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92241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河北黄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学生姓名: 学号: 2010021005 指导教师: 职称: 助教 专 业: 工程测量技术 系(部): 测绘工程系 二零一三年五月河北黄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屈瑞(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3)摘要这次毕业设计主要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城镇地籍调查范围以外的国有土地的外业数据的采集、国有资料集体资料表格的填写、登记确权等工作。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每块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查清其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和权属,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

2、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全站仪、GPS等)方法在地籍测量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关键字:地籍测量; 土地管理; 现代测绘技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登记表 2013年06月 9日学生姓名屈瑞专业工程测量技术班级工测1009设计题目河北黄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指导教师评语: (签字)答辩委员会考评小组评语: 答辩组长: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目录第一章 绪 论11.1 项目的来源及目的11.2 项目内容及范围11.3 调查区概况11.4 工作任务21.5 已有资料的分析及利用21.6 作业技术依据3

3、1.7 调查技术路线和测量的数学基础4第二章、地籍测量62.1 地籍测量的内容62.2 技术方法及流程62.2.1 技术方法62.4 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测量82.5 界址点与其它地物要素测量82.6 坐标转换102.7 图件编绘10第三章、地籍测量注意事项123.1准备期间注意事项123.2操作注意事项123.3碎部点选择注意事项123.4其它注意事项12第四章、权属调查144.1 基本要求144.2 调查范围144.3 调查单元的划分144.4 地籍编号144.5 调查工作底图154.6 调查的原则154.7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164.8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19第五章、确权发证24第六

4、章、提交成果资料及验收256.1 基本要求256.2 文字报告256.3 调查统计表册256.4土地登记资料成果256.5 数据库成果266.6 项目的质量控制及检查266.7 项目的验收26第七章 结论27参考文献28致 谢29附录30附录1:界址点标志类型30第一章 绪论根据2010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结合河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实施方案的要求,为推进古冶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5、,实现古冶区城乡土地登记全覆盖,唐山市国土资源局古冶区分局全面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计划在2012年底前,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1.1 项目的来源及目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尽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60号)的文件精神,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结合河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实施方案的要求,为推进黄骅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城乡一体

6、化地籍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黄骅市城乡土地登记全覆盖,黄骅市国土资源局计划全面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并对本项目进行招标。1.2 项目内容及范围黄骅项目区总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包括齐家务乡、官庄乡、滕庄子乡、常郭镇、羊三木乡、南排河镇、羊二庄镇、黄骅镇、旧城镇、吕桥镇。利用解析法完成黄骅市行政辖区内327个行政村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市属大型农场、盐场、乡镇农民集体等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完成城镇地籍调查范围以外的国有土地调查;城镇、农村居民点范围外的集体建设用地调查,建成并完善农村地籍数据库。本项目共分两个标段,其中一标段范围为:齐家务乡、官庄乡、滕庄子乡、吕桥镇、羊三木乡。1.3

7、调查区概况黄骅市土地总面积1717平方公里,人口43万,海岸线长65.8公里。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处于环渤海、环京津的“双环”枢纽地带,是河北省东出西联的出海口和桥头堡。黄骅属渤海新区一市三园的核心区,“三园”为南大港工业园、临港化工园、中捷产业园均在黄骅境内且为县级单位,外圈和天津市大港区、青县、沧县、孟村、盐山、海兴接壤,县级以上边界线长,争议界线众多。境内有石黄、津汕、沿海三条高速,朔黄、黄万、沧黄三条铁路,205、307两条国道纵横交错。测区内油井极其专用道路分布较多。黄骅市土地有三大特点:一是土地资源丰富。共有农用地135万亩(其中耕地91万亩),建设用地45万亩,未利用地76万亩;

8、二是土地贫瘠,盐碱荒地比例大;三是土地产出率低,绝大部分耕地为中低产田。图1-1:黄骅市地图1.4 工作任务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城镇地籍调查范围以外的国有土地的外业数据的采集、国有资料集体资料表格的填写、登记确权。1.5 已有资料的分析及利用1.5.1 图件资料1、调查区范围内的1:2000正射影像图,航摄时间为2010年6月-2011年4月,作为本次调查的工作底图。2、第二次土地调查期间经省级或国家检查验收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图、宗地图等。1.5.2 控制资料1、2011年黄骅市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工程构建的黄骅市全市范围内的基础控制网,可作为本次控制测量、碎部

9、测量的起算点使用。调查区附近的CORS基站,目前运行状况良好。该基站为河北省测绘局布设的河北省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地籍测量时网络RTK的基站使用。1994年黄骅市控制网、2006年黄骅市控制网均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椭球,但中央子午线不同,造成发证资料坐标不统一,需进行坐标转换后方可利用。1.5.3 权属调查资料1、河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期间完成的土地调查记录手簿;土地权属协议书或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地籍调查表;数据库资料。2、各种集体土地土地权属来源资料;土地征用、征收等资料。3、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及批准资料。4、其他各种相关权属资料。1.6 作业技术依据1.6.1

10、法律法规及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源部2001);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3);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试行)(国家土地管理局1992);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

11、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1.6.2河北省法规及文件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2010年1月26日);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2002年7月1日);河北省土地登记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11号);1.6.3技术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

12、D1001199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 73201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测绘成果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土地基本术语;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宗地编码规则(征求意见稿);全国土地登记信息招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城镇

13、地籍数据库标准;河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河北省城镇地籍技术细则; 1.7 调查技术路线和测量的数学基础1.7.1数学基础1 坐标及高程系统本次调查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国家1980西安坐标系,3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7,高斯正形投影,投影面为参考椭球面。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 比例尺调查比例尺采用1:2000。3 图形分幅(1)、 图幅编号方法:图形分幅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对图幅进行编号,其中图角坐标取位至千米。具体做法为:对于1:2000比例尺地籍图,假设其西南角坐标点为P(x,y),则该图幅编号为x-y。其中x,y取位至整千米。(2)、地籍图均应

14、加注图名。1.7.2 土地分类按照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执行,采用二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1.7.3 计量单位 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其中,长度单位用米(m),保留2位小数;面积量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保留1位小数;面积汇总单位采用公顷(hm)和亩,公顷(hm2)保留2位小数,亩由公顷直接换算,保留1位小数。1.7.4 技术路线及流程按照河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采用无争议的权属资料,运用航天航空遥感等技术,利用1:2000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通过实地调查核定界址位置,主要界址点埋设标志。运用GPS

15、定位技术实测权属界址拐点坐标(即解析法测量),将权属界线细化核定到村集体;然后,将实测的界址点坐标数据叠加到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上,同时通过核减国有土地,调整村集体的土地权属界线和面积;最后,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输出面积数据和宗地图进行登记发证。具体流程如图1-2:准备工作组织准备 宣传工作 测区踏勘 技术培训资料收集 制定方案 权属调查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调查表地籍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登记发证外业成果质量检查内业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实时更新图1-2作业流程图第二章、地籍测量2.1 地籍测量的内容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所调查的每一宗土地进行测量

16、,以查清农村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等,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农村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其它地籍要素测量、面积计算与面积统计汇总、地籍图与宗地图绘制。2.2 技术方法及流程2.2.1 技术方法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测量: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农村土地调查已采用1:10000比例尺进行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调查。本次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中,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此次调查按照1:2000比例尺,以GPS及全站仪解析测量方法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进行权属界址点的细化、明晰测量。当界线位于大比例尺测图区域内时,可采用

17、高精度成果代替低精度数据。城镇地籍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铁路和公路等已登记发证的用地的界址点数据经核实无误的,界址线不再重测直接引用,坐标系统与本次坐标系统不符的需进行坐标转换后方可利用。2.2.2 作业技术流程:资料收集、技术设计、作业准备控制测量界址点及地籍要素解析测量权属调查、勘丈记事数字线划图编辑、检查生成宗地图、地籍图质量检查、资料整理转入数据库系统建设、数据汇总图2-1 作业技术流程图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国有土地宗地测量: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国有土地宗地测量方法采取全野外数字化测量法进行。2.3 控制测量本项目一级、二级、图根控制点的起算依据2011年黄骅市坐标系统和高

18、程系统工程构建的黄骅市全市范围内的基础控制网或河北省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RS基站。观测时可采用网络RTK作业模式,也可采用GPS-RTK单基站作业模式。平面控制点测量应满足以下要求:1、RTK测量主要执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的技术要求。主要用于一级、二级、图根点及界址点、碎部点的测量。2、布设的控制点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编号。一级GPS控制点编号以”GI”开头,加阿拉伯数字流水号表示点号;二级GPS控制点编号以”GII”开头,加阿拉伯数字流水号表示点号;图根点编号以“A”开头,加阿

19、拉伯数字流水号表示点号;同一乡(镇)内不允许有重号。3、控制点密度以满足地籍测量需要及地籍日常管理为原则。4、GPS-RTK测量按精度应划分为一级、二级、图根和碎部。各等级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表2.1 各等级的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间距离(m)点位中误差(cm)边长相对中误差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km)测回数一级50051/200004二级30051/10000四等及以上63图根10051/4000一级及以上62二级以上3碎部100图上0.5mm一级及以上151二级及以上10注:、网络RTK测量时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

20、/3,边长较差不应大于2cm。5、施测一、二级时,天线必须固定在三脚架上,须经过整平和严密对中。6、RTK控制点应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边长、角度或导线联测检核,导线联测应按低一个等级的常规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RTK平面控制点检核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表2.2 RTK平面控制点检核测量技术要求等级边长检核角度检核导线联测检核测距中误差(mm)边长较差的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角度较差限差()角度闭合差()边长相对闭合差一级151/14000514161/10000二级151/7000820241/6000图根201/25002060601/2000注:表中n为测站数。7、基准站应架设在高等

21、级控制点上,并应采用能够覆盖测区的至少3个控制点进行校准,最大作业半径为5km;采用网络RTK测量时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8、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处,保证每个点有1个以上相互通视的点位,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度。9、点位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高压输电线及大面积水域,离高压线不少于50m,离发射源距离不少于200m。10、GPS接收机技术指标应为;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10mm+2ppmD),观测量为载波相位。11、所选用于求解转换参数的参考点,应覆盖整个乡(镇),转换后各点的残差分量应小于5cm,经约束平差之后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5c

22、m。12、观测时流动点的架设应稳固,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不得存在大功率的信号干扰区。13、图根测量时流动站的跟踪杆必须扶正,圆气泡应居中。14、准确量取天线高,保证量高的精度。测量采用钢尺,量至0.001m。15、作业中接收机设置应满足一下要求: a、卫星截止高度角15;b、流动站的观测卫星数5;c、卫星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 2.4 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测量1:2000比例尺农村地籍图测量是在二调已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的明晰和细化。宗地内地籍、地物要素数据,可直接引用二调数据;也可采用影像图作为背景数据进行编绘。2.5 界址点与其它地物要素测

23、量2.5.1 界址点测量1、施测方法界址点应采用解析测量法(如野外数字测量法、极坐标法、截距法、测距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测角交会法、GPS-RTK法、导线测量法等)。2、精度要求野外采集界址点的最大边长不应超过150米,界址点坐标单位为米,取值到小数后三位。界址点测量的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应符合下表规定:表2.3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类别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010.010.010.0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二7.515.015.015.0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

24、村庄内部的界址点注: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3、技术要求(1)采用全站仪测量界址点,应在二级图根或以上控制点上设站,使用不低于J6级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测定,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J 8的规定。(2)采用RTK测量时,其施测方法和技术要求等同于图根控制测量。(3)对街坊内隐蔽地区的界址点,可使用内插、外插、距离交会、直角推算等间接方法,并符合下列要求:1)距离丈量应使用经检验合格的钢尺丈量两次取中数;2)用直角推算时,严禁用短边推长边;3)用距离交会时,条件

25、边不少于3边;4)用间接方法计算界址点坐标的数量,不应超过界址点总数的20%。(4)经权属调查确认的已有界址点,现场核实界标未损坏、移动,经重新测量,坐标差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应使用原界址点坐标成果;如发现界址点有误,应重新测量界址点坐标。2.5.2 其它地物细部测量1、精度要求地物点测量平面位置精度按下表要求执行:表2.4 地物点测量平面位置精度项 目图上中误差(mm)图上允许误差(m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0.30.6宗地内部地物点点位0.51.0邻近地物点间距0.40.8与界址无关的次要地物(如道路边线、桥梁等)0.61.2注: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在丘陵、山区可按上述规定放宽一倍

26、。2、有近期相应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有省厅下发的1:2000DLG区域,地物要素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可直接采用图上的相关内容,但应对变化的地物要素应进行修测。3、地物要素的内容地物要素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系、地貌、地类界等。(1)地物要素测绘原则:地物要素一般应详尽表示,与界址点位置、精度有关的地物不能进行综合取舍。(2)建筑物和构筑物:1)建筑物及构筑物应按实地轮廓准确进行测绘,实地面积大于等于6m2房屋均要表示,房屋以外墙壁主轮廓线为准,外围小于50cm50cm的装饰性细部(如墙面外砖柱)可舍去;室外落地的扶梯、楼梯等允许包括在建筑内,不落地的可舍去。2)悬空建筑物如水上房

27、屋、骑楼等,应按实地轮廓线测绘其水平投影位置。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建筑群内天井或院子宜区分表示。3)图上实地面积大于等于6mm2的台阶、有柱雨蓬、花池等要表示。4)两层以上房屋应加注层数,不同层数毗连的房屋,要绘出分层线。房屋建筑材料性质要表示。5)围墙、桓栅等与界址线有密切关系的构筑物体均应实测。6)有名称的大型建筑物要注记名称。(3)道路:包括铁路、公路、街道及人行道、大车路、乡村路等,均应测绘。1)铁路、公路除按规定图式符号表示外,还应标绘出权属界线;2)道牙线是界址线的要表示,不是界址线的酌情表示;3)道路中间或两边的绿地、花

28、池、行树,当面积较大或与界线相关时要表示。4)桥梁、大型涵洞、隧道用相应符号表示,且须符合投影原理。5)地下道路、架空道路用相应符号表示。6)道路名称要注记。(4)水系:水洗包括河流、池塘、沟渠及主要水工设施等地物。水系的测绘,无特殊要求时通常以岸边为准。当河流两岸不规则时,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可对小的弯曲和岸边不明显的地段进行适当取舍。水系名称、河流的流向均应标注。(5)地貌:大面积斜坡、陡坎、路堑、路堤、台阶路等均应实地测定范围,并按相应图式表示。(6)地类界:宗地内部除建筑物之外的较大面积的绿化地、水面等也应实地测绘,并按相应图式表示。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按照沟、渠、路、堤等线状地物,

29、划分为若干个地块。当地类界线弯曲过多时,在保持地类界线特征的前提下,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最小地块。2.6 坐标转换已有坐标成果资料利用时,应对成果资料进行分析检核后方可利用。与本次坐标系统不一致时,要分析原有控制资料,选取重合点进行参数求取,转换至本次坐标系统成果。2.7 图件编绘2.7.1 基本要求1、地籍图图式图例采用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附录图式;2、数据分层和编码应符合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的要求。3、地籍图的编绘根据实测界址点成果及权属调查成果编辑进行。编绘时,与界址点位置、精度有关的地物在地籍图上不能进行综合取舍。2

30、.7.2 分幅地籍图1、地籍图表示的内容:地籍图表示的内容由地籍要素、地物要素和数学要素三部分组成。1)地籍要素包括:行政境界、地籍区线与地籍区编号、地籍子区线与地籍子区编号、土地权属界线及权属名称、界址点及编号、宗地编号、土地利用类别编码等。2)地物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系、地貌、植被、注记等。3)数学要素包括: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内外图廓线、坐标格网及注记、控制点点位及其注记、比例尺、图幅名称、图幅编号、相邻图幅接合表、国土资源局全称、地籍调查年代、调查者、审核者等。2、地籍图的编绘:1)地籍图一般选用双色,地籍要素用红色,其它用黑色。2)当界址线与地形要素重合时,要突出显

31、示界址线。当宗地界址线与行政界线重合时,应遵循高级覆盖低级的原则,在地籍图上只绘制高级界线。行政界线与宗地界址线的级别依次为: 省(市)行政界线、区(县)行政界线、乡镇(地籍区)行政界线、地籍子区界线、国有土地使用权或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界址线界址线、其它地籍要素界线。3)集中连片的,当地类编码相同时,图上可省略地类编码。4)为了方便使用,需标注土地使用者姓名或单位名称。5)地籍图上不注区县编号,只注记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及宗地号。注记在图幅内相关区域的适中部位。6)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只注记宗地号,注记在宗地内适当的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32、宗地号和地类编码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主要地类编码,并注记在宗地内适当的位置。7)具有权属界线标识意义的围墙、房屋、沟渠、坡坎等地物应与界址线、界址点同时表示,不可省略。2.7.3 宗地图1、宗地图的主要内容:宗地图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幅号、地籍号;地类号、门牌号、面积及权利人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含与邻宗地共用的界址点)、界址线及界址边长;本宗地内建筑物、构筑物;邻宗地界址线(示意);相邻宗地号、道路、街巷及其名称;比例尺、指北方向、图廓线、制图单位、制图员、审核员及日期等。2、宗地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宗地大小和内部建筑物、构筑物形状、大小与稀疏程度绘制,图纸大小分为5

33、0cm50cm、A3、A4三种规格。宗地图一般用A4纸,宗地过大时,原则上可按分幅图整饰;宗地图必须依比例尺绘制;宗地图上界址边长必须注记齐全,界址边长注记采用实丈边长和解析反算边长均可;宗地图指北方向必须与相应的地籍图指北方向一致;宗地图的整饰、注记规格同地籍图。3、宗地图宜利用已测制地籍图或地籍数据库绘制。地籍或地物要素从地籍图上获取,宗地图应点、线清晰,各种注记清楚,宗地四至关系正确。4、对于已有宗地图的宗地,在变更地籍测量后,宗地图应重新绘制。第三章、地籍测量注意事项3.1准备期间注意事项1.在作业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全站仪的电池、备用电池均应充足电。2.用电缆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时,应选

34、择与全站仪型号相匹配的电缆,小心稳妥地连接。3.采用数据编码时,数据编码要规范、合理。4.外业数据采集时,记录及草图绘制应清晰、信息齐全。不仅要记录观测值及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等信息,以方便绘图。5.数据处理前,要熟悉所采用软件的工作环境及基本操作要求。3.2操作注意事项1.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每隔30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2.队员之间要配合要默契,这一点测完了,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3.草图绘制人员担对于地物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跑尺员跑尺前确定好这一区域跑尺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4.在距

35、离较远的情况下使用通讯工具进行联络,在一个测站应尽量多的完成通视地物的测量。3.3碎部点选择注意事项1.建筑物比较方正的可只需测出三点,第四点可由计算机来完成,这就更要求草图绘制人员的事先观察,有些建筑物可能看起来较方正,其实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则需要全部实测点。2.不规则的地貌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因为在传统测图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可通过手工来完成,但计算机的模拟是无法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3.对于一些重要的无法通视的观测点,应通过一定的位移来替代观测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这样的点要在草图上详细注记。3.4其它注意事项1.能够测量到的点尽量实测,尽量避免用钢尺量取。因为用全站仪所测量

36、的速度远非皮尺量取所能比的,而且精度也会高些。2.实地数据采集时,配合要默契,不在测站可视范围,则通过使用通讯工具来传递信息,跑棱镜的人要将自己所要采集的地形地物数据点信息及时报告给测站人员,以确保数据记录的真实性。3.尽量在测站的可视氛围进行数据采集,在通视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的时候,则引点到附近设站进行采集数据,避免由于支杆偏离地形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4.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一定要注意实地的地物地貌的变化,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不要把疑问点带回到内业处理。第四章、权属调查4.1 基本要求权属调查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前期和基础,应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

37、结合大比例尺地籍调查工作的逐步推进,全面开展调查区范围内行政村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市属大型农场、盐场、乡镇农民集体等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完成城镇地籍调查范围以外的国有土地调查;城镇、农村居民点范围外的集体建设用地调查,建成并完善农村地籍数据库。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依据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查清农村每一宗地的权属、界址和用途等,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4.2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城镇、农村居民点范围外的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调查工作,同时完成城镇地籍调查范围以外的国有土地调

38、查工作。一标段调查范围为:齐家务乡、官庄乡、滕庄子乡、吕桥镇、羊三木乡。4.3 调查单元的划分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凡是被连续的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宗地。宗地划分原则如下:(1)属同一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居民个人所拥有或使用的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集体土地(含该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划分为一宗地。(2)同一所有者的集体土地被国有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等线状地物分割的,应分别划分宗地。飞地应单独设宗。(3)如果一个地块由两个以上权利人共同所有,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利人的用地范围的,划分为一宗地,称为共有宗。(4)由两个以上土地权利人共同使用,其间又难以划分权属界线的,可设为一个宗地,称为

39、共用宗。(5)有争议的土地,不得划入任何宗地,待争议调解、处理、确权后,再行划入相应宗地或单独设宗。(6)对分布在集体土地范围内的零散国有土地,应单独设宗。4.4 地籍编号按照宗地编码规则(试行要求,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类型、宗地号。在同一个地籍子区内,宗地号按照“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采用“弓”字形流水编号。 XXXXXX XXX XXX XX XXXXX 宗地号5位 土地权属类型2位地籍子区3位地籍区 3位行政区划代码6位图4-1 地籍编号结构分析图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

40、B/T 2260;第二层次为地籍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四层次为土地权属类型,代码为2位。其中,第一位表示土地所有权类型,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第二位表示宗地特征码,用A、B、S、X、C、D、E、F、W、Y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B”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S”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上),“X”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D”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E”表示林地使用权宗地,“F”表示草原使用权宗地

41、, “W”表示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扩展。第五层次为宗地号,代码为5位,用00001-99999表示,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码。4.5 调查工作底图调查区范围内的影像地面分辨率为0.48米的1:2000标准分幅数字正射影像图,作为权属调查工作的底图使用。4.6 调查的原则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原则土地权利归属的确定,既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政策,又要充分考虑当前土地使用的实际状况。有利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原则土地确权应尽可能全面考虑各方利益,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化解矛盾,解决争议。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依据集

42、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因地制宜选取调查方法,查清农村每一宗地的权属、界址和用途等,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4.7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指劳动群众集体对属于其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以详查时各村已确认的村界影像图、二调和变更调查成果为参考,以省厅下发1:2000正射影像图为底图,进行逐宗地调查。按照历史形成及目前实际拥有的土地权属范围,在1:2000影像图上协商划定村与村之间、与公路、堤围、水库、林场、铁路、河流等相关

43、单位之间的权属界线,并在界线拐点,实地打木桩、灰桩或竹签并编号,绘制界线走向草图,按规定填写相关表格完成指界人签字盖章确认手续。4.7.1 集体土地所有权分类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权村农民集体所有权村内农民集体(村民小组)所有权4.7.2 权利主体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分别属于村民小组、村、乡农民集体三级所有,其中村民小组是集体土地所有权最基本的权利主体。4.7.3调查的步骤1、沟通协调(1)、由黄骅市国土资源局通知调查区范围内的已发证的和已办理征地手续的国有土地(包括油田、公路、水利、农业、林业)等单位提交相关权属资料。组织落实镇、村权属界线调查核定工作,召集专题会议,研究核定权属界线的办法和措施,通知和协调相关单位核定界线,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涉及已改造扩建征用的公路、水利等用地范围内的土地,要与公路、水利等用地管理机构根据公路、水利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研究核定权属界线。(2)、召开乡镇、村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沟通协调会,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协调相关权属单位配合专业队伍开展现场指界,签订权属界线核定书工作。2、资料分析依据收集的土地申报登记材料、水利确权、军事设施、国有公路及已经批准征用的文件等资料,按权属调查的宗地核查土地权属性质,查看集体土地的宗地内是否有国有土地,集体与集体、国有之间是否存在混淆不清情况等。 3、调查底图调查底图利用省厅下发的最新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