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措施.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96367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措施.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措施2009年3月第ll卷第2期宁夏党校学报JoumalofNingxiaCommunistPartyInstituteMar.,2009Vo1.11No.2【探索与争鸣】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措施杨春晖(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宣教处,宁夏银川750001)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形成了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但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键词:农民工;农民

2、工权益保护;三农问题中图分类号:D9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09)02008903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农民工在建筑,纺织,勘探和环卫等诸多城市人不愿从事的艰苦行业中辛勤劳作,为所在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制度,社会等原因,他们却成了”二等公民”.并且,在现实中,农民工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待遇却没有与其贡献成正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身财产权益得不到保护.一是就业歧视.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在次属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从事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粗工作.一些地方和部门以优先保障市民就业为理由,在招工程序,招工比例,务工比例

3、,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门槛和壁垒,使农民工遭受就业歧视.许多城市和单位要求进城务工农民办理多种证件,成为进城务工农民的一大经济和心理负担,从而增加了农民工进城费用和从业自卑心理,人为地抬高了就业门槛.二是工资待遇低下.工资待遇即指劳动报酬权,是指劳动者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的权利.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屡屡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最普遍的是工资水平较为低下和私营企业主故意克扣或拖欠工资.一些企业往往把最低工资标准当作实际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水平与物价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成比例,导致社会平均工资的差距不断扩大.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仍较普遍,克扣或变相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

4、较为突出.三是休息休假的权利没有保障.劳动者应该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但是,许多用人单位低成本雇用劳动者,并通过延长或占用进城务工农民的休息休假时间来获取高额利润.许多农民工在节假日加班,却未享受过加班工资,有些企业甚至通过扣留部分工资作押金,强迫农民工加班加点.长时间的加班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也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四是工作环境,条件恶劣.农民工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情况下都从事那些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甚至是在有毒有害环境下工作.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且劳动条件差,缺乏基本的劳动安全保护和卫生措施,恶性工伤事故屡见不鲜.许多企业往往使用缺乏防护措施的旧机器,噪声,粉

5、尘,有毒气体严重超标,又不配置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加上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致使许多农民工深受工伤,职业病和自然疾病的困扰.2.社会权益得不到保护.一是生活条件恶劣.农民工自身的经济水平和承受能力,使他们在吃,穿,住等生活方面比较拮据.农民工的城市生活处于”孤岛化”状态,他们往往住最差的房子,吃最便宜的食物,穿最廉价的衣服,业余文化生活枯燥单调,常年过着工作一吃饭一睡觉一再工作的单一生活.二是社会保障普遍缺失.工伤参保率低,伤残医治赔偿困难.医疗,养老保险空缺,后顾之忧难以解决.遇到生病,工伤事故,单位只给予少量的补偿金,许多情况下,连这点微薄的补偿金也无法保证.当农民工被所

6、在企业解雇以后,生活就会失收稿日期:20090116作者简介:杨春晖(1977一),男,回族,宁夏吴忠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宣教处干部,主要从事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监狱法等方面的研究.89去保障.农民工生病时,由于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以致病重而重新返贫的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受教育权利不平等.农民工得不到有效的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培训等,其子女不能顺利得到或完全得到受教育的权利.除此之外,农民工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农村的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教育,辍学,失学人数增多,学习质量下降.与其他工薪人员相比,同样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劳动者,农民工却是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

7、损害的弱势群体.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体制因素.对农民工的限制和歧视根源于制度上的限制和歧视.农民工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种职业,实际上它跟农民一样更是一种制度性身份.造成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不是单项制度,而是一整套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人事制度,人口迁移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乃至于政治制度.这些具体的制度从总体上将农民与城市居民分离开来,造成了城乡不平等的二元结构和社会体制.现行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正是当前农民工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制度基础.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赋予每个人的户籍身份,几乎不能改变.以目前的五大社会保险体系为例,保障农民工生命健康的

8、工伤保险基本上与农民工无缘,因为他们不是城市职工.失业保险也是与农民工无缘的,因为他们在农村有”土地保障”.养老保险的参保形式也使得本来收入就很低的农民工很难参保.2.法制因素.法律法规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根本保证.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是导致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一是对劳动者保护力度不够.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处于弱势地位,但相关法律没有向劳动者采取倾斜保护,无法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法律保护.二是劳动法规定的”先仲裁,再诉讼”的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寻求救济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比较高,而救济效率却很低.在劳动争议案举证责任方面,套用民事案件审理中的”谁主张谁举证”的诉讼原则,而农民

9、工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取证,质证能力有限,一旦发生纠纷,往往无法举证或无力举证.三是执行力差.如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事实上,劳动稽查力量薄弱,在技术,设备和人员的配备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对于不签合同的用人单位,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手段.3.观念因素.误解,歧视外来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少数城市居民的自我优越感以及对外来农民工的误解,歧视和排斥,很容易伤害农民工的自尊心与感情,从而加剧了市民与农民工之间的隔阂与紧张情绪,如此极易引发少数农民工对城市居民的不满与对立,进而对社会和谐稳定也会埋下隐患.4.自身因素.除了以上外在因素,农民工自身缺乏自我保护

10、和维权意识,没有强大的组织力量也是农民工权益受到侵犯的重要原因.由于无差别的体力劳动市场供大于求,所以,大多数农民工就会以找到工作为首要条件.相对应的,农民工对于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却考虑得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考虑.有的农民工由于法律知识缺乏和法制观念淡薄,在维权中因证据不足求助无路时,往往铤而走险,采用非法讨薪等简单手段维权.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农民工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往往各行其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集体维权的强大合力,甚至因畏惧侵权方的强势而不敢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其在与用人单位的抗争中始终处于劣势.二,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措施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

11、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解决农民工问题既要以人为本,还要统筹兼顾.所以,要使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共享和谐社会,亟须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实践.1.改革体制,使农民工真正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平等权.按照我国宪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到顶并健全机制体制,通过一系列机制体制的改革实施,保证农民工在城市的最低生活标准,保证农民工生存权及其他各方面权利的实现.我国目前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一种变相的社会身份等级制,在这种结构框架中,农民工的权益实际上大多在社会权益保障的范围之外.当前亟须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政府应当尽快放松原有的户籍制度,允许在城市有合法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农民工

12、转为市民,使农民工真正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平等权.承认农民工作为劳动者所应享有的基本劳动权利,取消各地歧视农民工的劳动法规,条例.要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把职业作为划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主要标准.要把农民工对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和住房等设施的需求纳人城市公共服务的范畴,积极探索适用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2.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监察力度.首先,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立法.要加快清理各种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政策规定,社会各方面都要树立理解,尊重,保护农民工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要适时修改和完善劳动法,进一步增强劳动法对农

13、民工的保护作用,加强和完善劳动合同法劳动安全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深入实施,尽快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劳动关系权益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农民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并依法享受必要的社会保障待遇.其次,加大劳动法律的执法和监察力度.各级政府和劳动执法部门要高度重视劳动法律的贯彻和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对一些企业不能遵守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存在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辞退农民工,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方面的违法行为,要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全面加强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管理工作,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劳动执法部门,要积极建立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

14、.当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案件投诉到这些部门时,应当做到及时立案,及时查处,迅速执行,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3.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因为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分散等原因很容易导致农民工在维权中成为弱势群体.所以,努力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党组织,工会等组织应该加大在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三资”企业中建立基层组织的力度,将农民工吸纳为组织成员,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工会要通过自身市场化的运行,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构建农民工维权的组织架构,改变农民工组织散漫,管理分散,维权乏力的状况.要积极在农民工群体建立工会组织,变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个别劳动关系为

15、工会与用人单位的集体劳动关系,确立工会对农民工的集体劳动代表者身份.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成立农民工自治组织.农民工在以往的维权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老乡会,联谊会等非正式组织,政府应该正视并鼓励其存在,使其实现自治,并引导这种非正式组织逐步实现合法化,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4.加强农民工实际操作和安全技能培训.政府和社会应该从建设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高度,继续增加社会教育培训投入,加大对农民工以实际操作和安全教育为主的劳动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覆盖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对用工量大,技能要求高的工种,要适当延长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多方联动

16、,加强培训.社区教育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应该主动上门,提供对农民工的培训服务,推动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企业也应该投入资金,为农民工提供培训机会,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还应该给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教育.制定激励农民工学习的综合措施.教育,司法,劳动,人事,工会等部门要联合起来,形成综合政策,建立教育培训与农民工就业,提薪,升职等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加强宣传和表彰力度,引导并鼓励农民工积极参加包括工作技能,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5.着力解决农民工维权的相关具体问题.要规范农民工工资管理,切实改变工资不高,同工不同酬的状况.用人单位不得利用提高劳动定额变相降低工资水平.延

17、长工作日,占用休息日以及法定节假日的,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资.要依法保护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规程及标准,企业必须按标准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向农民工发放劳保用品和劳保补贴,对从事可能对自身产生危害的执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要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尤其是在农民工比较集中,工伤风险较大的建筑,冶炼,煤炭采掘等行业,引导农民工积极参加工伤保险.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重点解决农民工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以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基础,建立健全缴费低,覆盖广,参保灵活,转移方便的农

18、民工养老保险机制和办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农民工直接纳入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Onthe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oftheProtectionofPeasantWorkerSmghtsandInterests,T,ANGChunhui(PropagandaandEducatione,JustiBureauofNingxiaHuiAutonomousRegion,Ningxia750001,China)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moreandmoresurplusmrallaborforcespourintocit

19、iesandtownshiDenterprisesforemploymentwiththeacceleratedprocessofindustrialization,modemizationandu小anion.estab.1ishinganewhugefarmersgroupwhobecomeimportantcomponentofChinasindustrialwod(ers.IttersetdeHntofpeasantworkersproblemrelatestofinalsolutiontoproblemofpeasant,agricultureandmrala】臁suchaseconomicdevelopmentandpeasantsincreaseincomeaswellassocialdevelopment.Keywords:peasantworkers;theprotectionofpeasantworkersrightsandinterests;problemofpeasant,cu1一tureandruralareas责任编辑:陆平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