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企的产权改革探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91669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国企的产权改革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国企的产权改革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国企的产权改革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国企的产权改革探讨.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国企的产权改革探讨 论文关键词产权 改革 国有股权 论文摘要企业产权改革牵涉到整个国民的健康发展,也牵涉到的团结和稳定。目前需要集中力量研究和解决国有股权主体的设计和创制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范畴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涉及到产权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产权的界定、转让以及不同产权结构的差异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进行产权改革,只不过是要按照经济的规律的要求,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一个“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决定,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要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弄清楚一个企业的产权究竟有多少,明确其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是一个有效

2、的企业制度建立的基本前提;二要防止产权流失,严格保护产权,例如,在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过程中,其资产必须进行评估,以确保投入改制后,企业的国有资产能够保值增值;三要产权流转顺畅,产权只有在流动中才能提高运营效率,才可能保值乃至增值,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使之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社会化大生产所需的现代公司制度相适应。 二我国产权改革历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奉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产权制度的作用几乎是不存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在企业中逐步推行利改税,允许企业实行包括奖金在内的浮动工资制。企业在收益处置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员工的生产

3、积极性和企业的生产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随后,1987年上半年国家开始实行“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的产权制度改革。 1983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在国有工业企业试行“利改税”的改革方案。1988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对承包制的原则、内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使承包制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1992年以来,国家逐步放弃了以往“放权让利”的思路,在企业中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的原则进行了股份制为主的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试点。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产权实施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1999年9月

4、22日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在调整和改组中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行债转股。目前,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阶段。2002年11月,中共中央十六大和2003年3月的“两会”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我们的产权化改革中产权比较模糊,其产权关系清晰在经济体制及制度上存在困难。证明,为私有财产的占有和有效利用提供了一个相对有效的体制及法制的空间,但对国有资产则不然。当国有企业资产向非公有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者、劳动者转化时,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理沦依据,人们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产权界定问题、

5、经营者持大股问题有了不同的见解,出现了大讨论。 三当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对策建议 1.合理地设计国有股权主体。我国产权改革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是建立或明晰一个能代表国家行使产权权利,并与市场机制相适应,且具有行为能力的产权主体。国家并不具有直接进行的能力,必须在国家所有者与企业之间寻找一个中介人国家资产管理机构。为坚持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严格区分以股东方式“履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职责”和依照隶属关系“管企业”的本质性差异,促使国有股权主体在享有代表国家投资经营国有资产权利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一是在支撑国民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方面实现政策目标;二是提

6、高国有资本运作效率,实现保值增值。促使国有投资主体对被投资公司的控制方式真正成为公司法规定的股权方式而不是传统的行政干预方式。 2坚持所有权多元化政策原则。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所属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说,进行现代公司制改造,必须以实现所有者多元化为前提条件,并根据国家规定和企业的不同情况,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凡是可以转为公司的企业,原则上股权都可以多元化。一些持有较多不良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目前不具备股权多元化条件,但经过业务和资产结构调整,将来仍能股权多元化。具体来说,目前对国有企业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应从以下几个层面上进行:第一,进行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即将现有的国有企业改造

7、成产业资产委托给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其它法人经营。第二,实现国有产权的间接化,真正实现国家作为管理者和作为所有权身份之分离。第三,在国有经济必须涉足的领域,重新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营范围。对极少数关系经济命脉、国家安全、提供重要产品和服务以及天然垄断行业的重要企业,政府投资的目的不仅是资产的增值,更重要的是承担公共责任,保持国家的控制力。这类企业数量有限,但关系重大。为贯彻政府意图,对这类企业出资人机构应直接持股、控股或独资经营,国有资本不能轻易撤出,保持对这类企业的控制力,即进行企业形态的监控;而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出资人机构并不依恋特定的企业,而是以投资回报最大化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目

8、标,不断优化资本布局,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由“管企业”,逐步转换为“运营资本”。 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所有产权改革,都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从具体问题上说,一旦发生了产权改革,马上就会提出产权交易的问题,也就是发展资本市场的问题。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一定要和本国的市场情况相适应,不能够去照搬国外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杨瑞龙,现代企业产权制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2何啸伟 当前国企改制的尝试性对策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第10期 3史学岗 方霞王金利产权探微及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思考 4王钰国企产权改革大势不可逆转 5张履康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新视野2004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