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83自密实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85662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GJT283自密实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JGJT283自密实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JGJT283自密实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JGJT283自密实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JGJT283自密实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GJT283自密实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JT283自密实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 JGJ/T283-2012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2012315发布 20128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2年8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北京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

2、知(建标2010 43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材料;4 混凝土性能;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7 施工;8 质量检验与验收;附录A;附录B。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厦门市湖滨南路62号,邮编:361004)。目次1总则

3、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2符号3材料3.1胶凝材料3.2骨料3.3外加剂3.4拌合用水3.5其它4混凝土性能4.1混凝土拌合物性能4.2硬化混凝土的性能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1一般规定5.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混凝土制备与运输6.1一般规定6.2原材料检验与贮存6.3生产与计量6.4运输7施工7.1一般规定7.2模板施工7.3浇筑7.4养护8质量检验与验收8.1质量检验8.2检验评定8.3工程验收附录 A新拌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性能测试方法附录 B自密实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2Terms and symbol

4、s2.1Terms2.2Symbols3Materials3.1Cementitious materials3.2Aggregate3.3Admixture3.4Mixing water3.5Others4Properties of concrete4.1properties of mixture4.2properties of hardened concrete5Parameters and calculation of mix proportion5.1General provisions5.2Design procedure of mix proportion6Preparation a

5、ndTransportof concrete6.1General provisions6.2Inspection andstorage ofraw materials6.3Productionand measurement6.4Transport7Construction7.1General provisions7.2Formwork construction7.3Pouring7.4Curing8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oncrete8.1Quality inspect of concrete8.2Evaluation of concret

6、e78.3Acceptance of concrete engineering7Appendix ATesting methods of self-compacting ability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Appendix BSelf-compacting concrete of Molding Methods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List of quoted standards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总则1.0.1为规范自密实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7、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和预制自密实混凝土构件的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及验收。1.0.3自密实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具有高流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浇筑时无需外力振捣,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流动密实的混凝土。2.1.2自密实性能self-compacting ability混凝土浇筑时不加振捣即能依靠其自重均匀地填充到模板各处的性能。2.1.3胶凝材料binder混凝土中水泥和矿

8、物掺合料的总和。2.1.4扩展时间slump-flow time T50用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坍落扩展度时,自坍落度筒提起开始计时至拌合物坍落扩展度达到500mm的时间(s)。2.1.5J-环扩展度J-Ring flow指J-环扩展度实验中,混凝土停止流动后,展开圆形的最大直径和与最大直径呈垂直方向的直径的平均值(mm)。2.1.6浮浆百分比static segregation percent筛析实验中,混凝土静置120s5s后,流过标准筛的浆体质量与混凝土质量的比例(%)。2.2符号2.2.1自密实性能SF混凝土坍落扩展度;VST50流动时间;PA混凝土坍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之差;SR混凝土

9、浮浆百分比;m混凝土粗骨料振动离析率。2.2.2体积Vg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体积;Vm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砂浆的体积;Vp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去除粗、细骨料后剩下的浆体体积;Vb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体积;Vw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水的体积;Va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引入的空气体积;Vs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砂的体积。2.2.3质量mg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粗骨料的质量;ms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质量;mb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质量;mw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用水的质量。2.2.4密度w拌合水的表观密度;b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c水泥表观密度; m矿物掺

10、合料表观密度;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s砂的表观密度。2.2.4强度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值。2.2.5其他单位体积自密实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占总胶凝材料的质量分数;s单位体积砂浆中砂所占的体积分数;矿物掺合料胶凝系数。3材料3.1胶凝材料3.1.1 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3.1.2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当采用其它掺合料时,应通过充分试验进行验证。3.2骨料3.2.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及以上单粒径级配搭配使用,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0mm;对于结

11、构紧密的竖向构件、复杂形状的结构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6mm。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2.1的要求,其他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中的相关规定。表3.2.1粗骨料的性能指标项目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 泥块含量指标8%1.0%0.5 %3.2.2轻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2的要求,其它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 I 7431.1和行业标准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中的相关规定。表3.2.2轻粗骨料的性能相关指标项目

12、密度等级最大粒径粒型系数24h吸水率指标70016mm2.010%3.2.3细骨料宜选用级配区的中砂,天然砂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2.3-1的要求;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3.2.3-2的要求,当人工砂中含泥量很低(MB1.0),在配制C25及以下混凝土时,经试验验证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其石粉含量可放宽到15%。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表3.2.3-1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指标项目含泥量泥块含量指标3.0%1.0%表3.2.3-2人工砂的石粉含量项目指标C60C55C30C25石粉含量MB1.4(合格)5.0%7.0%10.

13、0%MB1.4(不合格)2.0%3.0%5.0%3.3外加剂3.3.1外加剂宜选用高性能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外加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中的相关规定。3.3.2掺用改善拌合物性能的其他外加剂时,应通过充分试验进行验证,其性能应满足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3.3.3掺用膨胀剂时,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中的相关规定。3.4拌合用水3.4.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相关规定。3.5其它3.5.1根据工程需要,自密实混凝土加入钢纤维、合成纤维时,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

14、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中的相关规定。4混凝土性能4.1混凝土拌合物性能4.1.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除满足凝结时间、泌水、粘稠性和保水性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外,还应满足混凝土自密实性能。4.1.2新拌混凝土自密实性能应满足建(构)筑物的结构和施工要求。4.1.3混凝土自密实性能包括填充性、间隙通过性和抗离析性,性能分级及指标测试方法可表4.1.3的规定进行,其具体测试方法应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表4.1.3混凝土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指标检测性能性能指标测试方法测试值性能等级性能指标填充性坍落扩展度坍落扩展度SF1550 mm 650 mmSF2660 mm 750 mmSF3760 m

15、m850 mmT50扩展时间VS2 sT505 s间隙通过性J环扩展度坍落扩展度与有环条件下的扩展度差值PA125 mmPA150 mmPA20 mmPA225mm抗离析性筛析法浮浆百分比SR120%SR215%跳桌法离析率m10%4.1.4自密实性能指标分为必控指标和可选指标,自密实混凝土应根据结构形状、尺寸、配筋状态、施工方式等特点,按表4.1.4选择自密实性能指标。表4.1.4 混凝土自密实性能指标应用范围性能指标等级应用范围说明填充性SF11. 从顶部浇筑的无配筋或配筋较少的混凝土结构物(如,平板)。2. 泵送浇筑施工的工程。3. 截面较小,无需水平长距离流动的竖向结构物(如,桩和一些

16、深基础)。必控指标SF2适合大多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SF3适用于结构紧密的竖向构件、形状复杂的结构等(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宜小于16mm)。VS对于配筋较多的结构或要求具有较高混凝土外观性能应严格控制。间隙通过性PA1适用于钢筋净距80mm至100mm。可选指标PA2适用于钢筋净距60mm至80mm。抗离析性SR1适用于流动距离小于5m、钢筋净距大于80mm的薄板结构和竖向结构。可选指标SR2适用于流动距离超过5m、且钢筋净距大于80mm的竖向结构。也适用于流动距离小于5m、钢筋净距小于80mm的竖向结构,但流动距离超过5米,SR值宜小于10%。注:1只有在少量或没有加筋的情况下,间隙通过性可

17、不必作为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对于钢筋净距小于60mm宜进行模拟实验;对于钢筋净距大于80mm的薄板结构或钢筋净距大于100mm的其他结构可不做此项要求。2要求高填充性(坍落扩展度指标为SF2或SF3)的自密实混凝土,应做此项要求。4.2硬化混凝土的性能4.2.1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1一般规定5.1.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所应用结构形式的特点、施工工艺以及环境因素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在综合考虑混凝土自密实性能、强度、耐久性以及其他必要的性能要求基础上,提出初始配合比,经实验室试配调整得出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基

18、准配合比,并进一步经强度、耐久性复核得到生产配合比。5.1.2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绝对体积法。自密实混凝土水胶比宜小于0.42,胶凝材料用量宜控制在450kg/m3550kg/m3。5.1.3自密实混凝土宜采用通过增加胶凝材料的方法适当增加浆体体积或通过添加外加剂的方法来改善浆体的粘聚性和流动性。5.1.4钢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采取减少收缩的措施。5.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2.1初始配合比设计宜符合下列步骤和要求: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确定拌合物中粗骨料体积、砂浆中砂的体积分数、水胶比、胶凝材料中矿物掺合料的用量和胶凝材料用量等参数。2确定粗骨料体积(Vg)及质量(mg)

19、单方混凝土中粗骨料绝对体积用量(Vg)可按表5.2.1选用。表5.2.1单方混凝土中粗骨料体积用量流动性指标SF1SF2SF3单方混凝土中粗骨料绝对体积用量(m3)0.320.350.300.330.280.32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粗骨料的质量(mg)根据粗骨料绝对体积(Vg)和表观密度(g),并按下式计算: (5.2.1-1)3砂浆体积(Vm),可按下式计算: (5.2.1-2)4砂浆中砂的体积分数(s),可取0.420.45。5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砂用量(ms)可根据砂浆体积(Vm)及砂浆中砂的体积分数(s)、砂的表观密度(s),并按下列公式计算: (5.2.1-3) (5.2.1-4

20、)式中:Vs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砂的密实体积(m3); ms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砂质量(kg)。6浆体体积(Vp),可按下式计算: (5.2.1-5)7胶凝材料表观密度(b)可根据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的相对含量及各自的表观密度,并按下式计算: (5.2.1-6)式中:b胶凝材料表观密度(kg/m3);自密实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的质量分数(%);m矿物掺合料表观密度(kg/m3);c水泥表观密度(kg/m3)。8自密实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相关规定进行计算。9确定水胶比(mw/mb)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建立的水胶比与自密实混凝土

21、抗压强度关系式来计算得到水胶比。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按下式计算: (5.2.1-7)式中:fce为水泥的28d实测抗压强度(MPa);当水泥28d抗压强度未能进行实测时,可采用水泥强度等级对应值乘以1.1得到的数值作为水泥强度值代入上式;自密实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的质量分数,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可以1、2、3表示,并进行相应计算(根据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耐久性、温升控制等要求,合理选择胶凝材料中水泥、矿物掺合料类型,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分数不宜小于0.2。);为矿物掺合料的胶凝系数;对于石灰石粉(0.2)、I级或II级粉煤灰(0.3)、S95或S105

22、级矿渣粉(0.4),分别可取0.2、0.4和0.9;mb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质量(kg);mw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用水量(kg)。10 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质量(mb)可根据自密实混凝土中的浆体体积(Vp),由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b)、水胶比(mw/mb)等参数,并按下式计算: (5.2.1-8)式中:Va为引入空气的体积,对于非引气型的自密实混凝土,Va一般可取10L;w为拌合水的表观密度,取1000kg/m3。11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用水量(mw)可根据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mb)以及水胶比(mw/mb),并按下式可计算:(5.2.1-9)12每立

23、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mc)和矿物掺合料的质量(mm)可根据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质量(mb)和胶凝材料中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分数(),并按下列公式计算: (5.2.1-10) (5.2.1-11)13根据试验,选择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外加剂用量按下式计算:(5.2.1-12)式中:mca每立方自密实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外加剂掺量,以占胶凝材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数表示(%),应由试验确定。5.2.2试拌、调整与确定1混凝土试配时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不宜小于25L。2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然后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必控指标,再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可

24、选指标。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自密实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水胶比不变、胶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剂用量合理的原则下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或砂的体积分数等,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3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5.2.2中第3条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别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的体积分数可分别增加或减少1%。4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验证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以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5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

25、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强度要求的龄期时试压,也可同时多制作几组试件,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用于配合比调整,但最终应满足标准养护28d或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如有耐久性要求时,还应检测相应的耐久性指标。6根据试配结果对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直至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和硬化后混凝土性能都满足相应规定为止,获得生产配合比。7对于应用条件特殊的工程,可对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模拟试验,以检验所设计的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应用条件。6混凝土制备与运输6.1一般规定6.1.1自密实混凝土宜采用集中搅拌方式生产,生产过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

26、T14902的要求。6.2原材料检验与贮存6.2.1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6.2.2原材料进场后,应按批次进行进场验收检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胶凝材料、外加剂的检验项目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2粗、细骨料的检验项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要求,其中人工砂检验项目还应包括MB值;3其它原材料应按各种原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的有关标准执行。6.2.3原材料进场后,应按种类、批次分开贮存与堆放,适量储备,标识明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掺合料及其它粉料应按生产厂家、品种及等级分别贮存,并应防止受潮和污染。2骨料宜采用仓

27、储或带棚堆场贮存。不同品种、规格的骨料应分别贮存,堆料仓应设有分隔区域。3外加剂应按生产厂家、品种分别贮存,采取遮阳、防水等措施。外加剂储存过久或遇有可能影响其质量的情况时,使用前应复检。6.3生产与计量6.3.1原材料的计量应按质量计,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1的规定。表6.3.1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序号原材料品种胶凝材料(%)骨料(%)水(%)外加剂(%)掺合料(%)1每盘计量允许偏差231122累计计量允许偏差12111注:1 现场搅拌时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满足每盘计量允许偏差要求;2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称的偏差。该项指标仅适用于采用计算机控制计量

28、的搅拌站。6.3.2自密实混凝土搅拌时间宜比普通混凝土适当延长。6.3.3生产过程中,每台班骨料至少检测一次含水率。当骨料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并应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材料用量。6.3.4高温施工时,生产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入机温度应符合表6.3.4规定,必要时应对原材料采取控温措施。表6.3.4原材料最高入机温度原材料最高入机温度()水泥60骨料30水20粉煤灰等掺合料606.3.5冬期施工时,宜对拌合水、骨料进行加热,但拌合水温度不宜超过60、骨料不宜超过40;水泥、外加剂、掺合料不得直接加热。6.4运输6.4.1运输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并应采取防晒、防寒等措施。6.4.2

29、运输车在接料前应将车内残留的混凝土清洗干净,并将车内积水排尽。6.4.3运输过程中,搅拌车的滚筒应保持匀速转动,速度应控制在3r/min5r/min,并严禁向车内加水。6.4.4运输车从开始接料至卸料的时间不宜大于90min,如需延长运送时间,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6.4.5卸料前,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20s以上方可卸料。6.4.6当混凝土自密实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外加剂,外加剂掺入后搅拌运输车滚筒应快速旋转,外加剂掺量和旋转搅拌时间应通过试验验证。6.4.7自密实混凝土的供应速度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7施工7.1一般规定7.1.1自密实混凝

30、土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和特点、工程量、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和进度计划等确定施工方案,并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交底。7.1.2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应加强过程监控,并根据监控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措施。7.2模板施工7.2.1模板及其支撑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规定,其中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H(液体压力)计算。7.2.2模板的支撑立柱应置于坚实的地(基)面上,模板体系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风荷载及施工荷载。7.2.3对外观有严格要求的现浇或预制构件,应严格选择模板的材质和脱模剂种类。7.2.4成型的模板

31、应拼装紧密,不得漏浆,并能保证构件尺寸、形状正确:1斜坡面混凝土的外斜坡表面应支设模板;2 混凝土上表面模板应有抗自密实混凝土浮力的措施;3浇筑形状复杂或封闭模板空间内混凝土时,应在模板上适当部位设置排气口和浇注观察口。7.2.5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7.2.6拆模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要求,对薄壁、异型等构件宜延长拆模时间。7.3浇筑7.3.1高温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5;冬期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7.3.2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混凝土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绝热温升值不宜大于5

32、0,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7.3.3浇筑时应根据浇筑部位的结构特点及混凝土自密实性能选择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7.3.4浇筑混凝土时现场应有专人进行监控,当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扩展度低于设计要求下限值时,应采取可靠的方法调整坍落扩展度。在降雨、雪时不宜在露天浇筑混凝土。7.3.5泵送施工时,输送泵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相关规定。泵送轻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所用的轻粗骨料在使用前,宜采用浸水、洒水或加压预湿等措施进行预湿处理。7.3.6自密实混凝土泵送和浇筑过程应保持其连续性,减少分层,保持混凝土流动性。7.3.7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

33、式连续浇筑时,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次层混凝土,同时应减少分层浇筑的次数。7.3.8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最大水平流动距离应根据施工部位具体要求而定,最大不宜超过7m。布料点应结合自密实性能选择适宜的间距,必要时可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布料点下料间距。7.3.9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应在5m以下,当不能满足规定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7.3.10对于浇筑结构复杂、配筋密集的混凝土构件时,为防止产生浇筑不均匀及表面气泡,可在模板外侧进行辅助敲击。7.3.11型钢混凝土结构应均匀对称浇筑,防止扭曲变形。7.3.12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设计要求

34、或在钢管适当位置设置排气孔,排气孔孔径宜为20mm;2混凝土最大倾落高度不宜大于9m,倾落高度大于9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等辅助装置进行浇筑;3混凝土从管底顶升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钢管底部设置进料管,进料管应设止流阀门,止流阀门可在顶升浇筑的混凝土达到终凝后拆除;2)应控制混凝土顶升速度,有效保证混凝土的顶升或停止过程;3)浇筑完毕30min后,应观察管顶混凝土有无回落下沉,若有下沉,则用人工补浇管顶混凝土。7.3.13自密实混凝土宜避开高温时段浇筑。当水分蒸发速率过快时,应在施工作业面采取挡风、遮阳等措施。7.3.14除上述规定外,其他按普通混凝土有关标准规定执行。7.4养护7

35、.4.1应综合考虑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制定养护方案。7.4.2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采用覆盖、蓄水、薄膜保湿、喷涂或涂刷养护剂等养护措施,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7.4.3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养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有关规定。对裂缝有严格要求的部位应再适当延长养护时间。7.4.4对于平面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应及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后,用麻袋或草袋覆盖浇水养护,条件许可时宜蓄水养护。7.4.5

36、垂直结构构件拆模后,表面宜用麻袋或棉被覆盖并浇水养护,也可涂刷养护剂。7.4.6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自密实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应用保温材料和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7.4.7采用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养护制度应进行试验确定。8质量检验与验收8.1质量检验8.1.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除应检验氯离子总含量等普通混凝土检验项目外,还应检验自密实性能指标,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自密实性能指标检验应包括坍落扩展度和T50扩展时间,其它自密实性能指标检验及频率按合同规定进行。2出厂坍落扩展度和T50扩展时间检验时,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检验不应少于1次;当一个工作班相

37、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50m3时,其取样检验不得少于1次。3交货时的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和T50扩展时间检验频率应与强度检验频率一致。4实测坍落扩展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不得发生外沿泌浆和中心骨料堆积现象。8.1.2对掺引气型外加剂的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含气量检验应符合相关标准和合同的规定。8.1.3自密实混凝土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其试件留置方法和数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执行。8.1.4对有设计要求耐久性的自密实混凝土,还应检验相关耐久性项目,其试件留置方法和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8.

38、1.5混凝土自密实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应按附录B进行。拌合物的其它性能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相关规定执行。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相关规定执行。8.2检验评定8.2.1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8.2.2自密实混凝土耐久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

39、检验评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8.3工程验收8.3.1自密实混凝土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执行。附录 A新拌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性能测试方法A.1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和T50试验方法A.1.1本方法用于测量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填充性能。A.1.2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坍落度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坍落度仪JG 3021相关规定。2底板应为硬质不吸水的光滑正方形平板,边长为1000mm,最大挠度不超过3mm。在平板表面标出坍落度筒的中心位置和直径分别为500mm、600mm、700mm、800mm及900mm的同心圆,见图A.1.2。图 A.1.

40、2底板3铲子、抹刀、钢尺(精度1mm)、秒表、盛料容器等辅助工具。A.1.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润湿底板和坍落度筒,在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的水平面上,并把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在固定的位置。2在新拌混凝土试样不产生离析的状态下,将其填入坍落度筒内,利用盛料容器使内盛的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流出,不分层一次填充至满,自开始入料至填充结束应在1.5min内完成,且不施以任何捣实或振动。3用刮刀刮除坍落度筒中已填充混凝土顶部的余料,使其与坍落度筒的上缘齐平后,随即将坍落度筒沿铅直方向匀速地向上提起30cm的高度,提起时间宜控制在3s

41、左右。待混凝土的停止流动后,测量展开圆形的最大直径,以及与最大直径呈垂直方向的直径,测定直径时量测一次即可。自坍落度筒提起至测量拌合物扩展直径结束应控制在40s内完成。4测定扩展度达500mm的时间T50时,应自坍落度筒提起时开始,至扩展开的混凝土外缘初触平板上所绘直径500mm的圆周为止,以秒表测定时间,精确至0.1s。A.1.4混凝土的扩展度为混凝土拌合物坍落扩展终止后扩展面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的平均值,应精确至5mm。A.1.5观察最终坍落后的混凝土状况,如发现粗骨料在中央堆积或最终扩展后的混凝土边缘有较多水泥浆析出,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性不好,应予记录。A.2自密实混凝土J-环扩展度

42、试验方法A.2.1 本方法适用于测试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间隙通过性。A.2.2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J-环应由钢或不锈钢制得,并由16个直径为16mm的圆钢组成的仪器,其尺寸应符合图A.2.2要求。2混凝土坍落度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坍落度仪JG 3021中相关技术要求的规定。3底板应为硬质不吸水的光滑正方形平板,边长为1000mm,最大挠度不超过3mm。4铲子、抹刀、钢尺(精度1mm)、盛料容器辅助工具。图A.2.2 J-环的形状和尺寸A.2.3 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润湿底板、J-环和坍落度筒,在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的水平面上,并把J-环放在底板中心。2将坍落度筒倒置在底板中心,并与J-环同心。然后,将混凝土不分层一次填充至满。3用抹刀刮除坍落度筒顶部的余料,使其与坍落度筒的上缘齐平后。刮除底板上坍落度筒周围的多余混凝土,以防止影响到自密实混凝土流动。随即将坍落度筒沿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