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纠纷与现状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92202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纠纷与现状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纠纷与现状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纠纷与现状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纠纷与现状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纠纷与现状的调研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纠纷与现状的调研报告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纠纷与现状的调研报告报京乡政法委杨开国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和认识越来越重视,土地流转特别是在农村,群众经常为山林、土地和农耕土地发生争议,反观历史,农耕社会的土地制度一直对社会政治存在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笔者将结合我乡实际,探索我乡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纠纷和土地现状存在的原因以及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  纠纷与现状  原因&n

2、bsp;  对策建议 自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乡发生了因山林土地划分界线不清楚等问题而导致的土地纠纷比较多。一部分群众忽视了法律和政策,私占耕地实施建房较为突出,由于措施不到位及个别村民试图趁机非法占用土地,对全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影响了村集体利益的同时也对村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就所涉及的土地问题,笔者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调查了解对现今农村土地和山林土地纠纷问题作出了以下分析 一、农村土地纠纷产生原因    1、农民利益分化。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和政府在逐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投资建设,涉及农村和农业的政策也逐渐

3、向着农民利益倾斜,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此农村土地的增值成为必然。2、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力弱化。社会转型期使人情社会逐渐走向理性社会,由对人的依赖逐步走向了对物的依赖,人的组织认同感、归属感逐渐淡化,基层组织的社会控制力明显弱化。这一点在农村表现的尤为突出,乡村基层组织自律不严,民主法制意识淡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经常发生,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力大大减弱。 3、法律和政策的衔接不协调。我国多年来农村土地政策不太稳定,几经变化,而土地是不能随着人的观念的改变而随意改变的,法律、政策的多变性和灵活性与土地变动缓慢的过程性、滞后性产生矛盾。 4、因历史原因,山林土地界线不

4、清。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往划分山林土地界线以指山为界,当时群众在划界线时不够重视,户与户、组与组、村与户、乡与乡之间的边界,档案管理机构没有建立健全和保存,导致为界线争端的矛盾突出。 5、以往公益事业建设占用的土地实行逐年补助解决问题。2003年国家对公余粮实行减免后,群众没有得到补偿导致了群众对政府的矛盾较大。 二、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主要类型 1.村民之间转包土地引发的纠纷。2.村民与村社之间履行特殊承包合同引起的纠纷。3.界线不清,无档案核实,群众强占土地引起的纠纷。4.土地集中流转后租金分配引发的纠纷。5. 未按程序发包或调整土地引起的纠纷。6.因客观情况发

5、生无法预料的重大变化致土地流转租金低廉诱发的纠纷。 7.组上收回或侵占长期在外安家落户人员承包地引发的纠纷。 8、部分群众长期占用组上或村级集体土地引起群众矛盾纠纷。 三、总体分析我乡土地现状和存在的隐患 1、土地现状 就政策而言由于没有认真落实土地长期稳定、一包至少30年不变的国家土地政策。对部分土地没有依法确权并发放土地确权证书,对大多数土地承包合同没有及时进行核实、把关并发放土地承包经营证书;一些群众把法律、政策置而不顾,追求个人利益,为经任何部门同意,硬占用农耕土地实施建私房,工作中不听招呼导致管理不严,处理不及时、不得当的现象;对荒地

6、和新开发土地的管理不当和处置不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土地的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与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几十年不变的要求相差甚远。 2、存在的隐患 1、全乡6个行政村都出现山林土地界线不清,而又难以找到有效合法的证据进行核实,为了争端问题难免会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问题。 2、有的村存在家族势力现象,部分村民依托家族势力企图抢占、多占土地,一旦其它村群众不服容易引发,组与组、村与村之间的矛盾,造成村民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3、村干部在土地纠纷问题上控制力量薄弱,无法掌控部分村民的情绪,对于家族性的打架斗殴事件无力管理。 4、由于连日来的矛盾纠纷影响了部分农

7、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甚至影响着政府的正常工作秩序,有时造成了暂时性的村子内乱以及干部情绪不稳定的问题。 四、对土地纠纷处理和对土地现状进行整改的建议 1、要研究、控制、预防纠纷的发生和矛盾的激化。 (1)、注意调研,搞好预测。土地自然状况相对复杂,各地区案件区域性较明显,准确把握辖区涉及农业纠纷的特点及成因,是妥善处置该类纠纷的前提和基础。 (2)、强化调解,多做疏导教育工作。农业纠纷案件,都发生在人民内部,因此处理过程中,要注重做好调解工作。在执行的全过程,抓住有利时机,做好疏导和法制宣传工作,探求纠纷最佳解决途径。 (3)、因对法律政策不熟悉

8、产生误解等原因产生的纠纷,由乡政府等有关部门作好工作,依法调解。 (4)、对土地强买强卖或硬性建设的,依法严厉打击。依法清理、严厉打击和查处。 (5)、对权属界限不明的,查清事实,明确权属。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依法选出村民代表,控制好公章的使用,对村干部甚至村民代表进行相关法律的培训,使他们懂得尊重村民的权利和利用自己的权利。 (2)、加强对农村基层调解组织的建设和业务指导,强化基层调解,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在调解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农村乱则天下乱,农村治则天下治,土地问题,关乎民生,涉乎民计,维乎民意。解决好农业土地问题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时代考验,解决好农业土地问题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证。所以,农村土地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抓住时间,大胆实践,尽早制定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法律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