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早期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史学史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早期发展.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认识,是19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现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探索与19世纪的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唯物史观产生之前的西方历史哲学的普遍共识: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自低向高的发展过程。至于能否认识规律、规律的一般和特殊表现形式则认识各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史学中的阶级斗争理论。,一、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曾有麦客
2、士、马陆科斯、马尔克、马可思、马格斯、马尔格时等译法。从1902到1923年,经过21年才统一为马克思。1818年公历5月5日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现属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洛宾列维(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犹太人拉比(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Heinrich Marx)(1817年2月改信基督教路德教派),生于1782年,同荷兰裔犹太女子罕丽普列斯堡(Henriette Presborck)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1830年10月
3、,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上。1840年,普鲁士新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迫害自由主义民主人士,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须通过严格审查,大学失去学术自由,新国王任命的柏林大学教授F.W.von Shelling将会审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但马克思博士论文里哲学高过神学的立场不可能被反黑格尔的教授所接受,所以马克思将博士论文改寄给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的耶拿大学(Jena)审查博士资格。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未进一步答辩而顺利获得耶拿
4、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1895年8月5日)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工业城市巴门市一个纺织资本家家庭。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父亲老弗里德里希是工厂主,虔诚的基督徒,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母亲心地善良,遵守礼教,喜爱文学和历史。1837年9月其父坚持要他辍学经商(恩格斯当时正在读中学)。,1841年9月至1842年10月,他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兵役,旁听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在此期间,他先后发表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和启示以及谢林基督教
5、的哲学家等小册子,尖锐批判了宣扬“天启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他还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1841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发表后,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1842年,恩格斯赴英国曼彻斯特的一家纺织公司工作,他父亲是该公司的合伙人。在伦敦第一次见到了马克思,但彼此印象不深。在曼彻斯特期间,他考察了英国工人阶级生活与工作状况,为他的第一部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准备了充分的资料。1844年,恩格斯在返回德国的路上经过巴黎,与有过信件往来的马克思第二次会面。这次两个年轻人在巴黎咖啡馆中相谈甚欢,成为终生的密友和同志。,二
6、、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的过程,1841年,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的过程中,认识到唯心主义哲学没法说明现实社会的物质关系,因此同青年黑格尔派分手,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一书的唯物主义观点,实现了思想的重大转变。但他不满意费尔巴哈书斋中是唯物主义,希望在历史、现实与唯物主义之间架起桥梁。1843年后,也就是25岁之后一直从事这种理论的构建工作。,1843年,马克思旅居巴黎,研究法国大革命史,获得了梯叶里、基佐等人的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知识,但不满意他们从征服论和人性论角度的解释,转而从经济关系中寻求答案。1844年4月,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这样,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
7、的唯物主义、法国史家的阶级斗争思想,在经济学当中汇合起来,一个历史发展的新解释便初步形成了。1845年春,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的重新会见时谈及这一新解释的概貌,并以文字形式第一次抽象地记述在个人的笔记中,即后来所见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1846年,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第一次公开的表述。但此表述不完善。(最早的表述)后来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等中进行了补充。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着手对社会经济形态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9年),是他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标准阐述。(最完整的表述)资本论发表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最终成为有
8、较充分的证据支持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三、唯物史观的核心原理,唯物史观与以往历史观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唯物地解释人类历史。唯物史观把人类历史的发展视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过程,这一自然的、规律的过程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所制约的。核心原理:直接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物质生产”或“经济前提和条件”或“经济运动”是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的基础。)除此核心原理之外,有一系列与之紧密关联的支援理论系统,如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阶级、阶级斗争和党派的理论,国家的理论,社会意识新理论,社会革命了理论等。,四、唯物史观的内容,唯物史观也称历史唯
9、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用以表述这样一种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10、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唯物史观的具体内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1、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12、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4、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展演化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
13、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5、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
14、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
15、约。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对史学研究的意义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一、历史唯物主义对史学研究的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对史学研究具有方向和方法的指导意义。1、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规律的过程,是一个个不断生成、发展、灭亡的过程的集合体,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应首先从客观的事实出发,
16、即从可靠的史料出发,重构过程的画面并进行各种价值的评估,直至抽象出规律或确定与某种规律的关系。在历史领域中绝不能让客观的、自然的、规律的历史过程服从于主观意志。,2、在研究历史时必须把研究对象置于一定过程或范围之内加以考察。切忌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一棍子打死的形而上学方法。,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因此历史研究不再仅仅像传统史学那样主要着眼于政治、军事、外交的题目,而也应注意物质生产的历史,特别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寻找历史变动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去解释包括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4、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
17、分,阶级关系隶属于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比以往任何思想都更自觉地强调阶级和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因此在历史研究中,阶级分析方法是理解文明社会各种问题,包括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的一把钥匙。,5、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历史运动时,虽然赋予生产力以第一位的、终极的意义,但并不否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双向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辨证的。,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革命性的历史哲学家,也是杰出的历史家。他们在创立和完善自己在历史哲学的过程中,对具体的历史课题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专门研究。写出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农民战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一大批史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史学实践及其成果;19世纪末,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德国史家梅林的莱辛传、中世纪以来的德国史等;20世纪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