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陵墓与丧葬文化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0299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陵墓与丧葬文化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古代陵墓与丧葬文化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古代陵墓与丧葬文化资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古代陵墓与丧葬文化资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古代陵墓与丧葬文化资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陵墓与丧葬文化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陵墓与丧葬文化资料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陵墓与丧葬文化,古代陵墓与丧葬文化,一、地面部分封土祭祀建筑二、地下部分地宫,古代埋葬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并不掩埋同类的尸体,而是弃之于原野山谷。2、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人类已经对死者进行有意识地埋葬。山顶洞人公共墓室3、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深掘土坑,把尸体埋在地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土葬。距今7000-5000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了2000多座墓葬,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土坑藏。成人葬器开始使用棺椁,儿童使用翁棺。4、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不封不树”“墓而不坟”。殷墟王陵,虽然墓穴规模巨大,最大的联通墓道面积超过700平方米,但墓与地平。未见任何迹象表示曾筑大坟。

2、5、春秋中期开始,中原地区的土丘坟已经出现。但是,帝王陵墓之外的一般坟丘,基本上都是圆锥形或半圆形。但是帝王帝王陵墓封土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山顶洞人公共墓室,山顶洞人过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他们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东北部,海拔 170 米的一个天然山洞里,因而被称为山顶洞人。洞长约 12 米,宽约 8 米,面积为90 多平方米,可容数十人生活。洞里自然分成“上室”和“下室”。上室在洞口处,是他们的公共居室。下室在洞的深处,是他们的公共墓室。山顶洞人的成员都是平等的,遵守共同的习俗。他们生前互相保护,死后也埋葬在一起。山顶洞的下室里,埋葬着一个青年妇女、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老年男子。他们的

3、尸骨上撒布赤铁矿粉粒,随葬有燧石石器和穿孔兽牙等装饰品。,棺椁,翁棺,翁棺的口缘饰一周长乳钉,束腰尖底,下腹部有一小圆孔。翁棺多用于成殓夭折的婴儿尸体,腹部留小孔以供其灵魂出入。这类翁棺多埋在住房附近,而不是埋入氏族公共墓地,说明儿童受到了特别的照顾。,殷墟王陵M260,M260位于殷墟王陵遗址东区。M260墓呈“甲”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腰坑,内有一人一大玉戈。在墓道填土内,有集中在一起的22个人头骨。,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封土形制:是关于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大型陵墓建造是中国封建伦理对孝道的一种规定,也是对帝王生前就安排死

4、后的“奢侈生活”行为的维护。“厚葬以明孝”起源于周礼。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化过程。,“覆斗方上”式,“覆斗方上”式:就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三阶逐级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很像倒扣的斗。这种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之后,又被宋朝选用。在诸多使用这种封土形制的陵墓中,以秦始皇陵墓的墓冢形体最大。秦始皇陵,史称“骊山”,在陕西临潼骊山主峰北麓原地上。现存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东西345米,南北350米,高47米,三层。,汉高祖刘邦长陵,底部东西162吗,南北132.3米,高31.94米,汉武帝 茂陵,“因山为陵”式,

5、“因山为陵”式:就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伟壮观。唐朝帝王陵墓使用这种封土方式。,唐太宗昭陵,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乾陵,乾陵:乾陵位于西安80公里的梁山。是

6、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总体特征:以山为陵,以山为阙,以山为穴。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宝城宝顶”式,“宝城宝顶”式: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则称宝顶。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椭圆形。,墓室,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西汉广陵王墓,黄肠题凑,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葬制,是西汉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黄肠”指的是材料,就是黄心的柏木,“题凑”是指将树根向内聚合拼凑而成的结构。,定陵地宫,定陵的

7、地宫埋葬着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个皇后。地下宫殿距地面27米,总面积为1195米,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宽敞的殿堂联结而成,全部是拱券式石结构,不用梁、柱,前、中殿连成一个长方形的甬道,后殿则横在顶端。前、中、后三殿之间,各设一道结构相同、全部用料石构筑成的券门,券门下是两扇汉白玉石门,其高为3.3米,宽1.7米,重约4吨。石门制作工整细致,又十分合理,大部由原石雕凿而成。前、中殿的空间较大,由地坪至拱券顶高7.2米,两殿连接长为58米。殿内地坪均用“金砖”铺地。中殿左、右两侧有两条甬道,通向左、右配殿,甬道口装有青石门,形体较小。两个配殿全部用料石起券,殿高7.1米,宽6米,长26米。后

8、殿的空间最大,其高为9.5米,宽9.1米,长30.1米。殿内设棺床,地坪铺以磨光的光斑石。,祭祀建筑,乾陵,代表性陵墓,殷墟妇好墓,著名的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

9、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河南三门峡西周虢国国君墓,虢国墓地发现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北郊上岭村,墓地内墓葬总数在五百座以上,是一处西周晚期的大型邦国公墓。虢国是西周的重要封国之一,已经发现两座虢国国君墓,一为虢季墓(M2001),一为虢仲墓(M2009)虢季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南北长5.3米,宽3.55米,深12米。出土器物5293件,青铜器共有2487件,玉器967件。葬具为木质重棺单椁,外加大型棺罩。墓主人下葬时口中含玉,面部覆盖缀玉暝目,胸佩七璜组玉佩,双手握玉,脚趾夹玉,头北脚南,仰身直肢,双手置于胸前。由于西周、春秋时期周天子大墓无一被发现,发现的一些诸侯墓多被盗扰,因此该墓

10、是目前发现的西周春秋时期级别最高、保存完整、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陵墓。,缀玉面罩,七璜联珠组合玉佩,曾侯乙墓,战国初期曾(随)国国君乙的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 年发掘。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竖穴墓。南北16.5 米,东西21米。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土。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另有八具陪葬棺。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曾侯乙编钟)。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墓主45岁左右;殉葬者为1325岁的女性。,刻绘精美的外棺历2400年而不朽,

11、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镈【b】。编钟分八组,共分三层悬挂在铜、木做成的钟架上。钟架全长10.79米,高2.73米,由六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着。六十五枚编钟的总重量达3500千克,它的重量、体积在编钟中是罕见的。钟上大多刻有铭文,上层十九枚钟的铭文较少,只标示着音名,中下层四十五枚钟上不权标着音名,还有较长的乐律铭文,详细地记载着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等。这些铭文,便于人们敲击演奏。曾侯乙编钟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钟的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西汉马王堆汉墓,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

12、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di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辛追,三号墓是利苍之子。,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山靖王(汉景帝刘启的庶子)墓穴开凿于山岩之中,为规模宏大的崖洞墓,墓室宛如一座豪华宫殿。中山靖王墓全长51.7米,其妻窦绾墓全长49.7米。两墓形制和结构相似,均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 和后室六部分,整个墓室完全是模拟墓主生前所居宫室。两墓共出土文物4200余件,有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漆器、陶器、丝织品和大型真车马、小型偶车马及五铢钱等。其中最为精美的是铜器,如鎏金银镶嵌乳钉纹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错金银鸟篆文壶、错金博山炉

13、、鎏金长信宫灯、错金嵌绿松石朱雀衔环杯等,均属汉代青铜工艺之精华。墓内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尤以“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闻名海内外。刘胜和窦绾均以“金缕玉衣”作为殓服。刘胜的玉衣由2498片玉 片组成,所用金丝约1100克。窦绾的玉衣由2160片玉片组成,所用金丝约700克。,刘胜金缕玉衣,全长1.88米。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玉衣用金丝将玉片编缀而成。玉片为岫岩玉制作。上衣呈绿色,玉质莹润。下身为灰白和淡黄色。整体主要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共用玉片片,金丝约克。玉衣头下有鎏金镶玉铜枕。这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西夏王陵,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

14、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 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元代帝王的“密葬”,按照习俗,元代帝王的墓葬都采用“密葬”形式,这种葬俗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地面不留任何标记。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皇族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传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曾经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

15、地,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为了便于日后能够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撒于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绿草发芽后,墓地已经与其它地方无任何异样。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成吉思汗安息时,按照蒙古的习俗,巫师将一撮骆驼毛放在他的鼻子上,意味着他的灵魂将吸附在这一撮骆驼毛上。这一撮骆驼毛就成了他本人的化身,因此在祭祀的时候,他的躯体将不再需要,可以秘密埋葬。这一撮象征的成吉思汗本人的骆驼毛现在存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盛区,就是现在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可以说这是现今世界公认的唯一座权威的成吉思汗陵墓,但是此处并没葬有成吉思汗的骸骨,但这里栖息的是成吉思汗的灵魂。,成吉思汗陵,内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