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悲喜剧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03004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希腊悲喜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古希腊悲喜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古希腊悲喜剧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古希腊悲喜剧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古希腊悲喜剧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希腊悲喜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希腊悲喜剧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希腊悲喜剧,因式分解培优专题(一)因式分解培优专题(一)PAGE/NUMPAGESPAGE1/NUMPAGES5因式分解培优专题(一)初三数学因式分解培优专题(一)一、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知识精读】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乘法分配律。多项式的公因式的确定方法是:(1)当多项式有相同字母时,取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系数和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公因式可以是数、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进一步学习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分

2、类解析】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2)分析:(1)若多项式的第一项系数是负数,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系数是正数,在提出“”号后,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解:(2)有时将因式经过符号变换或将字母重新排列后可化为公因式,如:当n为自然数时,是在因式分解过程中常用的因式变换。解:2.利用提公因式法简化计算过程例:计算分析:算式中每一项都含有,可以把它看成公因式提取出来,再算出结果。解:3.在多项式恒等变形中的应用例:不解方程组,求代数式的值。分析:不要求解方程组,我们可以把和看成整体,它们的值分别是3和,观察代数式,发现每一项都含有,利用提公因式法把代数式恒等变形,化为含有和的式子,即

3、可求出结果。解:4.在代数证明题中的应用例: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一定是10的倍数。分析:首先利用因式分解把代数式恒等变形,接着只需证明每一项都是10的倍数即可。解:5、中考点拨:例1。因式分解解:说明:因式分解时,应先观察有没有公因式,若没有,看是否能通过变形转换得到。例2分解因式:解:说明:在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前,必须对原式进行变形得到公因式,同时一定要注意符号,提取公因式后,剩下的因式应注意化简。举一反三:1、分解因式:(1)(2)(n为正整数)(3)2.计算:的结果是()A.B.C.D.3.已知x、y都是正整数,且,求x、y。4.证明:能被45整除。二、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知识

4、精读】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因式分解的公式。主要有: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补充:欧拉公式:特别地:(1)当时,有(2)当时,欧拉公式变为两数立方和公式。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关键是要弄清各个公式的形式和特点,熟练地掌握公式。但有时需要经过适当的组合、变形后,方可使用公式。用公式法因式分解在求代数式的值,解方程、几何综合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正确掌握公式法因式分解,熟练灵活地运用它,对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分类解析】1.把分解因式的结果是()A.B.C.D.分析:。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最后得到,故选择B。说明:解这类题目时,一般

5、先观察现有项的特征,通过添加项凑成符合公式的形式。同时要注意分解一定要彻底。2.在简便计算、求代数式的值、解方程、判断多项式的整除等方面的应用例:已知多项式有一个因式是,求的值。分析:由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运算,可假设另一个因式,再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的值。解:3.在几何题中的应用。例:已知是的三条边,且满足,试判断的形状。分析:因为题中有,考虑到要用完全平方公式,首先要把转成。所以两边同乘以2,然后拆开搭配得完全平方公式之和为0,从而得解。解:4.在代数证明题中应用例: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一定是8的倍数。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把奇数表示出来,然后进行变形和讨论。解:5、中考点拨:例1:因

6、式分解:_。说明:因式分解时,先看有没有公因式。此题应先提取公因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彻底。例2:分解因式:_。说明:先提取公因式,再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彻底。题型展示:例1.已知:,求的值。解:说明:本题属于条件求值问题,解题时没有把条件直接代入代数式求值,而是把代数式因式分解,变形后再把条件带入,从而简化计算过程。例2.已知,求证:证明:说明:利用补充公式确定的值,命题得证。例3.若,求的值。解:说明:按常规需求出的值,此路行不通。用因式分解变形已知条件,简化计算过程。举一反三:1.分解因式:(1)(2)(3)2.已知:,求的值。3.若是三角形的三条边,求证:4.已知:,求的值。5.已知是不

7、全相等的实数,且,试求(1)的值;(2)的值。因式分解练习题1、若是完全平方式,则m=_。2、3、已知则4、若是完全平方式M=_。,5、若是完全平方式,则k=_。6、若的值为0,则的值是_。7、若则=_。8、若则_。9、方程,的解是_。二、选择题:(10分)1、多项式的公因式是()A、a、B、C、D、2、若,则m,k的值分别是()A、m=2,k=6,B、m=2,k=12,C、m=4,k=12、D m=4,k=12、3、下列名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4、计算的值是()A、B、三、分解因式:(30分)1、2、3、4、5、6、7、3ax2+6axy+3

8、ay28、9、四、代数式求值(15分)已知,求 的值。若x、y互为相反数,且,求x、y的值已知,求的值五、计算:(15)(1)0.75(2)(3)六、试说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都能被动24整除。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家总结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家总结PAGE PAGE/NUMPAGES毕业时,为了拥抱一个人,哭着,笑着,拥抱了整个班。(郑小仔)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家总结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郑洪进)19世纪30年代,德国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543年 比利时维萨里 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比夏 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英国 虎克 用显

9、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耐格里 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英国 桑格经过10年努力,终于在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模型)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通过实验

10、证明,胃液有化学性消化作用。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蛋白质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好氧细菌是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

11、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1845年,德国梅耶,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年,德国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1880年,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1939年,美国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14C标记CO2追踪,探明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1958年,美国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部分细胞,放入植物激素、无机盐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细胞团块根、茎、叶植株

12、19世纪中期,孟德尔,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被世人公证为“遗传学之父”。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细胞形成过程,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英国科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18世纪英国道尔顿,第一个发现色育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育患者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遗传物质

13、是DNA,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l9世纪(1859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1857年他提出动物生活需要两个环境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和整个有机体生活的外环境。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提出稳态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法国学者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把盐酸注入狗的上段

14、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英国科学家斯塔林和贝利斯,证明了小肠黏膜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这种物质叫促胰液素(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俄国巴甫洛夫是近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他和他的学生们随后也得出斯他林和贝利斯结论。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向光性,根据实验推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向光性弯曲1910年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去琼纸片传递给下部1914年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

15、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定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脂 肪+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DNA+甲基绿 绿色RNA+吡罗红 红色线粒体+健那绿染液染色 蓝绿色染色体+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深色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16、?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设计实验步骤常用“四步法”。第一步:共性处理实验材料,均等分组并编号。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如:“生长一致的”,“日龄相同的,体重一致的”等等。分成多少组要视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而定,(一般情况分两组)。编号最好用A、B、C或甲、乙、丙,而不用1、2、3 避免与实验步骤相混淆。第二步: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处理各组材料。方法为一组为对照

17、组(往往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的),其余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单因子变量),其他条件要注意强调出相同来,这是重要的得分点或失分点。至于变量是什么要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第三步:相同条件培养(饲养、保温)相同时间。第四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果的预测(预期);首先要根据题目判断该题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则结果只有一个,即题目中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则结果一般有三种: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生日快

18、乐教案生日快乐教案生日快乐教案生日快乐 高文婧设计意图:生日快乐的教学设计,意在透过言简意赅的文字与精致生动的图画,让孩子在听动人的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孩子感悟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感受母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情感。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鼠妈妈和小老鼠之间浓浓的母子亲情,萌发爱妈妈的情感。2、了解妈妈辛苦的付出,懂得表达和回报。3、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鼠妈妈和小老鼠之间浓浓的母子亲情,萌发爱妈妈的情感。教学准备:故事PPT、故事背景音乐、星星一枚、闯关题目两套教学过程:一、听生日歌并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我们什么时候唱

19、这首歌曲呀?-小朋友们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什么礼物呀?谁来告诉老师?幼儿自由回答。二、感知活动1、导入故事:一起来看看故事中是谁过生日呢?(鼠宝宝)老师:鼠妈妈要送给鼠宝宝什么生日礼物呢?(睡衣)什么样子的睡衣?(又芬芳又柔软)2、完整欣赏。教师朗诵故事,请幼儿欣赏。三、游戏活动鼠宝宝想送给妈妈一颗星星,可是,要通过小精灵的任务才能得到,小朋友愿意帮助他吗?星语传递选择10名幼儿上来站成一排规则:悄悄传到下一名小朋友,一个接一个的传下去,最后一个小朋友听到的话和第一个小朋友说的一样,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成功了。这句话一共有5个字。(妈妈我爱你)破解密码规则:有四块白板,一共有9个格子,是把一幅图分成了

20、9块。每块后面有算式,算出来的答案到白板上面的格子上,全部拼完之后,是一个完整的字。20个小朋友分成四组,每组5个人,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生日快乐)呼喊生日祝福语规则:小朋友2人一组,想一句关于生日的祝福语,一定要发自内心。如果成功我们的星星就会变亮的。四:结束活动播放生日快乐歌给闫志博小朋友过生日。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汇总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汇总PAGE/NUMPAGES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汇总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1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

21、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4、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5、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会动小人”谜底的揭开,帮助我们人类造出了电影机。6、(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7、居里夫人发现了(镭)。8、李时珍用自己毕生精力完成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9、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10、纸鹦鹉

22、“站立”谜底是降低重心或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第2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2、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1)吃东西(2)需要呼吸(3)都能繁殖(4)都能长大(5)对刺激有反应(6)都能运动(7)会死亡(8)排泄3、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4、常见植物名称(生长环境):杨树(操场边)、浮萍(水塘里)、仙人掌(沙土里)、橡皮树(花盆)、

23、爬山虎(爬在墙上)5、观察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来描述。6、树叶生长方式:(对生)、(互生)、(轮生)。7、植物的共同特征:依靠阳光进行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8、给下列植物分类:1苦瓜 2桦树 3椰子树 4苹果树 5菊花 6玉米 7仙人掌 8蒲公英 9荷花 10水稻(1)按植物茎的形态分:木本植物:2 3 4 草本植物:1 5 6 7 8 9 10(2)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分:水生植物:9 陆生植物:1 2 3 4 5 6 7 8 10(3)按植物的生活周期分:一年生植物:1 6 8 10 多年生植物:2 3 4 5 7 99、蚂蚁的形态特征: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

24、腹三部分,有六条腿。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在地下的巢穴里群居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工蚁、雄蚁、兵蚁。10、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11、鱼的形态特征:体表有鳞。鱼类的体型多数为纺锤型或扁平型、棍棒型,这样能减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有利于隐蔽自己。鱼的生活习性: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12、动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排泄13、给下列动物分类:1家鸽 2海鸥 3螳螂 4斑马 5乌龟 6非洲象 7娃娃鱼8蛇 9大熊猫 10蜻蜓 11蛙(1)按运动方式

25、分:天上飞:1 2 10 水里游:5 7 11 陆上走爬跑:3 4 6 8 914、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可以运动(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15、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食物、空间等。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外形、生活方式、生活习性等。16、动物和人的相同点:都是动物、呼吸、水分、繁殖、死亡、长大、需要一定空间等。动物和人的不同点:人能够直立行走、人的大脑发达、有语言、有思维、人会劳动等。第3单元 生命之源水1、水是构

26、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生命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如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2、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3、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4、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水)。?5、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6、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7、挖小草做实验时尽量不要(伤到小草的根)。8、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对不了解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9、水的基本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

27、明、没有固定的形状,是一种液体。10、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小),水爬得(越高)。11、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12、水有(压力)。水(越深)压力(越大)。13、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物体放入水中,如果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会(沉)下去。14、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溶解)许多物质。?15、水的神奇之处:(1)毛细现象(会“爬”的水用粉笔吸墨水、潮

28、湿的墙根、毛巾吸水、棉布吸汗)(2)表面张力现象(会“团结”的水水黾在水面上滑行、草叶上的露珠)(3)水有压力(会“喷射”的水水压机)(4)水有浮力(会“托举”的水船浮在水面、曹冲称象)(5)溶解现象:(溶解:糖、盐、高锰酸钾、味精 不溶解:面粉、沙子、泥土、豆油)16、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切碎)、(加热)。17、水在地球上的常见分布(江河湖海、冰川、暗河等)。在地图和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18、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占97%,只有极少量的(淡水)3%。?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

29、类直接使用。19、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水,(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20、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我们周围的一些活动会污染到水资源,如:(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21、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们想的办法有: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咸水)变(淡水)。22、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1)洗手、刷牙时不关水龙头;(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及时得到修理;(4)洗菜用“自来水冲洗法

30、”23、节约用水的方法:(1)用杯子装水刷牙,用盆装水洗脸;(2)用盆装水洗蔬菜、水果、餐具;(3)洗澡的水用来洗衣服、洗车、冲厕所、拖地等;(4)用完水后,要把水龙头拧紧;(5)淋浴时可间断放水,避免长时间冲淋。24、第47界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呼唤地球的儿女珍惜(每一滴水)。第4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1、常见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的为(天然材料);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性质特点发生了改变的,为(人造材料)。2、天然材料:羊毛、木材、石料、陶土、棉花、蚕丝、麻、铁矿、沙粒、石油3、人造材料:毛线、纸、棉布、丝绸、麻布、铁、玻璃、塑料4、造纸术由(

31、蔡伦)发明,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5、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6、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不一样。?7、不同用途的纸,其(吸水性)和(透明度)不同。8、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9、纸的生产过程:剥去树皮切成小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压成纸张10、纸的用途:书写、包装、印刷、做纸箱、卫生纸、手工、做装饰品等。11、常见的纺织材料:棉布、丝绸、羊毛、尼龙等。12、看(纺织品成分标志)可以认识纺织材料的不同种类。13、(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14、棉布和尼龙的不同之处:物

32、品结实程度吸水性燃烧后气味燃烧后灰烬材料棉布较结实强散发焦肉气味灰烬飞,颜色发白散天然纤维尼龙结实弱散发刺激气味灰烬成团,颜色发黑人工合成纤维15、金属的性质:我们采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表面有光泽)、(易传热)、(易变形)、(比较坚硬)等。16、一般用(铁)做炒锅,因为(便宜)、(坚硬)、(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17、用(铝)做易拉罐,因为(便宜)、(轻)、(易加工)。?18、首饰用(金银)做,因为(昂贵)、(光泽度好)、(不易氧化)。18、首饰用(金银)做,因为(昂贵)、(光泽度好)、(不易氧化)。18、金属的用途:制作厨房用具、制作电线、制作奖牌

33、、制作常见工具等。19、塑料的优点: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易破碎、隔热、牢固结实、价格便宜20、塑料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造成环境污染。21、塑料对环境的不好影响:(1)占用土地。(2)威胁海洋生物。(3)影响市容。22、科学家已研制出比较容易分解的塑料,如用(木薯)、(玉米)等原料生产出的(可降解饭盒)。23、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4)购物尽量用布袋或纸袋。?第五单元: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2、问题从哪里来:(1)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2)对流行说法提出怀疑(3)科

34、学小制作时提出问题。3、法布尔用毕生精力观察昆虫,著成了昆虫记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4、(亚里士多德)认为:同样材料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的重量决定。5、(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6、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7、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 题。(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实验(教师阅读了解)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实验实验题目: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性质实验。实验器材:

35、烧杯、粗细相同(或是较为接近)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热水、砧板、锤子、粉笔、一节1.5伏的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段长导线。实验目的:认识金属的性质实验一:金属具有导热性实验方法:先用手捏捏各种棍状物体,感觉一下它们没有放进热水前的温度。然后往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把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同时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再用手捏捏各种物体,感觉它们现在的温度,经过放进热水前、后温度的对比,我们发现,铜丝、铁丝、铝丝等金属制品比木棍、塑料棍温度升得快。实验结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如果实验物体不是棍状物,而是平时生活中的常用物体,选择时一定注意金属物体比非金属物体大些,这样在相

36、同情况下金属先热,更能说明金属的导热性能好。实验二:金属具有延展性实验方法:用手捏住把铁丝、铜丝的一端,把另一端放到砧板上用锤子用力锤打,随着锤打次数的增加,我们发现金属丝在慢慢变扁、变宽、变长。放下它们,再分别锤打木棍、粉笔,发现它们在锤打时碎了、劈裂了,这个现象告诉我们,金属具有延展性。实验三:金属具有导电性。实验方法:将一端裸露出金属的导线缠绕在电珠的螺旋壳上,然后把电珠黑色的突起接在电池的铜帽上,拿起导线另一端露出金属的部分与要检验的物体捏在一起,用物体接触电池的锌片,注意不要让导线接触到电池的锌片,以免干扰学生的正确认识。依次检验后,我们发现:将金属物品连接在电路中,小电珠都能发光。

37、而木棍、玻璃等不能使电珠发光,因此实验后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电性。总结以上三项实验,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热、延展、导电的性质。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实验题目: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实验器材:橡皮泥、水槽、水、土豆(鸡蛋、苹果、梨)、大烧杯、药匙、盐、搅拌棒、泡沫板(没有泡沫板可用别的能漂浮的物体代替。如木板、或是挖掉侧面的塑料瓶等)实验目的:知道用改变形状、增大体积,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借助漂浮物这三种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实验一:用改变形状、增大体积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实验方法是:把捏成团的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是沉在水里的。捞出橡皮泥,把

38、橡皮泥捏成船形或碗形,再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浮上来了。实验结论:在不改变物体重量的情况下,改变其形状尽量增大它的体积,就会使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就会浮上来。实验二:用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实验方法:把土豆放入装水的大烧杯中,看到土豆沉在水底。捞出土豆,向水中加入两药匙盐(视土豆大小,决定加盐的匙数)用搅拌棒搅拌后,再放入土豆,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土豆浮起来了(土豆如果不能浮起,就向水中慢慢加盐、搅拌,直至土豆浮起来。)这个实验说明:向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的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实验三:借助漂浮物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实验方法是:把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它在水中是下

39、沉的状况后,将其放到漂浮的泡沫板上,这时我们会看到橡皮泥借助泡沫板受到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如果现场提供的物体较大、泡沫板较小可以把几块泡沫板固定在一起)。这个实验说明:水中下沉物体借助漂浮物也可以浮上来。不过要注意的是:漂浮物受到的水的浮力,一定要大于漂浮物自身的重量加上下沉物体的重量,否则就会因超重使两个物体一块沉入水底。实验完毕,整理用具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

40、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41、。?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17、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

42、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18、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2、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萌发。?3、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等。?4、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5、(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6、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

43、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7、(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8、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9、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10、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1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1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13、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14、花的构造有:(萼片)

44、、(花瓣)、(雄蕊)、(雌蕊)。?15、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16、(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17、(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18、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19、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20、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21、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22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

45、、(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23、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24、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3、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4、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5、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6、固体在水中有(沉

46、浮)和(溶解)现象。?7、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8、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9、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10、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11、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12、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13、像(水)、(油)、(醋)、(酒精)、(牛奶)、

47、(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14、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15、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16、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等。?17、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18、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19、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20、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

48、在冷水上。?21、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22、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23、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24、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25、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第四单元关心天气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

49、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6、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7、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37?)?0摄氏度写作(?0?)?零下5摄氏度写作(?5?)?4读作(4摄氏度?)?12读作(12摄氏度?)?35读作(35摄氏度?)?8、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9、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

50、室)。?10、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11、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12、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13、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14、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的。?15、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