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机一段冷却器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89991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压缩机一段冷却器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空气压缩机一段冷却器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空气压缩机一段冷却器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空气压缩机一段冷却器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空气压缩机一段冷却器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压缩机一段冷却器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压缩机一段冷却器设计.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1章绪论21.1空气压缩机冷却器工艺流程图21.1.1工艺流程简图21.1.2 结构简图21.2换热器的类型31.3换热器3第2章设计计算42.1确定设计方案42.1.1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的温度变化42.1.2管程安排42.2确定物性数据52.3估算传热面积52.3.1热流量52.3.2冷却水用量52.3.3平均传热温差先按照纯逆流计算52.3.4初算传热面积62.4工艺尺寸62.4.1管径和管内流速62.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62.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72.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72.4.5壳体内径82.4.6折流板82.4.7接管82.5换热器核算92.5.1热传热面积校核9

2、2.5.2换热器内压核算11第3章心得体会13第4章参考文献14第1章绪论1.1空气压缩机冷却器工艺流程图1.1.1工艺流程简图1.1.2 结构简图1.2换热器的类型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

3、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1.3换热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混合式、蓄热式、

4、间壁式。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或间接式换热器。在这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该类换热器适用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多。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互接触,相互混合传递热量。该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适用于冷、热流体允许直接接触和混合的场合。常见的设备有凉水塔、洗涤塔、文氏管及喷射冷凝器等。蓄热式换热器又称回流式换热器或蓄热器。此类换热器是借助于热容量较大的固体蓄热体,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当蓄热体与热流体接触时,从热流体处接受热量,

5、蓄热体温度升高后,再与冷流体接触,将热量传给冷流体,蓄热体温度下降,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此类换热器结构简单,可耐高温,常用于高温气体热量的回收或冷却。其缺点是设备的体积庞大,且不能完全避免两种流体的混合。工业上最常见的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根据结构特点,间壁式换热器可以分为管壳式换热器和紧凑式换热器。紧凑式换热器主要包括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了广泛使用的列管式换热器以及夹套式、套管式、蛇管式等类型的换热器。其中,列管式换热器被作为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许多工业部门被大量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牢固,能承受高温高压,换热表面清洗方便,制造工艺成熟,选材范围广泛,

6、适应性强及处理能力大等。这使得它在各种换热设备的竞相发展中得以继续存在下来。使用最为广泛的列管式换热器把管子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则安装在壳体内。因此,这种换热器也称为管壳式换热器。常见的列管换热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浮头式和U形管式等几种类型。第2章设计计算2.1确定设计方案2.1.1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的温度变化两流体温度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 137,出口温度 40;冷流体进口温度40,出口温度为 30。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1.2管程安排

7、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冷却水走管程,热空气走壳程。2.2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T=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t = =35 空气与冷却水的物理性质表物 性密度(kg/m3)比热容 kJ/(kg)粘度(Pas)导热系数(Wm-1-1)空气0.9871.0092.1310-5 0.031水994.034.1747.2710-40.6262.3估算传热面积2.3.1热

8、流量 2.3.2冷却水用量2.3.3平均传热温差先按照纯逆流计算2.3.4初算传热面积查下表取K=280 W/(k)列管式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的经验值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W/(K)水水850-1700水气体17-280水有机溶剂280-850水轻油340-910水重油60-2802.4工艺尺寸2.4.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mm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差下表取管内流速。列管式换热器常用流速范围流体类型流速/(m/s)管程壳程一般液体0.5-30.2-1.5易结垢液体10.5气体5-303-152.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可以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管传热数按照单管程,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9、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现取l=6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取=4传热管总根数n=500根。2.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 按单壳程,四管程结构,查得平均传热温差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2.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 取管心距,则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按下式计算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mm。2.4.5壳体内径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可按下式估算。取管板利用率=0.75 ,则壳体内径为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D=800mm。2.4.6折流板用圆缺折流板,去弓

10、形之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800=200mm故可取h=200mm。取折流板间距B=0.5D,则 B=0.5800=400mm可取B为400mm。折流板数目2.4.7接管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气体流速为,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210mm。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液体流速,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去管内径为210mm。2.5换热器核算2.5.1热传热面积校核管程传热膜系数。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管程流体流速和离诺数分别为普朗特数壳程传热膜系数。当量直径壳程流通截面积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普朗特数粘度校正 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管外侧污垢热阻,管内

11、测污垢热阻。已知管壁宽度b=0.0025m,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为。总传热系数K为传热面积校核换热器实际传热面积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2.5.2换热器内压核算管程阻力由Re=16407.6,传热管对粗糙度0.2/20=0.01,查得,流速,所以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内。壳程阻力。其中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计算得,因实际生产中达不到现取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阻力其中则总阻力由于该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操作压力较高,所以壳程流体的阻力也比较适。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下表参数管程壳程流率m3/h155.365000进/出口温度/30/40137/40压力/MPa

12、0.40.15物性定性温度/3588.5密度/(kg/m3)994.030.987定压比热容/kj/(kgk)4.1741.009粘度/(Pas)热导率(W/mk) 0.6260.031雷诺数16407.6318000普朗特数4.850.71设备结构参数形式浮头式壳程数1壳体内径/800台数1管径/252.5管心距/44管长/6000管子排列正三角形管数目/根500折流板数/个14传热面积/176.6折流板间距/ 400管程数4材质碳钢主要计算结果管程壳程流速/(m/s)1.2034.4表面传热系数/W/(k)3188.4404.4污垢热阻/(k/W)0.000170.00034阻力/ MPa

13、0.05530.0285热流量/KW1790.4传热温差/K38.3传热系数/W/(K)270.9裕度/% 10%第3章心得体会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这对我们的继续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方向,我们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了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增强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加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更尤为重要。由于是第一次弄这样的课程设计活动,对于设计结果,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次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现实工业生产中的换热器课题展开

14、的,设计任务主要是实现空气压缩机的冷却,通过参照有关参考书和查阅相关网上资料,我们设计出来了这个浮头式换热器。此换热器选用的碳钢管,管径较大,易于清洗,因考虑到管程流体易结垢,故选用此种类型的管,而且压降不是很大,所以选用较合理;本换热器的缺点就是不可承受较大压力流体的换热,而且排列的管子数不多,故处理能力不是很好。不过总体来说,本设计还是较为成功的。第4章参考文献1 谭天恩化工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 钱颂文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 李功祥,陈兰英 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4 卢焕章石油化工基础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 路秀林,王者相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换热器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