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ppt(修改).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999737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ppt(修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冠心病.ppt(修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冠心病.ppt(修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冠心病.ppt(修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冠心病.ppt(修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心病.ppt(修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ppt(修改).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极为严峻未来我国冠心病患病率,摘自 WHO 全球健康报告,血管内皮,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绞痛:稳定型、不稳定性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1979,WHO分型标准,临床分型,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

2、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严重类型。,MI的基本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多数是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破溃,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1.先兆,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临床表现,1.先兆,2.症状,(1)疼痛:最早最突出(2)全身症状:38左右发热(3)胃肠道症状(4)心律失常:多24小时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早,警惕室颤先兆,室颤为早期(24h内)特别是院前主要死

3、因(5)低血压和休克:20%的病人可见(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32-48%,临床表现,1.先兆,2.症状,3.体征,(1)心率增快,也可减慢,心律不齐(2)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奔马律”(3)除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都有血压下降,临床表现,1.先兆,2.症状,3.体征,4.并发症,(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2)心脏破裂:少见(3)栓塞:可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4)心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临床表现,心电图 实验室检查 超声心动图 放射性核素检查,血液检查 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心电图,(1)特征性改变 ST段抬高性MI心电图表现特点 非ST段抬高性

4、MI心电图表现特点(2)动态性改变(3)定位诊断,ST段抬高性MI心电图表现特点,面向梗死区的导联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坏死区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或与直立的T波融合成一条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损伤区 T波逐渐倒置缺血区,定位诊断 V1、V2、V3导联示前间壁MI V3V5导联示局限前壁MI V1V5导联示广泛前壁MI、aVF导联示下壁MI、aVL导联示高侧壁MI V7V8导联示正后壁MI、aVF导联伴右胸导联(尤其是V4R)ST段抬高,可作为下壁MI并发右室梗死的参考指标,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WBC增多、C反应蛋白增高等(2)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

5、T(cTnT)-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适于早期(4小时)AMI诊断和判定溶栓 肌红蛋白:最早,但缺乏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了解心室壁的运动和左心室功能,诊断室壁瘤和乳头肌功能失调等。,MI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下列标准中的2条:-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对老年病人,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而原因未明,或突然发生较重而持久的胸闷或胸痛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1.一般治疗 休息:未行灌注前,绝对卧床休息 吸氧:2-4L/min 持续心电监测:入住CCU病房 给予阿司匹林

6、:稳定粥样斑块、抗凝2.解除疼痛:吗啡、哌替啶等3.再灌注心肌:4.对症:消除心律失常、控制休克、治疗心衰等,3.再灌注心肌,(1)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2)溶栓疗法(3)紧急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溶栓疗法(thrombolytic therapy)1)适应证,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或病史提示AMI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小时(最好6h之内),病人年龄75岁 ST段显著抬高的MI病人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 ST段抬高的MI发病时间已达1224小时,如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可考虑,2)禁忌证,出血性脑卒中史,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

7、血管事件;近期(24周)活动性内脏出血(月经除外)、外科大手术、创伤史;未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或有慢性重度高血压病史;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恶性肿瘤等。,3)溶栓常用药物,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心律失常,利多卡因,阿托品等;电除颤,同步流电复律,临时心脏起搏器,升压药、血管扩张剂、补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等抗休克处理,控制休克,心力衰竭,其他治疗,吗啡(或哌替啶)和利尿剂,血管扩张剂,24小时内不宜用洋地黄制剂,,抗凝疗法;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冠心病

8、二级预防ABCDE原则,本次发病特点与目前病情 患病及治疗经过 危险因素评估 心理-社会情况,身体评估,一般状态生命体征心脏听诊,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病史,心电图血液检查,1.疼痛:胸痛 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3.有便秘的危险 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1疼痛:胸痛,一般护理:休息:12h内绝对卧床,逐渐增加活动量;饮食:第1天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正常;保持大便通畅;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严密监护,及早发现并发症止痛护理:吗啡、吸氧、硝酸甘油等溶栓护理康复护理:住院期、恢复期、维持期,1)询问病人是否有溶栓禁忌证2)溶栓前先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血型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溶栓药物2)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4)溶栓疗效观察,溶栓治疗护理,1疾病知识指导(运动、饮食、避免诱因)2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指导3心梗发作时自救知道,预后与梗死范围的大小、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恰当有关。住院90分钟内实施介入治疗,病死率可降至4%。病人死亡多发生在第1周内,数小时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者,病死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