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课件 第三章 牛顿定律.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75153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 页数:186 大小:4.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必修课件 第三章 牛顿定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高中物理必修课件 第三章 牛顿定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高中物理必修课件 第三章 牛顿定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高中物理必修课件 第三章 牛顿定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高中物理必修课件 第三章 牛顿定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课件 第三章 牛顿定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课件 第三章 牛顿定律.ppt(1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复习时应准确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熟练地按照这一思路 和方法解决经常遇到的问题(动力学两类问题,超、失 重问题及临界问题),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2本章涉及到研究问题的方法较多,如理想实验法及整 体法、隔离法等,要认真领会这些方法,并且将知识 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除 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使用范围: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处于 参 考系,匀速直线运动,静止,3意义(1)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定 律(2)指出力不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物体

2、运动 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惯性,惯性,惯性,维持,改变,4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 状态或 状态 的性质(2)惯性的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 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3)惯性的表现: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惯性的大小 表现在运动状态 的难易程度上(4)惯性大小的量度: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的 物体惯性大,的物体惯性小,匀速直线运动,静止,固有,无关,改变,质量,质量大,质量小,1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 式表现出来2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怎样受力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

3、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惯性大小 仅由质量决定,二、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 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 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 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 直线上,相互,相反,同一条,相等,1牛顿第一定律演绎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a,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 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

4、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 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 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 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 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4惯性定律与惯性的不同(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是物体 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无关惯性的 大小反映了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本领的大小,只与质 量有关(2)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 动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是

5、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 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是一种理想状况下 的规律.2惯性不是力,它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物体匀速运动时,存在惯性;物体变速运动时,不 存在惯性C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物体静止 时惯性大D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 无关,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速度大小及变化都无关D选项正确,答案:D,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与反作用

6、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其 效果,永远不会抵消(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5)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场”力定律内容可归纳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同三 不同”“三同”是: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出现、存在、消失 的时间相同“三不同”是:方向不同;作用的对象不同;作用的效 果不同,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比较内容,1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最直观的方法是看 作用的物体,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 两个

7、物体上的力,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跳高运动员蹬地后上跳,在起跳过程中()A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大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B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C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相平衡D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一定向上,解析: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正确、A错误;运动员起跳过程,是由静止获得速度的过程,因而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合力竖直向上,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大于重力,D正确、C错误,答案:BD,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

8、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 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 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 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思路点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课堂笔记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逐渐停下来,故A、B、C均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有D中说法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反,答案D,通过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惯性的意

9、义,以及影响运动的因素.,如图311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 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作用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思路点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最显著区别是作用力、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合力为零,课堂笔记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均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的受力物体为墙壁,不可能与对物体的作用力F为一对平衡力,B错误

10、;物体的重力与墙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均作用在物体上,且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C正确;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可知,D也正确,答案CD,等大反向的两个力不一定是平衡力,也不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时还要判断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还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10分)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312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则此时箱子对地面压力大小为多少?,思路点拨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只要以箱子为研究对象求出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即可得到答案,解题样板环在竖直方向

11、上受力情况如图313(甲)所示,环受重力及杆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f,故箱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N,及环给它的摩擦力Ff,由平衡条件知:FNMgFf(3分)FfFf(2分),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为FNFN(3分)FNMgFf.(2分),答案MgFf,求解某力时,如果直接研究其受力物体,因受力情况复杂或未知量太多,不能求解时,可以反过来求其反作用力,然后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解,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12、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根据客观事实,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实验定律,故A项错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D项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定律反映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故C项错误,答案:BD,2(2010临沂模拟)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做验证牛顿第 三定律的实验,如图314所示是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 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 果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曲 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作用

13、的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零,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和图象判断,可知,A、C正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无法用一个等效的力及合力来代替这两个力,故B、D错,答案:AC,3(2010宁波模拟)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你认为 正确的是()A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 C将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说明 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 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

14、性大,解析: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因有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A正确;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不会因失重而改变,B、C均错误;因两物体材料不同,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故用同样的水平力推不动的不一定是质量大的,D错误,答案:A,4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它必定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如果没有受到任何力,运动的物体将以同一速度沿着 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C物体如果向正北方运动,其受外力方向必定指向正北 D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 原因,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

15、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故B、D正确;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所受合外力为零,并非不受任何力的作用,选项A错误;物体的运动并不靠力来维持,物体向北运动,并非一定受向北的外力作用,所以C错误,答案:BD,5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 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 体惯性大 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很小的缘故 D物体受到的外力大,则惯性小;物体受到的外力小,则惯性大,解析: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外界因素(受力大小、所处环

16、境)无关,故选项D错误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在相同外力作用下从较大的速度变为静止,速度的改变量大,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不是因为速度大,惯性大,选项A错误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火车质量大,惯性大,而不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选项B错误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其质量小,惯性小,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容易改变,由此可见只有选项C正确,答案:C,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跟物体的 质量成,加速度的方向跟 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3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 的关系,正比,反比,作用力,合外力,4适用范围(1)牛顿第

17、二定律仅适用于 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做匀 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2)牛顿第二定律仅适用于宏观物体 运动的情况,5两类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将物体的 情况和受力情况联系起来(1)已知物体的 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 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惯性,运动,受力,运动,低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加速度的“桥梁”作用,将运动学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寻找加速度和未知量的关系,二、力学单位制1单位制:由 单位和 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基本,导出,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 中力学有三个,它们是、,它们的单位 分别是、.,质量,时间,长度,s,m,3

18、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 推导出来的其 他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关系,Kg,4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单位(高中阶段所学),1瞬时性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瞬 时对应关系a为某一瞬时的加速度,F即为该时刻物体所 受的合外力2矢量性 任一瞬间a的方向均与F合的方向相同当F合方向变化 时,a的方向同时变化,且任意时刻两者均保持一致,3同一性(1)加速度a相对于同一惯性系(一般指地面)(2)Fma中,F、m、a对应同一物体或同一系统(3)Fma中,各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4独立性(1)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从牛 顿第二定律(2)物体的实际加速度等

19、于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3)分力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也遵从牛顿第二定律,即:Fxmax,Fymay.,1力和加速度的瞬时对应性是高考的重点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的运动状态应对应,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如撤力、变力、断绳等)时,需重新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切忌想当然!2细绳弹力可以发生突变而弹簧弹力不能发生突变,1如图321所示,物体A、B质量均为m,中间 有一轻质弹簧相连,A用绳悬于O点,当突然剪断 OA绳时,关于A物体的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0Bg C2g D无法确定,解析:剪断绳前,绳中拉力为2mg,弹簧中的弹力为mg向下,剪断绳后,绳中拉力突然消失,而其他力不变,故物体

20、A所受合力的大小为向下的2mg,加速度为向下的2g,故C正确,答案:C,1基本方法(1)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特点,如果是 比较复杂的问题,应该明确整个物理现象是由几个物理 过程组成的,找出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再分别研究每一 个物理过程(2)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画出示意图 图中应注明力、速度、加速度的符号和方向对每一 个力都应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免分析力时有 所遗漏或无中生有,(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通常先用表示物 理量的符号运算,解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来,然后将 已知物理量的数值及单位代入,通过运算求结果应事 先将已知物理量的单位都统一采用国

21、际单位制中的单位(4)分析流程图,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解题的方便,选出被 研究的物体(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好受力分析图,明 确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3)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 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4)求合外力F合(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 果进行讨论,1加速度起到了力和运动间的“桥梁”作用,即无论哪类 动力学问题,分析时都要“经过”加速度2物体的运动情况由受力情况及物体运动的初始情况共同 决定,2一个滑雪人从静止开始沿山坡滑下,山坡的倾 角30,滑雪板与雪地的

22、动摩擦因数是0.04,求滑雪人5 s内滑下来的路程和5 s末的速度大小(g取10 m/s2),解析:以滑雪人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为:垂直于山坡方向,处于平衡;沿山坡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将重力mg沿垂直于山坡方向和沿山坡方向进行分解,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Nmgcos0 mgsinFfma 因为FfFN,故由可得:ag(sincos)故 x at2 g(sincos)t2 10(0.04)52 m58 mvat10(0.04)5 m/s23.3 m/s.,答案:58 m23.3 m/s,(2010广东外国语学校模拟)在动摩擦因数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1 kg的

23、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322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 m/s2.求:(1)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2)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3)在剪断弹簧的瞬间小球的 加速度的大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当其他力变化时,弹簧的弹力不能在瞬间发生变化;(2)当其他力变化时,细绳上的拉力可以在瞬间发生变化,课堂笔记(1)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为零,小球在绳没有断时受到绳的拉力FT、重力mg和弹簧的弹力FN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依据平衡条件得竖直方向有:FTcosmg,水平方向有:FTsi

24、nFN,解得弹簧的弹力为:FNmgtan10 N,(2)剪断绳后小球在竖直方向仍平衡,水平面支持力与重力平衡FN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的加速度为:a 8 m/s2,方向向左(3)在剪断弹簧的瞬间,小球立即受地面支持力和重力,且二力平衡,加速度为0.,答案(1)10 N(2)8 m/s2方向向左(3)0,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时,关键是分析此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同时注意细绳和弹簧的区别.,如图323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对物块施加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向右移动距离x后立即撤去F,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1)撤去F时,物块的速度大小;(2

25、)撤去F后,物块还能滑行多远?,思路点拨分析物块在撤去F前后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块的加速度,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课堂笔记(1)设撤去F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的加速度a又由运动学公式v22ax解得v(2)撤去F后物块只受摩擦力,做匀减速运动至停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的加速度a g由运动学公式v2v22ax,且v0解得x(1)x,答案(1),在解决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时,不论哪一类问题,都要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如果物体的运动加速度或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则要分段处理,此时加速度或受力改变时的瞬时速度即是前后过程的联系量,(14分)飞船返回舱返回时,

26、打开降落伞后进行竖直减速下降,这一过程若返回舱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从某时刻起开始计时,返回舱的vt图象如图324所示,图中AE是曲线在A点的切线,切线交横轴于一点E,其坐标为(8,0),CD是AB的渐近线,返回舱质量M400 kg,g取10 m/s2.试问:(1)返回舱在这一阶段做什么运动?(2)设在初始时刻vA120 m/s,此时它的加速度多大?(3)写出空气阻力系数k的表达式并计算其值,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AE切线斜率的含义;(2)渐近线CD的含义;(3)返回舱受力情况分析,解题样板(1)由题中图象可以看出曲线切线的斜率逐渐减小,说明这一阶段返

27、回舱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最终做匀速运动(4分)(2)在初始时刻,vA120 m/s,过A点的切线的斜率即为此时的加速度大小,a 15 m/s2(2分)(3)返回舱最终做匀速运动,选向下为正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得Mg 0(3分)在A点时有Mg Ma(3分)由两式得k 代入数据解得k0.42 kg/m.(2分),答案(1)见解题样板(2)15 m/s2(3)k 0.42 kg/m,牛顿第二定律与vt图象相结合的问题,一般先由vt图象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问题,或者先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再作出vt图象,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

28、公式的理 解,正确的是()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 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B由m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成正 比,与 其质量成反比 D由m 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 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力而求出,解析:Fma和m 都是计算式合外力F与m、a无关,质量m由物体决定,与F、a无关,A、B错,D对由牛顿第二定律知,C对,答案:CD,2关于国际单位制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B长度的单位m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Ckgm/s2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 D时间的单位

29、小时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解析: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时间,其对应的单位叫基本单位,其基本单位中国际制单位分别是米、千克和秒,故A对、B对,D错由基本单位推出的其他单位叫导出单位,故C对,因此选D.,答案:D,3(2008全国卷)如图325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 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 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 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 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图325,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解析:小球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弹簧弹力F,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30、,小球必定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故小车可能向右做加速运动或向左做减速运动选项A、D正确,答案:AD,4(2010珠海模拟)一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粗糙的斜面向上沿 直线滑行,到达最高点后自行向下滑动,不计空气阻力,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图326中的 图象能正确表示物块在这一过程中的速率与时间关系的是(),图326,解析:物块沿斜面上滑时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而下滑时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块上滑时的加速度大,故只有C正确,答案:C,5在某一旅游景区,建有一山坡滑草运动项目该山坡可看 成倾角30的斜面,一名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总质量m 80 kg,他从静

31、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时间t5 s内沿斜面滑 下的位移x50 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问:(1)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f为多大?(2)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3)设游客滑下50 m后进入水平草坪,试求游客在水平面上滑 动的最大距离(滑草装置与草皮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解析:(1)由x at2得a4 m/s2由mgsinFfma得:Ffmgsinma80 N(2)由Ffmgcos可求得:(3)在水平面上:mgma得ag m/s2由vat,v22ax可得:x100 m.,答案:(1)80 N(2),一、超重与失重1视重: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

32、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叫做视重,其大小等于测力计 所受物体的 或台秤所受物体的 2超重、失重与完全失重,拉力,压力,二、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当系统中各物体的 相同时,我们可以把 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质量等于各 物体的 当整体受到的外力F已知时,可用 求出整体的加速度,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叫 做整体法,加速度,质量之和,第二定律,牛顿,2隔离法:从研究的方便出发,当求系统内物体间 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这种处理连 接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叫做隔离法,相互,作用的内力,3外力和内力 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

33、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 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而系统内各物体间 的相互作用力为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 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 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内力,内力,外力,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受到的重力并没 有变化所谓“超”和“失”,是指视重,“超”和“失”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在竖直方向的 加速度2物体是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 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是向上还 是向下,3完全失重状态不仅仅只限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物体具 有竖直向下的等于g的加速度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例 如:不计空气阻力的各种抛体运动,环绕地球做匀

34、速圆 周运动的卫星等,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由于重力产生的一切现象都不存 在了例如,物体对水平支持面没有压力,对竖直悬线 没有拉力,不能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液柱不产生压 强,在液体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等,1由物体处于失重或超重状态,可判断加速度的方向为 向下或向上,但并不能确定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2当物体出现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不一定沿竖 直方向,但加速度一定有竖直方向的分量,1(2010山师附中模拟)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描述 中,正确的是()A荡秋千时当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失重 状态 B列车在水平直轨道上加速行驶,车上的人处于超 重状态 C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

35、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 为这时候宇航员不受重力了 D电梯正在减速下降,人在电梯中处于超重状态,解析:当秋千摆到最低点时,人有向上的向心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A错;列车在水平直轨道上加速行驶,在竖直方向没有加速度,因此车上的人不超重也不失重,B错;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仍有重力作用,C错;电梯向下减速时,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因此,人在电梯中处于超重状态,D正确,答案:D,1选取隔离法与整体法的原则(1)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 同,且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就需要把物体从系 统中隔离出来,将内力转化为外力,分析物体的受力 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

36、二定律列方程求 解隔离法是受力分析的基础,应重点掌握,(2)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主要指大小),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就可以把 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个质点)来分析整体受到的外 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的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 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先用整体 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 求内力”,2涉及隔离法与整体法的具体问题(1)涉及滑轮的问题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必须采用隔 离法这类问题中一般都忽略绳、滑轮

37、的重力和摩擦力,且滑轮大小不计若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的两物体虽然加 速度方向不同,但大小相同,也可以先整体求a的大小,再隔离求FT.(2)固定在斜面上的连接体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多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 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建立坐标系时也要 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 者正交分解加速度,(3)斜面体(或称为劈形物体、楔形物体)与在斜面体上物体组 成的连接体(系统)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为物体与斜面体 的加速度不同,其中最多的是物体具有加速度,而斜面体 静止的情况解题时,可采用隔离法,但是相当麻烦,因 涉及的力过多如果问题不涉及物体与

38、斜面体的相互作 用,则采用整体法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2(2010合肥月考)如图33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 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B,m1 m2,A、B间水平连接着一轻质弹簧测力计若用 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右拉B,稳定后B的加速度大小 为a1,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如果改用大小为F的水 平力向左拉A,稳定后A的加速度大小为a2,弹簧测 力计示数为F2.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图331,Aa1a2,F1F2Ba1a2,F1F2Ca1a2,F1F2 Da1a2,F1F2,解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1m2)a1(m1m2)a2所以:a1a2向右拉B时,对A分析:F1

39、m1a1向左拉A时,对B分析:F2m2a2因m1m2所以F1F2.A项正确,答案:A,一质量为m40 kg的小孩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 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332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图332,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体重计的示数大小为小孩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2)根据体重计示数与重力mg的大小关系确定小孩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从而确定加速度的方向;(3)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各段时间内的加速度;(4)电梯上升的高度为三段时间内的位移和,课堂笔记由题图可知,在t0到t12 s的时间

40、内,体重计的示数大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加速运动设在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1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1在t1到t25 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故电梯应做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1时刻电梯的速度,即v1a1t1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2v1(t2t1),在t2到t36 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减速运动设在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2,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2ma2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3v1(t3t2)a2(t3t2)2 电梯上升的总高度

41、hh1h2h3 由以上各式,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和题文及题图中的数据,解得h9 m.,答案9 m,(1)认真分析图象,从中获取相关信息(2)抓好超重、失重的基本规律,(2010杭州模拟)如图333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倾角37,木块A的MN面上钉着一颗小钉子,质量m1.5 kg的小球B通过一细线与小钉子相连接,细线与斜面垂直,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0.现将木块由静止释放,木块将沿斜面下滑求在木块下滑的过程中小球对木块MN面的压力(取g10 m/s2,sin370.6,cos370.8),思路点拨先以A、B为一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一起下滑的加速度,再以B为研究对象隔离分析,应用牛顿第

42、二定律列式求解,课堂笔记由于木块与斜面间有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小球B与木块间有压力的作用,并且它们以共同的加速度a沿斜面向下运动将小球和木块看做一个整体,设木块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m)gsin(Mm)gcos(Mm)a代入数据得a2.0 m/s2选小球为研究对象,设MN面对小球的作用力为F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FNma代入数据得FN6.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MN面的压力大小为6.0 N,方向沿斜面向下,答案6.0 N方向沿斜面向下,(1)本题中木块A的质量未知,但并不影响求解加速度(2)求小球对木块A的MN面的压力时,要用到牛顿第三定 律,这是解题过程中最容易忽

43、视的问题.,(18分)如图334所示,质量m1 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斜面体质量M2 kg,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0.2,地面光滑,37.现对斜面体施加一水平推力F,要使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力F应为多大?(设物块与斜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思路点拨用极限法把F推向两个极端来分析:当F较小(趋近于0)时,由于tan,因此,物块将沿斜面加速下滑;若F较大(足够大)时,物块将相对斜面向上滑因此F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F的取值有一个范围,解题样板(1)设物块处于相对斜面下滑的临界状态(物块恰好不下滑)时推力为F1.此时物块受力如图335(甲)所示取加速度a1方向为

44、x轴正方向,对m有:x方向:FN1sinFN1cosma1(2分)y方向:FN1cosFN1sinmg0(2分)解两式得:a14.78 m/s2(2分)对整体有:F1(Mm)a1,F114.34 N(2分),(2)设物块处于相对斜面向上滑的临界状态(物块恰好不上滑)时推力为F2,此时物块受力如图335(乙)所示取加速度a2方向为x轴正方向,对m有:x方向:FN2sinFN2cosma2(2分)y方向:FN2cosFN2sinmg0(2分)解两式得:a211.18 m/s2(2分)对整体有:F2(Mm)a2,F233.54 N.(2分)所以F的范围为14.34 NF33.54 N.(2分),答案

45、14.34 NF33.54 N,题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会出现临界现象,此时要采用极限分析法,看物体有不同的加速度时,会有哪些现象发生,从而找出临界点,求出临界条件,1(2010临沂联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 女子蹦床决赛中,中国小将何雯娜 表现突出,为中国蹦床队夺得首枚 奥运会金牌在蹦床比赛中,运动 员利用弹性较大的水平钢丝网,上 下弹跳关于运动员上下运动过程中 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336,A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都处于失重状态B运动员在空中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失 重状态C运动员与蹦床刚接触的瞬间,是其下落过程中速度最大 的时刻D从与蹦床接触

46、到向下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做 先加速后减速的变速运动,解析: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加速度均竖直向下,为失重状态,A正确,B错误;运动员与蹦床接触的瞬间,加速度向下,正在向下加速,随运动员向下运动蹦床的形变增大,弹力增大,加速度变小到零后又向上增大,故C错误,D正确,答案:AD,2美国“零重力公司”曾经资助来自全美各地的大约250 名物理教师体验了一把“零重力”旅游在失重的那些 时间里,老师们将身体撞向墙壁、天花板和地板,或是 相互撞成一团,还有人试图吃点糖果,或是抓住三维的 水滴有的老师甚至进行了快速地称物体质量的实验 几乎所有人还试图扮成“超人”飞行的样子,两手往前 平伸,有3

47、名教师甚至穿上了“超人”服“零重力”,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一架经过特殊改装的波音727飞机载着乘客在高空反复交替做爬升和俯冲的动作,以制造瞬间的“零重力”状态,乘客可以在地球上体验身处太空的美妙感觉关于飞机上“零重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或设想原理上可行的是(),A飞机在匀速爬升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产生“零重力”B飞机在经过爬升到达弧形轨道最高点前后的一段时间内 的运动,可视为是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所以这 段时间是“零重力”的产生阶段C设想飞机通过最高点瞬间关闭发动机、收起机翼,忽略 空气阻力,让飞机做平抛运动而产生“零重力”D设想飞机竖直爬升时关闭发动机、收起机翼,忽略空气 阻力,让

48、飞机做竖直上抛运动而产生“零重力”,解析:“零重力”状态指的就是完全失重状态,在此状态下,物体的加速度为g,方向竖直向下,A选项飞机匀速飞行,处于平衡状态,A选项错误,B、C、D选项中飞机的加速度都可以为g.,答案:BCD,3如图337所示,A为电磁铁,挂在支架C上,放到台秤 的托盘中,在它的正下方有一铁块B,铁块B静止时,台秤 示数为G,当电磁铁通电后,在铁块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将()A变大 B变小 C大于G,但呈恒量 D先变大,后变小,解析:铁块被吸起上升的过程中,由于电磁铁A对B的吸引力越来越大,B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上升运动,对整个系统而言,处于超重现象越来越明显的状态(可以认

49、为系统重心也在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上升运动),所以台秤的示数应大于G,且不断变大A选项正确,答案:A,4(2010临沂模拟)如图338所示,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为m0,弹簧 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 着一质 量为m的重物,现用一方 向竖直向上的外力F拉着弹簧测 力计,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解析: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挂钩对物体m的拉力F,对m、m0组成的整体:F(mm0)g(mm0)a,对m:Fmgma,可解得:F=F,故D正确,答案:D,5如图339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A、B两个物体,质 量分别为mA3.0 kg和mB2.0 kg,它们与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均为

50、0.10.在A、B之间有一原长l15 cm、劲度系数k500 N/m的轻质弹簧将它们连接现分别用 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恒力F1、F2同时作用在A、B两物体 上,已知F120 N,F210 N,取g10 m/s2.当物体运 动达到稳定时,求:(1)A和B共同运动的加速度;(2)A、B之间的距离(A和B均可视为质点),解析:(1)A、B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为Ff(mAmB)g5.0 N设运动达到稳定时系统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F2Ff(mAmB)a解得a1.0 m/s2,(2)以A为研究对象,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FfAmAg3.0 N设运动达到稳定时所受弹簧的弹力为FT,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