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最后一题解题训练一.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78204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卷最后一题解题训练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上海卷最后一题解题训练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上海卷最后一题解题训练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上海卷最后一题解题训练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上海卷最后一题解题训练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卷最后一题解题训练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卷最后一题解题训练一.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卷各文段尾题解题技巧与训练(一),李德元,上海卷各文段尾题大致分类,1、想像描述类2、理解感悟类3、鉴赏评价类4、是非比较类5、介绍说明类6、举例阐述类7、分析归纳类8、设想创造类,一、想象描述类,例:读题并思考,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离愁:指去国之愁。别是一般:另有一种。相见欢思考题 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句展开联想,写一段能体现这首词意境的描述性文字(60字)。,答案示例:,一个清秋的夜

2、晚,一弯如钩残月高挂天际,一个身着一袭白色长衫,两鬓已斑的中年男子,流连于梧桐树下,他独自登上院落的西楼,在清寒的月光下无言地望着故国的方向。,归纳:想像描述类问题答题技巧,描述,既要有描写,也要有叙述。描写景物、勾勒环境;描写人物肖像、神态、服饰。叙述时间、地点、人物行为。体现出当事者的心理、情感。,例:读题并思考,蝶恋花 苏轼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思考题就作品中画线句展开想象,写一段场景描写。,蝶恋花答案,暮春时分的郊外,绿水环绕的村庄,时时有呢喃的燕子在纷飞的柳絮中

3、双双飞进飞出,隐约可见园里已渐凋零的花和新生的青杏,不时听到飘过墙头的秋千上少女清脆悦耳的笑声,归纳:场景描写答题技巧,想象描述类的一种。场景即场面。戏剧、电影中由布景、音乐和登场人物所组成的景况;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互相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1、场所、环境、人物组合。2、景物包括声音、颜色、状态、光影等特点;根据内容,点明时令、地点,给事物加上形容词、拟声词等。或者根据常识适当合理想象;3、中心词最好放在句子的同一位置。,二、理解感悟类,例:读题并思考,定风波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4、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思考题画线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悟和性格?,定风波答案,自然界如此,人生旅程何尝不是如此。一切政治风雨都会过去,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性格:旷达、开朗与超脱。,2006年上海卷文言二第26题: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牑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

5、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3分),归纳:理解感悟类答题技巧,从作者经历、主张去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意义。联系个人感悟加以阐述。,三、鉴赏评价类,类型一:动词的效果,例1:【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思考题: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是如何营造境界的?,玉

6、楼春答案,首先是比拟,写出枝繁花盛热闹的气息;其次,以动衬静,将静态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第三,化抽象为形象,将春意栩栩如生具体表现出来;第四,运用通感,化视觉为听觉,渲染春意浓郁。总之写游春畅快心情。,例2:2006年上海高考题第16题:黄钟 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问题:“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例3:2008年上海卷第16题: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7、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类型二:借事借景抒怀,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诗题为征人怨,通篇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分析。,征人怨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打仗;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类型三:线索物,竹窗闻风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问题: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竹窗闻风答案,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引怀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

8、于青苔;尾联希望微风吹入帘幔,拂去琴上尘埃,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类型四:布局谋篇,例一:2006年现代文第二文段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例二:2008年文言二第26题: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日:“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问题: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4分)参考答案:开头交代“秋寻”缘由,结尾点明诗集的主要题材。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秋寻”

9、作为线索,贯穿全篇。,类型五:艺术手法,2007年上海卷第16题:阮郎归 初夏 苏轼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问题: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归纳:鉴赏评价类答题技巧,内容:思想流露、情感宣泄手法:记叙特点:线索、顺序;描写特点:动静、虚实、远近、高低、声色、正侧、场面细节;抒情特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事抒怀、托物言志;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通感、用典、对比衬托、互文、顶真、烘托;.语言风格:清新、平实、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

10、约,四、是非比较类,类型一:选择,海棠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春寒 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问题:两首诗都吟咏海棠花,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请结合诗句谈谈理由(80字)。,答案,苏诗:意境美、富有情趣;生动表达了诗人爱花惜花之情和良辰易逝的感叹。陈诗:托物言志、物我相融。形象地表现出海棠孤傲、顽强的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清高、坚韧的性格。,类型二:质疑,2005上海卷第16题: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干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11、千吉长如白练飞,一条水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谁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流恶诗”。,问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 分)。,答案示例,同意: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回味余地。不同意。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类型之三:判断,2005年上海卷第26题: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

12、,亦何独不然?盖章乘间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亦断无攻坚摭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纸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虑文之不理明辞达、神完气足也哉!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以用兵,丈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问题:文中先说“予以数言了之”,后说“预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两者并不予盾,请说说理由。(3 分),答案示例,不矛盾。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已经作过的详尽论述,自己只要在简而言之中有新意。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地写出独到见解来。即详人所略,略人所详。,归纳:是非比较类答题技巧,1、明确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2、结合具体文句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或艺术手法,写作用意或人生态度。以佐证自己的观点。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