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关问题解读.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95815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关问题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关问题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关问题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关问题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关问题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关问题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关问题解读.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省新乡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关问题解 读一、如何谋划和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1、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改变农村脏乱差和长期以来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改善居住条件,缩小城乡差距,结合新乡农业人口比重大、“三农”问题突出的基本市情,我们提出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构想。主要考虑: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引导,原有村庄布局分散,农村几轮建房造成了耕地滥占、投资浪费、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差、政府投资效益低等问题;二是目前解决温饱、走向富裕的农民有强烈的改善居住环境和建房需求,急需纳入城镇化体系加以引导;三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从根本上拉

2、动农村消费,发展二、三产业,扩大农民转移就业,同时可有效节约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种资源。四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利于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结构,促进乡风文明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使广大农民享受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2、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设想、初衷和原则是什么?贯彻中央和省委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充分结合实际,新乡市着眼于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站在最终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统筹考虑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所需要的城镇化、工业化,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用工业化富裕农民,推进农村向城镇靠近、城镇向

3、农村延伸,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子。我们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不以农民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所有权”为身份转变的前提;始终坚持“不从农民手里挖土地、不在农民身上打主意”的初衷;始终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注重风貌、传承文明、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循序进行”的原则,将农民建房纳入城镇体系加以规划引导,把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社区,并将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城规划区、重点镇、干线公路两侧、产业集聚区周边

4、369个新社区列为首批启动范围,分期分批,扎实有序推进。目前已启动279个,累计投资96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329.6万平方米,入住农户4.8万户。力争今年年底前369个新型社区全面启动。3、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条件和时机是否成熟?农村改革30年来,新乡曾经出现三轮建房热潮,平均1015年建一轮新房。第一轮出现在八十年代,由土坯房建半砖半坯房;第二轮出现在九十年代,由半砖半坯房建砖瓦房;第三轮出现在本世纪初,由砖瓦房改建砖混房。目前正在出现第四轮建房热潮。经过30年农村改革,走向富裕的农民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要求改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愿望迫切,新一轮农村建房态势强劲。根据调查显示,有50%的户

5、准备在三年内建新房;25%的户准备在45年内建新房,还有7.5%的户具有建房资金,引导得当也可能建新房,共占农户总数80%以上。在新一轮农民建房热潮到来之际,如果农户仍在原址按传统习俗建房,十几年后显现陈旧落后,再拆再建,不仅造成农民的资金浪费,而且难以改善村庄环境条件,其结果将很可能是“只有新房没有新村”,留下历史遗憾。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对这轮建房的规划引导适逢其时、势在必行。对此,新乡市从2006年开始,着眼长远发展,把支持农村建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着力加以推进,每年入住社区农户从最初设计的12%,发展到现在的45%,

6、也进一步验证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科学性、前瞻性和必要性。4、怎样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坚持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参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充分考虑原有的村庄布局、产业基础、生态环境、交通条件、文化传承和耕地保护,充分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民俗传统,着眼于促进人口、产业、生产要素聚集,按照“以县为主、乡镇协助、村为基础、市规划部门指导”的运行机制,制定体现城乡一体的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体现现代文明的社区建设规划和体现物质、精神、政治、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建设规划。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社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批推进,首先将县城和重点镇

7、规划区周边、干线公路两侧、产业集聚区附近等重点区域内920个行政村,在未来58年整合为369个新型农村社区率先推进。并把城中村改造、异地搬迁扶贫和南水北调移民统筹安排,统一纳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社区选址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耕作半径不超过3公里,并考虑农民的粮食、农机具存放,社区住宅均建有储藏室,部分社区还专门规划建设了粮食储藏室或农机具堆放点。对未启动建设的社区及被整合的村,将按照规划严格控制,不准新划宅基地建房;确需建房的,通过政策引导到城镇或启动建设的社区建房居住。社区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和分户条件的规定,对到社区建房或购房的村民身份进行审查,禁止城镇居民到

8、社区建房、购房。同时,对新型农村社区宅基地标准、住宅建筑面积标准、住宅层高、住宅建筑密度与容积率都做了详细规定。5、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和途径有哪些?我们在制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时,强调要因地制宜、民主决策、不搞一刀切。坚持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合则合、宜搬则搬的原则,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具备条件的先建,不具备条件的待时机成熟时逐步建。根据不同类型,总结探索了符合各地实际情况建设模式和基本途径。六种建设模式是:一是城中村改造型(占14%)。主要是依托城市及县城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按规划启动新村建设。二是旧村完善型(占22.4%)。主要是原有村庄规模较大、规划合理、

9、区域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经济水平较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善有一定基础的村庄,在原有村庄基础上,对规划、建筑、环境、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三是村庄合并型(占47.5%)。主要是按照规划建设的中心村,几个村整合为一个村。通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采取政府扶持、金融支持和搬迁农户建筑材料补助、享受就业、低保、养老保险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到新村建房。四是产业带动型(占8%)。主要是产业聚集区内村庄,依托聚集区产业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聚集,整合村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五是服务共享型(占3.7%)。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紧邻的村庄,针对位置相对集中、规划基础好、达到一定规模的村

10、,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实施社区化改造,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最大化。六是整体搬迁型(占4.4%)。主要是针对深山区、滩区等生活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散居户地方,包括南水北调库区移民搬迁,通过上级政策扶持、社会帮助、群众自筹等方式,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统一搬迁建设住宅区。四个建设基本途径是:一是群众自建型,以农民自筹资金建设为特点,主要以新乡县祥和新村、裕泰新村,延津县中苑社区等为代表。二是集体代建型,以集体统一组织、统一图纸、统一招标、统一建设为特点的,主要以长垣县郭庄社区、平原新区马庄社区、红旗区洪门社区等为代表;三是招商建设型,以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为特点的,主要以辉县市盛和怡居社区、长垣县卫华社区

11、为代表;四是社会援建型,以社会力量无偿援助为特点,以辉县市裴寨社区、南李庄社区等为代表。6、纯农区能不能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纯农区原有居住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农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更强烈。我市首批启动的社区,以县城规划区、镇区、产业集聚区、快速路两侧等区位和经济条件较好村庄为重点,对于纯农区班子凝聚力强、群众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的村庄,也纳入首批启动范围。从我市纯农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看,只要群众工作扎实,正确宣传引导,社区定位准确,完全可以顺利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新乡县祥和新村、延津县榆林社区、中苑社区、长垣县同悦社区、新世纪花园社区等,都已初具规模,赢得了群众的

12、拥护和支持。7、新型农村社区如何运行管理?在新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对已启动的社区,在暂不改变原有行政村管理体制前提下,组建社区党总支,由乡镇派驻一名副科级领导担任总支书记,原行政村支部书记任委员,负责社区管理事宜;对条件相对成熟的社区,组建社区管理委员会,与原村民自治组织并行,根据社区发展要求,逐步探索完善社区化管理新机制。原有行政村的土地、集体资产、债权债务暂不改变,条件成熟后,在社区党总支的指导下,由被整合的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协商解决。社区新修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经营性设施资产(如门面房等)由社区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并逐步探索社区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资产量化到村民,村民凭资产证明取

13、得收益。8、社区建设如何保护农村文化传承?我市非常重视社区建设中农村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工作。首先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覆盖全市农村;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共建成农村文化大院1003个;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建成乡镇文化站34个;开展 “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积极推动农村电影工作。其次切实加强农村社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第一,解决认识上的误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新村建设,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综合发展,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第二,从规划抓起,切实发挥规划在社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通过规划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把保

14、护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等纳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规划中,社区建设批准实施前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规范必要的保护区域或保护项目,社区名称注重文化传承,做到村落和区域特色文化的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良性循环。第三,在广大农村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和鼓励农民群众制定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村规民约。第四,抓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机遇,发挥村落的特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建特色村寨、开发旅游业和挖掘一批民族民间的特色产品。如卫辉比干社区、封丘陈桥社区和原阳白庙社区,在规划和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与比干庙、陈桥驿遗址保护和中州大鼓传承相结合,确保了农村历史文化传承。二、如何把握和体现我市新型

15、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特点9、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新乡市从2006年开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最终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统筹考虑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所需要的城镇化、工业化,着眼于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以中心城市为主体,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注重风貌、传承文明、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循序进行”的原则,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科学发展之路。历经4年的努力,不仅有效维护和实现了广大农民的根本

16、利益,实现了粮食生产连续稳定增收,促进了农村农业发展,而且大大加快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无论是发展思路、政策措施还是工作成效,都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上级领导、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被省委、省政府确立为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今年有望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应了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顺应了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要求,顺应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实践经验,在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了以下六条基

17、本原则:一是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先行。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力度,促进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配置、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农村倾斜。统筹谋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立完善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二是坚持保护农业,保障民利。贯彻“重中之重”指导思想,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坚持不削弱农业基础,不损害农民利益,不减少耕地资源,不强迫群众意愿,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三是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培植产业支撑,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带动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坚持资源节约,要

18、素集聚。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落实“一户一宅”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积极盘活存量,建设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行标准厂房。整合资金项目,促进产业向集聚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五是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坚持市场化的基本方向,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宣传引导、资源配置、政策倾斜等方面搞好协调指导。一切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搞行政强迫命令,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六是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农民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实施过程中,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分批

19、推进,以点带面、全面铺开。10、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之所以在全国各地的类似探索中备受关注、备受肯定,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从根本上维护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动“三化”协调发展,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农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确保了农村耕地不减少和粮食的稳定增产。坚持按照11.05的比例复耕,使耕地在占补平衡的基础上略有增加;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粮食生产连年稳定增收。二是从根本上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不从农村挖土地、不在农民

20、身上打主意”,不以农民放弃土地和宅基地为身份转换的条件,同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创业就业,并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三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坚持“五项标准、一票否决”,一切尊重农民意愿,一切为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决不搞强迫命令。四是推动“三化”协调发展。坚持“一个主体、两个载体”的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中心城区现代化、县域镇村一体化新格局,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使之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和农

21、民就近创业就业的载体,促进一、二、三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努力做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三、如何保证粮食安全11、社区建设中如何保证耕地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稳定粮食生产基础?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守“严格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方略,通过贯彻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开展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试点等措施,尽可能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对少量必须占用耕地的,应通过拆迁复耕及时归还用地指标。对村庄拆并节约土地坚持按照11.05比例复垦,使耕地在占补平衡后的基础上略有增加。所有新型农村社区拆旧区全部纳入规划,可

22、以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复垦为耕地。据测算,首批启动的重点区域的36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6万亩。今年已整理建设用地3090亩。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累计拆除旧宅面积1.9万亩,复耕4100亩。同时,结合国家重大项目推进土地整治,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我市正在实施的黄河小浪底下游200万亩基本农田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在提高平原农区耕地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净增加耕地6万余亩;中科院在封丘县建立了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项目的实施可改造中低产田23万亩,发展高标准农业田1万亩,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项目,计划五年投资28.86亿元,建

23、设规模194.63万亩,净增耕地13.9万亩。12、如何确保粮食持续增产,推进粮食高产开发?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统筹考虑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农民增收,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治力度。一是结合社区建设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将村庄现有坑塘、边坡地、空心村,通过集中综合整治,进行复耕,置换到新型农村社区,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二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着力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累计改造中低产田241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6万吨。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495万亩,旱涝保收田达423万亩,近三年来调出商品粮53亿斤。三是实施粮食高产开发工

24、程,建立了60个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区,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900万亩,总产达到78亿斤,实现“七连增”;建立了10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产种量达10亿斤以上,农民可增收1亿元左右。13、结合社区建设,如何通过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结合社区建设,我们严格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社区居民采取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委托代理等方式推进土地流转,引导龙头企业、种植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规模经营,条件成熟的地方,农户可以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组建股份合作组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登记流转土地30余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25、1366家。通过土地合理流转,有效促进了土地集中耕种和区域化、规模化种植,使更多的农民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二、三产业。四、如何确保农民利益1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如何确保农民利益的?我市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保障农民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在农民建房方面,社区启动建设之初,就强调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制定“五项标准、一票否决”,不强迫命令,不强制拆迁,不损害农民利益,否则一票否决,从规划编制、户型选择、建设模式到成本核算等,全程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庄重建、迁建和合并及农户建房方案等,均须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施行,并无条件地让群众参

26、与监督工程建设和质量全过程。在改善居住环境方面,“基础设施政府搞,资金不让群众掏”,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市、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4.9亿元;整合上级涉农资金1.5亿元;成立强农发展投资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企业捐助,集中投向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对每个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及便民超市、标准卫生室、文化大院、中心小学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大大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在土地权益方面,坚持“不以农民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所有权”为身份转变的前提,坚持“不从农民手中挖土地、不在农民身上打主意”的改革初衷,并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房屋等资源资产化

27、,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而且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对村庄整合拆并节约土地,在确保占补平衡后适当增加耕地的基础上,剩余土地指标的90%作为集体建设用地置换到产业集聚区,通过参股、租赁、转让、合作等方式用于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带动农民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其余土地收益专户储存全部用于新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如辉县市裴寨新村建设平掉了一个荒山头,不仅不占用一分耕地,还新增土地600亩。其中100亩种大棚,解决近500农民就业;80亩地建设商业街,全部归当地农民经营;180亩用于集聚区建设,安置近2000名劳动力。在解决农民就业方面,规划建

28、设了28个产业聚集区和专业园区,辐射全市半数以上的乡镇、1/3的建制村和100多万农村人口。同时制定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政策措施,目前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6700余个,带动10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全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占劳动力总数的近2/3。新乡县固古寨镇祥和新村社区入住320户、1280口人,已有701人到集聚区上班,人均年收入达1.3万元。省级贫困乡延津县王楼乡仅棉织厂就达14个,可吸纳10%的农民就近就业。在社会保障方面,通过完善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研究出台了66个配套政策文件,逐步消除城乡居民之间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切实保障农民权

29、益。农民在入住社区的同时,便享受到了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城市户口、房产证等本本。还对每个社区选配一定比例的优秀教师任教,配备至少一名财政全额供给的全职医生。并将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困难群众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保障标准由原来的农村人均低保60元提至城市标准145元。15、群众是否具备到社区建房能力,特别是困难户如何建房?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我市农民收入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目前已突破5000元,农民逐步走向富裕。根据抽样调查,按照我市目前建房每平方米造价500元左右,户均建房投资10万左右,全市60%的农户年均收入在3万左右,自有资金在10万元左右,基

30、本可以满足建房投资需求;35%的农户年均收入在2.3万左右,自有资金在78万元,建房资金缺口仅23 万元。针对部分农户自有资金不足问题,我市积极加强金融机构对新型农村社区农户建房贷款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在新型农村社区建房或购房的农户,给予贷款支持,贷款金额一般在3-10万元,期限一般为5-8年。今年以来,全市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户建房贷款1.64亿元。对于极少数困难户,通过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利用危房改造资金解决。16、村庄整合后如何处置集体经济产权?一是土地承包关系。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暂不涉及土地承包关系的调整,社区整合村庄仍然保留各自的土地所有权,保持原有的土地承包关系,确保

31、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不因村庄整合而受到侵害。规划社区所占土地,由被整合村协商提供,占用农民承包地的补偿,可以在旧村完全搬迁前,由村或乡镇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待旧村全部搬迁,复垦耕地后,再从复垦耕地中置换补偿。二是集体资产产权。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原有行政村的土地、集体资产、债权债务隶属关系暂不改变。社区新修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经营性资产由社区服务中心的人员统一经营管理,产权属于入住社区全体群众。社区运行管理产生的费用通过社区资产经营收入、政府补助和村集体补贴三条途径解决,不向社区群众收取任何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按照资产变股权、社员变股东的思路,逐步推进集

32、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行清产核资、成员界定,明确股份设置,完善法规章程,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或有限公司,将集体资产量化到村民,村民凭资产证明获得一定收益。17、新型农村社区有什么优惠政策?为引导群众入住新型农村社区,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办理城镇居住地居民户口等有关证件,可享受养老保险和城市低保,目前,全市已为403户社区居民办理了房产证,为848名社区居民办理了城市低保,为2.8万名社区居民办理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二是拿出一定比例的教育附加费资金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的学校建设,并选配一定比例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任教。三是每个新型农村社区至少配备一名财政全额供给达到一定任

33、职条件的全科医生。目前已有6个社区配备了高素质的医生。四是各商业银行提供一定数额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建房、购房,贷款金额为35万元,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五是建房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或补助建筑材料,免费提供宅基地,减免建房各类收费。六是为群众在新型农村社区建房办理房屋产权证,允许在县域内进行流动。七是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对入住社区的农户,暂不收取社区运行管理费用,减轻农民的负担。八是继续享受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惠农补贴政策等。九是鼓励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对社区有就业愿望的农民优先安排到当地聚集区企业就业。据抽样调查,入住社区的农民80接受了培训,户均总收入为3

34、.4万元,比入住前增加1.5万元,增幅达78%,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十是开展“联包帮建”。抽调市、县、乡三级1000名干部,向重点区域规划的每一个新型农村社区派驻一支3人以上的工作队,一包三年不变,重点是帮助社区做好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宣传组织、创业就业等。五、如何尊重群众意愿18、社区建设如何尊重群众意愿?我市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在社区启动建设之初,坚持“五项标准、一票否决”,即:建设规划群众认可、上级批准,被整合村庄无新批宅基地,新占用土地手续合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始建设,农民开始到社区建房;必须尊重群众意愿,不强迫命令,不强制拆迁,否则一票否决。始终坚持尊重群

35、众意愿,注重宣传引导,严禁强迫命令。在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对社区选址、社区名称、规划、住宅模式等进行研究讨论,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开始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鼓励条件较好或急需建房的群众先建,条件较差或暂不需要建房的可以后建,决不搞行政强迫命令;对于社区住宅,规划设计不同造价的户型供群众选择,避免农户建房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从目前实践看,通过科学引导,有效克服了过去盲目建设造成一系列弊端,产生了良好效果,入住社区农户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入住社区的农民积极性高涨,尚未住进来的农民也渴望早日搬

36、进来。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农户愿意到社区建房,并希望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农民从不理解到踊跃参与,外界从质疑到前来取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由过去政府做工作推着群众干,转变为群众积极性高涨,主动拆掉旧房到新社区建房。不少地方农民到社区建房出现了由原来的政策引导“先建后拆”发展到现在的积极主动“先拆后建”。19、村庄合并社区是否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根据我市农民的耕作习惯,耕作半径一般在2.5公里以内,至多不超过3公里。所以,我们在进行社区选址时,要求耕作半径不超过3公里。同时随着农村路网的逐步完善和农村交通工具的进一步普及,农民很少徒步到农田耕种,农民对土地耕作半径要求大为降低

37、。另外,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从事田间耕种的时间大为减少,年耕种时间平均不超过两个月。同时,在村庄规划时,也考虑大型农机具的停放问题,建有农机粮食储藏室或农机具堆放点。如,长垣县常村镇柳桥社区,统一规划了集中存放库,用于集中停放大型农机具。牧野区根据群众需求,规划设计4+1户型,地下一层用于存放农机具及杂物。六、如何推动“三化“协调发展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20、推动“三化” 协调发展的基本做法?坚持“一个主体、两个载体”的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中心城区现代化、县域镇村一体化新格局;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使之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

38、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和农民就近创业就业的载体,促进一、二、三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突出城镇化,协调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走人口转移型和结构转换型相结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集聚集群集约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推进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使城镇向农村延伸、农村向城镇靠近,加快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就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一是抓以城带乡,加快中心城区现代化步伐。确立区域经济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素质人力资源培育基地、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科学编制城

39、市发展规划,实施“3010”民生行动计划(30分钟经济圈、10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态圈),开展“新城杯”竞赛活动,坚持以交通为导向推进城镇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以路网建设为核心,2006年以来投资148亿元,初步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六个县(市)的30分钟经济圈。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9座,污水处理能力51.5万吨,市区、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0%、80%。推动市区产业升级。着力培育电池与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汽车及零配件、特色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战略支撑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9:49.4。改善人居环境。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260亿元,完成旧城改造面积80

40、0余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60万平方米、廉租房96万平方米、在建保障性住房41万平方米。通过城市创建打造城市品牌,成为国家卫生、园林、森林、优秀旅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城市。二是抓新型农村社区,推动镇村一体化发展。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带动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以镇村一体化衔接城乡一体化。积极发展小城镇。制定了关于完善城镇功能加快中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编制完成8个县城、36个重点乡镇 “三化”协调发展规划,加快城镇规划区以水、电、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城到重

41、点镇(产业集聚区)的双向四车道生态道路走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按照“政府引导、规划先行、注重风貌、传承文明、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循序进行”的原则,将农民建房纳入城镇体系加以规划引导,把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社区,力争今年年底前首批规划的369个新型社区全面启动。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基础设施投入以政府为主,社区建房以农民为主,每个新型农村社区财政安排1000万元,加大社区学校、社区服务中心、超市、卫生室、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每个社区选配一定比例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任教,配备至少一名财政全额供给的全职医生。力争今年年底52个示范社区基本达到新社

42、区标准。三是抓产业带动,推动“三化”协调发展。我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积极培育产业支撑,以产业促就业,逐步实现就近转移农民、就近富裕农民、就近城镇化。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吸纳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编制完成28个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 “三化”协调发展规划,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增强承载能力。28个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12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达4611家,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达46.9万人。推进农产品加工创业园建设,鼓励农民就近创业就业。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利用村庄整合节约出的部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远离集聚区的乡镇规划建设

43、农民创业园,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农村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创业就业。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6700余个,带动10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全市已经有150多万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占劳动力总数的近2/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粮食生产连年稳定增收,总产突破78亿斤,优质粮比重达85%。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小麦优质化率100%。加快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建设,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和省农科院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顺利推进。发展品牌农业,认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分居全省第1位、第2位。创新经营体制,登记农民专

44、业合作社辐射38%的农户。目前全市确立的36个重点乡镇,已按照“三化”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科学编制了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做到相互衔接,实现“四规合一”,协调推进“三化”进程。如辉县市孟庄镇,着眼镇村一体发展,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两大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扩大镇区、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的路子;优化企业结构、创新经营体制、发展产业集聚区,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走区域推进的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形成镇区、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

45、区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09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3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50元,上缴国家税金2亿元,均实现了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先后荣获全市明星乡镇、全省中州名镇、全国十佳和谐小城镇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荣誉。21、如何处理新型社区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与推进城镇化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具体体现,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仅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了载体,也避免大城市病出现找到了途径。另一方面,推进城镇化可以辐射带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镇村一体化步伐,促进“三化”协调发

46、展。近年来,我市按照“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镇(集聚区)、建设新村”的理念,构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和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四级配套的城镇体系,促进人口、产业、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实现就地转移农民,就地富裕农民,就地城镇化。我市规划的1050个新型农村社区,位于市区周边、县城规划区和镇区的社区约有246个,按照一个社区6000人左右的规模,涉及人口约120万人,全部建成后可将我市城镇化率提高26%。22、如何解决社区农民就业增加收入问题?引导农民入住新型农村社区,坚持建得起、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安居”是前提,“乐业”才是根本。对此,我们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过程中,坚持把培育产业

47、支撑、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首要前提。一是将已入住新型农村社区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青壮年(1645周岁)的劳动力全部纳入职业教育培训范围优先免费培训,有创业愿望的人员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二是依托产业集聚区,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入住社区的劳动力,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如长垣县南蒲社区,依托省起重工业园区、新城工业区,规划建设了三个工业小区,并以此为载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先后引进30多家企业,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家,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安置了大量劳动力,仅河南瑞华管业有限公司就安置1500余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5万元。三是推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公司和种田大户集中,实现农业规

48、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长垣县宏力农业公司租赁农民土地发展2万亩红提葡萄园。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实现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超过20万亩。四是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09年各类经济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农户占总户数的36%。五是学习长垣“全民创业”经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入住社区的有劳动能力的农民80接受了培训,从事一、二、三产劳动力比例由入住前的50.2:43.3:6.5转变为入住后的20.9:53:26.1。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入住社区后,户均总收入为3.4万元,比入住前增加1.5万元,增幅达78%,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民入住社区后户均收入增长大大超过原

49、来收入增长水平。七、如何解决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问题23、如何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根据试点调查测算,平均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农村道路和供排水、污水处理、电力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等)建设投入约519万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学校、卫生室、文化大院等)投入约436万元,合计955万元。按照每个社区1500户、6000人计算,人均约1600元,全市建成369个新型农村社区,需投入35亿元。我们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户建房以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让群众拿一分钱,通过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筹措机制,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一是调整财政支持结构、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每年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共计4.9亿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合上级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强化县级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