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检修工艺规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84422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183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检修工艺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锅炉检修工艺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锅炉检修工艺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锅炉检修工艺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锅炉检修工艺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锅炉检修工艺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检修工艺规程.doc(1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锅炉检修工艺规程目录锅炉设备特性及规范一、 水冷壁及联箱二、 过热器及联箱三、 再热器及联箱四、 省煤器及联箱五、 阀门六、 预热器七、 一次风机八、 送风机九、 引风机十、 磨煤机十一、 给煤机十二、 等离子点火器十三、 冷渣机十四、 脱硫装置十五、 脱硝装置十六、 电除尘器十七、 仓泵十八、 空压机十九、 气化风机二十、 双轴搅拌机二十一、 翻车机二十二、 振动煤篦二十三、 斗轮机二十四、 带式输送机二十五、 滚轴筛二十六、 碎煤机二十七、 犁煤器二十八、 入炉煤采样设备二十九、 循环链码设备三十、 供油泵、卸油泵、污油泵锅炉机组特性和规范1 锅炉设备概述1.1锅炉本体江苏阚山发电有限公司

2、一期工程二台60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是由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引进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Mitsuibish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技术,超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采用型布置、单炉膛、低NOX PM主燃烧器和MACT燃烧技术、四墙切圆燃烧方式,炉膛采用内螺纹管垂直上升膜式水冷壁、循环泵启动系统、一次中间再热、调温方式除煤/水比外,还采用烟气出口调节挡板、燃烧器摆动、喷水等方式。锅炉采用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为徐州本地煤。1.1.1 锅炉铭牌锅炉型号HG-1792/26.15-YM1制造厂家哈尔滨锅炉厂有限

3、责任公司主要参数额定蒸发量:1792t/h 额定蒸汽压力:26.15Mpa 额定主汽温:605 再热器进/出口温度:350/603 再热器进/出口压力:4.83/4.59Mpa 1.1.2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序号项 目单 位设计参数1额定蒸发量t/h17922再热蒸汽流量t/h14543过热蒸汽压力MPa26.154再热蒸汽进口压力MPa4.835再热蒸汽出口压力MPa4.586过热蒸汽温度6057再热蒸汽进口温度3508再热蒸汽出口温度6039省煤器进口给水温度29210送风机入口风温度2011热一次风温度32512热二次风温度33313排烟温度(修正前/修正后)130/12514锅炉水压试验

4、时水容积M315汽水分离器压力MPa16汽水系统总阻力MPa1.2锅炉概述 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每炉配6台HP1003型中速磨煤机,煤粉细度按200目筛通过率为75%。给水调节:机组配置250%B-MCR调速汽动给水泵和一台启动用30%BMCR容量的电动调速给水泵。空气预热器进风:在送风机进口和空预器出口加装再循环风道,提高空预器进风温度。锅炉特点本600MW超超临界锅炉采用了MHI四墙切圆燃烧方式,它具有炉内烟气温度场和热负荷分配较为均匀、单只燃烧器热功率较小的优点,对保证直流燃烧器的火焰穿透能力和改进燃烧组织均是非常有利的。炉膛水冷壁采用焊接膜式壁、内螺纹管垂直上升式,

5、炉膛断面尺寸为17666mm17628mm。采用MHI的PM型燃烧器和MACT燃烧系统,风粉混合物通过入口分离器分成浓淡二股分别通过浓相和淡相二只喷嘴进入炉膛,浓相煤粉浓度高,所需着火热量少,利于着火和稳燃;由淡相补充后期所需的空气,利于煤粉的燃尽,同时浓淡燃烧均偏离了NOx生成量高的化学当量燃烧区,大大降低了NOx生成量,与传统的切向燃烧器相比,NOx生成量可显著降低。PM燃烧器由于将每层煤粉喷嘴分开成上下二组,增加了燃烧器区域高度,降低了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有利于防止高热负荷区结焦。MACT燃烧系统,就是在PM主燃烧器上方一定高度增设二层AA风(附加风)喷嘴达到分层燃烧目的,这样整个炉膛

6、沿高度分成三个燃烧区域,即下部为主燃烧区,中部为还原区,上部为燃尽区,这种MACT分层燃烧系统可使NOx生成量减少25%。启动分离器系统为内置式,锅炉负荷小于25%BMCR的最低直流负荷时,启动系统为湿态运行,分离器起汽水分离作用,贮水箱中的水由二只水位控制阀(WDC阀)排入锅炉扩容系统或汽机冷凝器系统(根据炉水水质情况决定),锅炉负荷达到25%BMCR后,锅炉运行方式由再循环模式转入直流运行模式,启动系统也由湿态转为干态,即分离器内已全部为蒸汽,它只起到一个中间集箱的作用。启动分离器为立式,共2只,布置于锅炉后部上方,分离器外径为836,壁厚为118mm,高度为3.31m,材料为SA387-

7、11,由后包墙管出口集箱引出的4根40267材质为SA335P12的连接管切向引入二只汽水分离器,在分离器的底部布置有一根轴向引出的水连通管通往分离器贮水箱,此连通管为45780mm,材质为SA335P12,共有2根水连通管通往分离器贮水箱,贮水箱底部引出的一根出水管采用40662的管子,材质为SA-106C。在这疏水管上引出一路去冷凝器,供启动阶段稳定分离器水位并回收工质用。汽水分离器贮水箱为立式布置,尺寸1060150mm,总高度为14.3m,材质为SA387-11。锅炉整体布置锅炉的汽水流程以内置式汽水分离器为分界点,从水冷壁入口集箱到汽水分离器为水冷壁系统,从分离器出口到过热器出口集箱

8、为过热器系统,另有省煤器系统、再热器系统和启动系统。过热器采用四级布置,即低温过热器(一级)分隔屏过热器(二级)屏式过热器(三级)末级过热器(四级);再热器为二级,即低温再热器(一级)末级再热器(二级)。其中低温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分别布置于尾部烟道的前、后竖井中,均为逆流布置。在上炉膛、折焰角和水平烟道内分别布置了分隔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和末级再热器,由于烟温较高均采用顺流布置,所有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部件均采用顺列布置,以便于检修和密封,防止结渣和积灰。本锅炉尾部烟道设有2根旁路管,此管道连接顶棚出口集箱和汽水分离器进口,通过旁路,部分蒸汽旁路尾部烟道包墙管。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少

9、高负荷时主蒸汽压力的损失,管内流量由2个阀门进行控制。水冷壁为膜式水冷壁,由于全部为垂直管屏,因此可以不必采用结构复杂的张力板来解决下部炉膛水冷壁的重量传递问题。为了使回路复杂的后水冷壁工作可靠,将后水冷壁出口集箱(折焰角斜坡管的出口集箱)出口工质分别送往后水冷壁吊挂管和水平烟道二侧包墙二个平行回路,然后再用连接管送往顶棚出口集箱,与前水冷壁和二侧水冷壁出口的工质汇合后再送往顶棚包墙系统,这样的布置方式在避免后水冷壁回路在低负荷时发生水动力的不稳定性和减少温度偏差方面较为合理和有利。锅炉启动系统为带再循环泵系统,二只立式内置式汽水分离器布置于锅炉的后部上方,后烟道后包墙出口集箱通过4根连接管送

10、入二只汽水分离器。在启动阶段,分离出的水通过水连通管与一只立式分离器贮水箱相连,而分离出来的蒸汽则送往水平低温过热器的下集箱。分离器贮水箱中的水经疏水管排入再循环泵的入口管道,作为再循环工质与给水混合后流经省煤器水冷壁系统,进行工质回收。过热器采用煤/水比作为主要汽温调节手段,并配合三级喷水减温作为主汽温度的细调节,喷水减温每级左右二点布置以消除各级过热器的左右吸热和汽温偏差。再热器调温以烟气挡板调温为主,燃烧器摆动调温为辅,同时在再热器入口管道上布置有事故喷水装置。采用PM-MACT型四墙切圆布置的摆动燃烧器,在热态运行中一、二次风均可上下摆动,摆动角度能达到设计值,最大摆角为30。主汽出口

11、装有2只弹簧式安全门,2只PCV阀,在二只汽水分离器蒸汽引出管的连通管中装有4只过热器入口弹簧安全门。在再热器的进口导管上装有5只弹簧式安全门,在再热器的出口导管上装有2只弹簧式安全门过热器系统共装有三级喷水减温,每级左右二点,能充分消除过热汽温的左右偏差。每排燃烧器各装有三只机械雾化内回油式油喷咀,全炉共12只油枪,其总容量为30%BMCR,用于锅炉点火稳燃和低负荷稳燃,每只油枪均配有高能点火装置。在A层布置了等离子点火器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锅炉的用油量。风烟系统设计采用两台动叶可调轴流送风机和两台入口导叶可调轴流引风机平衡通风,空气预热器为三分仓容克式,采用径向密封自适应调整来降低空气预热器漏

12、风。两台动叶可调轴流送风机和两台动叶可调轴流一次风机将冷空气送往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冷风在空气预热器中与锅炉尾部烟气换热被加热成热风,热二次风一部分送往喷燃器助燃实现一级燃烧,一部分送往燃尽风喷口保证燃料充分燃尽。热一次风送往磨煤机和冷一次风混合,实现煤粉的输送、分离和干燥。燃料在炉膛内燃烧产生的热量,在炉膛内主要以辐射传热的方式传递给炉膛水冷壁和屏式过热器,炉膛排出的热烟气依次通过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后进入对流竖井。在对流竖井内依次布置低温再热器、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然后进入空气预热器进行最后冷却,再经两台双室四电场电除尘器净化后通过两台引风机送入脱硫系统进行脱硫处理,净化后的烟气

13、经烟囱排入大气。 1.3锅炉技术性能数据表(B-MCR工况)序号名 称单 位数 值1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t/h17922过热器蒸汽压力MPa26.153过热器蒸汽温度6054再热器入口蒸汽压力MPa4.835再热器出口蒸汽压力MPa4.586再热器入口蒸汽温度3517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6038再热蒸汽流量(B-MCR)t/h14629省煤器入口给水温度29210排烟温度12411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B-MCR3512主蒸汽温度保持正常负荷范围%B-MCR3510013再热蒸汽温度保持正常负荷范围%B-MCR5010014炉膛型式垂直管圈膜式壁15炉膛尺寸(宽,深,高)m17.6717.

14、6365.0316燃烧器型式,布置方式低NOx、PM切圆燃烧器17一次风喷嘴数,喷嘴总数个24(64)18点火及低负荷用的油枪型式机械雾化19油枪配备数量个1220单个油枪耗油量kg/h295021供油压力MPa3.4322炉膛出口温度(B-MCR)97023过热器调温方式,级数喷水减温,三级24再热器调温方式,级数尾部烟气调温挡板+摆动燃烧器+事故喷水25给水温度29226排烟温度(修正前/后)130/12527一次风热风温度32528二次风热风温度33329空气温度2030一次风率及风速%,m/s31二次风率及风速%,m/s32炉膛漏风率%33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投产时/运行一年后)%6.0

15、/8.034一次风量Nm3/h35二次风量Nm3/h36炉膛设计压力Pa580037短时间炉墙不变形承载能力Pa870038炉膛出口负压MFT动作值Pa39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1.1540省煤器出口过剩空气系数1.1541空预器出口过剩空气系数1.1542燃料消耗量(设计煤种/校核煤种)t/h230.2/228.143排烟损失q2%4.2944化学未完全燃烧损失q3%0.5545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q4%1.046散热损失q5%0.1847锅炉保证热效率%93.5348锅炉水压试验总水容量kg49炉膛容积热负荷(BMCR)kW/m38450炉膛断面热负荷(BMCR)MW/m24.651水冷壁高温

16、区壁面热负荷(BMCR)MW/m21.38752炉膛出口烟温(BMCR)97053后屏底处烟温(BMCR)13101.4锅炉设备技术数据名 称单 位技术数据1:启动系统锅炉启动流量t/h450启动系统设计容量t/h450最小直流负荷%B-MCR25%1) 启动分离器设计压力MPa29.15最高工作压力MPa27.75设计温度453最高工作温度441外径壁厚 mmmm836118总长度m3.31水容积(启动分离器+贮水箱)m310贮水箱外径壁厚mmmm1060150贮水箱长度m13.62:燃烧室,水冷壁及燃烧设备炉膛型式膜式壁炉膛尺寸(宽,深,高)m17.67x17.63x65.03炉膛容积m3

17、17000炉膛总受热面积(含屏过、末过/不含屏过、末过)m28709/4258炉膛辐射受热面积(含屏过、末过/不含屏过、末过)m28709/4258炉膛容积热负荷(B-MCR)*kW/ m384.0炉膛截面热负荷(B-MCR)*MW/ m24.60炉膛有效投影辐射受热面(EPRS)热负荷 (B-MCR)* (含屏过、末过/不含屏过、末过)kW/ m2163.9/335燃烧器区壁面热负荷(B-MCR)*MW/ m21.387炉膛出口温度(B-MCR)970炉膛设计压力Pa5800短时不变形承载压力Pa8700燃烧器型式低NOx、PM切向摆动式燃烧器燃烧器出口宽度mm750燃烧器数量(每排只数层数

18、)24(64)燃烧器组高度m11.56最下层燃烧器中心距灰斗上沿尺寸m7.4点火及低负荷用的油枪型式机械雾化油枪配备数量个12单个油枪耗油量kg/h2950供油压力MPa3.43最上排燃烧器中心到屏下端的距离m19.1最上排燃烧器中心到烟窗中心的距离m26.9最下排燃烧器中心到灰斗上沿的距离m7.4锅炉下联箱标高m7.25灰斗上沿标高m19.2水冷壁设计压力MPa32.2水冷壁工作压力MPa30.0下部水冷壁管管型内螺纹管+光管下部水冷壁管外径壁厚mmmm28.66.4下部水冷壁管管距mm44.5下部水冷壁管根数根1584下部水冷壁管材质SA-213T12上部水冷壁管管型内螺纹管+光管上部水冷

19、壁管外径壁厚mmmm28.66.4上部水冷壁管管距mm44.5上部水冷壁管根数1584上部水冷壁管材质SA-213T123:各受热面压降、水容积、受热面积(B-MCR)省煤器总压降(不含位差)MPa0.14水冷壁总压降MPa1.8过热器总压降MPa1.5再热器总压降MPa0.25省煤器总水容积m361启动系统水容积m31020水冷壁总水容积m366过热器总水容积m3211再热器总水容积m3410省煤器受热面积m210500水冷壁总受热面积m24258过热器受热面积总计m222000再热器受热面积总计m2277004:过热器末级过热器设计压力MPa27.4末级过热器工作压力MPa26.54后屏过

20、热器设计压力MPa28.5后屏过热器工作压力MPa26.94分隔屏过热器设计压力MPa28.8分隔屏过热器工作压力MPa27.3低温过热器设计压力MPa29.2低温过热器工作压力MPa27.67包墙过热器设计压力MPa30.3包墙过热器工作压力MPa28.1顶棚过热器设计压力MPa30.5顶棚过热器工作压力MPa28.3前屏过热器片数(分隔屏)片8屏式过热器片数片32末级过热器片数片515:再热器再热器设计压力MPa5.7低温再热器工作压力MPa4.83高温再热器工作压力MPa4.71再热器蒸汽流量(B-MCR)t/h1454再热器进口压力(B-MCR)MPa4.83再热器出口压力(B-MCR

21、)MPa4.586:各级受热面汽温和烟温(B-MCR)低温过热器出口汽温464前屏过热器出口汽温507屏式过热器出口汽温568末级过热器出口汽温605再热器进口温度 335一级(低温)再热器出口汽温497再热器出口汽温603主要调温方式尾部烟气调温挡板+摆动燃烧器+事故喷水一级(低温)再热器受热面积m221600维持额定主汽温的最低负荷%35%BMCR维持额定再热汽温的最低负荷%50%BMCR一级(低温)再热器片数片132一级(低温)再热器前烟温(B-MCR)664一级(低温)再热器后烟温(B-MCR)390.34末级(高温)再热器受热面积m26100末级(高温)再热器片数片64末级(高温)再

22、热器前烟温(B-MCR)880末级(高温)再热器后烟温(B-MCR)750前屏过热器后烟温(分隔屏)1130屏式过热器前烟温1130屏式过热器后烟温970屏式过热器底部烟温1310末级过热器前烟温970末级过热器后烟温9007:省煤器设计压力(B-MCR)MPa32.3工作压力(B-MCR)MPa29.85设计进口温度(B-MCR)292设计出口温度(B-MCR)312省煤器管排列方式光管顺列布置省煤器管外径mm44.5省煤器管内径mm31省煤器管的防磨设施阻流板及吹灰器附近管子采用防磨保护8:安全阀过热器系统安全阀型式弹簧型过热器进口安全阀台数台4过热器进口安全阀公称直径mm76.2过热器进

23、口安全阀排汽量(每台)kg/h286000过热器出口安全阀台数台1过热器出口安全阀公称直径mm63.5过热器出口安全阀排汽量(每台)kg/h287000过热器系统安全阀制造厂家Dresser过热器系统电磁泄放阀(PCV)型式电磁式过热器系统电磁泄放阀(PCV)台数台2过热器系统电磁泄放阀(PCV)公称直径mm60.3过热器系统电磁泄放阀(PCV)排汽量(每台)kg/h120000过热器系统电磁泄放阀(PCV)制造厂家Dresser再热器入口安全阀型式弹簧型再热器入口安全阀台数台5再热器入口安全阀公称直径mm153.4再热器入口安全阀排汽量(每台)kg/h208000再热器入口安全阀制造厂家Dr

24、esser再热器出口安全阀型式弹簧型再热器出口安全阀台数台2再热器出口安全阀公称直径mm102.6再热器出口安全阀排汽量(每台)kg/h208000再热器出口安全阀制造厂家Dresser各级受热面管组的有关数据:过热器项 目单位水平低温过热器立式低温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管子规格(外径最小壁厚)mm519.0519.554.081260.3912.563.5812516.51144.55.5957.07.013节距(横向/纵向)mm/mm133.5/90.0267.0/1102136/63.5534/60.3333.8/58.1材质(不含炉外管段)15CrMo15CrMoSA2

25、13TP347H12Cr1MoVSA213TP310HCbNCodeCase2328SA213TP310HCbNCodeCase2328管组平均烟速m/s9.64.7/9.4进口烟温61065813101130970出口烟温4696191130970900最高设计压力MPa.g32.132.131.731.431.0运行压力(B-MCR)MPa.g30.5730.2829.9129.5429.15出口工质(B-MCR)455464507568605最高计算工质温度462478533591613出口金属壁温480496561608630最高金属壁温480496589624640材质适用温度限51

26、0520640650670并联管数根6132=7921266=792688=5441932=6081751=867再热器项 目单位水平低温再热器立式低温再热器末级再热器管子规格(外径最小壁厚)mm63.53.56.563.54.3603.5573.56.0节距(横向/纵向)mm/mm133.5/100267/110267/110材质(不含炉外管段)12Cr1MoV15CrMoSA209T1CodeCase2328SA213TP310HCbNCodeCase232812Cr1MoV管组平均烟速m/s9.110.911.0进口烟温660750750出口烟温390670880最高设计压力MPa.g5

27、.75.75.7运行压力(B-MCR)MPa.g4.834.744.71出口工质温度(B-MCR)497603最高计算工质温度536617出口金属壁温(平均)516560620最高金属壁温516560640材质适用温度限570630670并联管数根6132=7921266=7921264=768一、水冷壁管1、概述: 该锅炉上、下部水冷壁均采用带内螺纹的一次垂直上升方式,即从冷灰斗开始一直到炉膛顶部出口,水冷壁管均垂直布置,上、下部水冷壁之间设有混合集箱。渣斗底部有足够的加强型厚壁管,允许的磨蚀厚度不小于1mm。钢结构足以防止渣落下造成的损害。渣斗喉部最小开口为1.5米宽。垂直管膜式水冷壁由2

28、8.66.4mm的4头内螺纹管加扁钢焊成,节距为44.5mm。在上、下部水冷壁之间加装中间混合集箱,对下部水冷壁出口的工质进行混合后再送往上部水冷壁,以减少上部水冷壁出口沿各墙宽度方向的工质温度的偏差。在由各水冷壁下集箱引出的水冷壁入口管段上,按照水动力计算的结果,按不同的回路装有不同孔径的节流孔圈,以控制各回路水冷壁管的流量,保证合理的质量流速和水冷壁出口温度的均匀性和管壁金属温度在允许范围内。水冷壁参数:下部水冷壁工作压力:30.0 MPa,下部水冷壁管管型:内螺纹管+光管,下部水冷壁管外径壁厚:28.66.4 mm,下部水冷壁管管距:44.5 mm。上部水冷壁工作压力:30.0 Mpa,

29、上部水冷壁管管型:内螺纹管+光管,上部水冷壁管外径壁厚:387.5 mm,上下部水冷壁管材质:15CrMoG.熔焊金属E55-B2。2、水泠壁检修工艺检修项目检修部位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质量标准1、准备工作准备好材料,工具和照明2、清扫水冷壁外部积灰水冷壁1、脚手架工,在炉膛内搭脚手架。2、脚手架搭好后,由工作负责人检查是否符合检修工作要求及安全要求。3、用机械方法或压缩空气方法清扫水冷壁管将焦块,浮灰及硬壳灰垢清除掉。4、清灰人员高空作业要结安全带,并要有人临护。1、脚手架要经详细检查符合安全规程有关要求。2、管子外部浮灰厚度不大于0.3MM个别不易清除的硬壳灰垢不超过管子面积的1/5。3、水

30、冷壁管子检查水冷壁1、水冷壁管表面应无结焦。2、水冷壁管应无胀粗、鼓包、蠕变等现象。3、水冷壁管无严重磨损, 排列应整齐。4、水冷壁管联箱内部无水垢和杂物定排管畅通无阻。5、水冷壁管拉钩应无断裂、烧坏等现象。1、子胀粗超过原直径3.5%以上的应更换。2、管子局部鼓包外径超过管径3.5%以上的应更换。3、管壁磨损不超过原厚度时,可进行补焊,超过应更换。4、水冷壁管更换水冷壁1、经检查需要更换管子的,要做好记号及记录。2、更换新钢管必须进行光谱试验,并有化验单据证明,以防错用钢材。3、在更换有弯头管或较长的直管时,必须预先做通球试验。1、管排不平整度不应超过半个管径。割管时应距弯头起弯点大于100

31、mm,两焊口距离不大于200mm。2、配管时弯管半径按图纸尺寸制作,如无图纸弯管半径应大于该管径2.5倍,弯管弯成后须用等于该管内径85%的钢球做通球试验。3、配管时管子坡口角度为35,坡口钝边厚0.5mm,对口间隙1.5-2mm。5、联箱检查水冷壁联箱1、联箱是否有裂纹2、打开联箱手孔,检查及清理联箱内部3、联箱支座及吊架1、联箱应无裂纹2、联箱内部无铁锈结垢和杂物,定期排污管畅通3、吊架完整无缺,弹簧有一定的紧度,并有活动的地二、过热器及联箱1、概述过热器是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许多蛇形管、联箱、连接管组成的,它的作用是将饱和蒸汽加热到具有一定过热度的合格蒸汽的热交换器。本过热器为四级三

32、减温器布置,一级为蛇形管卧式布置的对流过热器,管径为519.0 mm,节距为(横向/纵向)133.5/90.0,材质15CrMo,工作压力:30.57 Mpa,最高工质温度462。二级为屏式过热器,管径分别为63.58 mm,516.5 mm节距为(横向/纵向)534/60.3,材质SA213TP310HCbN CodeCase2328,工作压力:29.54 Mpa,最高工质温度591。三级为分隔屏过热器,管径分别为548 mm,60.39 mm节距为(横向/纵向)2136/63.5,材质SA213TP310HCbN CodeCase2328,工作压力:29.91 Mpa,最高工质温度533。

33、四级为末级热器,管径分别为44.55.5mm,577 mm节距为(横向/纵向)333.8/58.1,材质SA213TP310HCbN CodeCase2328,工作压力:29.15 Mpa,最高工质温度605。减温器布置在四级过热器之间,这样既保证汽轮机获得符合要求的过热蒸汽,又能保证过热器管不至于因工作条件恶化而烧毁。减温器采用混合式减温器,通过喷水来调节蒸汽温度。2、过热器检修工艺检修项目检修部位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质量标准1、准备工作准备好材料,工具和照明2、清扫过热器外部积灰过热器1、脚手架工,在炉膛内搭脚手架。2、脚手架搭好后,由工作负责人检查是否符合检修工作要求及安全要求。3、用机械

34、方法或压缩空气方法清扫水冷壁管将焦块,浮灰及硬壳灰垢清除掉。4、清灰人员高空作业要结安全带,并要有人临护。1、脚手架要经详细检查符合安全规程有关要求。2、管子外部浮灰厚度不大于0.3MM个别不易清除的硬壳灰垢不超过管子面积的1/5。3、过热器管子检查过热器1、过热器管表面应无结焦。2、过热器管应无胀粗、鼓包、蠕变等现象。3、过热器管无严重磨损, 排列应整齐。4、过热器管联箱内部无水垢和杂物定排管畅通无阻。5、过热器管拉钩应无断裂、烧坏等现象。1、合金钢管直径胀粗超过2.5%应更换。2、碳钢管直径胀粗超过3.5%应更换,高低温段磨损超过管壁原厚度25%应更换。3、管壁磨损不超过原厚度时,可进行补

35、焊,超过应更换。4、过热器管更换过热器1、经检查需要更换管子的,做好记号及记录。2、更换新钢管必须进行光谱试验,并有化验单据证明,以防错用钢材。3、在更换有弯头管或较长的直管时,必须预先做通球试验。1、管排不平整度不应超过半个管径。割管时应距弯头起弯点大于100mm,两焊口距离不大于200mm。2、配管时弯管半径按图纸尺寸制作,如无图纸弯管半径应大于该管径2.5倍,弯管弯成后须用等于该管内径85%的钢球做通球试验。3、配管时管子坡口角度为35,坡口钝边厚0.5mm,对口间隙1.5-2mm。5、联箱检查过热器联箱1、联箱是否有裂纹2、打开联箱手孔,检查及清理联箱内部3、联箱支座及吊架1、联箱应无

36、裂纹2、联箱内部无铁锈结垢和杂物,定期排污管畅通3、吊架完整无缺,弹簧有一定的紧度,并有活动的地6、减温器减温器联箱1、打开减温器手孔;2、用内窥镜检查减温器喷嘴是否脱落,减温器有否裂缝。1、减温器内部喷嘴附近不能有裂缝。2、减温器内部喷嘴不能脱落。三、再热器及联箱1、概述再热器是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许多蛇形管、联箱、连接管组成的,它的作用是将汽轮机高压缸做过功的蒸气重新加热至额定温度,然后再送回汽轮机的中、低压缸继续做功。 本再热器为二级一减温器布置,一级为蛇形管卧式布置的对流再热器,管径为63.53.5mm,节距为(横向/纵向)133.5/100,材质12Cr1MoV 15CrMo S

37、A209T1,工作压力:4.83 Mpa,最高工质温度未定。 二级为蛇形管竖式布置的对流再热器,管径为63.54.3mm,节距为(横向/纵向)267/110,材质CodeCase2328,工作压力:4.74 Mpa,最高工质温度603。 减温器布置在两级再热器之间,这样既保证汽轮机获得符合要求的再热蒸汽,又能保证再热器管不至于因工作条件恶化而烧毁。减温器采用混合式减温器,通过喷水来调节蒸汽温度。2、再热器检修工艺检修项目检修部位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质量标准1、准备工作准备好材料,工具和照明2、清扫再热器外部积灰再热器1、脚手架工,在炉膛内搭脚手架。2、脚手架搭好后,由工作负责人检查是否符合检修工

38、作要求及安全要求。3、用机械方法或压缩空气方法清扫水冷壁管将焦块,浮灰及硬壳灰垢清除掉。4、清灰人员高空作业要结安全带,并要有人临护。1、脚手架要经详细检查符合安全规程有关要求。2、管子外部浮灰厚度不大于0.3MM个别不易清除的硬壳灰垢不超过管子面积的1/5。3、再热器管子检查再热器1、再热器管表面应无结焦。2、再热器管应无胀粗、鼓包、蠕变等现象。3、再热器管无严重磨损, 排列应整齐。4、再热器管联箱内部无水垢和杂物定排管畅通无阻。5、再热器管拉钩应无断裂、烧坏等现象。1、合金钢管直径胀粗超过2.5%应更换。2、碳钢管直径胀粗超过3.5%应更换,高低温段磨损超过管壁原厚度25%应更换。3、管壁

39、磨损不超过原厚度时,可进行补焊,超过应更换。4、过热器管更换过热器1、经检查需要更换管子的,做好记号及记录。2、更换新钢管必须进行光谱试验,并有化验单据证明,以防错用钢材。3、在更换有弯头管或较长的直管时,必须预先做通球试验。1、管排不平整度不应超过半个管径。割管时应距弯头起弯点大于100mm,两焊口距离不大于200mm。2、配管时弯管半径按图纸尺寸制作,如无图纸弯管半径应大于该管径2.5倍,弯管弯成后须用等于该管内径85%的钢球做通球试验。3、配管时管子坡口角度为35,坡口钝边厚0.5mm,对口间隙1.5-2mm。5、联箱检查再热器联箱1、联箱是否有裂纹2、打开联箱手孔,检查及清理联箱内部3

40、、联箱支座及吊架1、联箱应无裂纹2、联箱内部无铁锈结垢和杂物,定期排污管畅通3、吊架完整无缺,弹簧有一定的紧度,并有活动的地6、减温器减温器联箱1、打开减温器手孔;2、用内窥镜检查减温器喷嘴是否脱落,减温器有否裂缝。1、减温器内部喷嘴附近不能有裂缝。2、减温器内部喷嘴不能脱落。四、省煤器及联箱1、概述省煤器是利用尾部烟道中烟气的热量来预热给水的一个换热器。省煤器是现代锅炉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本省煤器管束采用无缝光管顺列布置蛇形管外部装有吸热片。省煤器为连续管圈可疏水型。无向下流的水回路。考虑灰粒磨损保护措施,省煤器管束与四周墙壁间装设防止烟气偏流的阻流板;管束上还有可靠的防磨装置。在吹灰器有效范围内,省煤器设有防磨护板,以防止吹坏管子。 省煤器为自疏水式,进口联箱上装有疏水、锅炉充水和酸洗的接管座,并带有相应的阀门。省煤器的烟气平均流速不超过8 m/s。省煤器参数:工作压力(B-MCR):29.85 Mpa。设计进口温度(B-MCR):292,设计出口温度(B-MCR):312。省煤器管外径:44.5 mm,省煤器管内径31 mm。省煤器管节距:90 mm。省煤器管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