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项目(35kV集电线路)工程铁塔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8250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项目(35kV集电线路)工程铁塔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项目(35kV集电线路)工程铁塔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项目(35kV集电线路)工程铁塔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项目(35kV集电线路)工程铁塔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项目(35kV集电线路)工程铁塔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项目(35kV集电线路)工程铁塔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项目(35kV集电线路)工程铁塔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项目(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基础部分)四川省岳池电力建设总公司二一二年十一月 批准: 校核: 编制: 总 则编写依据 贵阳水电顾问集团勘查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说明书及基础施工图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 110千伏及以上送电线路基本建设工程启动验收规范(DL/T782-2001)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SDJ226-87)(试行)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

2、83)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国网公司2009) 我公司按ISO9002:2000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质量大纲、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送电线路施工工法和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本施工手册适用于*工程基础施工,施工完毕后自动失效。 若发生变更应以设计变更通知单为准、工程概况说明本工程为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项目(35kV集电线路)工程,贵州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工程(49.5MW)35kV集电线路工程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境内。距花溪县城约35km、距贵阳市约50km;风电场规划总装机容量约80MW,拟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拟安装33台1500kW的风电机组,装机容量为49.5MW,电压

3、等级35千伏。导线型号LGJ-180/30 钢芯铝绞线,通讯采用OPGW光缆兼做架空地线。线路长度17.1km,其中单回路长13.2km,双回路长3.9km。全线路采用自立式铁塔,塔型有110DSn;3560ZS4;3560ZGU4;1SZ211; 1SZ311;1SJ111;1SJ211;3560JGU2;3560JGU3;1JG211;1JG311;1ZM211;3560JJ3;3560JJ4;3560DJ2;3560TS。本工程经济指标1) 线路额定电压:35KV2) 施工范围:线路依据风机布置位置以及踏勘的初步成果等因素,将其分成AB、A、B、C 共4个回路。AB回路为双回路,双回路长

4、度3.9km,共13基铁塔,直线塔7基,转角塔6基。A、B、C、回路为单回路,长度13.2km,共80基铁塔,其中直线塔25基,转角塔49基。在A单回线上T接一条线路,T接线路,长度59.43米,共1基终端铁塔。在B单回线上T接两条线路,T接线路1,长度345米,共2基铁塔,直线塔1基,终端塔1基。T接线路2,长度816米,共3基铁塔,直线塔1基,转角塔1基,终端塔1基。在C单回线上T接三条线路,T接线路1,长度112米,共1基终端铁塔。T接线路2,长度166米,共1基终端铁塔。T接线路3,长度199米,共1基终端铁塔。详见路径方案示意图:AB双回及C单回线路路径图、A单回及B单回线路路径图。

5、3)接地方式:选用水平接地体,采用T2型接地装置 4)回路数:双回路(AB回)单回路(A、B、C)6)线路长度:17 Km 7)导线均采用LGJ-185/30钢芯铝绞线8)35KV地线采用OPGW-12B1/50 24芯通讯光缆,4回线路采用LGJ-185/30、LGJ-150/25钢芯铝绞线9)沿线属高山地带10)绝缘子形式及数量:悬垂串: XWP-7 686片耐张串: XWP-7 1385片跳线串: XWP-7 225片11)基础型式:钻孔灌注桩基础和普通铁塔基础第一章 复测及分坑1.1线路复测及分坑质量要求1.1.1测量仪器和量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经纬仪最小角度读数不应大于1。 1.1

6、.2分坑测量前必须依据设计提供的数据复核设计给定的杆塔位中心桩,并以此作为测量的基准。1.1.3以相邻直线桩位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差不应大于50mm。1.1.4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设计档距的1%。1.1.5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130。1.1.6如下危险点处的标高应重点复核: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杆塔位间被跨越物的标高;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0.5m。1.1.7设计交桩后个别丢失的杆塔中心桩,应按设计数据予以补钉,其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桩之间的距离与高程

7、测量,可采用视距法同向两测回或往返各一测回法测定;测距相对误差,同向不应大于1/200,对向不应大于1/150;1.1.8杆塔中心桩的测量精度应符合下表要求:采用钢卷尺直线量距两次测值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1采用视距法测距两次测值之差不得超过测距的5采用方向法测量角度 两测回测角值之差不应超过1301.1.9分坑时,应根据塔位中心桩的位置钉出必要的、作为施工及质量控制的辅助桩,其测量精度应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施工中保留不住的杆塔位中心桩,必须钉立可靠的辅助桩并对其位置作记录,以便恢复该中心桩。1.2基础布置示意图(见下页)1.3分坑示意图及基础分坑尺寸明细表: 正方形基础分坑示意图矩形基础分坑示意

8、图第二章 工地运输2.1运输装卸安全技术措施2.1.1机动车使用必须执行交通部门颁发的交通规则,严禁无证驾驶,严禁酒后开车。2.1.2载重汽车载人时,车上应指定安全员,对首次乘车人员应由驾驶员讲解安全注意事项。2.1.3货车上除押运人员外,其余人员不得搭车,且应坐在安全可靠的位置上,装运超长重大物体时,必须绑扎牢固,绳索绞紧,周围应塞牢,以防滑动。2.1.4装卸工作必须遵守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工作前必须检查装卸工具和设备情况,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2.1.5工作前,吊车必须进行试吊物件后方可起吊,严禁超负荷起吊。2.1.6起吊用的钢丝绳必须按规定选用,吊钩起吊钢丝绳应保持垂直。2

9、.1.7吊装场地附近有电力线路时必须满足安全距离。2.1.8在吊件和起重臂活动范围内的下方不得有人。2.1.9利用跳板或架木向下滚动物体时,应用大绳放,缓慢滚下,滚落前方不得站人。第三章 土石方工程本工程土石方分三大类,第一种为灌注桩人工挖孔,第二种为普通铁塔基础坑和接地沟开挖。第三类为水塘内围堰施工,不排除存在泥水坑及流砂,具体施工分别按相应工序进行。3.1 人工挖孔3.1.1施工流程 施工基面开挖基础分坑接地沟开挖质量验收转入下道工序验收合格基坑、孔桩开挖施工准备场地清理3.1.2灌注桩挖孔的要求桩孔施工时应边挖边护壁,护壁采用红砖砌筑,每节高度为5001000mm,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1

10、50200mm,上下节搭接不小于50mm。深度为设计桩深+300mm范围内,桩径不得小于设计值。主要施工方法简述开挖前确定好坑位中心桩、外围控制桩、坑口尺寸及其控制桩,做好坑口防护栏并备好红砖和砂浆,具体施工方法如下:施工人员开挖前再次确定坑位中心桩、各类控制桩及坑口尺寸,经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挖,整个基坑采用分段开挖护壁的方法。如下图所示:根据各基坑地质情况确定护壁的尺寸,图中的小h代表每段护壁尺寸,高度为500mm1000mm,且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H代表设计坑深。hH设计尺寸基坑开挖过程中为防止超挖,每开挖0.5m深应布线确定坑中心位置并在坑中心吊一垂球检查坑位及主柱直径。基坑开挖距地

11、表0.5-1.0米后,应停止开挖,进行砌砖护壁。此时,地面人员应配合砖工,把砖、水泥沙浆通过简易卷扬机下吊至基坑内,进行砌砖护壁施工。砌砖护壁施工完后,仍然停止基坑开挖,让砖砌体自然养护一昼夜,第二天再继续向下掏挖。第二次掏挖前应首先检查坑壁砖砌体是否稳固,有无垮塌迹象、坑内有无地下水积水,待地下水已抽排干净且确认护壁稳固的前提下,方可入坑进行开挖作业。开挖一定深度后,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应随时考虑坑壁防护砌筑工作,确保施工安全。采取同样的方法直到掏挖到设计要求埋深尚有约50mm时,在基坑底部钉出基坑中心桩,边挖边检查尺寸直至基坑周边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为止。对坑内有地下水的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应采取

12、降水措施。采用水泵排水,电源可就近搭火或采用发电机发电。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并严格控制到中轴线,随时注意坑壁防护作业。确保基坑不超挖,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图中h值视具体地质情况而定。3.2普通铁塔基础坑和接地沟土石方施工3.2.1基坑开挖3.2.1.1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施工基面为基准。当设计施工基面为零时,杆塔基础坑深应以设计中心桩处自然地面标高为基准。3.2.1.2基坑开挖时,如发现地基土质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及有关单位处理。3.2.1.3人工开挖时,坑壁宜留有适当坡度,坡度的大小应视土质特性、地下水位和挖掘深度等确定。预留坡度参照表:各类土质的坡度土质类别砂土、砾土、淤泥砂质黏

13、土黏土、黄土硬黏土坡度1:0.751:0.51:0.31:0.153.2.1.4坑口边0.8m范围内,不得堆放余土、材料、工器具等。易积水或冲刷的杆塔基础,应在基坑的外围修筑排水沟。3.2.1.5杆塔基础坑深允许偏差位+100-50mm,坑底应平整。同基基础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基坑操平。3.2.1.6杆塔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大于+100mm时,其超深部分应铺石灌浆。3.2.1.7接地沟开挖的长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有负偏差,沟中影响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的杂物应清除。3.2.2基坑回填3.2.2.1现浇基础拆模后应及时回填,回填时应清除坑内积水、杂物等,且应对称回填。3.2.2.2杆塔基础

14、回填,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应分层夯实,每回填300mm厚度夯实一次。坑口的地面上应筑防沉层,防沉层的上部边宽不得小于坑口边宽,其高度视土质夯实程度确定,基础验收时宜为300500mm。基础顶面低于防沉层时,应设置临时排水沟,以防止基础顶面积水。经过沉降后应及时补填夯实,工程移交时坑口回填土不应低于地面。3.2.2.3接地沟的回填宜选取未掺有石块及其他杂物的泥土并应夯实,回填后应筑有防沉层,其高度宜为100300mm,工程移交时回填土不得低于地面。3.2.2.4回填土不够时,不得在沟边取土。3.2.2.5对易冲刷的接地沟表面应采取水泥砂浆护面或砌石灌浆等保护措施。3.2.3场地清理施工完毕应及时

15、做好场地平整、余土处理工作,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3.3 泥水坑及流沙坑开挖3.3.1施工流程辅助施工措施质量验收施工准备基础开挖3.3.2施工准备在施工前应掌握地质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准备好相关的材料、机具,施工人员到岗到位。3.3.3基坑开挖3.3.3.1开挖施工过程中挖出的泥砂应远离坑口1m以上放置。3.3.3.2在开挖施工中,对渗水速度较快或较大较伸的泥水、流沙坑,应采用机动水泵抽水。每挖一层土先将坑内的一角挖一个槽,使水流入槽内,以便抽水,抽出的水使之流向远处,以免水倒流入坑内,同时坑壁要适当增加放坡系数。3.3.3.3当坑深超过1.5m时,须用挡

16、土板支挡坑壁,挖掘过程中应注意挡土板有无变形及断裂现象,如发现及时更换,更换挡土板支撑应先装后拆。3.3.3.4基坑开挖完成后,应采取措施隔离地下水,操作上应紧密衔接,互相配合,速度要快。3.4池塘基础开挖 基坑在池塘里的基础,应先将准备好的口袋装满泥土后放入基坑周围(装满泥土的口袋作挡水之用)形成围堰,垒到比水面高40mm处。在用水泵将1#(如下图)池塘里的水抽干,以便施工之用。其他施工工序参照泥水坑开挖工序。第四章 基础工程4.1 现场浇筑基础施工施工准备钢筋制作与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基础养护模板拆除质量验收4.1.1施工流程4.1.2施工准备(1)按施工图要求对基坑尺寸进行验收。(2)

17、经检验合格的砂、石、水、水泥等原材料已运输到位,备料充足。混凝土配合比已确定。砂、石、水泥等与地面隔离,水泥要采取防潮措施。(3)施工用机具准备就绪。4.1.3钢筋加工制作与安装(1)一般规定1)钢筋的使用必须符合施工图要求,钢筋进场时,应检查该批钢筋的产品合格证和出场检验报告,并按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2)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3)基础配筋按施工图要求布置排列。(2)钢筋连接:孔桩基础用内箍筋焊接采用对焊。主筋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为5倍钢筋直径。焊条应

18、选用T42(3)钢筋安装1)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 立柱与地脚螺栓用的箍筋应与受力主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是主柱角上的主筋处并沿受力主筋方向错开设置,各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3) 立柱主筋上端四角应采取措施,以确保主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朝向按图纸要求布置,尽量一致。4) 绑扎的偏差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绑扎的偏差要求施工项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的排距+5钢筋弯起点的位置20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底 板立 柱+10mm+5mm4.1.4模板的安装(1)模板及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

19、、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2)支模前应检查基坑的深度、大小、方位,清除杂物。(3)配置模板应使其接缝相互错开,合缝严密,各部位的尺寸、形状及相互位置符合图纸要求。(4)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能满足模板安装和检查需用的测量控制点或控制桩,如下图所示,图中,当为等高基础时,P1、P2、P3、P4桩为等高的对角线水平控制桩;A1、A2、A3、A4、为坑位中心桩;E1-E8等为根开控制桩(5)如果阶梯式基础的底板用土壁代模板,坑壁应修平,底板宽不应有负误差,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对局部容易掉块的坑壁,应抹桨保护。(6)模板和钢筋的安装通常是交叉进行,在清查模板的同时应按设计图纸检查钢筋及地脚螺栓的规格、数

20、量和质量。(7)模板表面应采取有效脱模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8)基础有预抬高要求时,应按施工图要求设置预抬高值。4.1.5铁塔地脚螺栓安装方法由下图可查得基础的各项设计尺寸数据,根据这些数据须进行下述施测数据的计算上列式中 a-基础底座的宽度 a1-基础产柱的宽度 E1- E6-分别为塔位桩O点至基础对角线上各点间的平距,如图下图所示。上列计算数据是正方形基础操平找正的依据,其测量操作步骤如下:1)基坑控制桩测量如图所示,将经纬仪安置在塔位中心桩O点上,瞄准顺线路辅助桩A,同时使水平度盘读数调至整0度,然后使望远镜水平旋转45度,正正,倒镜的视线方向上钉立对角线控制桩A和C。再使望远镜

21、水平旋转90度。依同法钉立B及D对角线控制桩。如下图所示,要求ABCD四个桩面与塔位桩桩面等高。然后用细扎丝或弦线将控制桩上的中心标记-小钉,与塔位桩中心标记栓紧拉平。自O点起用钢尺在拉线上精确量取E1及E3的长度,并在这两点位置上作出标记。 基础坑的控制桩测量 2)待底座模板盒在基坑内按设计尺寸组合后,即可进行底座模板盒的操平找正:分别于E1及E3标记处悬挂垂球,如下图(找正底模板盒)所示,调整模板盒的两内对角顶点与垂球尖重合,同时使模板盒的邻边互相垂直。当底座模板盒达到上述要求后,用木桩或其他器材使模板盒壁与坑壁之间大致固定。 旋平望远镜,在模板盒上的四侧先后立视距尺,如图6-9所示,读取

22、望远镜中丝读数R1四侧读数值均应为R=i+H-H1.中i为仪高,H为基础的洞深,H1为基础底座的高度。若R值不等时,坑内支模人员应与观测员密切配合,用斜块将模板底盒垫平,使四侧的中丝读数一值。再将底座模板盒与坑壁之间支撑牢固。找正底座模板盒 操平底座模板盒3)其后,将基础的立桩模板盒坚直地组装在底座模板盒上,根据计算的E4EY E5平距值,依方法2的找正法找正立桩模板盒,并将其与坑壁支撑牢固。4)也可用小样板的辅助设备来操平找正地脚螺丝,小板如下图A所示。小样板一般是由一块比立柱模盒对角线稍一点的木板制成,基厚度约3-4cm、宽为10cm左右(视地脚螺丝大小而定)。样板上根据基础地脚螺丝的直径

23、及地脚螺丝间的距离b值钻孔,在两对角线孔的中心画一条直线,如图B所示。将小样板放在立柱模盒顶面,而地脚螺丝的上端穿过小样板的孔洞,并拧上螺帽,伸小样板的螺丝长度应符合设计尺寸。 基础地脚螺栓找正图4.1.6混凝土浇筑(1) 浇筑前复核支模后地脚螺栓的规格、间距,基础根开、标高,钢筋的规格、布置及保护层厚度,并做好签证。(2) 坑内积水、杂物、塌土应清理干净。钢筋上泥土及浮锈应清除干净。(3) 基础混凝土严禁掺入氯盐。(4) 严格按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配料,对砂、石、散装水泥、水用秤或量桶计量,需防止泥土等杂物混入混凝土中。混凝土配比材料用量每班日或每基至少检查两次。(5)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

24、控制水灰比,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两次及以上坍落度。(6) 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捣固,特殊地形无法机械搅拌时,采用“三干四湿”人工搅拌方法,混凝土配合比需重新设计。(7) 商品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应不离析、不分层、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8) 试块应在现场从浇筑中的混凝土取样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基本相同。试块制作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转角、耐张、终端、换位塔及直线转角塔基础每基应取一组。2) 一般直线塔基础,同一施工队(班、组)每5基或不满5基应取一组,单基或连续浇筑混凝土量超过100m3时亦应取一组。3) 当原材料变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9)

25、 下料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溜槽等措施。(10) 在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地脚螺栓位置的准确性。混凝土表面在终凝前进行收光。(11) 基础尺寸允许误差见下表:基础尺寸允许误差检查项目允许误差保护层厚度(mm)-5立柱断面尺寸(%)-1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立柱中心的偏移(mm)10整基基础中心位移(mm)横线路30顺线路30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10高塔5基础根开及对角线尺寸(%)地脚螺栓式+0.2主角钢插入式+0.1高塔+0.07基础顶面间高差(mm)5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mm)+10-54.1.7基础养护(1)浇筑后应在12h内开始浇水养护,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3

26、h内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应在基础模板外加遮盖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2)对普通硅酸盐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当使用其他品种水泥和大体积基础时按有关规定处理。(3)基础拆模经表面质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对基础外露部分加遮盖物,按规定期限继续浇水养护,养护时应使遮盖物和基础周围的土始终保持湿润。(4)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8、模板拆除(1) 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要求后方可拆模。(2) 拆模时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损坏,避免碰撞地脚螺栓,防止松动。(3) 拆模后应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混凝土残渣,地脚螺栓丝扣部分涂裹黄油。回收后的地脚螺帽应妥善保管

27、并作好标识。4.2 机械钻孔4.2.1施工流程施工准备验桩水下混凝土灌注钢筋骨架安装质量验收清孔钻孔4.2.2施工准备(1)平整场地:按中心桩施工基面平整施工场地,清除地面障碍物,修建便道。(2)安装供水管路及供电线路。(3)按施工图进行桩位复核,无误后进行分坑。合理设置桩基础轴线和高程控制桩,做好记录。(4)按平面布置图合理设置钢筋加工棚、水泥储放棚、备用电源、砂石堆放场、泥浆池、沉淀池。(5)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备量充足,质检报告齐全。(6)护筒埋设位置应正确,护筒与坑壁间应用黏土填实。(7)泥浆池和泥浆沉淀池应有足够的容量。4.2.3钻孔(1)钻机的安装:钻机钻头中心应与桩基中心重

28、合。钻机底座用道木垫实,钻杆用扶正器固定,确保钻杆找正后不发生位移。(2)为使钻孔正直,防止扩大孔口,应使钻头旋转平稳,钻杆垂直无偏晃,钻杆应在受拉状况下工作。(3)钻孔施工中应及时校正钻杆,确保不斜孔。泥浆的黏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如发生斜孔、塌孔、护筒周围冒浆时,应停止钻孔,采取措施后再继续钻进。(4)钻孔施工中应注意加强泥浆管理,及时清理循环系统,保持泥浆黏度、浓度及胶体率符合规范要求。(5)钻孔完成后,应立即检查成孔质量,并填写施工记录。成孔的尺寸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孔径允许偏差:-

29、50mm。2) 孔垂直度允许偏差:小于桩长1%。3) 孔深:大于设计深度。4.2.4清孔(1)清孔方法主要有正循环和反循环两种,应根据施工情况正确选用。(2)清孔后须将钻杆稍稍提起使其空转,并起动泥浆循环系统,将孔内沉渣排出。(3)清孔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4.2.5钢筋骨架安装(1)钢筋骨架制作要求与现场浇筑基础施工工艺钢筋加工工序中的要求一致。其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筋间距:+10mm2) 箍筋间距:+20mm3) 钢筋骨架直径:+10mm4) 钢筋骨架长度:+50mm(2)钢筋骨架安装前应设置定位钢环、混凝土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安装钢筋骨架时应避免碰撞孔壁

30、,符合要求后应立即固定。当钢筋骨架重力较大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吊装变形。(3)钢筋骨架吊装完成后,应再次检验桩孔质量,符合要求则进入下道工序,否则应进行二次清孔。4.2.6水下混凝土灌注(1)水下灌注的混凝土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水下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45%,并宜选用中粗砂。(2)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确定。(3)导管的分节长度应视工艺要求而定,末节长度为3-4m。导管的接头宜采用法兰或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导管提升时不得挂住钢筋骨架,为此可设置防护三角形加劲板或

31、锥形法兰护罩。(4)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内的隔水球位置应临近水面,首先灌注时导管内的混凝土应能保证将隔水球从导管内顺利排出并将导管埋入混凝土中0.8-1.2m。(5) 随着混凝土的灌注,并适当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应保持埋入混凝土1.5-2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6)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每拆除一节导管应同时计算一次桩深。应设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混凝土面的高度,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7)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应有必要的防止导管堵塞的措施。每根桩的灌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的一切故障均应记录备案。(8) 为保证桩顶浇注质量,应凿除桩顶浮浆层。一般在钢护筒未拔出前,先用人工将桩顶部浮浆层挖出。如条件部许可,应立即将钢护筒拔出,待开挖桩基上部基坑时,再将浮浆层清除。(9) 试压的制作应每根桩取一组。4.2.7基础预偏: 基础预偏值-简表序号杆塔号杆塔型呼称高(m)转角度数基础抬高值(mm)备 注1新0#JK21.5终端塔213.52新1#SJ221左01000038.53新3#SJ327右725111311.5注:直线转角塔不考虑预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