褐色以至黑色等。枝梗也可受害。一般抽穗后期发病受害较轻,尚可部分成熟,但影响米质。如刚抽穗时发病,多形成白穗或瘪粒 5、谷粒瘟 发生在稻粒及护颖上。发生在稻粒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水稻开花前后受侵

5、染,多不能正常结实而成暗灰色的秕谷。二是受侵染较迟的,在颖壳处呈现暗灰或褐色、梭形或不整形斑,影响结实,严重的可使米粒变黑。护颖发病时多呈灰褐或黑褐色。,稻瘟症状图,叶枕瘟,病原,稻梨孢菌Pyriculara oryzae Cav.,属半知菌,其有性世代为稻卵孢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alin-verniana(Catt.)Miyake属子囊菌,菌丝分隔,初无色,后变褐色,寄生于寄主细胞组织内。病斑上的霉层即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一般是数根成丛自稻叶气孔或表皮伸出,很少单生,尺度为8016046m,具24隔膜,直或稍分枝,基部稍粗,淡褐色,上部色浅;顶端形成分生孢子后

6、,又从其侧方生出短枝,再生分生孢子,如此连续多次,至梗端成屈折状。分生孢子洋梨形或倒棍棒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并有脚胞,无色或淡褐色,具两隔膜,尺度为l 440613m。,在自然条件下,稻瘟菌只侵染水稻。国外曾有报道,用人工接种方法,此菌可侵染小麦、大麦、玉米、粟以及稗等多种禾本科杂草。,近年,国内有人在进一步探索此病菌和稗草的关系,值得继续注意。,侵染循环和发生规律,稻瘟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病种上越冬。在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半年至一年,病组织中的菌丝可存活一年以上;但在潮湿条件下,它们经23个月左右便都死亡。因此散落在田间、场地以及堆肥中的病菌和草堆外层的分生孢子往往不能越

7、冬,而带病的种子、稻草和未腐烂的牛栏草,就成为此病主要的侵染源。,种子带菌是苗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高峰为:叶期;分蘖期;抽穗初期;同一品种在四叶期至分蘖盛期以及抽穗初期最易感病。,发病条件,品种差异:粳稻抗性弱于籼稻气象条件: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和风高温、阴雨连绵、多雾发生重。北方地区在6月下旬平均气温如达20以上,稻瘟病的流行就决定于降雨的迟早和降雨量。栽培管理:。(一)施肥 根据水稻生长施肥情况适量时合理施用氮肥,使水稻生长健壮。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常引起稻株疯长,叶片柔软披垂,稻株体内氨态氮和游离氢基酸含量过多,碳氮比降低,硅质化减弱、硅化细胞数量减少,

8、加之株间郁闭多湿,既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生长和繁殖,又削弱水稻的抗病性,因而发生严重。适当用钾肥,提高钾氮比值,使氧素代谢正常,减少可溶性氮含量,促进茎秆的木质素的形成,可提高抗病性。,(二)灌水 长期深灌的稻田、冷浸田以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的黄粘土田,土壤内缺乏空气,氧化作用差,降低根系活力,并使根系呼吸作用和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加上土中嫌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大量硫化氢、二氧化碳及有机酸等有毒物质阻碍根系生长,甚至稻根发黑腐烂,影呐稻株的氮、碳代谢,并使蒸腾作用降低,稻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可溶性氮素增加,硅酸的吸收与运输减少,减弱叶片表皮细胞的硅质化,致使水稻抗病力降低。但田间水分

9、不足(如早秧田、漏水田),影响稻株的正常发育,蒸腾作用减弱,减少对硅酸盐的吸收和运转,降低稻株组织的机械抗病能力,也易诱发稻瘟病的发生。,防治方法,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处理病谷、病草:(一)收获时,对病田的病谷、病稻草应分别堆放,尽早处理 室外堆放的病稻草,春播前应处理完毕。不要用病草催芽、捆秧把。如用稻草还田作肥料,应犁翻水中沤烂。用作堆肥或垫牛栏的稻草,均应充分腐熟后施用。有病稻谷及早加工作饲料用。,(二)种子处理 1抗菌剂浸种 用10抗菌剂“40l”的1000倍液浸种48小时有杀菌和催芽的作用,也可用80抗菌素“402”的8000倍掖侵种,早中籼稻浸23天,粳稻浸34天。以上处理不必换

10、水,满足浸种时间后取出直接催芽。2福尔马林闷种或浸种 先用冷水预浸谷种,以吸饱水分而未露白为度,取出晾干,进行处理:闷种:将种谷放在2福尔马林液中浸2030分钟后取出堆置,或将种谷摊开后用同样药液淋浇后堆置(每100公斤谷种约用20公斤药液)。处理后用塑料薄膜或消过毒的麻袋,草席覆盖3小时取出,用水洗净,进行浸种催芽。浸种:将预浸后的谷种在2福尔马林液中浸3小时,取出用水洗净后再浸种催芽。,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一般应当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施用,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

11、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绿肥施用量一般每亩不超过1500公斤,并适量施用石灰以中和酸和促进绿肥腐烂,避免后期施用过多的氮肥。冷浸田应注意增施磷肥。管水必须与施肥密切结合。应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水位;实行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药剂防治,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特别注意喷药保护高感品种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续施药次数。一般可隔35天施用一次,共施12次。但是施药重点应放在预

12、防为害性大的穗颈瘟上,而通常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于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可在灌浆期再喷一次。每亩每次喷药液6075公斤。常用的药剂及每亩用药星如下:75三环陛250g;或4富士1号100g;或2春日霉素90g;或25多菌灵250g;以上药剂防效均可达80以上,三环唑和富士1号效果最佳。,水稻纹枯病,该病在亚、美、非等国普遍发生,又称“花秆”、“花脚秆”、“烂脚病”,我国南方广大稻区普遍发生,北方稻区的危害也随种植水平提高而逐年加重。矮秆品种受害更重,所臻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寄主除水稻外还包括玉米、大小麦、谷子、豆类、花

13、生等个科的作物,影响养分合成与运输,影响灌浆,形成大量秕谷,严重时不能抽穗,造成倒伏甚至枯粒。,症状特点,近水面叶鞘先产生暗绿色病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连成云纹形,中央灰白或灰黄,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体,剑叶鞘受害影响最大,病原,无性世代无性态Rhizoctonia solani K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幼嫩时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直径,8-12m,有分枝,分枝与主枝成锐角,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丝细胞有细胞核3-23个,平均4-8个,为多核

14、。菌核又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表面粗糙,有菌丝相连,靠病斑的内侧稍扁平凹陷,成熟后易脱落于土壤中,发病规律,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生活力强,菌源地广泛。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发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菌丝向四周蔓延。菌核有多次萌发特征,随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适温(2532)高湿条件,氮肥使用偏迟、过量,田水过深,保持时间长等对该病发生有利。,菌核在2730和相对湿度95%以上时,12天就可萌发成菌丝,610天后又可形成新菌核,日光能抑制菌丝生长和促进菌核形成。因此

15、气温在20以上,田间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气温上升到2832,且连续几天降雨,田间湿度在96%以上,最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和流行。,另外:菌源数量大利于发病;矮秆宽叶品种较高秆窄叶品种抗病;拔节至抽穗期易感病;偏施氮肥与集中施氮肥易发病;排水不良、深水灌田易发病,防治方法,打捞菌核,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药剂防治 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岗霉素水剂每亩150毫升或125纹霉清水剂100200

16、毫升,或20纹霉清悬浮剂6010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70千克喷雾。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部。,胡麻斑病病原与症状,胡麻斑病病原,稻曲病,水稻绵腐病,水稻立枯病,水稻恶苗病,恶苗病侵染循环,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干尖线虫病,水稻烂秧病,烂秧病病原,水稻粒黑粉,水稻害虫,常见的水稻害虫种类有:苗期的地下害虫;直播田的稻瘿蚊、东部山区水稻负泥虫、分蘖到抽穗期的稻纵卷叶螟、稻暝蛉、稻蝗、白背飞虱、等,水稻螟虫类,二化螟: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分布,食杂三化螟: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分布在北纬 37 38以南各稻区,北方仅局部地区重,单食。大螟:鳞翅目夜蛾科,大螟分布于黄河以南,

17、食性杂。,二化螟形态特征及危害状,正在钻蛀,三化螟形态特征及危害状,形态对比:,关于成虫:三化螟雌成虫前翅近中央有1个极明显的黑斑,雄虫前翅这一黑斑不很明显,但从顶角有一条褐色斜纹走向后缘,外缘有一列79个小黑点。二化螟雌雄成虫前翅外缘都有一列7个小黑点,且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大螟前翅翅面有光泽,翅中部从翅基至外缘有明显的暗褐色纵线,此中线上下各有2个小黑点。,关于幼虫:三化螟幼虫虫体黄白色,腹足退化。二化螟幼虫体背自中胸至第9腹节有暗褐色纵线5条,最外侧的两条通过气门,称为气门线,头淡褐色。大螟的幼虫虫体粗壮,腹部淡黄色,背面带紫红色,故又称为紫螟。,关于卵:三化螟卵呈长椭圆形块状,上面

18、复盖褐色鳞毛;二化螟卵块呈长带状,卵粒呈鱼鳞状排列,台湾稻螟卵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卵粒扁平;大螟卵块呈带状,卵粒扁圆球形。关于蛹:三化螟蛹形瘦长,头顶钝圆;二化螟蛹额中央钝圆突出;台湾稻螟蛹额中央向下凹,大螟蛹体明显较前三种大,头顶不呈钝圆。,发生规律,春季温度回升到16以上,年中发生期越长;有效积温越高,世代数就相应增多,虫害发生亦早,早稻穗期受害通常较重。春季温暖且雨量很少,不能满足化蛹的需要,越冬代始蛾期推迟,发生量随之减少;反之,春季温暖多雨,化蛹进度也快,发生量就增多;但雨量过大,湿地过多或淹浸,则极易使幼虫和蛹死亡,发生量也相应减少,发育期推迟。早稻迟熟品种面积大的稻区,或单双季混栽

19、区,晚稻螟害常较重。,二化螟:每年1-5代,以4-6令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及稻田周围、田埂上的杂草茎秆中越冬。具以下习性:1 昼伏夜出;2 趋光性3 高秆、茎粗、叶片宽大、叶色浓绿的稻田最易诱蛾产卵。在水稻苗期和分蘖期多产卵在叶面距叶尖37cm处,拔节后多产卵在距水面7cm的叶鞘上,三化螟:每年2-7代,以幼虫在晚稻稻桩地下茎内越冬。越冬幼虫在春季气温回升至16以上时,开始化蛹、羽化。1 成虫昼伏夜出2 有较强的趋光性3 喜嫩绿植株产卵,产卵场所与二化螟相似。4 水稻分蘖期、孕穗末期到破口吐穗期,最适合蚁螟侵入,称危险生育期。,发生条件,(一)耕作制度 水稻容易遭受螟虫为害的生育期(分蘖期、

20、孕穗到抽穗期,特别是孕穗末期到抽穗初期)与螟卵孵化盛期相吻合,种群兴旺,则螟害重。错开则螟害轻,种群凋落。双季稻区发生轻,春耕灌水早,越冬代幼虫在化蛹期大量死亡,一代发生轻。单季稻区插秧晚发生重,品种因素:一般糯稻重于粳稻,粳稻重于灿稻。稻茎坚韧,抽穗快、整齐,成熟早的品种较抗螟害。品种混杂,生长参差不齐,受害重。杂交稻重于常规稻。(三)气象因素 秋季雨量多,稻株湿度大,稻草中越冬数量多。越冬幼虫抗低温能力强,早春降雨量大,幼冬幼虫死亡率低。发生多,危害重。春季低温多雨,发生期延迟。,天敌因素:二化螟卵期寄生蜂主要是赤眼蜂。幼虫期寄生蜂主要有多种姬蜂、草蜂和寄蝇。捕食性天敌和昆虫病原微生物对二

21、化螟和三化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水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灭水,处理玉米、高粱等寄主茎秆,铲除田边杂草,改单季稻混栽为双季稻或单季稻为主,选用抗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使用微生物农药。化学防治:蚁螟盛孵期,秧田枯鞘率达0。1%以上时,应进行防治。在二化螟为主的地区,药治策略是“一代狠治秧田,二代挑治本田,压上控下兼治其它稻虫”,在以三化螟为主地区,应采取“挑治一、二代,狠治三代”的策略。主要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为:5%锐劲特,48%乐斯本,50%杀螟松等。,稻纵卷叶螟,直纹稻苞虫,水稻负泥虫,稻瘿蚊,稻瘿蚊幼虫,稻瘿 蚊危害状,稻叶蝉,灰飞虱,危害状,褐飞虱卵,稻水象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