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的构建.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06534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的构建.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的构建摘要:摘要:新媒体正以星星燎原之势迅速发展,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许多人已经抛弃传统媒体,转身投向更加快节奏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构建公民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一方面新媒体与公民社会间正发生着日益紧密的双向互动联系,另一方面公民在新媒体中的议程设置功能正渐渐显著起来,新媒体也给了公民充分的话语表现权。关键词:关键词:新媒体 公民社会 参与 话语权 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已快到令人难以忽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不下30种,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移动多媒体、博客、播客、电子公告板系统(BBS)、微博等,最近几年兴起的微博更是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壮大。与传统媒体相

2、比,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网络、手机上。有数据展示,国内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接触新媒体。在新闻学中,公民的概念最主要的就是强调公众的社会参与性,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享有国家赐予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公民社会的意义由此可以推断为是公众乐于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物,用社会赐予的权利去改变社会进程、推动社会进步。公民社会是一个强调权利主体的概念,是公众参与构建的社会, 彰显公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拥有和行使。综合分析起来,新媒体在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带给公民更多的话语权和表现平台,给公民更大的媒介接近权,使公民在网络上更方便地表达

3、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审视社会管理者的行为并予以实时的监督。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就最近发生的事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是只言片语,哪怕是激愤之词;我们可以与天南海北的网民交换自己的意见,提高自己的见识;我们可以与社会管理者线上沟通,提出自己建设性或批评性的改革方案。生活在新媒体的时代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接近媒体,只要愿意并有条件,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新闻不再是只有专业组织才能从事的高知识要求、高专业素养性行业。因此可以说,新媒体的诞生不仅给公民社会的形成创造了技术条件,并且给公民的思想带来了全新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表现为敢说、敢参与。个人认为,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4、日益紧密的双向互动性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媒体之所以在公民社会中会发挥如此重要的构建作用, 是由于它的“无处不在性”。新媒体由于网络的技术条件在中国已经基本得到了普及,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有电脑、有手机的个人,都会接触到新媒体,新媒体已经侵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正是由于新媒体的这种“无处在性”,人们才更便利、更乐意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即使有人不太接受新媒体,也会受从众心理的驱使而“随大流”。在公民个人方面,坊间兴起的“草根记者”说明了公民有利用新媒体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积极性。人们通过发博客、发视频、发微博、上论坛把自己了解到的新鲜信息和对于某件事的评论“剖”上去,许多专业媒体再通过网络发掘线索,进行深度

5、采访和追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新媒体的完善。新媒体在专业领域与传统媒体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定差距的追赶也要靠公民“草根记者”的力量。只有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体给予其的媒介接近权,新媒体才有存活的意义与价值。否则,新媒体为谁而开为谁而设?二、 公民在新媒体中的议程设置和新媒体对公民话语权的体现在网络世界中, 每一个网民都是“草根记者”,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同程度地去关注、接收、传播信息。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热点事件, 都是先由网民在网上进行关注和发起探讨, 进而形成一股股巨大的声浪, 酿成“ 网上群体性事件”,吸引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 传统媒体才开始发起追踪报

6、道。一方面网络对这些事件从出现形成、聚集到发散起到“首发人”和“领头人”的作用;另一方面, 这些事件在网络中形成集中而强大的舆论压力, 甚至有众多网友会发起人肉搜索, 进而社会各种因素纷纷介入 (包括纸质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而这些事件最终得以解决, 网络功不可没。如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郭美美事件”就是典型的一次公民在新媒体中的议程设置活动。网民通过郭美美的“微博”发现问题,继而人肉搜索,继而波及红十字会。其造成的“全民皆起”现象的力量,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在网络技术推动下, 一个个现象首先以一个个独立事件的形式,通过博客、论坛、留言板、电子邮件、微博等网络渠道广泛传播,形成愈演愈烈的舆论热潮,焦点事件迅速升温成为社会流行事件。受到好奇心和公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公众开始更多地关心现象的和出处, 加深了对新闻背景的了解, 增强了获知真相的欲望。在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影响下,相关执法部门提高了行动和决策的效率, 迅速将真相公之于众。因此,这些流行事件的传播流程可以总结为: 事件发生传统媒体引导的传播或以网民为主要代表的公众的发掘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传播社会性的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