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应对农村土地拆迁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如何应对农村土地拆迁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开题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开题报告政府如何应对农村土地拆迁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学生姓名:徐腊锋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指导教师:梁贤艳 教学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1课题来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业人口。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城乡融合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特别是由于征地和拆迁问题引起的地方治安事件频繁发生,已成为当下农村的突出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有效防止和妥善处理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全局意义。直接决定着中国能否顺
2、利度过这一关键阶段,实现由传统社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本文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缓解由于土地拆迁问题而引起的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尖锐对立,减少因征地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摩擦。最大限度的化解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维护农村的稳定与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进步。1、理论意义现阶段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和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影响农村农村乃至全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实事求是地正视这一问题,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发现现阶段引发或处理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问题,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建立一系列有效预防和处理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具
3、体制度和机制,如建立预警机制、处理机制、社会自我协调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从制度上、法制上解决问题。由于农村土地拆迁而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个课题,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与发展。2、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由土地拆迁问题而引起的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正愈演愈烈。政府在面对这一问题时经验不足,往往引起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针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调查,有利于我们建立及时有效的处理机制,缓解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减少因此而带来的损失。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城市与市场化进程中,由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在部
4、分地区造成社会不稳定,给人们的上作、生活及政府形象产生了极大的干扰和损害,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另外,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思维简单,作风粗暴,具体表现在对事件的性质判断不够清楚,往往将其政治化或意识形态化,将由人民内部矛后引发的具体利益事件上升到反政府的层面上,在现场处置这此事件的过程中不是作风粗暴,滥用警力,公共权力行使方法欠妥,就是惊慌失色、手足无措不知所为,纵容事件的发展,酿成更大的破坏。一般事件酿成了公共危机,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有信力,因此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3研究内容与途径本课题的研究内容0前言1、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念11农村群体性突
5、发事件的概念12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及特点13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2、农村土地拆迁问题的现状21农村土地拆迁的背景2.2农村土地拆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3农村土地拆迁的后果2.4解决的对策与建议3、结语研究本课题的路径主要是采用社会调查法,材料搜集法,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阅资料,与导师讨论等方式。并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拆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借鉴外国的有益成果,取长补短。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汲取经验,最后完成论文的撰写。4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国外的研究动态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论研究,在西方学术界统称为社会冲突理论。它
6、不是一个专门的学派,而是存在与现当代西方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的一股以社会冲突现象为研究对象的重要的社会思潮。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普遍存在的紧张、冲突、对抗等社会矛盾现象的增长相关联。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冲突理论的各个流派,侧重于对冲突问题的经验性分析,把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结合起来,对当代社会发展中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影响及治理等从各个不同的视角作了阐述,对西方各国社会政策的目标取向及转变社会控制的理念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西方工业化国家社会治理的有关时间探索的理论依据。西方社会冲突理论的形成,可依追溯到20世纪初。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冲突现象曾受到
7、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社会理论家的广泛关注。但是,社会冲突理论当时尚为占有重要地位。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短暂稳定的消退和冲突现象的普遍增长,社会冲突理论开始升温,一些相关论著相继问世。如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的探讨,齐美尔的冲突论,刘易斯科塞的社会冲突的功能、社会冲突研究中的连续性,罗宾威廉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冲突,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危机,李普塞特的一致与冲突,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等。西方学者对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个方向,分别是社会冲突说和集体行动理论,他们分别阐述了社会冲突的普遍性以及产生冲突的行动方式和行动逻辑。社会冲突说纷繁复杂且内容极为丰
8、富,其基本观点是社会冲突和变迁是社会的常态,任何社会形势、组织形态都存在着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控制这种无处不在的冲突,社会需要建立一个“安全阀”使敌对情绪得以释放出来。在集体行动研究方面,西方学者更是做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探索。美国学者帕克认为它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米尔格拉姆则认为:“集体行动是自发产生的,相对来说是没有组织的,它依赖于参与者的相互刺激。”另外,还有学者研究在集体行动中的积极分子是如何把一大群具有同样利益但却不如他们积极的人们动员起来加入集体行动在说服其他人支持集体行动这一过程所设计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积极分子所追求的目标种
9、类和他们所选择的策略种类。这些因素包括:知识和技术和作为资源的时间与金钱。集体行动的研究一般有_三个研究视角分别是:社会心理学视角;资源动员视角和政治过程视角社会心理学视角又包含着许多子理沦,分别是模仿理论:感染理论;紧急规范理沦;医名理论和控制转让理论代表人物有:勒庞(Gustave LeBofl),布鲁默(Herbert Blunler),特纳(I一unor),斯梅尔赛(Smelser)和格尔(Gurr)主要作品有弗洛姆(Fromm)的Escape from freedom,布鲁默的Elementrary Collective Behavior,勒庞(Gustave IeRo)的The C
10、rowd和斯梅尔赛(smelser)的Theory of Collective Behavior资源动员视角研究学者认为:“要使集体抗议行动成为可能并最终取得成功,他们必须得到广泛和持续的外界资源支持。同时社会上供集体行动参与者利用的资源大大增加,这些外界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非物质资源,其中精英人物、支持者、经费、信息等资源尤其重要。社会运动(集体行动)对这些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也越来越依赖于这些资源而存在”。资源动员理论代表人物有:奥伯肖尔(Obersehall)、麦卡锡(JosephRaymondMeCarthy)和左尔德(Zald)。政治过程视角研究学者认为:“政体有两类人员:
11、政体内成员和政体外成员。政体内成员一般能通过常规的、低成本的渠道对政府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决策过程,而政体外成员对政体产生的影响则常常被忽视,为了改变现状,这些政体外成员要么设法进入政体,要么打破这个政体,这就形成了集体行动、社会运动。政治过程视角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梯利(Tilly)和麦克亚当(MeAdam)。1.2.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9年湖北省公安厅张子路等主编的治安紧急处置方略成为对一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最早专著对此问题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众多学者、公安机关理论土作人员做出了卓有一成效的贡献,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众多
12、的学术专著,利用不同研究工具,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既有对宏观整体事件的研究又有切入某一角度的局部探索,既有理沦上的描述又有实践中的对策研究。 21世纪以来,一些学者开始普遍关注群体性突发事件这个问题,并得到了中国行政学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组成了中国行政学会管理课题组,会同一批专家、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了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出版了一系列的专著。如中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龚维斌、马福云等著的社会群体与群体性实践研究。在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5文献资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
13、发事件应对法.司法业务文选M.2007.92薛澜、张强等.危机管理一一转型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社,2003:32.3中国行政管理学课题组.中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l一5.4李培林,陈光金执笔.2008一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5李培林,陈光金执笔2008一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6陈晋胜,张涛.群体性事件性质、原因的辩证分析工刊.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6):40一41.7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
14、与预测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5:181一185.8朱力、韩勇.我国重大突发事件解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9韩金贵.浅谈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征、性质及处置J.公安研究,1998(5):44一49.l0傅金珍.群体性事件治理机制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0):77一82.11郭正林.当代中国农民的集体维权行动J.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l(9)77一80.12于建嵘.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2(12):10一13.13袁金辉.论社会转型期的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7月.云南行政学报,2005(3):29一31.14向德平,陈琦.社
15、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3(4):99一103.15薛澜、张强等.危机管理一一转型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7一19.16孙立平.断裂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7段若鹏,钟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结构变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8李强.中国社会变迁30年:1978一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71.19中国发展基金会.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0李强.中国社会变迁30年:1978一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71
16、一73.21李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M一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45一50.22王伟等.构建于擅变:中国政府改革发展30年M郑州:郑州大学社,2008:182一183.23史云贵.现阶段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反思与应对J.政治学研究2009(2):68一74.24周天勇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83.6 研究条件与措施通过实地的调研,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找到了论文的现实依据。同时根据自己所获取的信息资源以及从图书馆借阅报刊、书籍等相关文献,获得第二手的数据资料。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收集相关的前沿动态,检索所需资源,并就有关问题同指导老师相互探讨,在论文的写
17、作和修改过程中参照论文指导老师及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而及时进行修改。要写出一篇系统而全面的论文,不仅需要实地调研,而且需要广泛研究。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论文才能更具说服力。7 主要工作阶段与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13年1月1日1月10日,搜寻文献,完成并上交“外文翻译”。 2013年2月15日2013年2月25日,完成并上交“开题报告”。 2013年3月5日2012年月25日,查阅及整理资料,为后续论文正文写作做好准备。第二阶段:2012年3月25日2012年5月17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和修改稿。第三阶段:2012年5月18日2012年5月25日,完成毕业论文正文。2012年5月28日2012年5月31日,装订好所有论文资料并上交。2012年6月6日2012年6月8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