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99968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检验医学事业在近二十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各种先进的全自动检验分析仪器以及各种更完善的检测系统在国内得到普及和广泛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和效益,更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使检验结果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使部分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产生了盲目依赖性。因此,全程质量控制概念的提出及其工作的开展,是使检验结果具有可靠性的根本保证。(精密度是指重复检测值间的一致性;准确性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前 言,全程质量控制(TQM),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

2、个过程 一是医生提出检验申请,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了明确诊断、鉴别诊断或治疗,从循征医学的角度选择最直接、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提出检验申请;二是标本的采集、保存与运送,这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分析中质量控制,主要涉及,这些都需要实验室有完整的质量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等多方面因素,人员素质,仪器效准,量值溯源,方法选择,试剂匹配,分析后质量控制,涉及到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合格报告的产生及实验结果发给临床,临床医生能合理地分析报告,正确的运用数据,用于诊断和治疗。这就需要检验科经常地与临床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往来。,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前

3、质量管理是决定检测结果“真实准确性”的前提,其执行主体有别于分析中质量管理,全员参与是其特征,包括检验人员、临床医师、护士、护工人员以及受检者本人,任一环节的疏漏或不规范均可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概 念,分析前质量管理,概念:,为保证检验结果真实可靠和有效,针对“分析前阶段”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各个环节所采取的相应质控措施称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前阶段”?根据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具体要求(ISODIS15189)所述,“分析前阶段”被定义为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到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此期终止。

4、,一、检验申请单的格式及申请要求(1),分析前质量管理,1、申请单的格式,检验申请单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受检者惟一性标识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房、门诊号或住院号、床号、临床诊断或疑似诊断、检验标本类型、检验项目、送检日期(年、月、日)、收到标本时间和发出报告时间、收费记账以及检验号等,为便于医师填写并减轻其负担,各医院临床实验室根据自身开展项目 的情况,可分类将送检标本和检验目的直接印刷在检验申请单上,供 医师选取。按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体液(血、尿、便、体液常 规)、临床微生物设计,每种申请单可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一、检验申请单的格式及申请要求(2),分析前质量管理,2、申请单的填写

5、要求,按照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的要求,应有临床医师 用钢笔书写,字迹应清楚,不得涂改,更不能因潦草而难以辨认。填写时应按照申请单格式逐项填写,不得遗漏,在“年龄”项不能以“成”字代表所有成年人,应填写具体年龄,在某些具特殊情况下,“姓名”项可填“无名氏”(如突发事件中的昏迷患者)或“XXX之子”(新生婴儿),也可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在保密性体检时)。,关于“临床诊断”项,确诊病人的必须填写,初诊病人可填写“拟诊 XXX病”或“XXX病?”,健康体检或普查时,可填写“体检”二字。最后,申请单上应有申请医师的正楷签名(全名或姓名印章)。,二、检验项目申请原则(1),在对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就诊者

6、需要做那些检验、何时做检验,这得由临床医师根据就诊者的主诉、症状或病情变化情况做出决定并提出检验申请。检验人员理应在参与检验项目的选择中发挥积极主动的指导作用。,分析前质量管理,(一)、检验项目的申请原则,1、有效性,主要考虑该项检验对某病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考虑诊断价值。,2、时效性,及早确诊这是临床医师和患者共同的期望。在检验工作中应尽量满足这一要求。几种试验同时进行,这样可以缩短确诊时间。近年来在生化、免疫等领域形成了许多“组合”,这应该是以向临床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及帮助临床医师尽早确诊为目的。,3、经济性,在保证及早确诊及向临床医师提供有效信息的前提下,应考虑选用费用较少的检验项目,以

7、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但“经济性”应从成本效果总体上来分析,不能简单从某一检验项目收费来考虑。,分析前质量管理,二、检验项目申请原则(2),(二)、参与检验项目的选择,检验项目的选择是临床工作与检验工作结合的起点,检验人员在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原因如下:,1、检验医学近来发展很快,新的检验项目不断出现,原有的项目不断 被更新,临床医师可能会对新的检验项目及其应用不够了解。这时 就需要检验人员予以介绍和推荐。,2、检验人员在对病人标本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临床医生发现不 了的情况,这时检验人员有责任提醒医师作相关检验。如肉眼检查 病人无黄染现象,但血清黄色较深,应建议做有关胆红素的

8、检查;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嗜酸粒细胞增多,应建议做寄生虫或过敏原的相 关检查等。,3、事实上,临床医师忽略某些检验,或某些检验项目被选用但不合理 的情况并不少见。无论是提高医疗质量还是防范医疗风险,协助临床 医生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是检验人员的职责。检验人员应是沟通临床与 检验工作的桥梁,当然,检验人员应是建议性的意见。,分析前质量管理,二、检验项目申请原则(3),三、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的要求(1),在分析前质量管理过程中,患者的情况和状态对能否正确反映患者的各种生理指标有重大影响,许多非疾病因素所引起的检测结果变异,即便在一个很规范的实验室,分析仪器也非常先进,而且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工作也做得非常好

9、,最终仍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为了使检验结果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医护人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状态要求和影响结果的非疾病性因素,并将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要求患者给予配合,使所采集的标本尽可能少受非疾病因素的影响,保证所采标本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的疾病状态。,分析前质量管理,(一)、生理性变异,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理性变异包括:,1、情绪(精神状态),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可以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可使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糖、血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等升高。,分析前质量管理,三、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的要求(2),2、生物钟周期,由于人体存在多种生物周期,许多检测项目随各周期代

10、谢状态的不同,也呈现出周期性变化。,(1)日周期节律: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清晨56时最高,凌晨02时最低;甘油三酯、肌酐、转铁蛋白、血清磷、血清铁下午增高;尿素、胆红素 下午降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清晨最高,嗜酸粒细胞下午最低;尿 淀粉酶上午较低,晚餐后最高等等。,(2)月周期节律:如性腺激素随月经周期而变化,雌二醇在排卵时最高;胆固醇在 月经前期最高,排卵时最低;醛固酮在排卵期比卵泡期有近两倍的增 长;铁和锌在行经期水平下降。,(3)生命周期改变:如绝经期后性激素水平降低,而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血脂相应 升高。,分析前质量管理,三、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的要求(3),(一)、生理性变异,

11、3年龄,在人的一生中,不同年龄阶段,其新陈代谢状态不同,许多检测指标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因此临床实验室应调查和设定不同年龄段的参考范围加以区别,以消除年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新生儿(AFP、WBC中性粒细胞);幼 儿(血清ALP、胆碱酯酶、WBC淋巴细胞);中青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随年龄增长而渐增,其他指标变 化不大。);老年人(增高:促黄体生成素、儿茶酚胺、ALP、葡萄糖。减低:睾酮、雌二醇、降钙素、总蛋白、白蛋白)。,分析前质量管理,三、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的要求(4),(一)、生理性变异,4性别,在各种临床检验指标中,男女性别差异最大的当然是性别特异的性激素,如睾酮、雌二醇、

12、孕酮等。此外,性别的差异也表现在多种血液学和临床化学指标上,具体说来有两种情形。,(1)男性高于女性的指标:RBC、Hb、Hct、铁、尿素、尿酸、肌酐、葡萄糖、甘油三酯、LDL、转氨酶、肌酸激酶、胆碱酯酶、总蛋白、白蛋白、肌红蛋白等。,(2)女性高于男性的指标:HDL、载脂蛋白、网织红细胞、血清铜等。,上述检测指标的男女差别来自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如肌肉量、内分泌),与疾病无关,因此对存在性别差异的检测指标应有不同的参考范围。,分析前质量管理,三、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的要求(5),(一)、生理性变异,5种族,在种族间由于存在遗传特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某些生理或病理指标存在种族差异,如美国黑种人的

13、白细胞计数明显比白种人低,而CK明显高于白种人和黄种人;黑种人血液中的VitB12含量是白种人的1.35倍,脂蛋白a是白种人的两倍左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地域广阔,同样应考虑由于民族不同可能存在的生理差异。,分析前质量管理,三、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的要求(6),(一)、生理性变异,6妊娠,妊娠是成熟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在妊娠的前10周,血液中许多指标变化不大,但随着孕期延长,其变化逐渐显现,这主要是为适应胎儿生长发育需。母体生理系统产生相应的适应性改变,而使血液中许多理化指标发生正常的生理变化。如增高的有ALP、AMS、UA、GLU、AFP、CHO、TG、CA125等。降低的有血清总蛋白、

14、白蛋白、尿素、铁、钠、钙、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分析前质量管理,三、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的要求(7),(一)、生理性变异,(二)、生活习性,人们的生活习性各种各样,千差万别,而不同的生活习惯可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为消除这种影响,患者必须在采样前做相应的准备。,1、饮食 饮食对多种检测指标特别是生化指标产生较大影响。,(1)受进餐影响的指标及其变化:标准餐后,血中甘油三酯将上升50,GOT活力增加20,胆红素、无机磷、血糖、GPT及血钾水平上升15,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尿素增加5,等等。因此,这种检测指标均要求采集空腹血(采血前禁食12h)。当然,如果禁食时间过长,又会引起有的检测指标测定结果偏低,如补体C3、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2)食物性质不同对结果的影响:高蛋白膳食可使血尿素、尿酸、血氨增高;高脂肪饮食可使甘油三酯大幅度升高;高核酸食物(如内脏)可导致尿酸明显增加等。,(3)餐后采血不仅对上述检测结果有影响,餐后产生的血清混浊可干扰某些实验,分析前质量管理,三、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的要求(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