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行政管理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93042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型行政管理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服务型行政管理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服务型行政管理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服务型行政管理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型行政管理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服务型行政管理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高校行政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的实质是改变行政权力过度膨胀的倾向,合理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与职能,使二者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去行政化之后的高校必将更多地引入“服务行政”的理念与管理模式,进而构建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以顺应整个社会行政管理模式变革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应当通过更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组织结构、完善服务机制以及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措施,推进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高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从高校内部管

2、理的角度来看,“行政化”集中体现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失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割和对立、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替代与压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权力的泛化高校内部行政权力泛化,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不仅决定学校的行政事务,而且干预甚至包办学术事务。例如,对于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课题评审、职称评定、学术成果评价等学术事务,专家教授们应有发言权,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些学术事务也常由行政机关和行政领导决定。在干预学术事务的同时,行政权力还向学术机构延伸,一些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成员多为系主任、院长、行政处室领导甚至校长。在日趋行政化的过程中,管理

3、活动既成为手段,也成为目的,并取代学术活动成为大学的核心,以致学校的运作都以行政权力为主导,“谁的权力大,谁就有发言权”。一些学者通过行政体系“依靠非学术的因素获得巨大的学术控制权”。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一些教学科研人员对教育和学术的追求也逐渐转变为对权力的追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基本价值导向的偏离。2.学术权力的弱化和行政化由于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作为“在学术场域中制订规则和分配资源的话语权力”的权威地位,不得不让位于行政权力。作为学术权力行使机构的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学术决策、学术资源配置等方面的

4、话语权也受到了限制。教学科研人员及学术组织参与学校和院系重大决策的途径也较为有限,“教授也没有决定基层学术单位重大事务的平等的权利和权力,更没有保障这种权利和权力的制度和程序。”在地位弱化的同时,缺少自己“根基”的学术权力在面对强大的行政意志时,也容易自觉不自觉地偏离“学术本位”,其自身的运作也出现了行政化的倾向,如奉行下级服从上级的规则、用行政逻辑和行政手段来处理学术事务等,这是学术权力自身的异化。3.行政作风的官僚化行政管理机构是高校为了更好地完成自身核心目标而设立的,其根本职能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但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

5、部门却存在作风官僚化的现象。所谓行政作风官僚化,是指行政权力背离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宗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管理教育和学术事务,行政管理人员以“管理者”自居,缺少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行政作风的官僚化,会影响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不利于大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二、实行服务型行政管理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趋势随着高校行政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呼声。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

6、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但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去行政化并不是要取消行政体系或实行所谓的“教授治校”,因为如果庞杂的学校事务都由教授管理,而不是由专门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负责,是不可能有办学成效的,这样不仅管不好,而且还会影响教授们的本职工作。结合上述对高校内部管理行政化倾向的分析,我们认为,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的实质是改变行政权力过度膨胀的倾向,合理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与职能,使二者各安其位、各尽其能,从而使高校行政管理更加符合其自身特点,更加有利于推动学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从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关系来看,当前高校过度行政化的管理体系更多的是继承了

7、“管制行政”的特点,而去行政化之后的高校必将更多地引入“服务行政”的理念与管理模式,进而构建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以顺应整个社会行政管理模式变革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所谓“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是指高校行政部门以师生员工等相关利益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提供优质服务为首要职能,通过完善的服务制度和服务体系为师生员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具体来说,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方向的契合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二者都要求合理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要求改变行政权力过度

8、膨胀的倾向,减少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干预,而其前提则是理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正确定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哪些事务、哪些环节由行政权力负责,哪些事务、哪些环节由学术权力负责。而在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有着明确的分工,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力,互不越界、互不代替、互相监督、互相配合。其次,二者都要求将为师生服务作为行政部门的首要职能。有人认为,“为谁服务”是高校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这实际上表明,明确高校行政部门的职责是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要求行政部门和行政管理人员摆正自身位置,改变官僚作风

9、,真正做到以为师生服务为本。而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把服务作为核心价值观和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职责,把为师生服务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第三,二者都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民主管理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而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注重提高相关利益者在学校管理和决策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校决策活动不再仅仅由少数领导干部把持,而是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的意见与建议,让其充分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