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火区探测与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贺明新.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84129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0.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田火区探测与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贺明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煤田火区探测与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贺明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煤田火区探测与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贺明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煤田火区探测与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贺明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煤田火区探测与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贺明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田火区探测与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贺明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田火区探测与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贺明新.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田火区探测与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西北煤矿防灭火研究院,主讲人:贺明新,煤田火区探测,遥感探测技术及应用,60年代美国首次使用热感相机红外侦查系统,进行探测和定位煤矸石煤火的可行性试验,这是科技人员首次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研究和探测煤火。80年代美国开始应用陆地卫星数据调查研究煤层自燃问题。我国80年代地质部遥感中心在宁夏汝箕沟矿区开展了航空遥感调查煤层自燃工作,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北京遥感公司等单位也相继开展了卫星遥感、航空热红外遥感对北方地区煤田火灾进行调查和监测。地下煤层自燃遥感探测大致经历了热红外遥感探测、基于GIS的遥感探测和现在的

2、多平台多传感器探测等三个主要阶段。,国内外遥感探测现状,遥感探测依据利用平台类型的不同分为卫星遥感探测、航空遥感探测以及地面遥感探测,这些探测方法构成了地下煤层自燃遥感探测体系。遥感探测机理:煤层自燃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与外界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种交换引起物质成分和结构的变换,进而导致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遥感图像光谱特征、结构特征和热辐射等异常现象。例如煤层自燃形成的高温作用,,地下煤层自燃遥感探测机理,使岩石、煤、植被、土壤等部分环境要素发生物理变化,地表的裂隙、塌陷、滚石等异常景观则是热应力作用结果。岩石热应力作用改变了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导致岩石裂隙发育

3、和扩大;热辐射异常直接显示了煤层自燃状态和地质环境;光谱异常则是地表析出物质、岩石烧变、土壤枯化和植被发育不良的直接反应。通过遥感光谱、热红外和结构等异常变化信息的提取,可以宏观、动态和综合地了解煤层自燃的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信息和响应的空间状态,是遥感探测煤火的理论基础。,地下煤层自燃遥感探测机理,埋藏在地下的煤层因自燃或者人为因素引燃后,逐步蔓延发展形成规模较大的煤田火灾,简称为煤田火。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塔吉克斯坦等许多国家都存在煤田火灾的严重问题。地下煤层自燃形成过程(一)自燃阶段(二)燃烧中心形成阶段(三)燃烧系统发展阶段(四)熄灭降温阶段,煤田火灾,煤田火灾燃烧动力系统 和燃烧

4、炉的情况相似、煤田火灾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形成完备的通风系统。一般,煤田火区的通风系统都是火区在燃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入风侧进入的是新鲜常温风流到达火源和煤层剧烈燃烧反应后形成高温CO、CO2、S02等有害气体、水蒸气从出风侧排向大气。入风口和出风口相当于燃烧炉的炉门和烟囱是火区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火区维持其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封闭出风口和入风口也就成了灭火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煤田火灾,查明火区的通风系统,特别是火区的出风口和入风口是非常重要的,应作为火区勘探的主要内容之一。入风口和出风口一般具有如下特点。出风口一般位于地势较高处的煤层顶部岩石,由燃烧或采空塌陷形成的

5、裂隙或烧变岩裂隙构成在周围有烟气、高温、返潮和硫磺等结晶物,很容易识别。由于火区内高温气体按照阻力最小原则选择裂隙通道作为出风口,因而出风相对较集中。出风口一旦形成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火区的发展需要而改变。和出风口相比。入风口一般分布于地势较低处,如沟谷的两侧。主要由已熄灭火区的烧变岩和煤层顶部岩石的裂隙构成。,煤田火灾,由于入风相对分散,地表入风一般较微弱,地面无明显的指示给入风口的勘探带来很大困难。目前,还没有一种仪器能在入风口的勘察中起到有效的作用。在火区的内部,由于存在出风口和入风口的自然高差即火区内外温度差,形成了火区内外空气密度差,产生压力差从而促使火区内外空气流动,推动火

6、区的发展。这种促使火区内外空气流动的能量我们称为火风压。火风压一旦形成就可以成为火区发展的动力。,煤田火灾,上面我们分析了煤田火区的发生发展过程,遥感探测就是对煤田火区不同发生发展阶段的信息进行提取和解译。例如:对地表结构信息的图像解译,遥感卫星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点状影像特征灰色圆斑解译为地下燃烧、地面喷出口喷气、冒烟;,遥感探测技术,点状影像特征,黑色背景中的白斑图像解译为煤矸石堆燃烧等等;,遥感探测技术,矸石山燃烧影像,圈状燃烧影像不规则的黑圈解译为正在燃烧的塌陷区;线状影像特征浅色短线突起解译为燃烧形成的裂隙;面状影像特征大型锯齿长条形图案解译为采煤工作面塌陷区喷气、冒烟。,遥感探测

7、技术,采空塌陷型燃烧裂隙,对光谱信息的解译 岩石、植被和土壤等环境物质在高温的作用下,会引起这些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形成与煤层自燃有关的一些特殊光谱特征。通过对燃烧区内处于不同燃烧程度的岩石、土壤、围岩标本采集和室内光谱测试,对光谱的反射、吸收进行分析,作出各地物的图像光谱曲线,分析与非煤火区的光谱差异,总结燃烧区高光谱特征参数,从而确定煤火异常区。,遥感探测技术,热辐射信息解译,在地下煤层自燃条件下,燃烧产生的热量沿岩石裂隙扩散,向上逸出;或经过岩层热传导作用在地表形成热异常区。由于热异常区温度比地面环境温度高,因此形成较强的热辐射,其强度取决于异常场的温度。温度越高,则辐射越强。乌达

8、矿区地表正常温度在14-35之间,通过热红外测温成像即可识别火区热异常区域。,遥感探测技术,遥感探测技术,遥感探测技术对地表、近地表煤火的探测十分迅速有效,由于遥感方法探测的是地表信息,无法直接获得地下煤火的深度和燃烧状态信息,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地下燃烧体相关信息的探测比较有效,将遥感和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有效地组合,可以弥补单一探测方法的不足,是一种较有效地探测煤火的途径。,遥感探测技术,地球物理火区探测技术,测电阻法,地球物理火区探测技术,地质雷达法,同位素测氡法,磁探测法,正常情况下,埋藏于地下的煤层沿走向(或其他方向)的结构状态和含水性变化不大,电阻率基本保持不变。但是,由于煤自燃直至燃

9、烧过程的影响,附近煤层的结构状态及其含水性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并引起煤层及周围岩石电阻率的变化。煤自燃初期,由于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凝积,使得裂隙中的水分增加,导电性增强,导致电阻率下降;自燃发展后期,由于遗煤燃烧比较充分,煤层结构状态变化较大,水分也全部蒸发掉,电阻率值较高。测电阻率法受大地杂散电流干扰大,高压线、大型电机对其测定结果也影响较大,故分析结果存在多解性。,测电阻法,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遇有高温时反射速率将发生变化,地质雷达法即是利用这个原理对煤自燃隐蔽火源进行探测的。利用地质雷达法探测火源时,由于波的衰减过快,并且在井下非连续介质中进行温度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缺乏准确性和可靠的对比参数

10、,对煤自燃火源的探测效果并不明显。目前,该方法主要用于地质构造极其裂隙的探测,对于煤自燃火源点的探测仍处于研究阶段。,地质雷达法,煤层上覆岩层中一般含有大量的菱铁矿及黄铁矿结核,煤层自燃时上覆岩石受到高温烘烤,其中铁质成份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往往形成磁性矿物,天然磁场探测法即是根据这个特性对火源进行探测的。磁探测法只适用于煤层或顶、底板岩层中存在铁磁性物质或能够撒布铁磁性物质的地方。我国曾于20世纪60年代利用磁探测法对西北各省的煤田火区进行过探测,印度曾利用磁探测法划定了煤田火区的范围,此外,俄罗斯、乌克兰等过对该法也有所应用。,磁探测法,但是,由于火烧岩的磁性随自燃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当自然发

11、火区温度小于400时,上覆岩层不会形成较高的磁性。另外,煤自燃初期的火源点面积一般较小,且烘烤时间相对较短,磁场强度往往变化不大,实际探测效果不明显。因此,磁探测法一般适宜于煤田自燃火区或规模较大自燃火源点的探测,对于煤自燃发火初期是很难准确探测火源位置的。,磁探测法,直升机航磁、电磁测量系统,根据目前各种方法的使用情况,我们认为同位素测氡法配合气体测量法和温度法勘查火区的综合方法是当前比较准确、经济、实用的火源勘查方法。,同位素测氡技术及应用,同位素测氡法原理,当地下煤层发生氧化升温或自燃时,其周围及上覆岩层中天然放射性素氡的析出率增大,由于氡衰变时的离子交换作用使其反应到地表而形成放射性异

12、常,该异常可作为反映温度的信息而被检测出来,通过在地面探测氡气的变化规律,对煤自燃火源的位置、范围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即是同位素测氡法探测煤层火区的原理。但是由于造成氡气异常的原因非常复杂,除了煤炭自燃火源之外,断层、陷落柱、裂隙、地下水等往往也会造成类似的结果,因此,即使测出氡气异常的范围也不能完全确定为自燃火源位置。,同位素测氡法原理,1604工作面上覆9#煤层小窑火区概况9#煤层小窑火区为小窑开采后引发的浮煤自燃,火区面积不详。经过2009年和2010年的两次灭火后又出现复燃迹象。2012年1月进行第三次灭火,设计将9#煤层前期着火位置和上覆岩层全部剥离。剥离工作已完成设计工程量,坑内南

13、部和北部分别有小窑巷道出现烟雾和明火。需要明确剥挖坑周边隐蔽火区位置及范围,为下一步的火区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为此对9#煤层小窑火区采取了同位素测氡法进行了火区范围探测。,同位素测氡技术在公乌素煤矿1604工作面的应用,探测仪器的选择本次测氡采用性能可靠、应用广泛的RAD7专业电子测氡仪和GPS定位仪,如图所示。,同位素测氡技术在公乌素煤矿1604工作面的应用,探测方案测点布置选择点距为10m10m,测点范围为目前剥离坑以南100m和以东50m范围内,总体呈“L”型,测氡点布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测点布置图,同位素测氡技术在公乌素煤矿1604工作面的应用,通过GPS在地面定位测点后,用导气管将

14、测氡仪与采样头进行连接,采样头用直径为20mm不锈钢管材料制成,用手电钻在地表相应测点处钻孔,孔深400500mm,采样头直接插入孔内用土埋实采气,采得的气体直接通入离子探测器进行测试,时间定为5分钟一个测试周期,每个测点采样周期为3个。,同位素测氡技术在公乌素煤矿1604工作面的应用,数据处理及分析将现场测得的数据导入到Excel中,用数据处理软件做出氡气浓度等值线图、氡气浓度表面图、氡气浓度线框图。,氡气浓度等值线图,同位素测氡技术在公乌素煤矿1604工作面的应用,氡气浓度表面图,同位素测氡技术在公乌素煤矿1604工作面的应用,氡气浓度线框图,同位素测氡技术在公乌素煤矿1604工作面的应用

15、,探测结果及分析:根据氡气浓度测定值及分析软件分析确定两个氡气浓度异常区域,公乌素煤矿对两个区域进行钻孔探测,其中D3孔温度达到95,公乌素煤矿采取注液氮降温,D3孔内温度已降到40。,同位素测氡技术在公乌素煤矿1604工作面的应用,矿井漏风检测技术及应用,示踪技术,矿井漏风检测技术,SF6特性,漏风测定方法,示踪技术就是选择具有一定特性的气体做标志气体,利用风流或漏风作载气,在能位较高的漏风源释放,在其可能出现的漏风汇采集气样,分析气体,确定标志气体的流动轨迹,判断漏风通道,根据标志气体浓度变化计算风量或漏风量。通常采用六氟化硫(SF6)作为示踪气体来检测井下漏风通道和漏风量。1974年美国

16、首次采用这一技术检测井下漏风,近些年我国也广泛应用这一技术来检测工作面漏风和矿井外部漏风,证明它是种测定矿井漏风有效的方法。,示踪技术,SF6无色、无味、无嗅,是不燃惰性气体。在扰动的空气中可以迅速混合而均匀地分布在检测空间内。这种气体不溶于水,无沉降,不凝结,不为井下物料表面所吸附,不与碱起作用,是一种良好的负电性气体。SF6的检出灵敏度高,使用带电子捕获器的气相色谱仪或SF6检漏仪均可有效地检出(检测精度可达810-12)。SF6在大气与矿井环境中的本原含量极低,约为10-1410-15g/mL。,SF6特性,SF6示踪技术测定方法分为瞬时释放和连续稳定释放两种检漏法。(1)瞬时释放法 确

17、定漏风通道和漏风速度。瞬时释放法是指在漏风通路的主要进风口瞬时释放一定量的SF6气体,然后在几个预先估计的漏风通路出口采取气样,通过分析气样中是否含有SF6以及探测到SF6的间隔时间来确定漏风通道和漏风速度。,漏风测定方法,测试联络巷的漏风情况 在联络巷前(岩石平巷中)A处释放SF6,而在工作面进风侧B处和回风侧(回风平巷中)C处采取气样。分析测点有无SF6和SF6出现的时间。来确定漏风通道和漏风速度。,漏风测定方法,SF6瞬时释放法释放方式示意图,(2)SF6稳定释放法 SF6瞬时释放法简单,易于实施,但不能用于漏风风量的定量测定。漏风风量的定量测定需采用SF6示综气体连续定量释放的漏风测定

18、技术。连续定量释放SF6测定漏风方法:在需要检测的井巷风流中连续、定量、稳定地释放SF6示踪气体。顺着风流方向,沿途布点采取气样分析SF6气体的浓度变化。如果沿途不漏风或者向外漏风,则沿途各点风流中的SF6浓度保持不变;如果沿途向内漏风,则沿途各点风流中的SF6浓度变化呈下降趋势。通过对采样点的SF6浓度变化的分析,即可求得漏风量,从而找出漏风规律。,漏风测定方法,漏风检测方法 井巷漏风分为正压漏风和负压漏风,正压漏风和负压漏风又都包括局部漏风和连续漏风。根据漏风方法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正压漏风:由巷道周边流出巷道的漏风,该种漏风使井巷通过风量减少 负压漏风:由巷道周边流入巷道的漏风,该种漏风

19、使井巷通过风量增大,漏风测定方法,局部正压漏风 在一条存在局部负压漏风的巷道中(见下图),将释放装置放在漏风点的进风侧Ri处,连续定量地释放SF6示踪气体,释放量为q(m3/min),在出风侧设置取样点S,取样测定SF6示踪气体浓度Ci;移动释放装置到Ri+1,连续定量地释放SF6示踪气体,释放量仍为q,在S处取样测定SF6浓度Ci+1。,漏风测定方法,局部负压漏风 在一条存在局部负压漏风的巷道中(见下图),将释放装置放在漏风点的进风侧R处,连续定量地释放SF6示踪气体,释放量为q(m3/min),在与释放点同侧布置取样点Si,取样测定SF6示踪气体浓度Ci;在漏风点的出风侧布置取样点Si+1

20、,取样测定SF6示踪气体浓度Ci+1。,漏风测定方法,连续正压漏风 在一条存在连续正压漏风的巷道中(见下图),顺次布置一组SF6示踪气体释放点R1、R2、Ri、Rn,用释放装置连续定量地释放SF6示踪气体,释放量均为q(m3/min),在巷道出风侧布置取样点S,与释放点一一对应取样分析,得到SF6示踪气体浓度为C1、C2、Ci、Cn。,漏风测定方法,连续负压漏风 在一条连续负压漏风的巷道(见下图),将释放装置放在进风侧R处,连续定量地释放SF6示踪气体,释放量为q(m3/min),在下风侧依次布置取样点S1、S2、Si、Sn,取样测定SF6示踪气体浓度C1、C2、Ci、Cn。,漏风测定方法,计

21、算方法漏风量按下式计算:式中,被检测井巷中第i段的漏风量(i=1、2、n-1),m3/min;qSF6示踪气体释放量,m3/min;Ci、Ci+1分别为测点i、i+1的SF6示踪气体浓 度。式中,为正表示正压漏风,为负表示负压漏风。,漏风测定方法,计算方法漏风率按下式计算:式中,被检测井巷中第i段的漏风率,%;Ci、Ci+1、“+”、“-”符号意义同前。式中 为正表示是正压漏风;为负表示是负压漏风。检测结果的处理 每测点取样3次测定风流中的SF6示踪气体浓度,各次测定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5%;取3次测定值的平均算术值作为测定结果;若相对误差大于5%,应另行测定。,漏风测定方法,均压防灭火技

22、术,2,3,4,均压技术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波兰汉贝斯特朗(HBystron)教授提出,开始仅用于加速封闭区域内火区的熄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戚颖敏院士对原有理论、技术进行突破和完善,在国内首次应用“均压防灭火技术”,大同煤峪口矿成功地采出了煤炭40多万t,解放了呆滞煤量150多万t。至今该矿已安全生产30余年。由于该项目有普遍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从此,均压防灭火技术很快在中国逐渐推广应用。,均压技术发展简介,均压防灭火:采用通风的手段,调节局部通风巷道的风压,使通向火区主要漏风通道的漏风趋近于零,以达到杜绝供氧防止煤炭自燃目的的防灭火措施。,均压防灭火定义及分类,均压

23、防灭火分类:在回采过程中,采用“均压”抑制煤炭的自燃:开区均压;采用“均压”扑灭火区内的明火,加速火区的熄灭:闭区均压;,2,3,4,1,2,3,4,用于封闭区域内防止遗煤自燃和加速火区的熄灭,用于抑制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发展,用来调整风流方向消除火灾气体的威胁,用来控制存积瓦斯的涌出,均压技术主要作用,开 区 均 压,开区均压,在回采过程中,由于工作面邻近采空区发生了煤炭的自燃,对工作生产产生威胁时,我们想寻求一种有效的措施,既能防火,又能继续保证安全生产,这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开区均压方法。在生产工作面建立均压系统,减少采空区漏风,抑制遗煤自燃,防止CO等有害气体超限聚集或向工作面涌出,

24、从而保证工作面生产的正常进行。即:均衡工作面漏风通道两侧的压力,同时还要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开区均压,开区均压要求:,要保证有足够的风量,回采工作面两端就必须有一定的压差,这个压差是不能均衡的。均压值使主要漏风通道漏风为零的压差值。,开区均压,开展均压防灭火前提:,要均衡工作面漏风通道两侧的压差,就必须要寻找到主要的漏风源。要在漏风通道及漏风状态掌握清楚的情况下使用均压技术,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盲目均压,可能会使漏风压差加大,加速火区的自燃。所以,采用均压防灭火,不管是开区均压还是闭区均压都必须首先探查漏风通道。,开区均压,开区均压措施:,调节风门均压,开区均压措施,开放并联网络

25、,改变工作面通风系统,调节风门与风机联合均压,开区均压,调节风门均压,适用于工作面采空区内形成的并联漏风方式。通常在工作面的回风巷内安设调节风窗,使工作面内的风流压力提高,以降低工作面与采空区的压差,从而减少采空区中气体涌出。适用于采空区内已有自燃迹象,并抑制采空区中的火灾气体(一氧化碳等)涌到工作面,威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安设调节风窗后,通风巷道的压力如下图所示。安设调节风窗以后,风窗前的压力升高,采空区与工作面的压差就降低,采空区内的气体就不易涌出。其降低值取决于可调节风门的风阻大小。,开区均压,调节风门均压,开区均压,开放并联网路,长壁后退式工作面的正常通风如下图所示。可能形成由工作面向

26、外部或外部向工作面的漏风,导致采空区煤炭的自然。可采取如下均压措施:将红色调节风窗打开,工作面于2-6巷道形成并联风路。开放并联网路以后的压力坡线如图所示,工作面3-4两端的压差减小了,从而使漏风减少,自燃带宽度变窄,窒息带前移,减缓或抑制煤炭自燃的发展。开放并联网路将使风流短路,风量减少,同样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工作面风量允许降低的情况。,开区均压,开放并联网路,开区均压,改变工作面通风系统,长壁后退式工作面的正常通风系统如下图所示。由于工作面的压差过大导致采空区煤炭的自然。,开区均压,改变工作面通风系统,将工作面通风系统该为右图所示。即将“U”型改为“W”型通风系统,能使氧化自燃带范围大大缩小

27、。设“U”型工作面两端压差为:h2-3,工作面改为“W”型通风系统后,通风参数不变,则通过工作面的风量为Q/2,相应的压差为:H2-3=(R/2).(Q/2)2=RQ2/8=h2-3/8改变工作面通风系统,实质上就是改变了回采工作面局部区域的通风结构,改变了该区域内的通风阻力值。使回采工作面在保证相同风量的情况下,采空区漏风通道两侧的压差值大大地减少。因而可以大大杜绝工作面采空区内部漏风,抑制煤炭的自燃。,开区均压,调节风门与风机联合均压,仅采用调节风门均压会导致工作面风量减少,当风量减少到不能满足正产生供风的要求时,就不能采用调节风门均压方法。既要保证工作面正常生产的风量,又要最大限度地控制

28、采空区煤炭的自燃,这时可采用调节风门与风机联合均压的方法。调节风窗与调压风机均压系统是目前我国矿井火灾严重矿区普遍采用的均压防灭火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用于上部煤层存在高压能火区,煤层间有裂隙相互连通,下部煤层通风边界正在移动的回采工作面更为有效。,开区均压,调节风门与风机联合均压,高压能火区与其下方采煤工作面的均压高压能火区的形成 地面、上覆采空区(火区)、采煤工作面都存在裂隙沟通,在抽出式通风的矿井里,在主要通风机总风压的作用下,特别是当火区下采煤工作面处于矿井通风系统末端时,采空区或火区的漏风风压会明显大于采煤工作面的风压,使采空区或火区漏风风流流动加快,含氧量增加,促成遗煤进一步燃烧形成高

29、压能火区。因此只要工作面在负压情况下进行采掘活动,必然形成高压能火区,高压能火区的风压必然大于工作面风压,使火灾气体向工作面泄出,危及矿工的生命和健康。,开区均压,调节风门与风机联合均压,为保证工作面的安全采煤,高压能火区下工作面要通过调压实现工作面风压与上部火区压力的均衡,降低火区气体流动速度,改变气体流动方向,防止火灾气体向火区下工作面泄出。为提高工作面风压,在工作面的进风顺槽设置调压风机,调压风机的入排风两端用两道风门隔离;在回风顺槽设置调节风窗。把需要升压的边界置于调压风机与调节风窗之间,该区间即为调压风机与调节风窗升压区间。在升压区间内通风机所产生的压能用来克服工作面,开区均压,调节

30、风门与风机联合均压,及其进回风巷和风流通过调节风窗过风口的阻力,系统区间升压主要是通过控制调节风窗过风口面积达到的。当系统区间升压幅度小时,过风口面积大风阻小;反之,升压区间升压幅度大时,过风口面积小风阻大。因此,控制调节风窗过风口面积,调整风窗两侧风压差是保证升压幅度的关键。实际应用中由于系统中存在带式输送机运行口的漏风,而且这种漏风难以克服,导致均压系统升压幅度受到限制。,调节风门与风机联合均压,如右图所示,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由外部漏入。因此,可在工作面进风巷安设调压风机而在回风巷内构筑调节风门,即所谓风门与风机联合均压。风机前压力降低,风机后压力升高;风门前压力升高,风门后压力降低;在工作

31、面进风巷安设调压风机,在回风巷构筑调节风门,工作面总体压力提高,有利于防止外部向工作面的漏风引起的自燃;工作面所需要的风量由风机保证。,开区均压,开区均压的方法很多,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是要千方百计地减少漏风通道两侧的压力差,使之达到均衡,以杜绝漏风,防止或抑制采空区煤炭的自燃。其优缺点为:优点:能抑制初期火灾的发生;工艺简单,效果明显,既能保证工作面回采的顺利进行,又能很好的控制煤炭的自燃。,开区均压,缺点:要求的技术管理水平较高 必须掌握火区附近各有关通道的通风技术参数,如风压分布状况、风量大小、漏风量大小、各通道的风阻值以及通风巷道的网路结构等。在使用调压风机时要掌握风机的性能参数的变化

32、以及它对相邻的有关通风巷道的影响等。由于目前尚无自动调节压力的风机,又无法根据各参数大小的变化自动调节“均压值”的大小,所以目前采用均压防灭火技术,必须制定严格的技术措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均压通风参数。采用调压风机均压时,恶化了工作环境,噪声大,干扰运输,煤尘大,一旦发生事故,人员撤退较困难。,开区均压,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第二百三十七条 采用均压技术防灭火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应有完整的区域风压和风阻资料以及完善的检测手段。(二)必须有专人定期观测与分析采空区和火区的漏风量、漏风方向、空气温度、防火墙内外空气压差等的状况,并记录在专用的防火记录簿内。(三)改变矿井通风方式、主要通风机工况以及井下通风系统时,对均压地点的均压状况必须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均压状态的稳定。(四)应经常检查均压区域内的巷道中风流流动状态,应有防止瓦斯积聚的安全措施。,开区均压,实现开区均压要求在通风技术管理上有较高的水平和严格的制度,要能够清楚地了解自然发火规律,清楚地了解漏风规律和通风网路的相关参数与结构,均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否则,盲目均压可能适得其反,导致严重的后果。,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