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波罗轿车结构特点及检修方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83483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波罗轿车结构特点及检修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毕业论文波罗轿车结构特点及检修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毕业论文波罗轿车结构特点及检修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毕业论文波罗轿车结构特点及检修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毕业论文波罗轿车结构特点及检修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波罗轿车结构特点及检修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波罗轿车结构特点及检修方法.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业设计 polo汽车的结构特点与检修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波罗轿车结构特点及检修方法 课题性质 工程设计类 一选题意义及背景POLO汽车作为最为普遍的车型之一,在我国汽车市场占有一定比例的保有量。对该车型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该车型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熟悉其日常检修,为其故障诊断与维修奠定基础。二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本课题通过对波罗轿车结构认识,进一步明确该车系轿车各组成系统的结构原理,重点掌握该车系轿车的结构特点,分析其优点及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之上熟悉该车系轿车的检修方法,为其故障诊断与维修奠定基础。三计划进度:10月13日10月20日 宣传、选报课题10月

2、19日10月24日 下达任务书,动员,学生准备10月25日10月30日 学生查阅资料、确定目录10月31日11月10日 修改目录,根据目录写论文11月10日11月15日 根据目录及资料写论文11月16日11月26日 修改论文初稿11月27日11月28日 论文答辩说明:具体进度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整。四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应提交的材料:1、论文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年 月 日论文真实性承诺及指导教师声明学生论文真实性承诺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作品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内容真实可靠,不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3、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如被发现论文中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本人愿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和一切后果。毕业生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关于学生论文真实性审核的声明本人郑重声明:已经对学生论文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定其内容均由学生在本人指导下取得,对他人论文及成果的引用已经明确注明,不存在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摘要 : 文章针对大众polo汽车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polo的一些故障进行一定的分析。论文主要内容包括polo的设计理念与车型特点、发动机结构、地盘结构、

4、电器系统构造的介绍;发动机的检测与维修、底盘的检测与维修、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修的分析等。在写作过程中,本文引用了大量的polo汽车的维修实例用来帮助加深理解。除此之外,论文在一些结构上运用图片的方式直观呈现,让人一目了然。关键词: polo汽车、结构特点、检测与维修目录第一章 概述 1.1 polo的设计理念.1 1.2 polo车型特点.1第二章 polo汽车的结构特点 2.1 发动机的结构特点.3 2.1.1 进气歧管.3 2.1.2 气缸盖和气门.3 2.1.3 曲轴与曲轴箱.4 2.1.4 机油泵 .4 2.1.5 连杆 .5 2.1.6 排气系统 .5 2.1.7 发动机管理控制系统

5、 2.2 底盘的结构特点 .5 2.2.1 传动系统 .5 2.2.2 制动系统 .6 2.2.3 转向系统 .6 2.2.4 行驶系统 .7 2.3 电器系统 .8 2.3.1 abs控制单元 .8 2.3.2 空调系统 .8 2.3.3 安全气囊 .8第三章 polo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3.1 汽车发动机的检测与维修 .9 3.1.1 发动机抖动现象的检测与维修.9 3.1.2 发动机怠速不稳的检测与维修.9 3.2 底盘的检测与维修 .10 3.2.1 传动系的的检测与维修 . .10 3.2.2 制动系的的检测与维修.10 3.2.3 转向系的的检测与维修.11 3.2.4 行驶系的的检

6、测与维修.11 3.2.5 底盘常见故障与维修.12 3.3 电器系统的检测与维修.13 3.3.1 ABS的检测与维修.13 3.3.2 空调检测与维修.14 3.3.3 安全气囊检测与维修.14参考文献 .16附录 .17致谢 .18第一章概述1.1 polo的设计理念Polo是上海大众开发团队与德国狼堡同步开发的又一杰作。 2003 年,当远在德国狼堡的 POLO GP 项目启动时,上海大众的设计团队也开始酝酿针对中国市场的新 POLO 项目并参与了新一代 POLO 基本开发方案的讨论。在狼堡设计中心,上海大众派驻了中国设计师,加入德国大众 POLO GP 的设计团队,与德国大众的设计师

7、们一起协同工作,另外在上海的中方设计团队,也同步开始为新 POLO 构思方案 ; 同时,上海大众另一开发团队也开始了 新 POLO 动力革新方案的设计。 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的设计团队,在不断的交流与探讨中共同完成了整个设计任务。结合国际汽车设计潮流,并融入德国大众新一代设计语言,上海大众设计团队根据中国审美需要和 POLO 车型的特点对新一代 POLO 开发方案进行了全新演绎,使 POLO 劲情 在延续 POLO 品牌固有的精良工艺和优异的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整体造型风格更具刚性和锐利动感、激情时尚的气息。POLO劲取 POLO劲取与欧洲市场钟爱两厢车不同,中国消费者喜欢两厢,也喜欢三厢,因此,

8、与欧洲着重开发两厢版不同,中国设计团队还为三厢的全球版提出独立的设计计划,而且这款车还将有一个地道的中国名以强劲澎湃动力配合气宇豪迈的造型风格,取“锐意进取”之意,正式命名“ 劲取 ”为大众品牌新设计理念体现的又一款革新之车。设计师以新一代中国精英阶层的锐意进取和拼搏向上的特征作为POLO劲取整车风格的设计的切入点,为中国年轻精英阶层打造一款品位之车。 该车在延续POLO品牌固有的精良工艺和优异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整体造型风格气宇豪迈,以动感流畅的线条曲面将工业设计和人体美学交织起来,形成势不可挡、品质非凡的整体风格。1.2 polo的车型特点时尚的外观自由张扬的前脸,立体简洁的侧面 ,充满活力

9、的尾部,全新造型的轮毂 。POLO劲情外观设计将时尚与激情完美结合,在动感凌厉的线条和酣畅淋漓的曲面交织中,形成无拘无束、动感十足、强悍有力的设计风格,而这种自由张扬的造型风格也使这款车在同级别车中更具先锐风范。 精致的空间环舱双彩内饰与钛银金属风格装饰 ,自由灵动的内部空间 ,领先时代的门窗控制,双开启式观景天窗,带MP3播放的多功能音响系统 ,变排量智能温控空调,独家打造的双卡片插槽,电动可调可加热外后视镜,自侦测数字式倒车雷达 。POLO劲情内饰设计保持了大众车系考究洗练风格,并引入更加时尚的设计元素,打造出新一代小型高档时尚车的精致空间。 高端的配置16V-HLD智能逻辑控制驱动系统,

10、Tiptronic 6档手自一体变速箱,CAN-BUS控制器局域网,感性舒适座舱,ABS+EBD+CBC+MSR,欧洲NCAP碰撞四星级标准车身结构,欧洲NCAP碰撞四星级事故防护系统,高环保座舱工程。精准的操作POLO劲情继承了德国车一向的优越性能,同时也完美保持了POLO品牌灵动、自由、舒适的动态性能。低速高扭、高速高功率的特点直接体现了启动迅捷、加速稳定、提速快、操控更精确等诸多优点。 结合POLO劲情的Tiptronic 6档手自一体式变速箱和5档手动变速箱,发动机的性能能够更好地发挥。无论在风驰电掣的高速公路上,还是在车流涌动的市中心街道,POLO劲情都能尽情狂奔,即使跟一些跟高级别

11、或者更大排量车相比,某些动态表现也毫不逊色。 POLO劲情出色的底盘调教,确保车辆行驶平稳,尤其途经高低不平路面时,能保证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高速过弯时,轮胎抓地力强劲,操控感受舒适顺。德系安全先进的安全车体结构,前排整合式双SRS气囊,可溃式转向管柱COF可溃式制动踏板,ABS+EBDCBC ,发动机阻力矩控制,车速感应式电液动力转向系统,CAN-BUS控制器局域网,严格的车内空气安全控制,POLO充分体现欧洲轿车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和理性功能化的设计潮流,车上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和安全配置都恰到好处地考虑到了车辆安全性。其车身结构完全继承了原POLO “刚柔并济”的安全结构理念,原POLO精益

12、求精的工艺风格也得到全面坚持,全车多项主动/被动安全措施更使其安全性能足以傲视诸多同级别车,同时也改变了消费者对小型车的安全观。第二章 Polo汽车的结构特点2.1 发动机的结构特点2.1.1 进气歧管塑料的进气歧管塑料进气歧管包括了由三个焊接在一起的部件。其材料时高等级的聚酰胺材料,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承受140摄氏度的高温。使用塑料进气歧管可以将其重量下降到只有3千克。其结果是塑料制的进气歧管的重量比铝制的进气歧管下降了36。塑料的进气歧管同样有非常光洁的表面,并能改进导入的气流。在塑料进气歧管上安装了喷嘴,燃油分配管,节气门控制单元和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和进气温度传感器。2.1.2 气缸盖和气

13、门气门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气门结构气门机构位于气缸盖和凸轮轴壳体中。凸轮轴壳体与以前作为标准使用的气缸盖罩壳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现在凸轮轴是插入到壳体中。轴承盖和凸轮轴壳体限制了凸轮轴的轴向间隙。凸轮轴在三个轴承中运转。 气门总成包括气门,滚柱式随动装置和液压支撑元件,位于气缸盖内。在该发动机中,气门是通过一个带有液压支撑元件的凸轮轴随动装置动作的。优点是减少了摩擦运动质量少使驱动凸轮轴运动的发动机功率消耗减少。在这个设计中,滚柱式凸轮轴随动装置由一个具有杠杆作用的钢板型材和一个带有滚珠轴承的凸轮滚柱组成。凸轮随动装置被夹入在支撑元件中并定位在气门上。液压支撑元件同液压桶形挺杆的功能

14、相通。它的作用式液压气门的举升,并作为滚柱式凸轮随动装置的支持。润滑油通过在支撑元件中的机油管路,流经液压支撑元件和滚柱式凸轮随动装置以及凸轮和凸轮滚柱之间。机油通过滚柱式凸轮随动装置上的油道注入凸轮滚柱。支撑元件是滚柱式凸轮随动装置的支点。凸轮接触到凸轮滚柱并将杠杆向下压。杠杆推动了气门。相对较小的凸轮可以达到较高的气门升程,因为在凸轮滚柱和支撑元件之间的杠杆臂小于气门和支撑元件之间的杠杆臂。液压支撑元件其作用为支撑滚柱式凸轮随动装置和液压气门举升装置。支撑元件是与机油道连接的。它是由一个活塞一个汽缸一个活塞弹簧组成,在机油室的下部,有一个组合了小球的压力弹簧,形成了一个单向阀。液压气门举升

15、装置,如果气门有间隙,则活塞弹簧将活塞压出气缸直到凸轮滚柱接触到凸轮。当活塞被压出气缸时,在机油室底部的机油压力降低。单向阀打开,多余的机油流入到机油室内。当机油室上部和底部的压力平衡时,单向阀关闭。气门升程,当凸轮接触到凸轮滚柱,在机油室底部内的压力增高,因为这里的机油是不能被压缩的。活塞不能再被压入到气缸内。因此,支撑元件可以作为滚柱式凸轮随动装置的一个刚性支撑。进气或排气气门打开。2.1.3 曲轴箱与曲轴曲轴结构如图2-2所示 图2-2 曲轴结构 由灰铸铁制成曲轴箱是铸铝制成的,衬套是用灰铸铁材料。它们是压配在曲轴箱内,并可以进行加工。曲轴也是的,只有4个平衡配重块。除了减轻重量以外,该

16、曲轴与具有8个平衡块的曲轴的运转特性是相同的。不能拆卸或松开1.4升发动机中的曲轴。松开了轴承盖螺丝,铝制轴承座内部机构松开,会导致曲轴的变形。如果松开了轴承盖螺丝,则必须更换整个连同曲轴的曲轴箱总成。2.1.4 机油泵 Polo的机油泵是双中心机油泵其设计原理如同曲轴箱油泵。这意味着其内圈直接位于曲轴前端的曲柄销上。曲轴在曲柄销处的特殊形状,可以使机油泵的外径减少到只有62毫米。术语“双中心”描述了内圈和外圈的齿轮的几何位置关系。除了减少摩擦并降低了重量约1千克,通过直接驱动曲轴,发动机的噪声也得到了改善。内圈坐落在曲柄销上,并驱动外圈。当内圈和外圈转动时,由于转动的轴心不同,在输入端的齿间

17、隙被加大。机油通过一个类似同期管的管路吸入并被传送到输送端。在输出端的齿间隙变小。机油被压入到机油回路中。一个压力限制阀防止机油压力超过最大允许值,例如:在发动机高转速时。2.1.5 连杆与排气系统连杆通过断裂的方式制造出来。在断裂过程中,连杆开始是作为一个完整零件预先配对。在该过程最后,连杆被一个工具以非常巨大的力分离成活塞连杆和活塞杆盖。这么做的有点是造成断裂的力是唯一的。因此,只有唯一的一对才可以互相配对。连杆的造价降低连接性好。排气系统改进的主要目的是节省空间和重量,更重要的是满足日益严厉的飞起排放标准。排气歧管由4个单独的连接到法兰上的排气管组成。与传统的排气系统相比,这样可以降低约

18、4.5千克的重量。另外,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净化装置以及氧传感器能够更快地达到工作温度,排气净化也能够尽早开始。2.1.6 发动机管理系统发动机控制单元具有以下标准功能:汽缸顺序喷射地快速启动功能,只能怠速控制,只能氧传感器控制,智能油箱通风,智能废弃再循环,智能爆震控制,自诊断功能。主要传感器包括,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G71连同进气温度传感器G42,发动机转速传感器G28,凸轮轴位置传感器G40,爆震传感器G61,氧传感器G39,冷却液温度传感器G62,节气门控制单元J339连同怠速开关F60节气门电位计G69节气门定位电位计G88,车速传感器G22,还有辅助输入信号(空调系统压缩机信号,空调系

19、统压力信号)。执行器只要包括带次级输出的点火线圈,喷油嘴,燃油泵继电器燃油泵,活性碳过滤电磁阀,节气门控制单元和节气门定位器,废弃再循环阀附加输出信号,发动机控制单元计算4个点火周期之间的点火正时。在该计算中,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负荷是两个关键的数据。其它产生影响的数据包括冷却液温度和爆震数据,在这种方式下,发动机控制单元可以针对任何工作方式对点火正式进行 匹配。2.2 底盘的结构特点 汽车的底盘构造:汽车的底盘构造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 正常行驶。2.2.1 传动系

20、统Polo电控自动变速器控制原理如图2-3所示变速箱:MQ200手动变速箱,为德国康采恩PQ24平台统一采用的变速箱。外型紧凑、质量轻,输入轴和输出轴均为空心结构,壳体材料采用铝合金,重量为33.5公斤;承载能力强,能传递200 N. m的能量;操纵轻便,1档、2档采用三锥面同步器,降低换档力约50%,降/换档轻便。个人体会POLO的档位非常清晰,换档轻轻松松,丝毫不费多少力气,这个也是绝大多数POLO车主的共识。 液压离合器:带有独立阻尼装置的多级阻尼怠速减震器,使得整车在各种怠速状态下的噪声和振动更小;可变阻尼的主减震器,使整车在FLOAT状态下(最大扭距状态)噪声和振动最小;摩擦片无石棉

21、、无铅、不含重金属,环保。 图2-3 电控自动变速器控制原理图2.2.2 行驶系悬架系统:前桥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带双筒式减震器、螺旋弹簧、转向节柱及横向稳定杆,后桥为半独立非驱动桥,带双筒式减震器、螺旋弹簧、扭转梁。Polo的悬架系统使用了传统的麦弗逊前悬架配合后扭力杆。后悬架在过弯中可以改变后轮的角度,有点类似于随动转向,可以改善很多转向不足的现象。弯道中车辆的侧倾幅度不大,并可以从转向盘传递的感觉来判断车子状况。Polo的螺旋悬架弹簧设计是德国Bend公司的发明专利,有利于提高减震性。2.2.3 转向系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原理如图2-4所示):独立的电控转向系统,把转向控制器、转向泵

22、和储液罐结成一体,通过车速传感器,传达车速信号,判断方向助力力度。我们知道在汽车高速行驶时,汽车的方向盘若很轻巧的话,若方向盘被很轻的力动以下可能转动就会很大,造成翻车的危险,但是POLO的“电液伺服动力转向系统” 就会在汽车高速行驶时自动将方向盘变得较重,增加主动安全性能;同时我们知道在汽车低速行驶,例如倒车时,若方向盘较重的话,倒车就会费很大的力量,但是POLO的“电液伺服动力转向系统”此时会将方向盘变得很轻巧,让我们倒车或低速行驶是转行更容易。POLO的这点是国内同级别或更高一点车型中技术领先的。图2-4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2.2.4制动系Polo盘式制动器结构如图2-5所示 1-制

23、动钳体 2-导向销 3-制动钳支架 4-制动盘 5-固定制动块 6-活动制动块 7-活塞密封圈 8活塞 图2-5 盘式制动器结构国大众最新ABS/EBV/CBC/MSR:国内同级别的汽车只有ABS BED,但是POLO却拥有“ABS/EBV/CBC/MSR”, ABS代表电子自动防抱死系统,EBV表示增加制动力分配系统.“增加制动力分配系统”表示在汽车ABS发挥作用时是汽车不断地“点刹”,在点刹地过程中,EBV就会对立控制每个轮子,进行制动力分配,更好地防止侧滑地发生;CBC是转弯力电子车身平稳系统,增加汽车在转弯时地安全能。MSR是电子滞动力矩牵引系统,它可以在不平稳路面时增加轮胎牵引力,增

24、加轮胎对路面地附着率,烂路通过性能更好,这也是中高端车型上才装配地系统。关于这些看不见的安全配置也很重要。前通风盘式四轮碟刹:POLO为前后盘式14寸制动系统。现在汽车基本都是前轮驱动,而通风盘式制动散热性能更好,科技含量更高,制动性能更优越。相比之下,“前轮后鼓式制动系统”的制动性能则制动性能远远差于“四轮通风盘式制动系统”,同时制造成本也是远远低于“四轮通风盘式制动系统”的制造成本。2.3 电气系统2.3.1 abs单元 ABS即“防抱死制动系统”,能有效控制车轮保持在转动状态,提高制动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汽车制动性能。ABS通过安装在各车轮或传动轴上的转速传感器不断检测各车轮

25、的转速,由计算机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并与理想的滑移率相比较,做出增大或减小制动器制动压力的决定,命令执行机构及时调整制动压力,以保持车轮处于理想制动状态。2.3.2 空调系统变排量智能温控空调POLO采用的Climatic智能空调系统利用传感器实现了车内温度的自动调节。变排量空调可根据当前的环境温度和车内温度改变排量,更好地保持车内舒适度,降低能耗。此外,当车辆倒车时,系统会自动切换为内循环系统,避免车外尾气进入车内。从造型上来看,该空调系统的左右除霜口和空调出风口结合一体,整体视觉统一大方,体现 POLO 劲取 紧凑实用的设计理念。而且与高档轿车一样,在 POLO 劲取 的 前排座椅底部还

26、设有后排乘客脚部出风口,照顾前排驾乘人员的同时也给后排乘员带来更加舒适的坐乘感受。此外,花粉粉尘过滤装置也有效保证了车内空气的清新。2.3.3 安全气囊POLO劲取配置了驾驶员正面和副驾驶员正面整合式SRS气囊,此外在气囊打开的同时,发动机立即切断汽油泵的工作,停止供油,来保护乘客及车辆的安全。碰撞过后,气囊自动放气,中央门锁解除锁止,车内灯光自动开启,让乘客能尽快离开车内。08 09款已经实现了小车的4气囊技术,气囊作为汽车的安全配置已经是非常普及了,作为辅助安全系统,气囊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在千分之三秒的时间气囊从无到充足气(且瞬间高温约300摄氏度),其冲击力相当于人以百米跑的速度撞一面墙

27、!而且,气囊的容积和打开角度都是按照成年人的体形和承受能力设计的,因此对于身材和承受力都非常弱小的儿童无疑是巨大的危险。国外已经有很多儿童因气囊而窒息或受伤的诉讼案例。 POLO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当然不会忽略这一危险,所以特别设计的气囊锁对于儿童经常坐在前排的家庭非常重要,关闭的气囊可以防止发生额外的伤害。没有这样顾虑的家庭,可以打开气囊锁以确保万一。第三章polo汽车的检测与维修3.1 汽车发动机的检测与维修3.1.1发动机抖动现象的检测与维修 (1)现象:早晨凉车着车打不着,即使打着车抖动也很厉害是由于气门上积碳太多,早晨凉车造成气门粘连,气缸压力低,即使着车也有个别缸失火不工作,等水温上来

28、后才正常。尤其是polo这种缸压比较大的车更明显。(2)原因:我国目前80以上是催化汽油,烯烃含量偏高。因为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汽油和不良的驾驶习惯以及汽车经常处于低速、怠速等恶劣的工作状态是造成发动机内胶质和积碳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原油成分、炼油工艺的原因,使汽油组分中的烯烃含量较高,并且由于烯烃含不饱和的双健结构,氧化安定性差,当这种汽油在发动机内部的燃烧过程中,大量烯烃氧化缩合形成胶质,并与汽油中的绣渣及其它微粒结合成坚硬的积碳,沉积在节气门、喷油嘴、进气阀和燃烧室等部位。 胶质和积碳会使发动机冷车启动困难,怠速抖;动力性能下降,燃油消耗量上升;缩短三元催化、氧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使排放恶化

29、;影响油环正常工作,导致烧机油现象,造成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明显增加;缩短火花塞等零件的使用寿命。 (3)诊断:对于预防或减少汽油胶质对发动机的影响,平时须使用上海大众的专用汽油添加剂。除此之外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加油站加油,并注意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汽油的标号只是代表汽油的辛烷值,反映了汽油的抗暴性能。汽油标号的含义与汽油的纯净度和质量并不等同。因此选择信誉好的加油站非常重要。司机应当避免采用“高档低速”的方式驾驶车辆,因为“高档低速”很可能造成混合气不能充分燃烧,容易形成积碳和胶质。而合理状况下的高转速换档有利于混合气的充分燃烧,使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减少胶质和积碳的形成。3.1.2

30、 发动机怠速不稳的检测与维修 (1)故障现象:一辆2004上海大众POLO1.4L手动挡车怠速不稳,其行驶里程为10km。该车安装的为BBC型发动机,排量为1.4L双凸轮轴16气门结构,发动机控制单元为4MV版本电控系统,电子节气门形式。(2)诊断:排除检查发动机的其他工作状况基本正常,首先从发动机的怠速控制方面着手,怀疑是否电控系统有故障或者节气门污垢原因造成的怠速不稳。首先使用VAS5051B检查电控系统,读取故障代码,系统无故障代码。读取到电脑版本为4837为旧的电控软件版本,需要进行升级。拆下节气门检查清洁情况,发现有轻微污垢,用清洗剂对节气门进行了彻底清洗。此时,认为故障原因是发动机

31、电脑版本需升级新版本6512,二是节气门脏造成的怠速不稳。先进行发动机电控单元升级,将VAS5051连接到诊断接口,打开点火开关;放入波罗1.4L发动机电控单元刷新光盘,选择车辆自诊断,进入发动机电子系统01,选择“升级编程”,电控单元自动刷新为新版本6512,关闭点火开关,电脑升级完成。不启动发动机,完成对刷新后的发动机电控单元进行清除原电脑自学习值、电脑编码和节气门初始化设定三项工作,关闭点火开关,然后打开点火开关,启动发动机,待发动机升至水温80,怠速运转状态下打开和关闭汽车空调运转各约5min,使发动机电脑自适应学习。此时,启动发动机运转,怠速稍有好转,但是仍未排除怠速不稳的现象。节气

32、门脏污及电控系统原因都已排除,一时感到困惑,怀疑发动机机械方面的原因。于是向用户询问发动机维修历史,用户说此前在其他修理厂曾更换过正时皮带。于是重新检查配气正时,发现进气凸轮轴与排气凸轮轴装配错了一齿,故障原因找到。按照正确的装配方法,重新安装调整配气正时,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转正常。怠速不稳的故障排除。3.2 底盘的检测与维修3.2.1 离合器的检测与维修1离合器打滑(1)现象:汽车用低速挡起步时,放松离合器踏板后,汽车不能灵敏起步或起步困难;汽车加速行驶时,车速不能随发动机转速的提高而提高,感到行驶无力,严重时产生焦臭味或冒烟等现象。 (2)原因:离合器踏板没有自由行程,使分离轴承压在分离杠

33、杆上。从动盘摩擦片、压盘或飞轮工作面磨损严重,离合器盖与飞轮的连接松动,使压紧力减弱。(更换、修理)从动盘摩擦片油污、烧蚀、表面硬化、铆钉外露、表面不平,使摩擦系数下降。(更换)压力弹簧疲劳或折断,膜片弹簧疲劳或开裂,使压紧力下降。(更换)离合器操纵杆系卡滞,分离轴承套筒与导管间油污、尘腻严重,甚至造成卡滞,使分离轴承不能回位。(修理)分离杠杆弯曲变形,出现运动干涉,不能回位。(更换)) (3)诊断:检查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如不符合规定应予以调整,如果自由行程正常,应拆下变速器壳,检查离合器与飞轮连接螺栓是否松动,如松动则予以拧紧。如果离合器仍然打滑,应拆下离合器检查从动盘摩擦片的状况。如果有

34、油污,一般可用汽油清洗并烘干,然后找出油污来源并设法排除。如果摩擦片磨损严重或有铆钉外露,应更换从动盘。如果从动盘完好,则应分解离合器,检查压紧弹簧,如果弹力过软则应更换。 2离合器异响 (1)现象:离合器分离或接合时发出不正常的响声。 (2)原因:分离轴承缺少润滑剂,造成干磨或轴承损坏。(修理、更换)分离轴承与分离杠杆内端之间无间隙。(调整)分离轴承套筒与导管之间油污、尘腻严重或分离轴承回位弹簧与踏板回位弹簧疲劳、折断、脱落,使分离轴承回位不佳。(修理、更换)从动盘花键孔与其花键轴配合松旷。(更换)从动盘减振弹簧退火、疲劳或折断。(更换)从动盘摩擦片铆钉松动或铆钉头外露。(更换)双片离合器传

35、动销与中间压盘和压盘的销孔磨损松旷。(更换)(3)诊断:稍稍踩下离合器踏板,使分离轴承与分离杠杆接触,如果有“沙沙”的响声则为分离轴承响;如果加油后仍响,说明轴承磨损过度、松旷或损坏,应更换。踩下、抬起离合器踏板,如果出现间断的碰撞声,说明分离轴承前后有串动,应更换分离轴承回位弹簧。连踩踏板,如果离合器刚接合或刚分开时有响声,说明从动盘铆钉松动或外露,应更换从动盘。3.2.2 变速器的检测与维修 一、异响 1空档异响:发动机怠速运转,变速器处于空档时有异响,踩下离合器踏板异响消失。原因:发动机曲轴与变速器一轴不同轴;一轴后轴承、二轴前轴承、中间轴轴承磨损过度、缺油;常啮合齿轮磨损过度、损伤或啮

36、合不良;轴承松旷、损坏,齿轮轴向间隙大;拨叉与接合套间隙过大. 2挂档后异响:汽车行驶时,变速器发出不正常响声,且随着车速的增加而提高。 原因:各轴弯曲变形;各轴承磨损过度、松旷或缺油;齿轮损伤等导致啮合不良 3跳档:汽车行驶时,变速杆自动从某档跳回空档。 原因:相啮合的齿轮、齿套磨损严重,导致沿齿长方向磨成锥形。自锁装置的凹槽、钢球磨损严重或自锁弹簧疲劳折断。操纵机构变形、松旷等,导致齿轮啮合达不到齿的全长。轴、轴承磨损松旷,使啮合齿轮的轴线不平行或轴向窜动。 4挂档困难:不能顺利挂档,一般伴有齿轮撞击声。 原因:离合器分离不彻底;同步器故障;拨叉轴弯曲变形;自锁或互锁钢球损坏. 5乱档:在

37、离合器分离彻底的情况下,汽车在起步挂档或行驶中换档时,挂不上所需要档位:或挂档后不能退回空档;车辆静止时同时挂上两个档位。 原因:互锁装置的凹槽、锁销、钢球磨损严重;变速杆下端、球头定位部分磨损过大;变速杆等故障。3.2.3 制动系的检测与维修一、制动失效 故障现象:踩下制动踏板,车辆不减速,即使连续几脚制动也无明显减速作用。 故障原因:1 制动踏板至制动主缸的连接松脱;2 制动储液室无液或严重缺液;3 制动管路断裂漏油;4 制动主缸皮碗破裂。二、制动不良 故障现象:汽车制动时,踩一次制动踏板不能减速或停车,连续踩几次制动踏板,效果也不好;汽车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太长。 故障原因:1 制动踏板

38、自由行程太大;2 制动主缸储液室内存油不足或无油; 3 制动液变质(变稀或变稠)或管路内壁积垢太厚; 4 制动管路内进入空气或制动液气化产生了气阻;5 制动主缸、轮缸、管路或管接头漏油;6 制动主缸、轮缸的活塞及缸筒磨损过度;7 制动主缸、轮缸的皮碗老化或磨损引起密封不良;8 制动主缸的进油孔、储液室的通气孔堵塞;9 制动主缸的出油阀、回油阀不密封;活塞复位弹簧预紧力太小;活塞前端贯通小孔堵塞;10制动器的制动鼓与制动蹄片间隙不当;制动鼓与制动蹄片接触面积太小;制动蹄片质量不佳或沾有油污,制动蹄片铆钉松动;制动鼓产生沟槽磨损或失圆,制动时变形;11真空增压器或助力器的各真空管路接头松动、脱落,

39、管路有破裂处;膜片破裂或者密封圈密封不良;单向阀、控制阀密封不良;辅助缸活塞、皮碗磨损过甚;单向球阀不密封。3.2.4 转向系的检测与维修 POLO劲取采用当今国内紧凑型轿车中少有的车速感应式电液动力转型系统。它可以使随车速和行驶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驾驶员在转向时的手力,让驾驶者感觉“省力”,驾驶“手感”非常好。功能:高速行驶时,助力作用减小或者消失,路感增强,保障操控稳定;速度降低时,助力作用增大,操控轻盈。一、电动动力转向系统部件的检测1. 转向力矩传感器的检查1) 检测转向力矩传感器线圈电阻如图3-1所示图3-1 转向力矩传感器线圈电阻 从转向器总成上拔开力矩传感器插接器,测量转向力矩传感器3号与5号端子之间、8号与10号端子之间的电阻,其标准值应为2.180.66K。若不符合要求,则应更换转向力矩传感器。2) 检测转向力矩传感器电压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上述各端子之间的电压,将转向盘置于中间位置,测得电压约2.5V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