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75202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掌握复习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一、试卷阅读部分的结构和分值:,陕西省中考语文把阅读能力的考查目标分解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两大块,其中“现代文阅读”占30分,“古诗文阅读”占16分,共计46分。而现代文阅读包括典范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说明类文章,浅显规范的论说类文章和文质兼美的中外文学作品(散文、小小说)。近几年的选材保持稳定,均为“说明文+散文”或“说明文+小说”。古文的阅读题型在去年是以对比阅读的形式出现的,基本考点相对保持稳定。,试卷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一:能力考查的层级明确、题干表述得规范科学 主要特点二:考点相对稳定 主要特点三: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和风土

2、人情 主要特点四:与课本紧密衔接,引导日常教学,二、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一)认真研读中考说明:1.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阅读以考查学生的精读能力为主,主要考查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各种语言材料的感受、理解、分析、赏析、评价和探究的能力。,2.明确考点:现代文阅读的总体要求 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筛选、提炼、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准确地评价语言材料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发掘其内在价值;结合自身体验,对语言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发现和探

3、究问题。,(2)古诗文阅读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例如:游司马祠1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3分)正门()“高山仰止”“河山之阳”()()提取信息,理清思路2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3分)景物描写的作用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

4、4分)理解重要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4分)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词语、修辞、语句)5.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的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结合自身体验,对语言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发现和探究问题。,古文则为对比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石渠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民桥其上(搭桥,架桥)逾石而往有石泓(越过,经过)北堕小谭(落入)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重点实词的考察,特别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2分)有泉幽幽然 其侧皆诡石怪木 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然卒

5、入于渴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一词多义的考查,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其长可十许步。【答案】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分)风摇其巅,韵动崖谷。【答案】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2分)考查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的能力。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答案】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以及学生的概括能力。,(二)分文体对学生进行训练。,我们应该认识到:文体不同,解读的思维和方法不同;题型不同,做题思路和方法也不同。比如小说和散文

6、都属于文学类文本,但阅读方法不一样;不同散文(写景抒情、托物言志、写人记事等)的解读方法也不完全一样。,小说的常见考点有:考点1:梳理概括故事情节。考点2:分析评价人物形象。考点3:感受分析环境描写。考点4: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考点5:分析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考点6: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考点7:赏析写作特色。常见的设题方式有: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景物描写的作用;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文章标题或结尾的作用?,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7、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散文常见的考点:1、理解字词、句式及修辞的表达作用。2、分析关键句(蕴含哲理的句子)的含义及表达作用。3、分析散文的思路、结构。4、整体感知、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5、分析表现手法。6、就散文所蕴涵的哲理表达自己的感想。,了解了这些不同文体的文章考查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细细地、分文体提炼现代文阅读的考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对阅读的知识点和阅读能力的基本点进行一个一个的覆盖。,(三)回归教材实现迁移。,无论是在平时授课还是在复习时,老师的心中要有中考,要有一个整体知识框架。对于学生来说,课本上是一篇篇的课文,但对老师来说,

8、应该站在一个知识体系的高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这些教材来教,把宏观把握教材与微观把握课文相结合,把课文当作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教学生学会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才是提高中考成绩的根本所在。所以,要重视课内阅读的积累。,以散文为例:在复习中,我们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重难点,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开展分块复习,既提高了复习的实效性,又加强了复习的针对性。首先,把课本中的典型散文加以归类。在复习时要帮助学生把握每种类型散文的特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阅读规律。,在紧扣书本分类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应当掌握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分类练习。即每完成一个版块的散文复习,就配以相应的散文阅读训练,

9、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材料要文质兼美,题型的选择设计要科学合理,贴近中考。,仰望母亲:,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4分)(1)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2)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2.“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3分)3.仔细阅读第至第段,请写出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4分)4.文章后半部分写对母爱的感触,材料丰富,耐人寻味。请摘录其中的一条,分析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4分)5.请你谈谈,作者为什么用“仰望母亲”为标题?,原下的日子,1.文章第一段描写那坨残雪下的景物有什么用意?2.阅读第二段中

10、的画线句,说说它的作用。3.请仿照示例,对第三段画线句进行批注。,文言文的复习也是一样,其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常采取以旧带新,逐步整理等新旧联系的方法。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课文中的有关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下,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就能大大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四)在具体的训练中,还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建立正确的阅读思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他们答题方法及技巧。,如: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2.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

11、等。3.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4.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5.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6.论证方法,初中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这里有一点必须关注:在阅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想法,正确的阅读思维是建立在对作者文本的正确理解之上的,因为阅读主要还是依靠理解。所谓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从某种意义上讲,考的并不仅仅是阅读者个人的理解,而是在考对文章的作者对文章所表述的事件(或内容)的理解,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阅读理解应该顺着

12、文章作者的思路,而不应该仅仅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理解。,细读文章,加强理解,提高对题干的分析能力。,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

13、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1.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蝉声,溪流声?,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

14、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1.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蝉声,溪流声?答:这些声音都是天籁之音,为了映衬笛声,突出笛声的清脆、悠远、绵长的特点。(错误例子:体现我对天籁之音的喜爱之情,使内容更加充实)需要仔细读文本,分析关键词与句。,再例:石榴 连石榴都晒死了,连石榴都晒死了。有几天我不再管它,静等它的死去。一个壮汉对一株盆花的伤感无法诉说。但后来我变了主意。不是含有一线希望,而是出于一种情份:你陪伴我多年,我照料你到死。我照施肥、照浇水、照拔草、照松土,你要怎样是天意了。我将我的心尽到石榴啊!2.“但后来我变了主意”,“主意”具体指的是什么?,再例:石榴 连石榴都

15、晒死了,连石榴都晒死了。有几天我不再管它,静等它的死去。一个壮汉对一株盆花的伤感无法诉说。但后来我变了主意。不是含有一线希望,而是出于一种情份:你陪伴我多年,我照料你到死。我照施肥、照浇水、照拔草、照松土,你要怎样是天意了。我将我的心尽到石榴啊!2.“但后来我变了主意”,“主意”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我不再管它,静等它的死去。(错误例子:我照施肥、照浇水、照拔草、照松土。)不认真分析题干。,举例:聆听草屋的声音,3作者说“草屋无言”,却又说能“聆听”到“草屋的声音”。说说你对“聆听”的理解。答:“聆听”在文中指的是对草屋及有关的人、事、景等的理解(感悟、体味等)4结合全文内容,从四个方面概括作者

16、“聆听”到了哪些“声音”。答:草屋使人产生知足的温煦或草屋使人感到温馨,草屋的主人勤劳坚韧、纯朴憨厚,草屋环境宁静(安宁)而有情致,草屋风景别样而意味无穷。,加强表达能力和技巧的训练。,让我们的研究化为学生的研究,我们的技巧成为学生的技巧,实现由教师训练到学生自我训练的转变。,(五)对易错的题可反复考练,加强批改和点评(寻找规律,掌握技巧),(六)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七)倡导针对性地自我扩展训练,全面提升阅读素养和表述能力。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研究课题,诸如:1、针对自己的审题问题而进行的策略研究;2、针对自己的薄弱题型相对较弱的能力点进行的策略研究,在老师

17、的指导下,针对性地扩展训练。,三、对阅读教学的几点想法,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写字潦草,错别字多;理解概括能力差,语言表述不正确,基本概念含糊;区分不清,如常把说明方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混淆;作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思维闭塞,认识肤浅。,三、对阅读教学的几点想法,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种:平时忽视了课外的阅读指导,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词汇贫乏。学生不把语文阅读列入语文学习的计划之中。学生负担重,没有时间去读课外书。不少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对于考试不能立竿见影,但对于发展则长期有效的课外书。,三、对阅读教学的几点想法,(一)针对性地选择文章,拓宽阅读范围。(二)加强诵读,加强感悟。(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四)构建高效课堂,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思多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