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8730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一、机械产品制造(一)机械产品主要类别1、农业机械:拖拉机、内燃机、收割机。2、重型矿山机械:起重机、冶金机械、矿山机械、装卸机械。3、工程机械:叉车、铲土运输机械、混凝土机械。4、石化通用机械:石油钻采机械、炼油机械、化工机械、塑料加工机械、造纸机械等。5、电工机械: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电线电缆、家用电器。6、机床: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铸造机械、木工机械。7、汽车:各种各样汽车。8、仪器仪表:自动化仪表、电工仪器仪表、汽车仪器仪表、电教设备、照相机等。9、基础机械:轴承、液压件、密封件、工业链条、齿轮、模具。10、包装机械:包装机械

2、、集装箱、金属包装物品。11、环保机械:水污染防治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12、其他:如铁道机械、建筑机械、轻工机械等。二、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一)常用机械的主要危险部位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2、旋转的轴。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6、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7、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等。8、单身滑动,如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凸式运动带等。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的危险,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床等。(二)安全防护装置1、齿轮

3、啮全传动的防护:啮合齿轮一般应置于密封的齿轮箱内,如果机器上有啮合齿轮外露,就必须进行改造,加上坚固的防护罩,防护罩外表面应无尖角和锐利部分。2、皮带传动机械的防护:可采用防护罩将皮带传全部遮盖起来的方法,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米以下,要设防护罩。但在下列三种情况,即使在2米以上也要加以防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在3米以上;皮带宽度在15厘米以上;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米/秒以上。3、联轴器的防护:联轴器上突出的螺钉、销、键等均可能给工人带来伤害,根本的办法就是加防护罩,最常见的是型防护罩。4、三类防护措施:直接防护措施指设计时考虑消除机器本身的不安全因素;间接防护措施是指在机器上采用和安装防护装置来防

4、止作业人员受到机械伤害;指导性防护措施是指安全操作规程和一些提示信息,提醒操作者注意安全。三、机械伤害类型及对策(一)机械伤害的主要类型、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1、机械制造过程中发生伤害的主要类型(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5)触电 (6)灼烫 (7)火灾伤害 (8)高处坠落(9)坍塌 (10)火药爆炸 (11)化学性爆炸(12)物理性爆炸 (13)中毒和窒息 (14)其他伤害2、机械装置在不同状态下导致伤害的可能性(1)正常工作状态下运动要素可能产生危害后果:大量零部件的相对运动、锋利刀具的运转、机械运转的噪音和振动等,使机械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存在碰撞、切割、环

5、境恶化等对人员安全不利的危险因素。(2)非正常工作状态:故障运转下运动部件速度、压力失控,零件破损飞出等可造成意外伤害;电气绝缘破损或其他电气故障可导致人员意外触电;检修时检修人员可能需要攀高、进入狭小空间、使安全装置暂时失效、进入正常操作不允许进入的危险区等,也可能导致意外伤害。(3)非工作状态:可能由于环境照度不够或人员不小心而导致人员与机械发生碰撞事故;机械受到偶然的外力作用而发生滑移或倾翻伤人等。3、预防机械危害的措施(1)实现机械本质安全。A、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B、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C、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D、提供保护装置或者个体防护用品。(2)加强保护

6、措施,如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别危险、避免伤害的能力和自觉性,改变设计或增加警示标志使危险部位更加醒目等。(二)通用机械安全设施、安全装置和安全防护罩、网的技术要求1、安全设施设计要素,将降低疲劳作为很重要考虑因素1)正确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2)正确选择工作平台位置及高度;3)提供座椅;4)出入作业地点方便。2、在无法用设计来做到本质安全时,为了消除危险,应使用安全装置。安全装置的设置要考虑的因素:1)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2)对机器可靠性的影响(如固定的安全装置有可能使机器过热);3)可视性(从操作及安全的角度来看,需要机器的危险部位有良好的可见性);4)对其他危险的控制(如噪音)。3、

7、机械安全防护装置一般要求1)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不得有锐利的边缘和突缘;2)在规定有寿命期限内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3)应与设备运转连锁,保证安全防护装置未起作用之前,设备不能运转;4)光电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自身出故障的报警装置;5)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对有惯性运动的设备,紧急车开关应与制动器或离合器联锁,以保证迅速终止运行。四、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一)机械设计本质安全要求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如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定有关物理量的限值;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2、限制机械应力。3、提

8、高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合理分配人机功能,设计尽量简易明确,不易出错的操作界面,适应人体特性以降低疲劳。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操作模式本身的避险功能,异常状态提示和处理异常状态的安全性。6、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害: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危害。7、预防电气危害。(二)失效安全失误安全和失效安全设计:要求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时也能保证安全。(三)定位安全把机器的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通过定位达到安全。(四)机器布置安全的作业空间;合适的照明;管线布局不妨碍出入双不易于磕碰;便于检查维修。(五)机器的安全防护装置1、固定安全装置:固定的防护网、罩等,不能徒手打开,必

9、须使用工具才能拆除。2、联锁安全装置:只有安全装置关合时,机器才能运转;而只有机器的危险部件停止运动时,安全装置才能开启。即防护装置打开、危险部位暴露时机器不能启动或自动停机。例如利用光电作用,人手进入冲压危险区,冲压动作立即停止。3、控制安全装置:可由作业人员控制接通或断开,而只有接通状态才允许机器进入运行程序,断开状态则使机器不能启动或自动停止运行。通常在一个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在机器运转时,不会锁定在闭合的状态。4、自动安全装置:其机制是把暴露在危险中的人体自动从危险区域移开,仅限于在低速运转的机器上采用。5、隔离安全装置:是一种阻止身体的任何部分靠近危险区域的设施,如护拦等,使操作人员

10、与危险部位隔离。6、可调安全装置:用于无法实现完全隔离的场合,可以使用部分可调的安全装置,要求作业人员注意随时不明确调节。7、自动调节安全装置:由于工件的运动而自动开启,当操作完毕后又回到关闭的状态。是随着工件运动而自动开、闭的防护装置。8、跳闸安全装置:在操作者接近危险点时自动跳闸使机器停止或反转。该类装置依赖于敏感的跳闸机构和机器能够迅速停止(使用刹车装置)。9、双手控制安全装置:这种装置迫使操纵者用双手来操作,它仅能对操作者提供保护。可使作业人员双手离开危险部位。五、机械生产动力设施危险点安全技术管理为机械生产过程提供动力的设施简称动力站房,主要有锅炉房、煤气站、制氧站、空压站、乙炔站、

11、变配电站。(一)煤气站安全技术管理:、煤气发生炉空气进口管道上必须设控制阀和逆止阀,且灵活可靠;管道末端应设防爆阀和放散阀。、水煤气、半水煤气的含量达到百分之一时必须停炉。、煤气站的生产、输送系统均应按规定设置放散管,且放散管至少高出厂房顶米以及上并有防雨和防倒措施。(二)制氧站安全技术管理、空分设备的吸气口应超出制氧站屋檐米以上且离地面垂直高度必须大于米。空气应洁净,其烃类杂质应控制在允许范围。、有隔热和防止阳光直射措施。、储瓶间应为单层建筑,且平整、防滑、耐磨和不产生撞击火花。、实瓶库存量不应超过只。、空瓶、实瓶同库存放时,应分开放置,其间距至少应为.5米。6、站区外围应设高度不低于2米的

12、围栏。(三)空压站安全技术管理1、安全阀、压力表年检:每年检验一次并铅封。2、每年应对储气罐进行一次除锈刷漆的保养,进行测厚并记录。3、储气罐支承平稳、焊接处无裂纹、运行中无剧烈晃动。六、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1、采光:(1)生产场所的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2)对于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要求:厂房跨度大于12米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不应小于开间长度的一半。2、通道:(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米,单向道不小于3米。危险地段要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通行车辆的宽度大于3米,通行电瓶车的宽度大于1.8米,

13、通行三轮车的宽度大于1.5米,行人道大于1米。3、设备布置:主要考虑作业人员有足够而方便的活动空间。具体规定如下:设备间距:大型(长大于12米)2米、中型(长6-12米)1米、小型(长6米以下)0.7米;设备与墙、柱距离:大型0.9m、中型0.8m、小型0.7m;高于2米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护罩(网),低于2米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加设1.05米护栏。4、物料堆放:、要防止意外的碰撞、倾倒等事故,要求有序、限量、限高。有序摆放:划分毛坯区、成品区、半成品区、工位器具区及废物垃圾区;工件顺序符合操作顺序,工位器具、工具、模具、夹具要放在指定的部位,安全稳妥。限量: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为

14、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为加工量的2.5倍。限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2的前提下,垛高不超出2米,砂箱堆垛不超过3.5米。5、地面状态:应满足防止绊倒、滑跌、掉入陷坑等事故的要求。为生产而设置的深大于0.2米宽大于0.1米的坑、池应有防护栏或盖板。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一、金属切削机床的危险因素、故障检测和防护措施(一)金属切削机床的常见危险因素1、按金属切削机床的部件和运动形态来分:1)静止部件的危害因素:(1)切削刀具与刀刃;(2)突出较长的机械部分;(3)毛坯、工具和设备边缘锋利飞边及表面粗糙部分;(4)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台;2)旋转部件的危害因素:轴、凸块和孔、研磨工具切削

15、刀具。3)内旋转咬合:(1)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2)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面的咬合; (3)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4)往复运动或滑动的危害:(1)单向运动;(2)往复运动或滑动相对固定部分:接近类型、通过类型;(3)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4)振动;(5)其他危险因素:飞出的装夹具或机械部件、飞出的切屑或工件、运转着的工件打击或绞轧的伤害。2、从常见机械事故来分,有如下八种:(1)设备接地不良、漏电,照明没采用安全电压,可发生触电事故。(2)旋转部位楔子、销子突出,没加防护罩,易绞缠人体。(3)清除铁屑无专用工具,操作者未戴护目镜,可发生刺割事故及崩伤眼球。(4)加工细长杆轴料时尾部无防

16、弯装置或托架,导致长料甩击伤人。(5)零部件装卡不牢,可飞出击伤人体。(6)防护保险装置、防护栏、保护盖不全或维修不及时,造成绞伤、碾作伤。(7)砂轮有裂纹或卡不符合规定,发生砂轮碎片伤人事故。(8)操作旋转机床戴手套,易发生绞手事故。(二)常见的运转异常现象1、温升异常。2、机床转速异常。3、机床在运转时出现振动和噪声。4、机床出现撞击声。5、机床的输入输出参数异常。6、机床内部缺陷。(三)防护措施1、设备可靠接地,照明采用安全电压。2、模子、销子不能突出表面。3、用专用工具。4、尾部安防弯装置及设料架。5、零部件装卡牢固。6、及时维修安全防护、保护装置。7、选用合格砂轮,装卡合理。8、加强

17、检查,杜绝违章现象,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四)砂轮机使用1、禁止侧面磨削;2、不准正面操作;3、不准共同操作。二、锻压机械、冲床、剪床的危险因素及安全技术要求;(一)锻压机械1、危险因素(1)工件、工具堆放多而乱,手工操作多,机械运动形式多样,噪音和烟尘影响大,容易产生机械伤害;(2)锻件及料头、毛坯等温度,加热炉、蒸汽等使人员易烫伤并受热辐射伤害;(3)电器设备故障可导致触电伤害事故;(4)振动、噪声的伤害;(5)工件或模具等突然断裂飞出打人等。2、安全技术要求(1)锻压机械的机架和突出部分不得有棱角或毛刺;(2)外露的传动装置必须要有防护罩;(3)启动装置必须能保证对设备进行迅速开关,并保

18、证设备运行和停车状态的连续可靠;(4)启动装置的结构应能防止锻压设备意外的开动或自动开动;(5)电动启动装置的按钮盒,其按钮上需标有“启动”、“停车”等字样;(6)在高压蒸汽管道上应装有安全阀和凝结罐,以消除水击现象,降低突然升高的压力;(7)蓄力器通往水压机的主管上必须装有水耗量突然增高时能自动关闭水管的装置;(8)任何类型的蓄力器都应有安全阀;(9)安全阀的重锤必须封在带锁的锤盒内;(10)安设在独立室内的重力式蓄力器必须装有荷重指示器,使运行人员能在水压机的工作地点上观察到荷重的位置;(11)新安装和经过大修理的锻压设备应该根据设备图纸和技术说明书进行验收和试验;(12)操作工人应认真学

19、习锻压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二)冲压作业1、危险因素(1)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由于采用刚性离合器,一个循环不能中途停止,若在此循环中的下冲程,手不能及时从模具中抽出,就必然会发生伤手事故。(2)动作失控,由于强烈冲击和震动,使一些零部件变形、磨损以至碎裂,引起设备动作失控而发生危险的连冲事故。(3)开关失灵引起的误动作。(4)模具的危险,在模具的下行程最易发生伤手事故。2、安全技术要求(1)尽量使用手用安全工具(弹性夹钳、专用卡钳、磁性吸盘、真空吸盘)在模外作业,避免手直接伸入上下模口之间。(2)模具改进和模具作业区防护措施。包括: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板(罩);通过改进模

20、具减少危险面积,扩大安全空间;设置机械进出料装置,采用复合模、多工位连续模代替单工序的模具,或者在模具上设置机械进出料机构,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等。(3)采用安全防护装置,如机械式、按钮式、光电式、感应式等。(三)剪板机作业安全技术要求1、工作前要认真检查剪板机各部是否正常;2、应由2-3人协调进行送料、控制尺寸精度及取料,并确定由一人统一指挥;3、合理调整剪板机的剪刀间隙;4、剪板机的皮带、飞轮、齿轮以及轴等运动部位必须安装防护罩;5、操作者送料的手指离剪刀口应保持最少200mm以外的距离,并且离开压紧装置。 三、焊接设备使用的安全要求(一)气焊与气割1、电石储存和使用(1)电石库应避免受潮,

21、库房必须严防漏雨,盛放容器应密封良好,电石桶上应有防火防湿安全标志。(2)电石库不得设在可能积水处,库房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0.25-0.6m。(3)电石库房应为耐火建筑,房顶应设有自然的风帽,库房周围10m以内不得有明火,库房内设施应符合防爆要求。(4)搬运电石桶应防止碰撞或滚动。(5)开启电石桶应使用不发生火花的铍铜合金工具;铜合金工具的含铜量应低于70%。(6)空电石桶内可能滞留有可燃气体,其附近不得有明火。(7)电石库内备有黄沙和干粉、二氧化碳等不合水的灭火器。2、乙炔发生器装置(1)乙炔发生器本体及安全阀、回火防止器(水封安全阀)、安全膜(或卸压孔)应保持完好,不得有泄漏、堵塞。(2)

22、乙炔生发器、回火防止器内的水量应符合要求,乙炔发生器内水温不得超过60,气体温度不得超过90。(3)宜采用块度2580mm的电石,不宜采用块度15mm以下的电石和电石粉粒,以防分解太快。(4)如乙炔发生器内部冻结,只能用热水、蒸汽解冻,而不能用明火或电热器具加热。(5)不得氧气顶吹乙炔皮管(6)使用前,应尽量放出乙炔生发器内乙炔与空气的混合物;每班工作结束前,应放出乙炔发生器内的电石灰和污水。(7)乙炔发生器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附近不得有引燃源。(8)回火防止器只能接用一把焊枪;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应垂直安装;使用水封式回火防火器前,应放出其内乙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冰冻季节,工作完毕后应放出水

23、封式回火防火器内的存水;冰冻季节宜采用干式回火防火器。(9)乙炔发生器安全膜的膜片应采用响应快的脆性材料制作;其强度按工作压力的1.5倍确定。(10)乙炔发生器内的压力不得超过150kPa(表压)。气割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较乙炔的爆炸危险小,使用中应注意防止回火,气瓶出口应装有减压器。3、氧气瓶氧气瓶内压力高达1.5MPa,有较大的爆炸危险。使用氧气瓶应注意以下问题:(1)氧气瓶本体及氧气表等附件应保持完好。(2)装减压器前稍稍开户阀门,吹去阀门内的灰尘;减压器应安装牢固;装好后先缓缓打开打开氧气瓶门,再渐渐旋紧减压器的是螺杆;装好的减压器不得漏气。(3)氧气瓶或减压器冻结时不得用明火、炽热铁块

24、烘烤或用铁器敲击,而只能用温水解冻。(4)使用时拧紧接头螺母后,应先打开气门吹出皮管内的灰尘和渣屑;不用时应将皮管挂起。(5)氧气操作人员不应穿有油污的工作服、手套,不能使用有油污的工具。(6)氧气瓶内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尽,充气前应留有100150kpa的压力。(7)氧气瓶应远离高温场所和明火,夏季应避免阳光直射。(二)电焊电焊作业可能的伤害:电击、弧光伤害、灼伤、爆炸、火灾等。1、 交流弧焊机使用安全要求(1) 弧焊机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弧焊机应避免受潮,并能防止异物进入。(2) 弧焊作业时应穿戴绝缘鞋、手套、工作服、面罩等防护用品;在金属容器中工作时,还应戴上头盔、护肘等防护用品。(3) 弧

25、焊机外壳应可靠接保护导体;弧焊机二次侧的一个点也应接保护导体。(4) 移动焊机必须停电进行。(5) 供电电压和容量满足使用要求,弧焊机的一、二次电源线均应采用铜心橡皮电缆;一次线长度不宜超过23米。(6) 在电击危险性大的环境作业,弧焊机二次侧宜装设熄弧自动断电装置。2、 电焊作业防火防爆(1) 离焊接作业点5米以内及下方不得有易燃物品,10米内不得有乙炔发生器或氧气瓶。、(2) 不得在储存汽油、煤油等易燃物品的容器上进行焊接作业。(3) 焊接管子时,管子两端应当打开,并不得有易燃物品。(4) 不得带压焊接压力容器。(5) 不论是电焊还是气焊,焊接盛过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容器前,均应先打开盖反

26、复清洗容器内残留物质。四、木工机械安全技术要求1、按照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和锯片有罩、锯条有套、刨切有挡、安全器送料的要求,对各种木工机械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2、对生产噪声、木粉尘或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机械设备,要配置与其机械运转相连的消声、吸尘或通风装置。3、木工机械的刀轴与电气应有安全联控装置,在装卸或更换刀具及维修时,能切断电源并保持断开位置。4、针对木材加工作业中的木料反弹危险,应采用安全送料装置或设置分离刀、防反弹安全屏护装置,以保障人身安全。5、应专门设置遇事故需紧急停机的安全控制装置。6、手压平刨安全要求:(1) 必须使用圆柱形刀轴,绝对禁止使用方刀轴;(2) 压刀片外缘应与刀

27、轴外圆相合;(3) 刨刀刃口伸出量不超过刀轴外径1.1mm;(4) 刨口开口量符合规定。五、起重机械主要受力构件安全要求(1) 钢丝绳钢丝绳的润滑方法:先刷去污物并用煤油清洗,再用加热到80度以上的润滑蘸浸钢丝绳,使润滑油浸到绳芯。2、吊钩(1)锻钩的检查:查裂纹,用20倍放大镜检查钩体,尤其是危险断面和螺纹根部槽处,发现裂纹应报废;查磨损量,挂钢丝绳的危险断面磨损量达到原尺寸的10则应报废且不允许补焊。装配部分至少每季度检修一次,并清洗润滑,使之转动灵活。(2)板钩的检查:用放大镜检查吊钩的危险断面不得有裂纹,铆钉不得松动,检查衬套、销子、小孔、耳孔及其紧固件的磨损情况,表面不得有裂纹或变形

28、。衬套磨损量超过原厚度的5、销子磨损量超过名义直径的35,应报废。(3)吊钩负荷试验:1.25倍额定载荷10秒试验,卸荷后无裂纹、断裂和永久变形。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一、电气安全(一)电气事故种类1、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分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2、雷击事故:由自然界中相对静止的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3、静电事故:是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4、电磁辐射危害:是指电磁波形式的能量辐射造成的危害。5、电气装置故

29、障及事故(二)异常停电、异常带电二、触电事故的预防技术(一)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 绝缘: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2) 屏护: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3) 间距: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二)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IT系统(保护接地):用于不接地电网,电气设备外露金属部分接地,可使故障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4欧。2、TT系统:通常为三相四线制接地系统,电气设备外露金属部分单独直接接地而不与中线相连,但一般不能保证降至安全电压以下,还要装设漏

30、电保护或过流保护装置。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未装备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3、TN系统(保护接零): 相当传统年保护接零系统。其第一安全是通过漏电保护器的作用迅速切断电源。A、TN-S系统:三相五线制,电网除火线、中线外另有接地的保护线PE(在变压器出口处和中线一起接地),电气设备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的PE线相连,若设备使用单相电源或三相四线电源,则设备的零线和电源中线相连;PE线可选择重复接地。B、TN-C系统:三相四线制,电网中线接地兼作保护线PEN,电气设备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的PEN线相连。C、TN-C-S系统:系统干线中起始段部分保护线与中线合一(PEN),然后又分出

31、专用的保护线(PE)。(三)其他防止触电技术1.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具有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属类设备,有“回”形标志,类设备的电源连接线应符合加强绝缘的要求);双重绝缘:指同时具备工作绝缘和保护绝缘。工作绝缘:是带电体与不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电击的基本绝缘。保护绝缘:是不可触及的导体与可触及导体之间的绝缘。是当工作绝缘损坏后用于防止电击的绝缘。加强绝缘:是指相当于双重绝缘保护程度的单独绝缘结构。2. 采用安全电压(效限值50V):42V,36,24V,12V,6V。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属类设备);3. 电气隔离(使用隔离变压器

32、);4. 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器):30mA以下是高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故;30mA-1000mA中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1000mA以上是低灵敏度,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故障。 触电危险性大的电气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说明:单相线路选用二级保护器;仅带三相负载的三相线路可选用三级保护器;动力与照明合用的三相线路和三相照明线路必须选用四级保护器。三、雷电事故预防技术(一)雷电的危害(雷电分直击雷与感应雷)1、直击雷:为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放电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2、感应雷:也称雷电感应。分静电感应雷与电磁感

33、应雷;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高大导体上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而以大电流、高电压形式高速传播。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从而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极高感应电动势。3、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一般认为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4、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波。(二)雷电的防护1、防雷建筑物分类:第一类:指制造、使用或储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危险物质,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从而造成巨

34、大破坏的建筑物。第二类:指对国家政治或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以及制造使用和储存爆炸危险物质,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的建筑物。第三类:除以上以外的需要防雷的建筑物。2、直击雷防护: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3、二次放电防护:在任何情况下,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米,第二类不得小于2米,不能满足要求的应跨接。4、感应雷防护: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建筑物,重要的电力设施等,为了防止静电感应雷的危险,应将建筑物内不带电的金属装备、金属结构连成整体并予以接地。5、雷电冲击波防护:变配电装置可用阀型避雷器可防

35、止雷电冲击波。6、人身防雷:(1)雷暴时应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2)在野外应尽量离开小山、小丘、隆起的小道及海滨、湖滨、河边、池塘旁;(3)尽量避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旗杆、烟囱、宝塔、孤独的树木附近;(4)不要在没有防雷设施的小建筑或其他设施逗留;(5)在户内离开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各种天线及金属管道与设备;(6)应注意关闭门窗。四、静电事故预防技术1、静电的产生:最常见的静电产生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2、静电的特点:电压高;泄漏慢;影响因素多。3、防静电措施:(1) 环境危险程度控制;(2) 工艺控制:采用阻值107-109欧的导电性工具。(3) 接地;(4) 增湿;(5) 抗静电

36、添加剂;(6) 静电中和器;(7) 加强静电安全管理。五、电气装置安全(一)变配电站安全技术要求1、 位置选择:避开易燃易爆环境和人员密集的场所;应考虑灭火、防蚀、防污、防雨、防雪防振的要求;应有足够的消防通道并保持畅通。2、 建筑结构安全要求:高、低压配电室,油浸电力变压室,电力电容器室,蓄电池室应为耐火建筑;蓄电池室应隔离;各间隔的门应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材料制做的实体门,应向外开户,门的两面都有配电装置时,应两边开户;长度超过7M的高压配电室和长度超过10M的低压配电室至少应有两个门;室内油量600千克以上的充油设备必须有事故蓄油设施;储油坑应能容纳100的油。3、 间距、屏护和隔离就符

37、合专业标准要求:室外变、配电装置与建筑物应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室内充油设备油量60千克以下者允许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油量60-600千克者须安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油量600千克以上者应安装在单独的间隔内。4、 通道: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M时,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增加出口。5、 通风:蓄电池室、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应有良好通风。6、 封堵:门窗及孔洞设置网孔小于10mm10mm的金属网,防止小动物窜入;通向站外和孔洞沟道应予以封堵。7、 标志:重要部位设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8、 联锁装置:断路器与隔离开关操动机构之间、电力电容器的

38、开关与其放电负荷之间应装有可靠的联锁装置。9、 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电流、电压、功率因数、油量、油色、温度指示应正常;连接点应无松动、过热迹象;门窗、围栏等辅助设施完好;声音正常,无异常气味;瓷绝缘不得掉瓷、有裂纹和放电痕迹并保持清洁;充油设备不得漏油、渗油。10、 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备有绝缘杆、绝缘夹钳、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垫、绝缘站台、各种标示牌、临时接地线、验电器、脚扣、安全带、梯子等用具;配备可带电灭火的灭火器材。11、 技术资料完整:高、低压系统图,电缆布线图,二次回路接线图,设备使用说明书,试验记录,测量记录,检修记录,运行记录等。12、 管理制度: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许

39、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值班制度、巡视制度、检查制度、检修制度及防火责任制、岗位责任制。13、 配电柜(箱):柜底高于地面50-100mm;操作手柄中心高度1.2-1.5M,柜前方0.8-1.2M范围内无障碍物。(二)电气设备触电防护分类1. 0类:依靠基本绝缘防止触电。2. 类:除依靠基本绝缘防止触电外,还有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3. 类: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安全防护措施。4. 类:使用安全电压供电的设备。5. 安全使用条件:(1) 类设备必须采取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措施。(2) 一般场所,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类设备。其他场所采用类以上设备。第四节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技术一、机械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的

40、原因(电气引燃源)1、电路故障或不正常状态导致过热:(1) 电线短路,短路电流为正常时的数倍及至数十倍,使得短路线温度急剧上升;(2) 接触不良,增大接触电阻,产生危险温度;(3) 严重过载,过载量太大或过载时间太长,产生危险温度;(4) 铁心过热,电气设备铁心短路、线圈电压过高、通电后不能吸合,产生危险温度;(5) 散热失效,散热油管堵塞、通风道填塞等;(6) 机械故障,电动机、接触器被卡死,电流增加数倍;(7) 电压波动太大,电压过高;2、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危险温度,若控制失效使高温接触到易燃物,可引发火灾。3、电火花和电弧:分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二、预防措施1. 保持电气线路和设备正常

41、工作状态,防止异常高温和电火花、电弧的产生;2. 对正常操作可产生电火花或电弧的场合,注意远离易燃物并对电火花的飞溅做必要的防护;3. 在有可燃或爆炸气体存在的场合,应选用适当类型的防爆电器和防爆线路。三、危险物质分类1. 类:矿井甲烷;2. 类: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按最小点燃电流比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分为A级、B级、C级。3. 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其导电性和爆炸性分为A级B级。四、危险环境分类1. 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0区:危险情况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1区:危险情况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2区:危险情况正常运行时不出现或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2. 粉尘

42、、纤维爆炸危险环境10区:指正常运行时危险情况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11区:指正常运行时危险情况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3. 火灾危险环境: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和环境。21区:存在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22区:存在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纤维;23区:存在可燃固体。五、防爆电气设备类型(类型和标志)隔爆型(d) 增安型(e) 充油型(o) 充砂型(q) 正压型(p) 本质安全型(i:ia适用0区、ib适用1区) 无火花型(n) 特殊型(s)第二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 防火安全技术一、燃烧和火灾二、点火源及其控制三、建筑物防火与安全技术(一)建筑物

43、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1、楼梯间要求:(1) 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并应设置楼梯间;(2) 靠近电梯间布置;(3) 靠近外墙设置;(4) 楼梯间竖向要保持上下直通,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5) 避免人流交叉;(6) 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割措施,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7)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安全疏散和突出物;(8) 首层楼梯间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品;(9) 居住建筑内的可燃液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2、疏散走道设置要求:(1) 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间门或住宅户门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5米;(2) 对附设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该距离不宜超过30米;(3) 敞开式楼梯间

44、,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米;(2) 一般应设置封闭楼梯梯间的建筑:1) 汽车库中人员疏散用的室内楼梯。2) 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高层库房的疏散楼梯。3) 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12层以上、18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4)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5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8) 安全出口设置要求:1) 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2) 供人员疏散的门不应采用吊门、侧拉门,严禁采用旋转门,自动起闭的门应有手动开启装置;3) 当门开启后,门扇不应影响

45、疏散走道和平台的宽度;4)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槛,门内外1.40米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5) 建筑物内安全出口应分散在不同方向布置,且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6) 汽车库中的人员疏散出口与车辆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9) 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1) 疏散标志牌应用不燃材料制做,否则应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应急照明灯和灯光指示标志应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在外电源切断时,应在5秒内自动起动。2) 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宜设在通道两面三刀侧及拐弯处的墙面上。3) 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指示

46、标志应设在门框边缘或门的上部。4) 如天花板的高度较小,也可以在疏散门的两侧墙上设置。5) 悬挂在室内大厅或走道处的疏散指示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米。四、消防设施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触发元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四部分组成。2、灭火系统及其适用范围:1) 水灭火系统:不适用水扑救的火灾有过氧化物、轻金属、高温黏稠的可燃液体、遇水燃烧物质,其他用水扑救会造成严重破坏的火灾。2) 气体灭火系统:低倍数泡沫系统适用开采、提炼加工、储存运输、装卸和使用甲、乙、丙类液体的场所;不适用于船舶、海上石油平台和储存液化烃的场所。中、高倍数用于汽油、煤油、柴油、工业苯等B类火灾,木材、纸张、橡胶、纺织品等A类火灾,封闭带电设备场所的火灾,液化石油气流淌火灾。3) 泡沫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A类火灾中一般固体物质的表面火灾。五、建筑灭火配置1、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1) A类火灾: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2) B类火灾: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极性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