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和县杨源矿区叶蜡石矿地质普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公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政和县杨源矿区叶蜡石矿地质普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公示.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建永和福投资有限公司福建省政和县杨源矿区叶蜡石矿地质普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 表(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项 目 名 称福建省政和县杨源矿区叶蜡石矿地质普查建设单位(盖章)福建永和福投资有限公司法 人 代 表李 运 武(盖章或签字)联 系 人王 方 兴联 系 电 话13607568808邮 政 编 码353600环保部门填写收到报告表日期编 号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局 制- 1 - 南平 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福建省政和县杨源矿区叶蜡石矿地质普查建设单位福建永和福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政和县杨源乡建设依据主管部门建设性质新建 行业代码M7472建
2、设规模勘查面积8.02km2总规模勘查面积8.02km2总投资82.82万元环保投资6万元资源类型及年开发量叶腊石矿,勘查面积8.02km2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1、自然环境概况政和县杨源矿区叶蜡石矿地质普查工作区位于政和县城南东 148方向、直距约 26km 之禾林桃洋一线。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浙交界处。介于东经11833至11947,北纬2705至2723之间,东西长72km,南北宽46km。东与寿宁、周宁,西与建阳,南与建瓯、屏南,北与松溪以及浙江省的庆元等7个县相邻。项目位于政和县杨源乡,杨源乡位于政和、建瓯、屏南、周宁四县(市)结合部,省道安嵩线横贯其中。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3、2、地形地貌政和县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斜贯中部的松政大埔大断裂分县境为地质地貌迥异的两大部分。全县最高峰香炉尖海拔1598m。主要河流有松溪。3、地质(1)区域地质背景项目位于闽西北隆起带与闽东火山断拗带之间,北西向松溪-宁德与北东向政和-大埔断裂带复合部位之南东。区内地层发育,构造运动强烈。地层矿区测区地层出露简单,主要有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侏罗系上统南园组及长林组,整体为一套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系,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A、侏罗系上统长林组(J3c) 仅见于测区中西部边缘,岩性主要由浅灰、灰、褐黄色厚层状晶屑凝灰岩、含砾岩屑凝灰岩、沉凝灰岩等组成,为一套沉积-火山碎屑岩系。B、侏罗系上
4、统南园组(J3n) 为测区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层单位,约占 80%面积以上,为一套巨厚的中-酸性火山喷发岩系,根据岩系组合、喷发旋回、接触关系等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本区出露其第二、第三段。 a、南园组第二段(J3nb) 见于测区北西大部,分布形态与第三段类似,岩性复杂,岩相变化大。岩性主要由浅灰-灰白色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岩、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等组成,局部夹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泥岩、页岩等。 b、南园组第三段(J3nc) 呈北东向宽带状斜贯测区,岩性较为单一,主要由深灰、灰黑色英安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英安岩、安山岩组成,上部常过渡为酸-中酸性粒状碎斑熔岩,
5、与南园组第二段呈喷发不整合接触。 C、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K1sh) 集中分布于测区北西仙顶岗-里洋及南部洞宫一带,为一套巨厚的紫红色沉积火山喷发岩系,其岩性、岩相复杂,根据接触关系、岩性、岩相组合及喷发旋回,可划分为上下两组共四个岩性段。 a、 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下组下段(K1sh1a) 主要见于测区南东祝家洋-圣银楼一带,呈北西向狭长带状分布,另外测区北西里洋南西亦有零星出露。岩性主要由紫红色厚-巨厚层状凝灰质砾岩夹紫红色流纹质晶、岩屑凝灰岩、紫红色铁、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等组成。 b、 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下组上段(K1sh1b) 测区零星出露,主要由紫灰、灰紫色英安质晶屑凝
6、灰熔岩、英安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深灰色块状安山岩组成,喷发不整合覆于本组下段之上。 c、 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上组下段(K1sh2a) 见于测区仙顶岗、稠岭及下园一带狭小区域,北西向窄带状分布,为一套由凝灰质粗砂岩夹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等组成的巨厚的紫红色火山碎屑沉积岩系,由下而上矿物粒度变小,沉积韵律明显。该层下部不整合覆于石帽山群下组上段之上。 d、 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上组上段(K1sh2b) 为本群分布面积最广的一个岩性段,与本组下段呈喷发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由紫灰、灰紫色流纹岩、石泡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等组成,局部夹少量紫红色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
7、,整体为一套巨厚的酸性火山喷发岩系。构造区域上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大致可分为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三组,同属镇前堂口断裂带之组成部分。其中以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基本构成了区内构造骨架。较具代表性的为澄源断层与稠岭断层: A、澄源断层 位于镇前西北约 4km 处之澄源-里洋一线。区内长约 19km,走向北东 55,倾向北西,倾角 80左右。断层为一斜冲断层,以断裂破碎带的形式产出,带宽约 20m,断层砾岩及糜棱岩常见,两旁岩石硅化、叶蜡石化较强,局部有片理化现象。断面光滑,呈舒缓波状,局部可见斜冲擦痕,指示断层北西盘向南西方向扭动。 B、稠岭断层 见于测区北西部稠岭附近。长度 10km 以上,
8、两端延出图外。断裂面往往成组出现,断面光滑,波状弯曲。断层破碎带宽度 30100m,带中岩石破碎,叶蜡石化、硅化可见。该断层有反转现象,北东段倾向北西,倾角 80,南西段转向南东倾,倾角70。其它各组断裂规模不大,长度从几百米至几公里不等,大多属以上两组断层的次一级构造,区内叶蜡石矿即受其控制。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分布不多,仅见燕山晚期第四次侵入之石英正长斑岩(53d)、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之花岗闪长岩(52(3)b)、早白垩世次石英正长斑岩(K1)、次石英二长斑岩(K1)及晚侏罗世次花岗斑岩(J3),均呈小岩瘤的形式产出,规模不大。 脉岩 测区各处普见,为一些石英斑岩脉()、闪长岩脉()及以辉长
9、岩类为主的一些基性岩脉(N)等,主要走向呈北东方向,与区内地层走向及构造展布形态基本吻合。 矿化、蚀变 测区属我省矿产资源较为聚集区域,矿点、矿化点星罗棋布,较具规模的矿种有铜、铅、铅锌、多金属及明矾石、叶蜡石、含钾岩石等;区内岩石破碎蚀变强烈,以硅化、叶蜡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最为普遍。此外,测区还分布着一些金属量、分散流异常等,显示区内较好的找矿前景。(2)勘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地层矿区地层出露简单,仅见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J3nb)。整体产状南东倾,倾角较缓一般不超过 40。岩性较为复杂多样,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岩、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等都有见及,北西局部还
10、夹有泥岩、页岩等。该组地层受构造影响围岩蚀变强烈,局部富集成矿,区内叶蜡石矿即产于其中。 另外,矿区还分布一层厚度 03m 的残坡积层,岩性为土黄色砂质粘土,主要由南园组地层风化残坡积而成,主要沿山坡台地等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处分布。构造区内构造一断裂为主,大小断层 6 条,自北向南、自西向东依序编号为 F1、F2、F6,长度几十到上千米,宽度 1050m,大都以破碎带的形式产出,带内及其周边岩石强烈破碎、蚀变,局部甚至糜棱岩化。 A、F1断裂 长度大于 1.1km,宽度 2040m,北西南东走向,两端延出图外。断面光滑,略具波状起伏。断裂带及其两侧岩石蚀变强烈,尤以硅化、绿泥石化最强。 B、F2
11、断裂 断续长约 3km,为 F1、F3断裂所切断,西侧延伸受 F4断裂所限。破碎带内岩石强烈破碎,局部可见糜棱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轻微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局部见明矾石化、叶蜡石化。根据相互空间分布格局,F2断裂较 F1、F3、F4断裂形成时间更早。 C、F3断裂 与F1断裂平行展布,特征与其相似。 D、F4断裂 分布于矿区南西侧外围,长度 2.7km 以上,两端均延出图外。破碎带宽度 20m 左右,断面参差呈犬牙状,部分断面绿泥石化强烈,具丝绢光泽触之具滑感。带内及其周边岩石强烈蚀变,可见硅质岩细脉及团块。E、F5断裂 见于矿区南西,西侧与 F4断裂相接。长约 1.4km,宽度 20
12、50m,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中等略陡。带内岩石破碎强烈,伴有强烈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叶蜡石化,北东段叶蜡石化尤为强烈已富集成矿,即为区内号叶蜡石矿体。 F、F6断裂 位于 F5断裂南东,长约 1.3km,宽约 20m,走向北北东向,倾向北西西,倾角 65左右。围岩蚀变矿区蚀变以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为主,局部可见叶蜡石化、明矾石化、绢云母化,断裂破碎带及其周边、断裂交汇部位为蚀变强烈部位。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根据对矿区的前期地质工作,初步了解了区内的成矿地质特征。区内矿体为叶蜡石,矿脉沿北东向及北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产出于南园组第二段地层中,目前矿区出露矿脉一条,编号为号矿
13、体。 号矿体:受 F5断裂破碎带控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 70,出露长度约 300m,宽度 520m,矿脉延伸稳定,平面形态呈透镜状。矿体盖层根据区域成矿控制条件、成矿机理、矿体的产出特征及矿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分析,矿床属火山期后热液充填型矿床,产出于北(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岩性主要为火山沉积岩类(酸性凝灰岩类)。矿石质量特征 A、矿石类型 矿石由成矿热液沿北东向及北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充填交代而成,外观灰灰白色,有时带绿、黄、褐等色,玻璃蜡状光泽,隐晶微晶致密块状,有滑感。 B、矿石化学特征 叶腊石是黏土矿物的一种,属结晶结构为2:1型的层状含水铝硅酸
14、盐矿物引。化学结构式为Al2Si4O10(OH)2。叶腊石质地细腻,硬度低,适合做人工合成金刚石用的坯料(模具)、陶瓷、耐火材料、玻璃纤维、雕刻石等。可广泛应用于陶瓷、冶金、建材、化工、轻工等工业部门。根据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 2011 年野外调查时所采集样品分析成果,本矿区叶蜡石的化学成分平均品位如表 1。 表 1 矿 石 化 学 成 分 表项目SiO2Al2O3Fe2O3TiO2MgOCaOK2ONa2O烧失量含量(%)65.9227.410.140.300.160.160.300.075.33根据测试成果可以看出,区内矿石具高铝低铁特征,质量优良,可以作为优质耐火材料、陶瓷原料等用途应用。
15、 C、矿石类型中各种元素组分含量福建永和福投资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委托国土资源部福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对杨源矿区叶腊石矿石进行检测(见附件2),检测结果如下表:表2 杨源矿区叶腊石矿石检测结果表分析编号样品原号砷As汞Hg铬Cr铜Cu铅Pb锌Zn镉Cd140189-0.530.01780.00.210.410.70.073结果表示单位:(各项)/10-6由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可知,当前国家重点防控的第一类重金属污染物有铅、汞、镉、铬、砷。根据分析报告可知,送检样品中砷、汞、铬、铜、铅、锌、镉含量小。D、矿石的矿物成分 矿石成分主要由叶蜡石组成,少许石英、高岭石、地开石、伊利石
16、及明矾石等。 E、矿石类型 根据脉石种类的不同,区内叶蜡石矿石大致可分为石英型叶蜡石,地开石型叶蜡石,伊利石型叶蜡石及明矾石型叶蜡石,主要以前两种为主。 F、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叶蜡石含量约 6090,石英 1020,高岭石、地开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 1015,明矾石 510%。矿石呈隐晶微晶致密块状产出。矿石化学成分较为单一,虽含少量脉石矿物,但可采用人工选矿的方式予以剔除,技术加工较容易。 在目前的开发应用水平上,除铁是叶蜡石选矿的主要环节,区内叶蜡石矿含铁平均仅0.14%,一般的磁选法、重选法、浮选都可予以剔除,浮选法还用于从叶蜡石矿石中分离出石英、高岭石等杂质。4、气象 政和地处中亚热带
17、季风湿润气候区。因境内山地多,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所以具有多层次立体气候。其特点是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2.2h,年日照百分率达44%;年平均气温为18.4,年际变动一般在17.718.9之间,幅度1.2;年蒸发量1414.11611.9mm,平均为1498.4mm;年平均降雨日数166d,降雨量为1590.5mm;政和城关全年风向以偏西风为主,静风占很大比例,历年平均风速1.9m/s。杨源乡位于政和县东南部,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271天,气候一般特征如下:全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水1900mm。年平均日照为1
18、907小时,全年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多为季风。冬夏季节受季风环流影响,如冬半年多吹偏北风,夏半年多吹偏南风。5、水文项目所处流域为翠溪杨源段及其支流,勘查区内自西北向东南多条冲沟汇入翠溪支流。其中杨源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与勘查区西南角部分重合,最近的勘查点位于杨源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东北方向约1000m。翠溪发源于杨源乡黄坦,往东南向流经岭头、大溪、富足口、翠溪等村,与当溪汇合进入屏南境内后,又沿着政和屏南县界在白岩下出境入叉溪。流域面积349km2,其中县境内286 km2,全长32.9km,平均坡降11.6%,多年平均流量15.3 m3/s,多年平均径流4.81亿m3。项目区内的下峡村以及附近
19、的东门坑村、桃洋村饮用水来自的杨源乡自来水厂提供的自来水。6、社会环境政和县人民政府驻熊山街道。全县辖1个街道、4个镇、5个乡:熊山街道、东平镇、石屯镇、铁山镇、镇前镇、星溪乡、外屯乡、杨源乡、澄源乡、岭腰乡。总面积173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1.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9万人。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政和县2009年生产总值GDP为7782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1458万元,第二产业为22683万元,第三产业为33682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3989万元,全社会工业产值为6675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8.3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134.9元。7、福建省政和县矿产资源
20、总体规划(2008-2015)(节选)根据政和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下称规划),规划目标: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充分利用省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提高矿产资源的可供性,保障政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矿产资源利用方式逐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矿产资源管理方式从微观向宏观的根本转变,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矿业管理新体制。为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作出努力。规划勘查内
21、容:(1)重点勘查矿种:铜、铅、锌、金、银、铁、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用石材等;适当开展勘查矿种:高岭土、水泥用配料等。(2)勘查规划分区:为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全县划为重点勘查区、限制勘查区、禁止勘查区和一般勘查区,重点勘查区、限制勘查区、禁止勘查区以外的区域为一般勘查区,一般勘查区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活动时,按照规划区块划分的原则性要求划分勘查区块。(3)规划划定10处禁止勘查区,7处重点勘查区(包括星溪金多金属矿重点勘查区、湖屯铅锌矿重点勘查区、上山岗金银矿重点勘查区、香炉坪银矿重点勘查区、东际金矿重点勘查区、高山金矿重点勘查区、马仑头金矿重点勘查区),上述所有分区外的其他区域,划定为一般勘查区
22、,规划共划定了6处勘查区块。其中7处重点勘查区、3处勘查区(上山银多金属矿勘查区块、五角山金银多金属矿勘查区块、翁村金银矿勘查区块)现已全部投放探矿权,剩余3个勘查区(云亭金银铅锌矿勘查区块、六角山铅锌矿勘查区块、里山溪银矿勘查区块)拟于规划期内投放探矿权。本项目为勘查项目,勘查矿种为叶蜡石,属规划中规定的“适当开展勘查”的矿种,本项目不在规划划定10处禁止勘查区、7处重点勘查区、6处一般勘查区范围内。根据南平市国土资源局出据的矿业权规划审查表(见附件3):该勘查区不在规划确定的禁勘区内,符合南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政和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属于其它勘查区,勘查矿种叶腊石,属于规划鼓励勘查矿种。
23、8、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拟建项目所在地为政和县杨源乡桃洋村,据矿区所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参照政和县环境规划,其环境功能区划如表3。表3 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序号指 标类 别1地表水、类区2环境空气二类区3环境噪声2类区(2)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见表4。表4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2016.1.1之前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2016.1.1之后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水
24、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3年 第36号水污染物废水零排放。(3)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地处农村,附近无废气污染型工业企业,工作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可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标准。水环境质量现状流经勘查区块的地表水域为翠溪杨源段及
25、其支流,其中杨源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与勘查区西南角部分重合,从现场调查情况来看,工作区块翠溪河段水质清澈,周边为自然山体,林木茂盛,勘查区内无大型工业企业,地表水水质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标准,杨源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附近无噪声污染型工业企业,据现场踏勘,项目厂界环境噪声可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生态环境现状经现场踏勘,植被发育,杉、松甚多,农业较少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包括茶树、烟草等,矿区内未见有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现状,勘查区生态系统基本稳定。9、主要环境问题项目位于政和县杨源乡境内,根据福建省政和县矿
26、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本项目勘查范围符合政和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根据项目区目前的环境现状,本环评认为杨源矿区周围大气环境属二类区,声环境属2类区,翠溪杨源段及其支流水环境属类区,杨源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环境属类区。项目勘探过程主要产生的污染物有废水、粉尘、固体废物和噪声等,因此主要环境问题为勘探过程废水、粉尘、固体废物和噪声等对水、气、声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三、主要环境目标杨源矿区位于政和县杨源乡境内,矿区内及周边有下峡村、东门坑村、桃洋村等村庄。根据项目的特点,槽探和钻探过程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结合福建省政和县杨源矿区叶腊石矿地形地质及工程布置图(见附图2),本次勘查范围与杨
27、源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范围有一定的重合,但本次勘查点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与杨源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距离约1000m,与本次勘查点较近的村庄为下峡村、东门坑村、桃洋村,项目周边无学校、医院、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和生态敏感点等敏感保护目标,因此,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杨源乡饮用水源保护区,槽探、钻探等工程附近的下峡村、东门坑村、桃洋村等以及周边水系(特别是杨源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详见表5和附图3。表5 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村庄名称最近探槽点最近钻孔点村庄人口(人)功能区划点位距离(m)方位点位距离(m)方位大气环境下峡村TC701800北面ZK301800北面11环境空气二类区东门坑村
28、TC801800西南面ZK401670西面13桃洋村TC8011500东南面ZK4011520东南面215水环境翠溪杨源段及其支流地表水类水域杨源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表水类水域生态环境植被、水土勘探过程破坏的植被、水土/四、项目概况福建省政和县杨源矿区探矿权人为福建永和福投资有限公司,公司于2013 年 10 月经竞标获得该探矿权。勘查矿种为叶蜡石矿,申请勘查年限 2 年。1、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勘查区地处闽北山区,历史上交通闭塞,关于地质、矿产方面的调查程度不高,较为系统的是 19741977 年福建省区测队在本区开展的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该工作前后历时三年,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
29、力,通过面上填图,踏勘标点,水系沉积物测量,金属量测量等勘查手段,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编写并提交了1:20 万福安幅、三沙镇幅、浮鹰岛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相应的图件,较全面的论述了区内的地质、矿产特征,圈定了一定数量的找矿远景区。 基于以上资料及群众报矿,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于 2011 在矿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通过实地踏勘、地质测量等手段进行矿区勘查,根据区内矿体出露情况,采用以露头圈定法为主,辅以地质追索法及穿越法的填图手法,调查矿体出露与分布情况,编制1:10000 矿区地形地质草图。 (1)主要工作量 1:10000 地质草测 8.02 km2; 地质观察点 105 个; 基
30、本分析样 2 件。 (2)取得主要地质成果 初步了解了矿区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 初步了解了矿区内叶蜡石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 初步了解了叶蜡石矿石的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及物理性能特征; 估算矿区范围内叶蜡石矿石预测的资源量(334)为 36.44 万t。以上地质资料为本次地质工作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基础性资料。2、拟建项目概况(1)工作范围矿区位于政和县城南东 148方向、直距约 26km 之禾林桃洋一线,面积约 8.02km2,行政区划隶属于政和县杨源乡管辖。 工作区区间地理坐标:表 6 矿区拐点极值坐标一览表 拐点编号东经(E)北纬(N)1119003027123021190045
31、27123031190045271300411901452713005119014527113061190130271130711901302711008119011527110091190115271030101190030271030(2)工作年限2013年11月-2015年11月。(3)工作量一、第一阶段:2013 年 11 月2014 年 5 月,地质测量及剖面地质测量 开展矿区 1:10000 地质测量及:2000 地质剖面测量。 本次测量工作主要对普查区矿体分布地段,测制剖面 5 条,勘查线方位角为 145。设计的工作量见表 7。 表7 设计工作量项目单位工作量1:10000地质测
32、量km28.021:2000地质剖面测量m2000二、第二阶段:2014 年 6 月2015 年 5 月,探矿工程施工 1、槽探工程:主要用于普查区内的矿体和矿化蚀变带等进行揭露,工程间距 100m,设计工作量为 5 条 40m 的短槽,总计土石方 700m3。具体工程布置及施工目的及工作量见表8。 2、钻探工程:是控制深部矿体变化情况、估算资源、储量的重要手段,采用 100100m 工程网度布置钻孔, 估算矿区资源储量(333),设计钻探工作量见表9。 三、第三阶段:2015 年 6 月2015 年 10 月,矿区资料综合整理研究。 四、第四阶段:2015 年 11 月底提交矿区普查地质报告
33、供审稿。表 8 槽探工作量安排情况一览表矿体编号剖面编号工程编号工作量(m3)施工目的号矿体0TC001140控制号矿体3TC301140控制号矿体4TC401140控制号矿体7TC701140探索矿体延伸情况8TC801140探索矿体延伸情况合计700表 9 设计钻探工作量表 矿体编号钻孔编号设计孔深(m)施工目的施工顺序号矿体ZK001160控制深部矿体,探求(333)资源储量1ZK3011302ZK4011153机动155控制新发现的矿(化)体或验证成矿有利地段4合 计560(3)投资额本项目投资82.82万元。(4)工作制和员工数工作制: 250d/a,8h/d;员工人数:8人。(5)
34、 拟勘查工程主要设备项目所需主要勘查设备如下:地质测量地质罗盘、GPS定位仪、地质铁锤、放大镜、样品袋等。槽探挖掘机1台、锄头、铲子各5把,铁棍2根,8磅锤2把,土箕5担等。钻探钻机一台、水泵一台、搅拌机一台、电动机1台等。(6)勘查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测量工作A、平面控制测量 普查区使用的 1:10000 地形图是省地质测绘局 1978 年测绘、1980年出版的 1:10000 地形图,等高距为 5m,其平面控制为 1954 年北京坐标系统,高程控制为 1956 年黄海高程系统;1:5000 地质测量时将其放大一倍,实际使用时进行现场修测。 B、工程点及重要地质点定测 探槽、钻孔及重要地
35、质点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定测,其作业方法和精度指标按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光电测距图根点要求执行。当点位落在较偏僻地段时可布设边数不超过 3 条的支导线,导线的水平角应观测左右角,天顶距应往返观测。采用 GPS 定测时,应同时段同步观测,接收的健康卫星应在 4 颗以上。内业采出随机软件平差,各项精度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二级点要求。一般的探槽、地质点定测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施测,边长和天顶距均观测一测回。工程点初测可在各类控制点、剖控点、剖面测站点上设站进行,并应注意加测必要的复测桩。 C、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对所有外业测量资料进行 100检查,确保无误时才可转入内业
36、计算;采用计算机软件解算平差结果时输入的外业数据,均应打印出以供检查校对,确认无误时各项成果方可提供地质使用。当采用计算机软件(MAPJIS)成图时应加强原始数据录入的校核。 地质测量 A、地质路线以穿越为主,辅以追索法。路线布置总体垂直构造线方向,对矿化蚀变带,控矿断裂带、侵入接触带等重要地质体要进行追索,充分利用天然沟谷、露头和人工开挖的的露头。地质观察点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要素为原则。观察点位置力求准确,用手持式(GPS)定位仪定位,控制矿体的重要地质点,要用仪器测绘,图上标注点号,并测量地质体产状要素,采集标本和样品。地质观察记录内容包括:观察点编号、位置、高斯坐标、观察点性质
37、、出露情况、岩性、产状要素、矿化蚀变特征等,对照片、采集的样品、加以说明及绘信手剖面和路线图。地质图在野外直接填制,实地联图。 B、填图精度要求,一般矿(化)体宽度大于 0.5m,蚀变带宽度大于 1m,其它地质体大于 2m,各种构造形迹大于 20m 均要单独圈出,反映在地质图上,达到相应比例尺精度要求。C、在开展野外工作之前,统一工作方法,统一图式、图例,岩石定名、记录格式、样品、标本编号代码。D、填图工作结束,编写阶段工作小结,各项原始资料必须坚持质量管理制度,进行 100自、互检和不同层次的抽检,其中野外检查应占一定比例。提交原始地质资料:野外记录薄、素描图、实际材料图、野外地质图、采样登
38、记表和鉴定测试报告等。地质填图所形成的实际材料图,采用 MAPJIS 软件成图,形成数字化产品。 剖面地质测量 1:2000 地质剖面测量采用罗盘+皮尺的半仪器法进行,用罗盘确定剖面方位及地形坡度,皮尺丈量距离。对剖面及其周边 15m 范围内的地质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量取地质体产状,采集岩矿石标本,重要地质现象要摄制影像记录或作素描。认真绘制地质剖面图,文字记录要认真转绘于图上,进行仔细检查核对,做到文、图、本一致。探矿工程 A、槽探 用于系统揭露和控制区内叶蜡石矿体及其它地质体界线及断裂构造等,槽探间距 100m。槽探一般应布置在勘查线下坡一侧 0.5m 处,槽口 1.2m,底宽 0.8m
39、左右,边坡角 6080,槽壁应保持平整,深度 2m 左右,已有效掘至基岩为准。槽探验收后应及时编录,编录一壁一底,素描图比例尺 1:100,编录方法参照有关原始编录规范要求执行。 B、钻探 钻探工程地质编录采用 1:200 比例尺,编录精度按有关规范要求。钻孔编录严格按有关要求形成完整资料,并及时采集录入计算机,形成钻孔数据库及综合柱状图。钻孔质量要求如下: a、岩矿心采取率 全孔岩心采取率(不包括矿心)不低于 70%,矿心、矿化层及顶底板(5m)段内岩心采取率不低于 80%。岩矿心必须自上而下按顺序排列,不得颠倒混乱,要如实丈量岩心长度。新鲜的岩矿心应用清水冲洗干净,大于 5cm 的岩矿心均
40、用红漆编号。岩心箱要保证牢固、紧密,确保中途运输安全。 B、钻孔弯曲度 此次普查设计的钻孔均为 90直孔。每 50m 及终孔前均要测量天顶角及方位角。每次测斜需上、下两台测斜仪器同时使用,其读数误差 3以内取其平均值,误差超过 3应重测。若用 1 台测斜仪需测 2 次,符合要求方有效。测斜原始数据应当天报表中详细记录。天顶角递增每百米应小于 2。C、孔深校正 每钻进 50m 或进、出矿层(矿层厚度小于 5m 时,可测量 1 次)和下套管、终孔后及地质编录人员确认的重要地质构造位置,均需校正孔深,误差不超过丈量孔段的 1,超差时应查找原因并给予纠正,每次校正孔深后应及时在班报表中如实记录。 D、
41、简易水文观测 回次水位观测:正常钻进每小班观测一次,小班进尺大于 15m 时应加测一次,提钻后、下钻前的观测时间间隔10 分钟。孔内钻进涌水时,应记录孔深,停止钻进,测量水头高度,并通知水文地质人员,必要时进行放水试验。继续钻进时改回次水位观测为回次涌水量观测。非孔内事故停钻超过 4 小时,应从停钻起每小时观测一次孔内水位,连续观测至稳定,开钻前应再测一次水位。冲洗液消耗量观测及漏水记录:施工过程中,若遇冲洗液漏失,应记录孔深位置,孔内破碎、坍塌掉块地段应及时记录孔深位置。终孔稳定水位观测:钻孔终孔后应连续观测稳定水位,每小时 2 次,直至稳定(最后 4 次孔内水位无系统上升或下降、水位变化幅
42、度不超过5cm,可视为稳定)。若连续观测 72 小时仍未稳定,一般可停止观测。 E、封孔 钻孔内矿层、含水层、破碎带及其上、下各 5m 段内,用 425 号硅酸盐水泥(或抗酸水泥)封孔、各封孔段之间应“架桥”,间距不远的封孔段也可合并封孔,每个封孔段应作液面检查,并详细记录封孔水泥牌号、标号、生产日期、数量、水灰比、架桥方法及孔深等内容。具体封孔位置及要求按水文地质人员所设计的对应孔封孔设计为准。潜水面以上风化岩中含水层,用粘土封孔。孔口中心设牢固的水泥标志桩,注明孔号(水泥桩高出地面 0.2m)。必要时,矿区可对封孔质量进行透孔检查。 F、原始班报表 原始班报表应有专人填写,要求及时、全面、
43、准确、完整真实、字迹清楚、整洁。岩心牌数据与班报表要吻合,岩心长度必须按实际丈量数真实记录,对有差错或人为拉长岩矿心长度的记录,编录人员有责任通知记录人员改正。原始记录合格率低于80的视为原始记录不合格。钻孔编录严格按照有关原始地质编录规范要求执行。 采样测试 A、化学分析样品采集 根据工作需要,本次普查主要采集基本化学分析样、组合分析样、岩矿薄片样、小体重样等。样品编号统一由工程号(地质观察点号)+样品代号+顺序号组成。各类样品应及时登记造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刻槽样:在探槽内采取,样槽一般布置于槽底。根据矿化或蚀变带的厚度连续布采,矿化边界至少有 12 个样品控制。样品长度原则上不大于勘查
44、矿种的最低可采厚度。采用刻槽取样,样槽断面规格为 103cm,样槽面应先平整,去除风化面杂质,样槽应尽量保持规整平直,采样时应防止掉失或混入。样品重量与理论重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 15。 岩矿心锯样:钻孔矿芯采用锯开法,沿矿芯轴切开,一半送化验,一半保留。切样前应对矿芯的长度、顺序进行核对并依原样拼接后划线并放置样品牌,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不同孔径或回次采取率相差较大的矿芯应分开采样,矿化边界至少有 12 个样品控制。样品长度应考虑矿种最低可采厚度,一般为 1.5m,矿化均匀、矿石类型简单而厚度较大时,放宽至 2m,反之则相对缩短。正、副样均应保持在同一侧,二者重量误差不得超过 10%。 B、样
45、品加工 样品加工严禁采用铁质工具;化学分析试样加工按切乔特公式 Q=Kd2进行,K 值取 0.1。样品总损失率不大于 5%,每次缩分误差应小于 3%。化学分析样品由国土资源部福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泉州实验室承担。分析质量要求按行标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 0130.1-2006)执行。 C、样品测试 基本分析样:主要了解矿石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划分矿石类型,进行资源量计算。基本分析项目为 SiO2、Al2O3、Fe2O、TiO2等四项。 化学全分析样 :目的是全面了解各种矿石类型中各种元素组份的含量。化学全分析样取样单独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每种矿石类型作 12 件。 内、外检样 :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的结果应进行内检分析,检查其偶然误差。 内检样在基本分析样副样中按 10%比例抽取,编出密码后送原分析实验室进行复测。 外检样品应由原实验室从基本分析正样中按分析样品总数的 5%抽取,由项目组选定后通知分析单位。外检测试应由获国家或省级资质和CMA 计量认证的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