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上)ppt课件模板.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0189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7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上)ppt课件模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上)ppt课件模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上)ppt课件模板.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上)ppt课件模板.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上)ppt课件模板.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上)ppt课件模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上)ppt课件模板.ppt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x,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上),演讲人,202x-11-11,01.,引言,02.,上册,目录,01,引言,引言,02,上册,第一节从晋故事到梁科、陈科第二节从“干支诏书”到甲子科、甲辰仪第三节从编纂条制到麟趾格、大统式,第一章魏晋以来敕例的编纂与格、式之源,第一节从晋故事到梁科、陈科,第一章魏晋以来敕例的编纂与格、式之源,一汉魏“故事”与晋故事二晋故事的编录与条文形态三从晋故事到梁科、陈科,第二节从“干支诏书”到甲子科、甲辰仪,第一章魏晋以来敕例的编纂与格、式之源,一“法令”与“干支诏书”二甲子科与壬辰仪,第三节从编纂条制到麟趾格、大统式,第一章魏晋以来

2、敕例的编纂与格、式之源,一敕例在北朝的活跃及“条制”的盛行二北魏编纂敕例的历程三敕例称“格”或“式”的习惯四麟趾格、大统式的性质与形态,第二章敕例编纂的立法化、法典化及其影响,第一节敕例编纂的立法化及其影响 一晋书刑法志提到的汉代法例编纂之作二敕例编纂立法化与新律、令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三敕例编纂立法化确定了法典与制敕的关系格局四敕例编纂立法化与魏晋以来敕例编纂活动的轴心,第二节敕例编纂的法典化及其影响 一魏晋以来敕例编纂法典化的途径和趋势二敕例编纂法典化与律、令关系的定型三敕例编纂法典化与条制的流行四敕例编纂法典化与若干过渡型法典的出现,第三章北魏前期立法与律、令形态、性质的变迁,第一节天兴“律

3、令”的性质和形态第二节神四年以来“改定律制”第三节太和元年至十六年修订律、令,第一节天兴“律令”的性质和形态,第三章北魏前期立法与律、令形态、性质的变迁,一天兴所定“律令”及其内涵二天兴“律令”的形态和性质深受汉魏影响三天兴律应是编集科条诏令而成的条制集四天兴令应是相关诏令集,第二节神四年以来“改定律制”,第三章北魏前期立法与律、令形态、性质的变迁,一神四年改定律、令的几个问题二关于正平元年“改定律制”三关于太武帝“改定律制”几点认识,第三节太和元年至十六年修订律、令,第三章北魏前期立法与律、令形态、性质的变迁,一孝文帝亲政前后的立法进程及其转折二太和改革与定律、令的关联三律、令体制的进化与太

4、和令的形态四关于太和元年至十六年立法的几点认识,第四章太和十六年后的官制改革与相关诸令的修订,第一节太和以前官制与令的状况第二节“太和中”所定“职令”与孝文帝的官制整改第三节太和十七年职员令与官制诸令的演变第四节太和十九年品令及相关问题第五节太和二十三年再修“职令”,第一节太和以前官制与令的状况,第四章太和十六年后的官制改革与相关诸令的修订,一官制“旧令”的状态二“旧令亡失”的背景:制度与令体形态,第二节“太和中”所定“职令”与孝文帝的官制整改,第四章太和十六年后的官制改革与相关诸令的修订,一太和中“职令”即太和十六年所颁官制之令二太和十六年“职令”的官制改革内容三太和十六年“职令”在官制改革

5、上的过渡性,第三节太和十七年职员令与官制诸令的演变,第四章太和十六年后的官制改革与相关诸令的修订,一推出职员令的背景二职员令的开创性和重大影响三职员令编纂的迫促与局限四职员令对太和十六年“职令”的损益,第四节太和十九年品令及相关问题,第四章太和十六年后的官制改革与相关诸令的修订,一制定“品令”的背景二品令解决的首先是官职的清、浊问题三“品令”非“职令”的重修而属创体四品令中的“士人品第”和“小人之官”五太和十九年“品令”的影响,第五节太和二十三年再修“职令”,第四章太和十六年后的官制改革与相关诸令的修订,一“复次职令”指的是什么?二“复次职令”应是对前此三令的总结和调整三“职令”之称及其在唐宋

6、类书中的佚文出处四对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的几点认识,第五章北魏后期令的修订与颁行,第一节北魏后期“令未班行”说不能成立第二节太和十六年以来令多颁行之况第三节太和以来未颁之令的两种情况,第一节北魏后期“令未班行”说不能成立,一“律班令止”的记载有问题二“朝令”的“未及班行”当属实,第五章北魏后期令的修订与颁行,第二节太和十六年以来令多颁行之况,一太和十六年及正始元年修成之令多已颁行二太和十六年以来及正始元年已颁而篇名可考之令三太和十六年以来及正始元年已颁而篇名不详之令,第五章北魏后期令的修订与颁行,第三节太和以来未颁之令的两种情况,一令篇有大体修成而未颁及久修未成而无从颁行者二太和后期以来改

7、制与礼仪诸令的纷纭难定三关于北魏后期令制定和颁行的几点认识,第五章北魏后期令的修订与颁行,第一节科、格、式义项沿自汉代以来,第二节科、格、式在法制领域常指敕例,第三节科、格、式与条制:敕例指称方式的灵活不定,第六节科、格、式所指敕例的源与流,第五节科、格、式所指敕例与律、令的关系,第四节科、格、式所指敕例的基本状况,第六章北魏的科、格、式与条制,第一节科、格、式义项沿自汉代以来,一“科”的几种含义二“格”义与“科”相类三“式”可指法与“科”、“格”同,第六章北魏的科、格、式与条制,第二节科、格、式在法制领域常指敕例,一科、格、式所指多与律、令有别二科、格、式可泛指法条而不指代律、令,第六章北魏

8、的科、格、式与条制,第三节科、格、式与条制:敕例指称方式的灵活不定,一科、格、式可互称二含有多条规定的科、格、式可称“条制”三科、格、式及条制皆非法律专有名词,第六章北魏的科、格、式与条制,第四节科、格、式所指敕例的基本状况,一“科”、“格”、“式”所指敕例的形成程序二“科”、“格”、“式”所指敕例的基本性质,第六章北魏的科、格、式与条制,第五节科、格、式所指敕例与律、令的关系,一作用和地位视律、令的状态消长波动二刑事敕例的删定入律与代律而行三定令的曲折与敕例的活跃四北魏律、令与敇例关系的发展态势,第六章北魏的科、格、式与条制,第六节科、格、式所指敕例的源与流,一有关指称习惯的源与流二北魏敕例

9、盛行的两个源头三孝文帝以来礼制与法制、刑事与行政敕例的分化趋势四正始立法以后对科、格、式的清理与编纂,第六章北魏的科、格、式与条制,第一节北齐初年立法与麟趾格第二节河清令的分篇体例与修撰过程第三节北齐和北周的法律体系及相关问题第四节隋定律、令而未修格、式,第七章北齐与周、隋法律体系的若干问题,第一节北齐初年立法与麟趾格,一北齐初年立法记载的出入二天保元年下诏立法的范围三天保元年立法的重心:麟趾格与议造齐律的关系四麟趾格的基本状况五关于北齐立法的几点认识,第七章北齐与周、隋法律体系的若干问题,第二节河清令的分篇体例与修撰过程,一河清令体例问题事关重大二河清令不可能以尚书诸曹分篇三河清令不以尚书诸曹分篇的证据四唐六典述河清令体例之误的可能原因,第七章北齐与周、隋法律体系的若干问题,第三节北齐和北周的法律体系及相关问题,一河清律、令与权格、权令的并行二北周并未定令三大律与刑书要制、大统式与正始令并行,第七章北齐与周、隋法律体系的若干问题,第四节隋定律、令而未修格、式,一隋代“格”、“式”仍指敕例而非法书二开皇所定唯有律、令而无格、式三大业立法也未统一编纂过格、式四关于隋代立法和法律体系的几点认识,第七章北齐与周、隋法律体系的若干问题,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