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94649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一、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写作意义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当今社会,农民工被称为“三最”,即最受关注、最有争议和最难界定的人群。他们既非农民,又非工人,身份难定;他们大部分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活,对城市建设贡献巨大,但却得不到应有尊重,他们的生存、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情况令人忧虑;农民工流动性大,给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农民工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新闻界和政府决策部门的探究热点,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2、本选题研究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问题,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现状(一)专家、学者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分析1、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周亮亮在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益受损与保障研究中提到我国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关系不稳定。有些用人单位更是以成本增加、出口减少等诸多理由,试图暂缓、甚至中止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另外,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农民工急于找到工作的迫切心理,只与农民工进行口头约定,而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些地方、一些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问题再次凸显。王茹,李亚辉在农民工劳动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提到,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之间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一

3、些企业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一些企业虽然与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本意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这些合同大多临时拟定,一式一份,农民工只是在合同上签名而已,既不知道合同内容,也不拥有合同文本,劳动合同并没有得到执行。还有一些企业仅与农民工中的工头签订劳动合同,并不与农民工本人签订劳动合同。2、农民工劳动基准问题日益凸显 (1)劳动报酬不稳定李培智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制度障碍及其矫正中提到报酬协商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协商确定劳动报酬的形式和水平的权利。在劳动报酬的协商方面,劳动者的自由权利受到来自于国家最低工资标准和集体合同的双重约束。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所协商的劳动报酬不能低于集体合

4、同的标准,更不能低于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 (2)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林艳琴、丁清光在农民工劳动基准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提出我国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加班时间长,休息休假权受到侵犯。问卷显示,在1645人中回答每天工作8小时及其以下的仅占问卷人数的12. 5%;每天工作89小时的也仅占26.6%;每天工作911小时的占33%;每天工作1113小时的占21.7%;每天工作1315小时的占4.6%;每天工作15小时的占1.5%。在以月为计算单位时,1594位受调查者中,每月加班20小时以下的人数为353人,仅占22.1%;每月加班2140小时的人数为265人,占16.6%;每月加班4160小时的为202人,

5、占12.7%;每月加班6180小时的为204 人,占12. 8%;每月加班81100小时的为248人,占15.6%;每月加班101小时以上的有322人,占20.2%。这种比例远远超过了每月加班最长不超过36小时的法律规定,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身体健康。此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在节假日也很难得到休息。 (3)农民工缺乏劳动保护杨爱君,杨异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中提到,在实践中却有不少企业并不按国家标准提供给农民工安全劳动的卫生条件和保护设施等,尤其是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采矿、制造等行业中,致使农民工成为我国工伤和职业病的高发人群。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我国每年因工致残人

6、员近70万人,患职业病人数超过50万人,发生职业中毒五万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保护权很难得到保障,有时甚至被忽视。3、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张俊良,何晓玉,陈丹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到,在我国没有完整的劳动保障体系和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尝试和建立之中,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等方面。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渐成体系并正在逐步完善,但是农民工没有被纳入这个体系之中。陈钰业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中提到从1956年单位制确立以来,政府一直推行的城乡分离的二元政策和制度,这种原发性的以及由此出来的一

7、系列制度和政策设计,使针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制度和政策严重滞后和缺乏。农民工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处于明显弱势,这使他们的权益保障往往陷入制度与政策缺乏的困境,他们的权益在受到侵害需要保护时,制度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和严重滞后。(二)专家、学者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缺失原因的分析1、户籍制度的不合理施必鸿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思考中提到,由于制度安排的惯性,仍然受到“名亡实存”的户籍制度的阻碍,无法完全融入城市的社会经济组织内,仍然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不得不在体制外生存,造成农民工的生活地域边界、工作职业边界与社会网络边界的背离。农民工成为社会边缘群体,他们不能获得与一般劳动者同等的

8、资格与地位,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别与歧视,无法享受以城市户口为基础的城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旦失业就变成了流落外乡的流民。程尊华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探析中提到,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把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类,实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既不科学,也不平等。这种制度使得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差别与歧视,这一制度也是造成农民工受到不公平待遇的重要原因。宋丹在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解析中提到,户籍制度人为的将公民划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民”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教育、就业、社会福利

9、等各种社会管理。在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下,农民工被人为的打上身份的烙印,他们虽然在进城后从事非农业,但由于没有城镇户口,仍然被排斥在城镇的社会保障大门之外,户籍制度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2、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王春芳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中提到,在我国针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目前我国法律的空白或者疏漏,使某些农民工权利缺失造成了无法可依的局面,而有限的法律法规,由于执法不力,致使法律失灵,无法实现制度的公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各项法律法规层出不穷,日益完善。几乎各种群体都有相关的法律作保护,唯独农民工这一群体至今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来保护。农

10、民工维权的法律靠山不牢,1995 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农村城镇化、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劳动法过于笼统、原则,特别是缺少针对农民工权益特点的具体规定,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对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显得严重缺失和滞后。3、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王爱林在浅谈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中提到我国的农民工普遍缺乏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农民工传统观念强,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中国的基层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至今基本上仍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长期在一个地方生活或者同一个单位工作,形成了各种相互牵连、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人们不愿意为一般的权利纠纷而严格依

11、法处理,倒是愿意放弃一些权利,赢得一些情理,以改善同周围的社会关系。农民工的这种传统意识和较低的文化素质,使适应工业社会需要的现代法治观念极难为他们所接受。这样,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农民工既不能以传统方式保护好自身利益,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张邦辉在建筑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中提到,由于没有代表农民工利益的组织主体。在与政府、企业的谈判中,农民工是以零散的个体形式出现,这样不利于谈判的结果。卢文捷在论我国农民工保障机制的建立中提到,由于受制于贫困落后的困扰,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农民最大奢望。因而,农民工为了赚钱拼命劳动,无暇注意自身形象,从而易被城市居民歧视。此外,农民工法律意识缺乏、权

12、利观念淡薄、维权意识较差,很多人在权益遭受侵害时束手无策,不知道该通过何种正当途径保护自己。或者尽管明知权益受到侵害,却因胆小怕事或因工作来之不易担心被辞退而忍气吞声。三、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评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加速转型,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但是,由于法律、制度和政策的滞后,使得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在现实操作层面上往往陷入困境。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好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迫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重要性和急切性。大量的专家、学者对这个话题进行了研究,对解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对策的讨论也愈演愈

13、烈。专家大都建议通过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通过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完善,解决农民工劳动基准受侵害的问题;通过对农民工进行技能、文化等培训,增强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维权意识。专家、学者们的对策虽然各不相同,但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是必然的趋势。参考文献:1 王茹,李亚辉.农民工劳动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商场现代,2008,(18)2 李培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制度障碍及其矫正. 经济学研究 ,2007,(03)3 林艳琴,丁清光.农民工劳动基准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4 杨

14、肖丽, 郑风田. 加拿大应对“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经验及启示. 农业经济问题 , 2007,(04) 5 程尊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探析.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 2010,(04)6 杨爱君,杨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2(1):122-125 7 张俊良,何晓玉,陈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04) 8 陈钰业.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资政天地 , 2009,(02)9 臧海明, 赵萍. 农民工权益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1350名农民工的调查分析. 山东省农业管理

15、干部学院学报 , 2008,(06)10 施必鸿.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思考. 职业时空 , 2010,(03)11 程尊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探析. 科技创业(月刊) , 2009,(08) 12 魏素蕊. 论政府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对策. 中国商界(下半月) , 2008,(05)13 李永勤, 王骏, 陈攀. 关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探析.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 2008,(02)14 宋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解析. 法制与社会 , 2009.12(下)15 王春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2010年6月第31卷第2期16 王爱林.浅谈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 2008,(17)17 周亮亮 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益受损与保障研究.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 年10月第33卷第5期18 张邦辉.建筑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003019 卢文捷.论我国农民工保障机制的建立.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8卷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