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02123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6.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张雁山 MD甘肃武威肿瘤医院 甘肃重离子医院,1,鼻咽癌是通过放疗可以治愈的疾病,精准的影像技能是靶区勾画与放疗计划制定的基础,为了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效果,特此献上本幻灯。顺祝精准学习快乐。,2,鼻咽位于头部中心部位,它紧接于鼻腔之后,软腭的上方,其下方则承接口咽成人鼻咽部的大小:上下高约4cm,左右宽约4cm,而前后径约3cm,其上所覆盖的粘膜表面积50cm2前段近鼻腔之处属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第五对颅神经(三叉)控制后段近口咽部则为鳞状上皮细胞,由第九对颅神经(舌咽)控制其知觉,而由第十对颅神经(迷走)掌管其运动,鼻咽,鼻咽解剖,3,前壁是由后鼻孔及鼻中隔后缘所构成,

2、经由后鼻孔与鼻腔相通,因而可影响鼻腔甚至鼻窦后壁紧邻第一、二颈椎及颈椎旁的肌肉束,因此可能引起颈部不适或运动异常上壁即颅底,颅底本身的孔道有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经过,因此一旦出现鼻咽病变时,可能出现相关的神经血管症状下壁其前三分之二为软腭,后三分之一则为通往口咽部之通道,此部位发生病变,可能影响软腭功能,出现吞咽或发生异常侧壁主要由咽鼓管的咽口所构成,所以侧壁有病变时,容易造成咽鼓管机能障碍,并由咽鼓管经过的路径而侵犯与鼻咽有一墙之隔的咽旁间隙,其中包含重要的颈A、颈V及第九、十、十一、十二等四对颅神经,鼻咽周围结构,鼻咽侧壁及后壁相交处有一咽隐窝,此隐窝随年龄增长而加深,至成人时可深达2.5c

3、m,其为鼻咽癌最常发生之处,一旦发生于此处,其紧邻之破裂孔、卵圆孔、颈动脉管、颞骨岩尖等结构则因受波及而呈现各种相关症状,4,先理解T1看解剖,T2 看病变的意思?详细解释请看下方备注讲义。,5,6,7,8,看了这个结构,将帮你记住腭帆提肌、腭帆张肌、翼内肌翼外肌的立体结构,帮助您在CTMRI平面水平记忆口决(提张内外)四块肌肉。,9,10,横断(上部)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咽隐窝腭帆提肌、腭帆张肌翼外肌、颞肌、咬肌、椎前肌,正常鼻咽腔,正常鼻咽腔,横断(下部)咽旁间隙(边界清楚,内有咽静脉)翼内肌软腭、上颌骨牙槽嵴,正常鼻咽腔,矢状(正中)顶壁(粘膜):2-3mm、平直、均匀后壁厚(咽缩肌

4、):3-4mm形态:平直或微凹向鼻咽腔突出属于异常,T1WI,T1WIC,正常鼻咽腔,冠状(中部):标志是咽鼓管圆枕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卵圆孔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冠状(中部):标志是咽鼓管圆枕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卵圆孔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正常鼻咽腔,翼腭窝:位于颞下窝内侧、眶尖后下方的狭小骨性间隙,由上颌窦后壁、蝶骨体、蝶骨翼突、腭骨及颞下窝围成。上部较宽广,下部逐渐狭窄,移行于翼腭管前:上颌骨的颞下面后:蝶骨翼突根部及大翼前面的下部上:蝶骨体的下面内:腭骨垂直板、眶突及蝶突通连:经8个通道与周围相交通前:眶下裂-眼眶后内:翼管-破裂孔后上:圆孔-颅中窝 后下:腭咽管-鼻咽内:蝶腭孔-

5、鼻腔外:翼上颌裂-颞下窝下:翼腭管-腭大、小孔-口腔,翼腭窝与颅底,24,下颌骨冠突,下颌骨髁突颈部,乳突,枕髁,翼上颌裂,翼腭窝,翼突,翼板,茎突,Image 1,25,下颌骨髁突,乳突,枕髁,翼突,翼板,茎突,Image 2,翼上颌裂,翼腭窝,26,乳突,枕骨(基底部和枕髁),翼突,翼板,茎突,Image 3,翼腭窝,(左)蝶棘,颧骨,枕乳缝,27,茎突基底部,枕骨基底部(后斜坡),翼突,翼板,舌下神经管,翼腭窝,蝶棘,颧弓,Image 4,枕鳞,蝶骨大翼,蝶腭孔,颧面孔,枕乳缝,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向前上约呈45角倾斜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两侧毗邻破裂孔、岩枕裂、

6、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等结构与垂体、脑干、第38对脑神经、基底动脉、颈静脉球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28,鼓乳裂,枕骨基底部(后斜坡),卵圆孔,舌下神经管,翼腭窝,蝶棘,枕鳞,蝶骨大翼,蝶腭孔,枕乳缝,Image 5,棘孔,眶下裂,蝶鳞缝,颞骨(鼓部和岩部),29,斜坡(枕骨段),卵圆孔,舌下神经管,翼腭窝,蝶腭孔,棘孔,眶下裂,颈动脉管外口,破裂孔,Image 6,颈静脉孔,岩枕裂,岩蝶裂,翼管,蝶骨体,鳞部,岩部,鼓部,30,鳞部,31,鼓部,32,岩部,33,卵圆孔,枕骨颈静脉结节(舌下神经管顶),翼腭窝,蝶骨大翼,棘孔,眶下裂,蝶鳞缝,颈动脉管,破裂孔,Image 7,颈静脉孔衍

7、化为乙状窦,枕鳞,岩枕裂,岩蝶裂,斜坡,鼓鳞裂,34,圆孔,枕骨颈静脉结节,蝶鳞缝,颈动脉管,下颌窝(顶),Image 8,岩枕裂,颧蝶缝,鼓鳞裂,中耳,眶下裂,35,颈动脉管,耳蜗基底转,Image 9,中耳,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36,耳蜗,Image 10,中耳,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内听道,37,耳蜗(含外半规管),Image 11,眶上裂,内听道,视神经管:位于眶尖的眶上裂内侧的蝶骨小翼骨管内,其中包括视神经、眼动脉和交感神经,中耳,38,耳蜗(含后半规管),Image 12,眶上裂,39,(外)卵圆孔,翼腭窝,(外)棘孔,(外)颈动脉管外口,(内)破裂孔,(外)颈静脉孔,(后)岩枕

8、裂,(前)岩蝶裂,翼管,蝶骨体,颞骨岩尖,岩尖综合征(Gradenigo 综合征):颞部岩骨尖端病变损伤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所致的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眼球内斜视,同侧眼支区域及面部疼痛或麻木,并有感觉减退,脑膜炎症状、体征,40,海绵窦(鞍旁结构),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以其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而倍受重视,自1734年Winslou 对其命名以来,一直是解剖学、颅底外科学重点研究的部位,Parkinson 称其为“解剖学的珠宝箱”近年也有学者主张其应被称作鞍旁结构(Laterna sellar compartmen,LSC)海绵窦是眼眶到蝶骨细长神经轴硬膜外结构局部扩张的

9、一段,位于蝶窦、蝶鞍、垂体两旁,由眶上裂至颞骨岩尖前方,是一前后狭长的不规则六面体上、外和后壁由硬膜构成,内侧壁和下壁由垂体囊和蝶骨体骨膜构成,前壁为眶上裂神经血管鞘,41,内部结构动脉:颈内动脉是海绵窦内的重要结构静脉:静脉丛颅神经:在前床突根部平面,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海绵窦(鞍旁结构),42,颅神经,颅神经综合征,眶上裂综合征 眶上裂是 III、IV、V1、VI颅神经出颅处,有肿瘤侵犯时上述颅神经可由部分麻痹发展到全部且完全性麻痹,出现复视、眼球活动障碍或固定伴轻微眼球外突(因全部眼外肌麻痹松弛所致)、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光反射消失(动眼神经交感支麻痹)、

10、V1支配区麻触痛觉减退,多伴有明显头痛眶尖综合征 肿瘤侵犯致眶尖视神经管一带,可先有视力下降复视失明,表现为患侧眼固定性眼盲加上部分或全部眶上裂综合征的表现,即 II、III、IV、V1、VI 颅神经麻痹及头痛垂体蝶窦综合征 肿瘤侵及蝶窦、后筛窦,III、IV、VI颅神经先受累,继而 V1和 II颅神经损伤致失明,岩蝶综合征 又名海绵窦综合征或破裂孔综合征。是肿瘤侵及破裂孔、岩骨尖后继续往前外卵圆孔和海绵窦一带发展,首先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继而顺次出现 V3.2.1、III、IV、II颅神经麻痹颈静脉孔综合征 肿瘤从破裂孔岩骨尖往后发展越过岩脊或肿瘤自岩枕裂入颅,或茎突后间隙受侵均可侵犯到后颅凹

11、颈静脉孔一带,出现 I X、X、XI颅神经麻痹症状,包括软腭活动障碍、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声哑,并常伴有明显头痛舌下神经孔症状 肿瘤侵犯枕大孔舌下神经孔一带可致舌下神经损伤,出现舌肌麻痹,舌活动障碍,影响说话、咀嚼和吞咽活动。检查可见患侧舌肌萎缩,伸舌偏向患侧,1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枕骨部,下达第一、二胸椎平面,可通入食管后的纵隔;鼻、鼻窦及咽部的淋巴都汇入其中 2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位于咽后间隙两侧,左右各一,呈三角形漏斗状上界为颅底下达舌骨大角处后壁为椎前筋膜内壁为颊咽筋膜、咽上缩

12、肌,与扁桃体窝相隔外侧壁为上颌骨升支内壁及其附着的翼内肌与腮腺包囊 茎突及其附着肌肉将此间隙分为茎突前隙和茎突后隙两部茎突前间隙较小,内侧与扁桃体窝仅隔咽上缩肌,茎突后间隙(亦称颈动脉鞘区)较大,其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交感神经等穿过,还有颈深淋巴结上群,咽后间隙和咽旁间隙,46,咽旁/后间隙,咽粘膜间隙茎突前间隙茎突后间隙咽后间隙,47,咽旁/后间隙,咽粘膜间隙茎突前间隙茎突后间隙咽后间隙,48,咽后淋巴结区:上至颅底,下达舌骨顶端,前为咽粘膜下筋膜,后为椎前肌前缘,外为颈内动脉内侧缘的一个蝴蝶形区域,咽后淋巴结,49,鼻咽癌的CT/MR表现,腔内病变

13、:局部鼻咽粘膜增厚:CT:粘膜增厚T1WI:信号稍高于周围肌肉组织T2WI:信号高于肌肉、低于鼻甲和积液Gd-DTPA增强T1WI:较明显强化,低于鼻甲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较均匀,坏死则信号强度欠均匀鼻咽腔内肿块:明显肿块影鼻咽腔形态:不对称、变窄超腔侵犯:肿瘤穿破咽颅底筋膜,侵犯周围结构,50,咽颅底筋膜,致密结缔组织膜横断面:起于:翼内板后缘包绕:腭帆提肌(后内方)绕行:咽鼓管软骨向后:颈动脉孔前方向内:咽后壁、椎前肌前方,咽颅底筋膜,咽颅底筋膜,52,鼻咽癌的CT/MR表现,鼻咽粘膜局限性增厚,53,鼻咽癌的CT/MR表现,向前正侧后鼻孔、鼻中隔以及翼突,向前上方筛窦、眼眶及球后,向上方蝶

14、骨底、蝶窦、蝶鞍、海绵窦,向外侧茎突前间隙、翼内外肌、上颌窦、咬肌、颞颌窝等,向后外方动脉鞘区,向后上方枕骨斜坡 后颅窝,肿块,肿瘤在鼻咽部发生后侵犯:,向下软硬腭、悬雍垂、扁桃体,55,鉴别诊断,1、鼻咽部淋巴残留或增生 10岁 密度均匀 两侧头长肌间的脂肪间隙存在 颅底骨质无异常2、鼻咽纤维血管瘤 常见良性肿瘤 20岁 临床反复大出血 肿瘤大波及范围广(后鼻孔、眼眶、上颌窦、蝶窦、海绵窦)3、其它肿瘤,56,腺样体肥大,儿童,57,鼻咽纤维血管瘤,58,鼻咽部淋巴瘤,粘膜下浸润及颅底骨质破坏均较NPC轻,但淋巴结肿大多而广泛。,59,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颅前/中/后窝 anterior/middle/posterior cranianl fossa斜坡 clivus颈静脉孔 jugular foramen圆孔 foramen rotundum卵圆孔 foramen ovale棘孔 foramen spinosum破裂孔 foramen lacerum颞下窝 infratemporal fossa翼腭窝 pterygopalatine fossa海绵窦 cavernosus sinus,60,精准学习快乐!,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