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隐瞒收入及审计对策.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0761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隐瞒收入及审计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企业隐瞒收入及审计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企业隐瞒收入及审计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企业隐瞒收入及审计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企业隐瞒收入及审计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隐瞒收入及审计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隐瞒收入及审计对策.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成长情况也倍受关注,最能体现企业成长生产经营情况的要数财务报表,但目前的情景并不乐观,因为会计舞弊行为使得财务报表的信息真实性大大折扣,其中,隐瞒收入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很多企业都有隐瞒收入的倾向。所以对隐瞒收入问题的分析十分重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的财务报表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所以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针对企业隐瞒收入的舞弊行为采取怎样的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隐瞒收入的行为特征,并分为三类:少列收入、多列成本费用、其他;其次,文章又简单介绍了隐瞒收入的形成原因;再次,本文又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循序渐进地阐述了针对企业隐

2、瞒收入的审计策略,进行风险评估,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测试等;当然,对企业隐瞒收入的违法行为的审查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将这种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自然更好,因此,在文章最后,笔者结合个人观点提出几点防范隐瞒收入的对策。关键词:隐瞒收入 审计策略 内部控制 财务报表Enterprise concealing revenue mainly meansand audit strategy research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 growth situation also attract close attention an

3、d can best embody the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of business enterprise growth to several financial statements, b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because accounting frauds makes financial statements, including information authenticity greatly discount, the phenomenon of concealing

4、revenue is more general, many enterprises have the tendency of concealing revenue. So for concealing revenu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statements should pass CPAs audit, so registered accountants audit

5、 procedures, implementation of concealing revenue at enterprises frauds about what the strategy become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behavior of concealing revenue, and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little list income, multicolumn cost, other; Secondly, the article and b

6、riefly introduc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oncealing revenue; Again, this paper and according to logical order of things, the progressive expounds concealing revenue for enterprise audit strategy, risk assess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test, etc.; Of course, to the enterprise of co

7、ncealing revenue illegal ACTS censorship is important, but if you can keep this behavior killed in the bud, natural better, so,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views countermeasures of preventing concealing revenue. Keywords: concealing revenue,audit strategies,internal

8、 control,financial statements 目 录一、隐瞒收入的主要手段及形成原因的分析1(一)隐瞒收入的主要手段1(二)形成隐瞒收入的原因分析7二、针对企业隐瞒收入的审计策略8(一)通过执行风险评估程序了解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8(二)执行控制测试了解企业隐瞒收入的可操作性9(三)分析企业对审计工作的态度9(四)通过比对相关量找到正确突破方向9(五)更具针对性地进一步收集审计证据11三、防范隐瞒收入的对策13(一)提升相关人员职业道德水准13(二)有效的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13(三)加大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14(四)各个部门要协同作战加强监管14参考文献16附录17一、 隐瞒收

9、入的主要手段及形成原因的分析(一)隐瞒收入的主要手段无论古今、中外,企业隐瞒收入的问题都普遍存在。我国相关案例也有很多。企业隐瞒收入的危害很广泛,不仅会影响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还会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在本文开始处根据对17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样本,分析我国企业财务报舞弊的类型,从而得出隐瞒收入成为企业报表舞弊的重要趋势。注师在审计时应予以足够高的关注,并采取相应有效的审计策略。通过表1(见附件1),逐年比较大、中、小公司的虚增收入和隐瞒收入的绝对数和相对数,发现企业的舞弊类型多偏向于隐瞒收入,而且企业规模越小越

10、倾向于隐瞒收入。将逐年的合计进行比较,发现隐瞒收入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下面本文就隐瞒收入的主要手段、形成隐瞒收入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审计策略展开阐述。 隐瞒收入最终会影响报表数据,那就让我们从利润表出发,依上至下的顺序来介绍。1、推迟确认收入江苏某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案例。江苏某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经济类型为股份制,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人民币,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采用预收款方式结算销售业务。审计人员查阅了该企业2006年、2007年和2008年1-4月份的纳税申报汇集资料和财务报表等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发现两点较为异常,(1)

11、毛利率方面,该企业06年度毛利率为20.88%,07年度毛利率下降为16.46%,08年1-4月毛利率为18.32%,毛利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07年较其他期间相比偏小,是否存在少列收入、多记成本的隐瞒收入问题?(2)主营业务收入增减方面,2008年1-4月与2007年同期相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023万元,增长相对值为43.57%,增长幅度偏大,是否存在利用政策变化,推延确认07年收入的情况。经过审计人员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发现企业存在履行了销售合同、货已发出但未开具发票或不足额开票的情况,通过核查自然人与企业资金往来情况,发现企业确实存在有意延迟确认收入的问题。在纳税方面,由于新税率比旧税

12、率少8%,企业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推迟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企业为了利用新旧税率差异,为达到少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延后开具发票、不足额开具发票,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推迟到未来期间确认。如同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也是企业操作盈利的一种手法。在企业当期收益较为充裕,但预计未来的收益可能会下降的情况下,一般会采用这种手段达到“以丰补亏”、平滑利润的目的。 2、利用往来科目隐瞒收入(1)利用其他应付款隐瞒收入。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修理修配劳务时,正确的账务处理应为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但企业为了隐瞒或延迟确认收入,虚设应付款项,做

13、法通常有: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在适当时机将应付款项转入主营收入。记:借:其他应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者转入权益类科目,即借:“其他应付款”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这种用的少,因为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不经常发生,不像往来账项,一个会计期间会发生几千笔,甚至更多。在执行具体的审计程序时,注师对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增减基本是100%抽凭,易被发现。(2)利用“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隐瞒或滞记收入由于应收账款与产品销售收入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是审查人员的重点。有些企业为了逃避审计人员的审查,故意将属于应收账款的科目核算的业务记入其他应收款

14、账户,形成两个科目混用,因此将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列入同等重要的程度去审查。企业发生“应收账款”业务,正确的账务处理应为:借: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但企业为隐瞒销售收入,采取的账务处理为:、直接结转产成品或原材料等科目。借: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贷:产成品(或原材料) 在收回货款后,记: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当发生应收款项时,不做账务处理,而在收到货款后做“应收账款”,隐瞒销售收入,记: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滞记销售收入,企业在销售产品并取得货款后,记: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然

15、后在适当的时机将应收款项转入营业收入,从而造成滞记销售收入。记:借: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通过预收账款隐瞒销售收入企业发生预收货款时,正确的处理为: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在发出商品实现销售时,记: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预收款项不经常发生的企业可将其直接记入“应收账款”贷方,不设本科目。而有些企业往往采取以下四种方法隐瞒销售收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在发出商品实现销售时,不记销售收入,而冲预收款,记: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以现金假装退还预收货款的方式,将收入彻底隐瞒,

16、记:借:预收账款 贷:现金 这部分钱就有可能被企业用来设置“小金库”。直接结转产成品或原材料等科目,隐瞒销售收入,记:借:预收账款贷:产成品(或原材料等)将预收款项记入应付款项里,企图隐瞒预收款的性质,并在适当时机进行转销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在执行审计程序中如果发现企业的预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金额较大,且长期不变,则需进一步抽查原始凭证,进行函证确认。(4)以产成品或原材料顶账,不记销售收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或其他原因,用货物直接抵顶所欠款项时,正确账务处理为,借:“应付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结转成本,记:借:“主营业务成本”贷:“产成

17、品(或原材料)”。企业采用以产品或原材料直接抵销应付账款的方式隐瞒销售收入,错误分录为:借:应付账款 贷:产成品(或原材料等)(5)将收回的顶账货物用于销售或再次用于顶账时,隐瞒销售收入应收款项,有时会由于对方企业的原因,只能收回货物顶账,其实质就是“以物易物”,正确的账务处理应为,借:“产成品(或原材料等)”“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金)” 贷:“应收账款”,当企业将该批货物销售或抵账时,正确的处理为,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金)”但在实务中,企业收回的顶账货物一般不会取得进项发票,所以在销售或者再顶账款时不记销售,而直接抵减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

18、。收回的货物不入账直接销售,记: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收回货物不入账直接用于抵顶欠款时,记:借: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贷:应收账款(6)利用三角往来转销虚设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企业为了达到目的虚设了应收款项或应付款项等往来科目,又该如何将它们转销呢,其通常采取的做法是利用三角关系进行对转。例如:甲厂在A厂有应收款8.63万元,在B厂有应付款8.63万元。这时,B厂可向甲厂出具信函:“甲厂请您将贵单位欠我厂的货款8.63万元转给A厂”,则甲厂就可以将该信函作为做账依据,做出如下账务处理:借:应付账款-B企业 贷:应收账款-A企业从而转销了虚设的“往来科目”,将实际为销售

19、收入的款项彻底隐瞒。3、利用关联方转移利润一方面是将利润从盈利企业流转到亏损企业,实现集团税负最小化。另一方面是利用不同地区税率不同、不同企业免税条件的差异,将利润转移到税负低或享受免税的关联企业,从而逃避高税负。企业集团经常通过人为地抬高或降低关联交易价格,调节各关联企业的成本和收入,以达到整体税负最小化,相对利润最大化。对于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也有隐瞒收入的动机,他们经常利用关联公司,或供应商来进行利润转移及隐藏,目的是为了避免和流通股股东参与利润的分配.从而达到非流通股股东在上市公司体外瓜分利润目的.4、利用原材料、产成品进行虚增成本隶属某乡镇的某化工企业,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收资

20、本 118 万元,主要生产化工原料。 2009 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169.93 万元,账面利润 -87.8 万元。账面营业成本为 925.30 万元,企业当年缴纳的增值税为 94.99 万元,实际税负率与企业毛利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常,据此审计人员对其收入、成本的确认产生怀疑。进一步计算: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折旧额是 90.42 万元,企业职工共有110 人,一线生产工人有 85 人,计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的工资金额为 76.38 万元,机物料消耗中可抵扣的费用有 29.59 万元,费用共计 196.39 万元。根据企业当年的进项税(期初留抵额为0)为 103.90 万元,推算出当期购入的原材料、

21、辅助材料及发生的水电费合计 611.17 万元,企业“原材料”年末数比年初数少18.23 万元(说明本期领用上期库存原材料 18.23 万元),“产成品”年初数、年末数基本持平,成本共计(忽略材料结转方法等其他影响因素)为 629.40 万元。这样推算出企业营业成本应为 825.79 万元,比企业账面营业成本小近 100 万元。审计人员认真核对了企业原材料的入账和结转,并与增值税进项税进行对比,发现该企业某种主要原材料有五个月存在估价入账的现象,笔数多且数额大多较大,只有一笔于次月冲销,另四笔共计人民币38.36 万元,企业迟迟不进行任何财务处理,为形成确凿无误的证据,审计人员一方面,对这四笔

22、估价入账材料的发出单位,向其所在地相关部门发函调查,了解业务是否真实,并形成相关书面材料。另一方面,对企业财务人员询问调查,利用政策攻势,使其讲出实情。最后证实此四笔业务企业均未发生,属于虚假会计处理。审计人员将此 38.36 万元调整计税利润。调整后,产品销售成本仍然偏大。通过职业判断,认为企业很可能在发出产品与库存产品之间的调节上做手脚。经审计人员询问得知,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结转产品,通过明细账逐笔核算,两种主产品的结转存在严重的问题,该企业利用“产成品”科目有意提高发出产品单价、金额,多结转产品成本计 42.11 万元。据此,审计人员认定企业当期多结转销售成本总计 80.47 万元。

23、有些企业利用上述类似手段大肆作假造假,多列成本,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类似上述案例中企业成本造假的现象较为普遍,常见的利用成本偷逃所得税的方法大致归纳如下: 其一,以白条或暂估价入账的方法虚列原材料购进; 其二,原材料结转方法不恰当,多转“原材料”至“生产成本”,当然也降低了原材料库存金额; 其三,将不应属于材料的成本列入材料成本,如在材料成本中列入招待费,列入未经审批的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短缺损失或完成材料采购任务的奖金等; 其四,材料采购成本只计入材料买价,而将采购材料发生的其他各项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制造费用”; 其五,利用“预提费用”科目调节,借:“生产成本”贷:“预提费用”,或者企业以尚

24、未收到发票为由,借:“制造费用”,贷:待摊费用,人为增大生产成本。 5、利用折旧虚增成本费用(1)随意更改折旧方法,调节折旧计提数额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直线法。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法。但企业为了随意调节成本利润,就随意改变公司使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如:某企业2008年12月末购入某项固定资产,原值300,000.00元,折旧年限为15年,则月折旧额应为1,583.33元,到了09年12月末,累计折旧为19,000.00元,净值为281,000.00元,到了2010年企业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擅自改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年折旧率变为13.3

25、3%,则年折旧额为40,000.00元,但按直线法本年的折旧额应该为19,000.00元,改变方法后多计折旧21,000.00元。 (2)对未使用固定资产(除房屋、建筑物外)提取折旧 按相关会计制度规定,对除房屋及建筑物以外的专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取折旧,但企业为了调节利润,对未使用的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也计提折旧。 如:某企业购机器设备原值为500,000.00元,年折旧率5%。但当年购入后尚未投入使用,处于闲置状态,企业为了调增费用,多计提折旧25,000.00元。 (3)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多提折旧 企业为了控制当年利润金额,将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提前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虚增费

26、用,减少利润。 6、利用工资费用做文章依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企业应按照职工的工资标准、工时或计件等方式计算工资总额,再计入成本。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多列费用、调减利润总额、少缴税的目的,利用工资费用做文章。具体表现有: (1)虚列工资费用所得税扣除办法中规定,工资薪金支出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货币或非货币形式的劳动报酬。有的企业利用“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在年度终了或年度期间虚列不存在的工资费用,虚增费用支出,减少利润。(2)把不应由企业负担的费用列入工资费用例如,一些企业把由职工个人负担的养老保险金部分,连同企业负担的部分一同列入企业的期间费用,并从

27、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企业隐瞒收入的手段还有很多。如:企业有意将应视同销售的业务不做销售处理,而是直接冲减产品成本等。应视同销售的情形有将自产的产品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外购的原材料、产成品等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用于捐赠他人。如:购置固定资产,硬挤入生产成本。我们在对某乡镇企业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单位账外固定资产数量较多。该企业在购进固定资产时,要求买方将增值税发票开为材料配件等。这样一来,企业挤占生产成本,隐瞒利润逃税;还有一些企业会利用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所得税核算方法的不同偷漏税款。上述的主要手段可以大致分成两种:少列或不列收入类,如推迟确认收入、利用往来科目隐瞒收入、利

28、用关联方转移利润等等;虚增成本费用类,如利用原材料、产成品进行虚增成本,还有通过折旧、工资等使成本变大,净利润变小。 (二)形成隐瞒收入的原因分析隐瞒收入的形成原因,也可以说成隐瞒收入的主要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1、主观原因(1)少交甚至不交税。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交纳流转税、所得税,对业创造的收益政府作为第三方以税的方式强行参与分配,消减企业利润。流转税以营业额为计算基础,所得税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税。企业为了少交或不交税,使用各种手段隐瞒收入,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人为操作经营者逐年业绩。企业生产经营中,经营者为了使得企业逐年的利润均能呈现盈利状态,经营者有意隐藏当年的

29、利润,平滑利润,为以后的盈利创造条件。(3)其他目的。如设置小金库,这种舞弊行为大都是公私交融,名义上是为集体利益,而实际上是为谋求私利。2、客观原因(1)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无效或虽有效但执行的不好。内控设计的好并得到有效一贯执行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和纠正隐瞒收入的舞弊行为。(2)业绩考核不合理经营者之所以想隐瞒收入, 其业绩考核的方法还不尽科学、合理,使得他们有递延确认收入的动机。(3)监管惩戒力度弱监管不严,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扼制企业的隐瞒收入行为。二、针对企业隐瞒收入的审计策略 违反法律法规,故意隐瞒收入,企业隐瞒收入属重大舞弊行为。在审计时,企业提供给审计人员的报

30、表等资料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好的,只看账面,是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隐瞒销售收入问题。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务必始终保持谨慎和必要的职业怀疑,严格依照审计准则执行,密切关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行为,并合理假设其可能的隐瞒收入动机和可能采取的手段。不能只就账查账,要将账面审查与逻辑分析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料,挖掘出较真实的内部核算资料,全面了解其较详细的经营流程,在经营流程中最能真实反映经营状况的环节寻找突破口,围绕疑点问题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最终得出结论。下面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循序来介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对客户隐瞒收入的对策。但此前要基于此假设:审计人员是专业胜任、客观、公正、独立的

31、,并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始终保持应有的谨慎和必要的职业怀疑态度(一)通过执行风险评估程序了解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 注册会计师可以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产品的生产情况及其市场销售行情:其一,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例如询问营销人员销售趋势以及与客户的销售合同安排,还可以询问采购人员和生产人员以了解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生产等情况;其二,分析程序。例如将企业产品的毛利率与市场该产品平均毛利率比较,可以识别异常情况;其三,观察和检查。例如观察被审计单位人员正在从事的生产活动和内部控制活动,增加注师对企业人员如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及实施内部控制的了解,再如检查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合同

32、、协议,还可以实地观察企业生产经营场所,了解生产情况。无论什么时候,收入都是审计的重中之重。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时,本着风险导向和谨慎原则,可以直接假定企业的收入存在重大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产品生产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销售情况的好坏,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密切关注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的增减变动情况,生产情况,存货数量是否大量减少等现象。如果生产状况相对稳定,也没有新的生产设备投入生产作业,而当期生产成本却比以前高很多,那么企业存在隐瞒收入的可能。企业产品适销对路,是实现高利润水平的前提。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产品销售形势,分析相关的成本变动趋势。市场中同行业企业的销售利润很乐观,而该

33、公司的销售状况却呈现相反态势,则该企业的收入、成本存在舞弊风险。通过风险评估程序还可以了解到企业隐瞒收入的动机。分析公司所处的形势,观察是否存在迫于持续的业绩压力;所有者是否有给经营者压力,尽量少交企业所得税等。(二)执行控制测试了解企业隐瞒收入的可操作性要了解企业隐瞒收入的可操作性,就要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就要执行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企业控制防止或发生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有效性而实施的测试。作为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之一,控制测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实施。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其一,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其二,仅实施

34、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考虑到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情况下仅实施实质性程序提供的证据是不够的,所以在本文中直接假定需要执行控制测试。控制测试的性质或者说方法有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例如注册会计师可以向被审计单位适当员工询问管理者的业绩考核例。再如观察存货盘点控制的执行情况。观察也可以用于实物控制,如查看仓库门是否锁好,或空白支票是否妥善保管。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通过观察直接获取的证据比间接获取的证据更可靠。对于运行留有书面证据的控制,检查非常实用。例如,检查销售发票是否有复核人员签字,检查销售发票是否附有客户订购单和出库单等。 内控设计的好,并得到有效的一贯执行,

35、那么即使企业管理者或经营者有隐瞒收入的动机,也就只能是动机,因为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操作的机会。然而管理当局肩负着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其得到合理有效执行的责任,所以其品行、阅历、经验、能力及其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风格和对风险的认识与控制方法等都会影响到公司运行的规范性。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应对管理当局的诚信度和胜任能力进行评价,并关注其薪金待遇是否与公司业绩挂钩、是否受到异常的压力、关键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是否稳定等因素,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公司业绩作假的可能性。(三)分析企业对审计工作的态度在逐步的了解中,注册会计师就能够感受到公司对审计的态度。公司对注册会计师受托进行的审计,应予以

36、配合协助,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一切资料并配合其工作。如果相关人员一反常态,对审计人员所需的资料迟迟不提供,对审计人员要执行的审计程序予以阻挠,对审计人员的提问含糊做答或不答复,并有意设置障碍,则注册会计师应保持高度警惕,企业之所以阻挠不配合,很可能存在重大舞弊。(四)通过比对相关量找到正确突破方向 下面介绍六种比对法,通过比对找到异常,找准审计重点,好做到在审计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1、主要数据比对法 主要数据是指销售量、销售收入、毛利率、人均年产值等。一是横向比较,将这些数据与生产条件类似的同行业企业的数据相比较;二是纵向对比,将这些数据与本企业以前年度的数据相比对。通过比对

37、找异常。 2、营业收入占资产比例比对法 营业收入占实际经营性资产价值的比重与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水平相比,是否较明显地低于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水平。 3、收入与费用比对法 (1)运用会计原则中配比原则 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带来一定的收入,也一定要发生相应的费用。有利得必有所费,两者是对立统一。配比原则有三个方面的含义:某种产品的收入必须与该种产品的耗费相匹配;某会计期间的收入额必须与该期间的耗费额相匹配;某部门的收入应该与该部门的耗费相匹配。因此利用收入、费用的配比原则,通过成本费用的增减变化能够推断收入的增减变化。 (2)主要费用相比对 主要费用有:工人工资、管理费用、水电费等等。工人工资支

38、出增减有以下两种情况:人数的增减、效益工资的增减。查看企业的应付工资支出与工资表明细表,工资支出的增减变化是因为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与生产产值的关联性如何。再与同行业类似规模企业的工资相比对,与本单位以前年度相比较。看人均工资支出是增高还是下降,如果工人的人均工资超同行业类似规模企业的工资,或不断增长,则说明生产产值或生产效率在提升,销售收入也必然在提升。 管理费用的增减也是衡量收入是否增长的指标之一。因为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与企业销售业绩挂钩。 水电费的增长说明企业生产产值在增长,产值增长了,成本自然增长。 4、投入产出率比对法 投入产出比,是指投入资金与其所创造价值间的关系,是反映投资

39、效果的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为:收益投资100,或 投入产出率 =产出总收入所投入的总成本 100。 一是和相似条件下的同行业的产品投入产出的比例相比对;二是和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水平相比对;三是和国家规定的产品投入产出的比例相对比;四是和本企业历年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例相比对。通过这四次对比,判断企业投入产出比例是否低于行业正常水平,是否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水平,是否低于国家的规定水平,是否低于自身的历史水平。如果低的话,就要引起关注了。 5、营运资金比对法一般情况下,生产企业一般需要占用较大的流动资金,这就决定了即使企业将部分收入隐匿在账外,也可能会把账外资金调入账内使用。因此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核

40、对,查看是否有资金短缺等异常现象,进而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账外资金和隐瞒收入的违法嫌疑。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财务人员、不同的核算方式,财务处理的结果都会有所不同,作为审计人员要综合运用审计技术手段,在企业核算的点滴中发现疑点,找到正确的突破方向。(五)更具针对性地进一步收集审计证据1、通过检查纸质轨迹来应对隐瞒收入的行为企业隐瞒收入表现为:收入不入账、多收少记或少付多记,此类舞弊行为通常发生在财会制度不健全的单位,特别是当开票与收款同属于一人时更易出现。他们大都是那些直接经手管理财物的人员,例如出纳员、收款员、采购员以及仓库保管人员等。这些人有的是开票时,提高单价从中吃回扣或报销后占为己有;有的是一

41、票两开内外勾结进行贪污;有的是收款后只开收据而不记账,情况比较复杂。针对这种舞弊行为,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是应将收据的存根联和所有已使用过的发票都收集起来,检查编号是否连续,有无缺号、缺页以及作废,在存根联上是否粘有发票和收据的正联以及入账联,然后将收据存根联和发票的合计数与入账数进行核对,看是否相符。二是对收款人员和交款人保存的单据进行核对,挤出差额,追其去向。三是笔数、金额相核对,挤出差额,追出去向。四是从不同人员入手,收集人证与其他资料相核对。五是账实核对,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地加以判断。2、通过其他项目的审计结果予以佐证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流程是一个完整的

42、链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衔接的不好都可以给审计人员提供线索,所以公司的销售行为也并不孤立,销售的实现会引起一系列相关事项的变化。如在企业自己承担运费的情况下,当产品销量增加,发生的运费也会相应增加。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可以通过“生产成本”、“包装物”、“应交税金”、“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等项目获取相关审计证据,进一步佐证收入的合理性。3、结合存货流转,测试生产与销售的相关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包括采购、生产、耗用、产出、销售等复杂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通常会涉及计划、采购、生产、质保、仓储、销售等几个部门,存货的流转几乎涉及到上述的每一个部门,所以审查企业的销售收入是否可信,还应结

43、合存货流转审计程序,如了解主要产品生产流程、检查下达的生产任务通知单、收发材料凭证及其汇总表、产量和工时记录、成本计算明细表等资料,以确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进料量与耗用量、耗用量与产出量、产出量与售出量之间是否配比。4、结合存货监盘,了解存货是否真实发出存货监盘是注册会计师验证企业期末存货的存在性和期末实际结存数量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审计程序。销售的实现,必然引起存货数量的增减。企业隐瞒销售业务,就会涉及存货的流动,所以注师可通过实施存货监盘程序了解企业存货的账面数与实存数是否一致。对存货的实地盘存,查看实际盘存量是否与存货总账、明细账、存货明细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相一致,隐瞒收入一定会隐瞒销售数量

44、,而货物销售数量受“卖出的-购进的 =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这一公式的制约,因此,只要仔细检查实际出入记录,加上实地盘存就可以发现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方法工作量比较大,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在对实物收支记录与汇总表、凭证记载的审查基础上进行抽查,从中发现问题。5、从往来账项入手舞弊者常常利用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进行作弊。具体表现在文章的隐瞒收入行为特征中已经介绍,在此不冗述。审计人员要格外注意,只要逐笔核实这些账目下每笔业务的来源去向,就一定会有收获。当然本着成本原则和风险导向原则,可以重点关注那些金额大,账龄长的。6、从核对企业的发票、收据存根联与有关收入记账凭证

45、中后附的发票、收据记账联有无差异入手我们在检查某企业发票存根时,发现该企业卖出很多原材料,但审阅“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账时却没有查到原材料销售的收入,有关收入记账凭证其后所附发票中也没有材料销售发票记账联。带着这个疑点,通过查阅银行存款日记账、材料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等会计信息,最终查出企业将销售材料的收入直接冲减了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7、从审查合同入手企业生产销售、采购活动中会产生很多合同,检查合同,会让我们了解更多关于销售和采购方面的细节。如,在对某企业进行账外物资进行清查,从其一些承揽加工合同中发现,依据合同,节省材料和节省的费用都归受托单位所有,该企业加工完毕后,却没有对节省材料作增加

46、收入、增加存货处理,对此我们又检查了加工原始记录、加工收入明细账等相关账册,又对实物进行盘点,最终核实了节省材料未入账,形成账外物资的事实。8、核对运输费用单据除了运输经营单位外,一般企业对所发生的运费也会在账面上如实反映,在铁路、公路运输票据上,一般都会注明发货单位、货物名称、数量、发货时间、货物起始点、到达地点等,因此,将运输单据内容与销售账务处理结合一起考虑,如果发现销售收入明细账及有关凭证与运输单据内容有差异时,就有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情况,要引起审计人员的重视。9、审计中应关注关联方交易的实质,即关联交易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其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四种情况:其一,购销价格异常,售后短

47、期内又重新购回,低价卖给无须经手的中间企业,贷款拖欠很久不还,贷款未偿还又赊购等购销业务。其二,资金拆借利率高于市场利率,借给不具有偿债能力的企业或逾期不还款的企业等资金融通业务。其三,异常的投资收益、租金和利息收入。其四,劳务、咨询、管理费价格明显不合理,对不存在或无法实现的咨询服务付费。采取切实措施,降低审计风险。 如果注师发现企业可能因不披露关联方交易而导致财务报告出现重大错报情况,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下列五种方法降低审计风险:其一,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其二,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索取书面证明。其三,聘请行业专家鉴定,并利用起工作成果。其四,实施必要的函证。其五,如果出现意外事项,可重新确定审计范围或追加实施审计程序。三、防范隐瞒收入的对策通过上面的论述,笔者觉得将隐瞒收入的违法行为扼杀在萌芽中也很重要,根据个人观点提出几点防范对策:(一)提升相关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他律不如自律,加大监督力度固然重要,但不如从自身入手,提升相关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严格依法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