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在诗中的构建——“神圣谱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在在诗中的构建——“神圣谱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存在在诗中的构建“神圣谱系” 存在在诗中的构建——“神圣谱系”第一节“神圣”概说人类总有一种追寻本根的倾向,柏拉图的理念、普罗提诺的太一、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无一不作为这种追寻的形态而存在。本根是永恒的在场,它绝不退隐、绝无变化。海德格尔在阐释荷尔德林的诗时,似乎亦有类似表现,因为它提出了“神圣”这样一个概念——虽然他是借用了荷尔德林诗中的一个词,但表达的却完全是他自己的思想。他认为神圣无所不在,是先于一切的直接者,同时成为一切间接者的间接性。只有当神圣的光芒击中诗人的时候,诗
2、人才可能接受诸神的暗示并将其传达给民众。乍睹之下,“神圣”与理念、太一、绝对理念似乎处于同样的本根地位。然而,细考之,海德格尔作为宣布传统形而上学终结的人是不可能有这种本根意识的。虽然他提出此说法时已“从人的生存来规定存在转到以存在来规定人的生存”,9(P18)存在(源始意义上的)成了人的生存根据与规定性,但他在此并非寻找生存现象之后的永恒不动的东西。他的“神圣”无论在形态上还是运动上绝非那高踞神坛、永恒不动的理念。它“乃是现实的东西”,11(P321) “…&hellip
3、;属于某一特定时代。但并不一味地相应于这一个已经存在的时代。”11(P324)这两句话,分指诗之本质和诗,但从后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它所指向的最终对象就是“神圣”。由此可知海德格尔的神圣虽然处于天地之间,周流不息,但它不是抽象的绝对的规定性,不是漠视人间烟火的“天理”,而是关注着现实人生并具有时代气息的,是属于现在的。“这个‘现在’指的是神圣之到达。这一到达才给出了‘时代’,这个时代是历史向自己提出本质性决断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决不能给出说明(‘注明日期&rsqu
4、o;),也不是用年岁数量和世纪阶段能测定的。”11(P356)在这样的时代里,神圣使人不断地入于存在者整体而见证自己的存在。另外,神圣也并不是固定不动的,在有的时候它会处于沉睡之中,它的光退回自身并自我锁闭。所以,我们可以肯定,海德格尔的“神圣”是一个不同于以往形而上学的本根的新的概念。第二节 “神圣”与“自然”那么,这个“神圣”到底指什么呢?我们将通过何种道路去通达它呢?因为目的往往会事先指出达到它的道路来。海德格尔给我们指示的道路是:通过“自然”。那么,什么是
5、这个“自然”呢?众所周知,出于对海德格尔用词习惯的了解,我们不能贸然地在日常意义上来认识这个词的内涵。海德格尔认为这一个词是“久已熟知的、在这当儿充满歧义地被人滥用的”,所以“如果我们意图把这首诗中所谓的‘自然’与‘精神’‘同一’起来——在荷尔德林同时代的朋友谢林所思考的同一意义上——,那也没有曲解自然。”11(P334)他视域中的自然是“澄明之澄明的出现,因而是光的发源地和场所,&rdquo
6、;是“涌现着进入自身的返回,它指说的是那种逗留于如此这般成其本质的作为敞开领域的涌现的东西的现身在场。”11(P335)在这里,自然成了敞开的场所,由于它之光亮的作用,使万物在其中得以成其自身。它决非指的现实范围中的某个地方,也不能作为某个具体的现实事物为我们所找到。并且“自然之无所不在也决不是把具体个别现实事物集拢在一起的结果。就连现实事物整体充其量也无非是无所不在的自然的结果。”11(P331)它无所不在而又并非某个具体的“在者”,以其在场状态贯穿了万物。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在天与地之间万物的规定性与前提,它是在一切中首
7、先现身的东西,它的原初性使其具有“创建者”、“平整者”的性质。在理解了“自然”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明了“神圣”了。海德格尔说:“由于自然苏醒了,所以它把本己的本质揭示为神圣。”11(P337)“神圣乃自然之本质。” 11(P338)由此可见,神圣乃是使自然得以成为自然的东西,因为神圣的存在,自然才能成为“无所不在、令人惊叹”者,由于神圣的运作,自然才能在一切现实之物中在场,因为神圣的孕育,自然才是强大的、圣美的。海德格尔认为,荷尔
8、德林的一句诗“自然源出于神圣的混沌”形象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通过这句诗,神圣被等同于混沌。我们只要通过通达混沌,便可以获取神圣的内涵。而“……混沌始终是那种张裂,出自此张裂,敞开领域才开启自身,从而赋予任何差异之物以其限定的在场。……混沌乃神圣本身。没有任何现实之物先行于这种张裂,相反地始终只是进入此张裂。”11(P342)这种张裂就是世界与大地的争执所进入的那种澄明与遮蔽之争执所争得的敞开场地,在这一张裂中,始终有一种敞开性存在着,前此所述的“神圣”就是指的
9、这种敞开性,亦即存在者的存在之光。这和老子所说的“道”极为相似,二者具有其共同的特征:周行于天地万物之中,以一种在场状态贯穿万物,但又不是某一个具体化的存在者,任何方式都无法趋迫它,所有对它的穿透都必将损害其单朴性。所以海德格尔说“词语乃神圣之居有事件(Ereignis des Heiligen)。”在这里撇开词语的性质不谈,Ereignis的另一种译法是“道”,其在德文中的含义类似于中文的“道”。自然既源出于神圣之混沌,而混沌与神圣又本为一体,岂非自然从神圣获得了贯穿万物的力量?它自身岂非无力而须
10、依外力运行?而海德格尔明明说“但自然的‘轻柔怀抱’却也并非指向某种虚弱的无能。‘无所不在’即是‘强大’。但如果自然是在一切之中首先现身的东西,那么它是从哪里获得力量?自然并非在某某地方还有它的力量之封地。它是力量源泉本身。力量之本质由自然之无所不在而得规定,荷尔德林称之为‘强大圣美’的自然。”11(P331)自然既然是最原初的,它既然是力量本身,为何它又源出于神圣?是否神圣是比它更高的领域?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的诗里为这些问题寻到了解释。诗曰:“因为自然本身其老更甚
11、于季节,/超越东、西方诸神,”对此,海德格尔解释为:“‘其老更甚于季节’并‘超越诸神’的神圣在其到达中建立着另一种历史的另一种开端。”“神圣原初地裁定人类和诸神,决定它们是否存在,谁是它们,它们如何存在和何时存在。到达者就在其中通过呼声而被道说。”11(P356)在这两个句子里,“自然”与“神圣”处于同样的地位,并无何者“源出于”之关系,是否我们可以把它们视为二位一体呢?答案是肯定的。海德格尔认为,虽然从字面上看,荷
12、尔德林有“自然源出于神圣之混沌”的话,但细考其诗意,荷氏的意思是说自然本身即是神圣,它是自我完形的、处于一切之中最先的直接者。说它“源出于混沌”不过是为了强调其亲切怀抱的神性根基。在解释荷尔德林诗时,海德格尔用“自然”来称谓那无所不在者、以在场状态贯穿一切者,但这种使用却容易导人入歧途,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日常意义上的“自然”。他认为“甚至,到这首赞美诗为止,荷尔德林本人还在希培里翁(Hyperion)和恩披多克勒(Empedlkles)的第一个草稿中用‘自然’一
13、词所说的东西,也远远不是现在所谓的‘令人惊叹的无所不在者’。同时,着眼于这个词所要指说的到达者,‘自然’现在也变成了一个不相称的词了。至于‘自然’依然还被允许作为这首诗的主导词语,这要归咎于一种其渊源十分深远的道说力量(Sagekraft)的后来的摇摆变动。”11(P334)所以,如果自然被从日常概念的层面理解,我们就根本无法通达海德格尔的思想。为避免这种歧路,海德格尔以“神圣”来称呼“自然”,这里的神圣就是那“渊源十分深远的道说力量。”但既已有了“神圣”且它又能避免歧途,为何还要保持“自然”呢?这是因为通过词源学的考证,后者指称的是那种超出自身而不断归于澄明的返回,是澄明之境的出现,是光照之源,因此它能承担起“无所不在”,而前者却不具有这层意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自然与神圣是二位一体的,同处于周行不殆的“道”的地位,它们成为一切中最先现身的原初者、直接者并促成间接者的出现,成为一切间接者的中间人即间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