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未成人犯罪原因浅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9329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阶段未成人犯罪原因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近阶段未成人犯罪原因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阶段未成人犯罪原因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阶段未成人犯罪原因浅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近阶段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浅析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仅就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为例,今年以来,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77人,比2001 年同期增加了18人;比2000年同期增加了31人,且呈现出手段成人化、类型多样化、案犯低龄化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诸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只有认清未成年人犯罪的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并从根源上清除这些不良影响,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

2、有效地减少和遏制其犯罪。为此,笔者拟结合近阶段本地区发生的一些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从未成年人自身及其家庭、学校等方面来剖析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人心理因素浅析1、情绪不稳定、认知能力低、辨别能力差。未成年人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他们社会阅历浅,缺乏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经常表现为认识上的片面性、表面性,而且固执己见。他们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当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上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时,往往盲目相信自己、同学及社会朋友,因而容易被身边的不良朋友引入歧途,进而愈陷愈深、不能自拔。如:巴南区鱼洞镇二龙村15岁少女何某,在得知其好友安某(女,16岁)的男朋友被周

3、某(女,18岁)夺去时,内心象安某一样痛苦,后在安某的误导下,“挺身而出、打抱不平”,竟用美工刀将周某的右面部划伤达11CM,致周某容貌毁损。2、自控能力差、好奇心理强、逆反心理重。未成年人的情感丰富,但却十分脆弱,哥们义气严重,容易冲动而感情用事,极易受外界刺激而走向极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往往异常膨胀,好奇心、探求欲日趋强烈,但其生理发育却不够成熟,稚嫩的理智控制不住情感的裂变,从而导致其逆反心理普遍较重,突出表现为越是家长、学校、社会所反对的、禁止的,他们反而越是“乐此不疲”。如:16岁的贵州省习水县仙源镇人刘某,到重庆姑妈家认识了专干

4、“偷鸡摸狗”之事的同龄人张某、谢某后,不久即与其“桃园三结义”。后张某、谢某先后两次邀刘某参与盗窃,刘某均予以了拒绝,但在第三次被邀时,哥们义气严重的刘某碍于情面,且认为前两次盗窃没被发现,遂产生了侥幸心理,便答应去帮忙放哨。之后,刘某一发不可收,最终踏入了犯罪的深渊。3、盲目崇拜、模仿力强、行为传导快。社会把未成年人当“孩子”,而未成年人却把自己看成大人,他们渴求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总是向往象成人一样独立地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带有很大盲目性和依赖性地学习、模仿成年人便成为他们让自己“长大”的一种重要

5、方式,而这种盲目的模仿很容易让他们误如歧途。如:15岁的少女唐某眼看其他的同龄人颈带金项链,手拿名牌手机,很羡慕,心理严重失衡。一天,看了一部带有蒙面抢劫情节的影片后,唐某心生一计:何不像影片中的劫匪一样蒙面去抢一部手机呢?唐某将“计谋”付诸实施是被当场捉获。4、性机能成熟、性心理扭曲。未成年人的性器官和性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其心理随之产生微妙而复杂的变化,他们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神秘感和尝试欲,容易接受社会不良刺激如荒诞淫秽的影视作品、书刊、录像的影响,使性心理、性观念、性道德产生扭曲而踏入犯罪的深渊。如:巴南区安澜镇石板垭村16岁的少年钟某,因贪恋黄色录像不能自拔,每次

6、看完黄色录像后,总想“如法炮制”一番。一天,钟某看见本村11岁的小女孩芳芳(化名)一个人在山坡上玩耍,便萌发了邪念,遂将芳芳强奸。自此,钟某便沉湎其中不能自拔,竟在半年之间先后奸淫芳芳和小兰(化名)达12次之多。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浅析1、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当夫妻双方感情破裂,或者因为离婚、死亡、服刑以及其他原因失去了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时,不仅使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且会给未成年子女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放纵自我,从而步入歧途。如:17岁的某大学学生管某,从小在父母的争吵和打

7、架声中生活,形成了内向、多疑、孤僻、古怪的性格。今年初,与女友产生了矛盾的管某误认为是女同学沈某在从中作梗,遂对沈某心怀不满,想教训沈某。一天晚上,管某将沈某骗出校园,以沈某多管闲事为由先打了沈某一耳光,遭到了沈某的反抗,管某便用路边的砖头将沈某当场打死,然后将尸体拖至路边的菜地隐藏。2、盲目溺爱、疏于管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父母对子女管教的方法不得当,往往会适得其反。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子女,使子女在家中处于绝对优越的地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一一满足。一旦其无理要求和过高的物质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往往就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争强好胜,进而逐步滑向犯罪深渊。

8、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只知道使自己的孩子衣食锦美,却忽视了给予自己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必要的精神食粮,不关心孩子的道德培养、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没有及时约束、修正子女的不良品行,为孩子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埋下了“伏笔”。如:15岁的在校学生牟某在条件优越的家中是三代单传的独子,从小深得长辈溺爱,可以说要啥有啥。牟某上中学后离开父母住校,时常邀约三朋四友“吃、喝、玩、乐”,但有限的生活费显然难以满足其如此高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日渐膨胀的消费欲望,牟某遂伙同社会上的无业人员张某,在其学校周边的游戏室等处采取搜身、殴打等手段,劫取他人钱物达11次之多。3、严厉的家教及其教育内容的单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助推剂”。面对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因此,对子女严加管教,一旦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一些父母不是在尊重子女人格的基础上进行说服教育,而是墨守“棍棒底下出好人”的信条,极易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情绪对立、互不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