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关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关系一、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此次课程改革是在继承前七次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的。改革,要继承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改革本身包括继承。改革弊端需要勇气,继承好的传统同样需要勇气。譬如,对知识的看法。有一种错觉,以为新课程不大需要知识了。我们要在思想上十分明确,知识是必需的,否定知识,课程便不复存在。关键是学习哪些知识,怎样获得知识。要不断地除旧布新,要学最必须的、先进的知识。拿语文课程来说,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的知识以及词句段篇等基础性的知识,怎样听、说、读、写等策略性的知识,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
2、展综合性学习等所必需的新知识,都应进入语文课程和教学之中。知识的获得,以往的教学,过于注重 口耳相传,甚至是教师一味的灌输。语文课改倡导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以往的语文教学把目标主要定位在认知上,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改倡导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又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
3、角色是不一样的。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育者,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就是服务。因此,对目前并不少见的角色错位的教学,突出教师“自我”、追求形式翻新的教学,要有分辨能力,不仅不要效仿,而且要敢于说“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薄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学生更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心头的智慧之火,使他们爱语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导读,导思,
4、导练,使他们爱学语文,并逐渐会学语文、学会做人。 这就要培植每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要千方百计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力和潜力,期待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是学好语文不竭的动力。 这就要加强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指导。譬如阅读教学,怎样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怎样在学生每次读书、实践之前把要求提得明确、恰当?怎样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读、议?教师怎样在指导学生读议的过程中,通过点拨、示范、讲解等进行指导?怎样围绕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练习和适度拓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是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
5、深入下去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培养语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就能做到凭直觉和自动化,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这就要探索不同课型、不同课文基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拿阅读教学来说,“整体部分整体”是不是最基本的教学过程?先是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交流初步感受,并提出问题、困惑。再是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接下来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启发,揣摩文章的写法。最后,是适度拓展。如,开展相关阅读,进行
6、灵活多样的小练笔。我们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又要针对不同课型、不同课文,探索简约、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鼓励、提倡在相互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形成有个性色彩的教学模式。 三、正确处理自主与指导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等权利。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
7、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是“教是为着不需要教”,这就深刻地提示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可能获得“不需要教”的能力。但是当前有一些老师并没有完全吃透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出现学生自由过多,教师指导不足的现象。(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举例。)这里仅举一例,有一位老师在讲草船借箭时,学生分别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
8、等角色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指导说:“课文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来读书研究,注意抓住他的特点。”结果是学生各自分析自己所选的人物,也有一定见解,但是探究过于分散,而对“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这个关键问题却缺乏完整的认识,对文本的思想价值未能准确把握。 在这次对课程标准的修订稿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这是非常正确的。在课改到今天,应该说这一思想的提出也是非常及时的。 前一阶段,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出现勃勃生机,但也出现了教师该讲的内容而不敢讲的现象。我以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形式
9、之一。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学习,好比鸟的双翼,鸟只有双翼才能展翅高飞。这两种方式,应该互相补充,不是强调了一个方面就忽视另外一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这两种方式,既要防止“一讲到底”,又要防止“一议到底”。该讲的内容还是要讲,比如对古诗和一些传统课文背景的必要介绍,对学生经过讨论确实无法解答的问题的讲解,对课文必要的小结等等。但讲解要有的放矢,要少而精,要点拨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讲在点子上,并且讲解要有启发性。 四、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大家知道,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做出周密的安排。上一堂课,教师必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和教材的具体要
10、求,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先设定“三维”整合的,既明确又适当的教学目标,预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预先设计教学计划(教案)。预想是很重要的。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完全按照预设进行,而忽略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东西。其优点是周密而严谨,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其缺点是“统”得过死,不能根据学生和课堂发生的变化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生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使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
11、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新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读者,是富有巨大的认识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具有个别差异性的生命体,因此教师应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的预设不可能十全十美,滴水不漏的,它有时会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 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
12、辩证统一,只要有利于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要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去担心预设的进程“失控”。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我们赞赏教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动态生成的情况,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顺学而导”。 五、正确处理方法与效果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知识与能力,方法,情感等等内容,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地说,语言素养以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体验、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研究能力等的
13、融合。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也是检测阅读课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课程标准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提出许多有针对性的,富有创意的建议,比如:“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等。 究竟根据何种标准来选择教学方法,才能使阅读教学获得最佳效果呢?我以为:1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2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3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4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5教学方法要符合现有条件和规定的教学时间;6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师自身可能性。 在阅读教学中,目的和方法以及方法与方法之间,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般说来,引领学生个人阅读文本是主要的方法,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辅之以集体讨论、多媒体演示、演课本剧、体验探究等方法。对阅读教学来说,各种方法都是必须的,没有优劣之分。但是一堂课选用哪种方法,孰轻孰重,则要根据在解决教学任务时效果的大小来确定。我比较主张在一节课上,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