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课程]云南省绥江县xx中学地质灾害评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13230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6.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课程]云南省绥江县xx中学地质灾害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其它课程]云南省绥江县xx中学地质灾害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其它课程]云南省绥江县xx中学地质灾害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其它课程]云南省绥江县xx中学地质灾害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其它课程]云南省绥江县xx中学地质灾害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它课程]云南省绥江县xx中学地质灾害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课程]云南省绥江县xx中学地质灾害评估.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南省绥江县xx中学校舍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二O一二年十一月目 录1 前 言11.1 评估任务由来11.2 评估工作的依据11.3 评估工作的目的、主要任务和要求21.4 工程项目所属行政区划及其社会经济状况32 评估工作概述62.1 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62.2 以往工作程度92.3 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92.4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93 地质环境条件113.1 气象、水文113.2 地形地貌133.3 地层岩性173.4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193.5 工程地质条件243.6 水文地质条件293.7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333.8 小结35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

2、状评估364.1 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364.2 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39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395.1 工程建设和使用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395.2 工程建设和使用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395.3 岩土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425.4 场地稳定性评价435.5 工程建设和使用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435.6 小结446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446.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446.2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456.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防治难易程度分析506.4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517 结论与建议527.1 结论527.2 建议54云南省绥江

3、县xx中学校舍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 前 言1.1 评估任务由来绥江县xx中学位于向家坝水电站库区381m淹没线以下,需要整体搬迁,根据绥江县新县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及绥江县移民迁建学校规划的整体布局,在新县城规划区外新建xx中学。为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受绥江县教育局的委托,xx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云南省绥江县城关中学校舍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任务,并于2012年10月25日签订了评估合同,接受了委托。1.2 评估工作的依据1、主要依据1)评估合同、委托书。2)绥江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绥江县城关中学建设工程立项批复(绥发改字【2012】30号),2012年3月1

4、4日。3)绥江县xx中学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西安80坐标),绘纬测绘有限公司。4)绥江县城关中学校舍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建筑工程设计监理有限公司。2、主要执行的技术标准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年11月24日。2)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环【2004】267号)及附件1-6(以下简称“通知”),2004年6月21日。3)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2月15日。4)云南省地质灾害研究会关于一、二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审查规定的通知(云地灾研【2006】2号)和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管理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云地灾研【2009】2号)。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版)。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3、收集和利用的有关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测量报告(雷波幅,1:20万),四川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队,1972年。2)云南省绥江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07年11月。1.3 评估工作的目的、主要任务和要求1、目的通过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调查,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新建校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地质依据。2、任务和

6、要求1)查明与评估区有关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地下水、植被等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2)查明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类型、位置、规模、稳定程度、活动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及其对周围居民、环境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3)根据新建校区周围地质环境条件和现状地质灾害情况,结合项目特点,分析校舍工程在建设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诱发、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其对校区建(构)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危害与加剧已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重点预测校区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岩土工程问题。4)对评估区进行地质

7、灾害危险性分区和综合评估,并评价建设项目用地对校区建设的适宜性。5)针对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及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对校区的危害或影响,工程建设和使用可能引发、遭受的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与建议。1.4 工程项目所属行政区划及其社会经济状况绥江县xx中学位于绥江县新县城南部,距新县城约2km,行政区划上隶属于绥江县中城镇辖区。绥江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边缘与四川省交界处,地处东经1034710416、北纬28212840之间,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8.5km,南北最大纵距36km,总面积761km2。绥江县东接水富县,南连盐津县,西南与永善县接壤,西北和北面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雷波、屏山两县为邻。县城位于金沙江

8、边的中城镇,有绥水二级公路与G85高等级公路相通,距离约65km;绥江县城距昭通市255km,距昆明市636km,距四川省宜宾市100km。水路运输以金沙江航道为主,客货轮可沿金沙江下行直抵上海。绥江县城关中学校址位于中城镇猫猫村,距新县城约2km,目前只有乡村道路相通,为土质路面,且道路弯大、坡陡,交通较为不便(见图1.1)。2010年末,全县辖中城、南岸、新滩、会仪、板栗4镇1乡,32个村,3个社区,785个村民小组,112个居民小组,年末全县总户数45336户,总人口164635人,其中农业人口l40734人,少数民族人口790人,人口出生率12.55,自然增长率6.8,人口密度213.

9、78人/km2。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2.05亿元,增长18.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96万元,增长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1亿元,增长8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亿元,增长2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5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2911元,增长16.4%。农业总产值实现3.77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5.96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2.65亿元。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化解“普九”欠账1497万元,“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完成学校危房改造、校安工程、移民学校建设7.86万m2。中城镇地处县域北部金沙江南岸,是县城所在地,也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金

10、沙江为界与四川省屏山县毗邻,为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境内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明显,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48%,茶、竹、魔芋、瓶芋等绿色食品丰富,煤、石灰石、页岩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2010年末,辖11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委会,316个村民小组、107个居民小组,总户数23320户,总人口 77518人,其中农业户13301户,农业人口56958人。少数民族有回族、侗族、苗族、壮族、布依族、彝族、白族等,共3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3以内,人口密度315人/km2。全镇国土总面积245.97km2,有耕地面积67312亩,其中水田16263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8亩。全年播种面积13694

11、6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3596亩,粮食总产量16282t,农业人口人均有粮285kg。全年肉类总产量6169t。实现农业总产值15744.65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8314.06万元。绥江县城关中学所在地猫猫村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以种地为主,年收入较低。2 评估工作概述2.1 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2.1.1 工程和规划概况根据绥江县移民迁建学校规划的整体布局,在新县城规划区外新建xx中学。xx中学规划办学规模为60个全寄宿制初中班,在校学生3000人。根据绥江县xx中学校舍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新建校区内建筑物有教务楼(3F)、教学楼(5F)、男生宿舍(4F)、女生宿舍(4F)、学生食堂(

12、4F),建筑物均为框架结构。附属工程有门卫室、200m运动场、篮球场、围墙、校内管网铺设、道路硬化、绿化等。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2-1。绥江县xx中学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表2-1序号名 称单 位数 量1规划用地面积 亩89.42总建筑面积m229361.3其中教务楼m22299.32教学楼m211078.14男生宿舍m26237.44女生宿舍m26237.44学生食堂m23508.963容积率 0.624建筑密度 % 0.175绿化率 %35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立项申请,并由绥江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立项,拟征土地勘测定界已完成,现正在办理征地等相关手续,设计正在进行中,建设场地尚未进行岩土工程

13、勘察,未开始施工。绥江县xx中学位于中城镇,拟征用地总体南高、北低,高程在523573m之间,高差50m,地形坡度1217,地势较为平缓,根据校区规划,除女生宿舍、200m运动场设计有场地整平高程外,其余各栋建筑物沿斜坡尽量保持挖填方平衡。新建校区建(构)筑物平面布置见图2.1。以上工作,查明了区域内地层岩性、分布及地质构造,县域地质灾害分布及发育规律,为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了基础资料。2.3 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本次评估,在接受委托后成立了评估小组,立即收集前人资料及校区勘测定界图、工程布置平面图,于2012年10月25日通过现场踏勘,结合校区周围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研究前人有关资料,编

14、制了“评估工作设计纲要”,并于2012年10月26日27日开展野外工作。针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校区建(构)筑物平面布置,采用穿越和追索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进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现状地质灾害等调查,调查点采用手持GPS与地形、地物、地质罗盘相结合定位,完成各类调查点18个,测绘工程地质剖面2条(合计1660m),照片76张,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调查0.4164km2。2012年10月29日转入室内进行资料整理、分析,于2012年11月28日编制完成评估报告及相关图件。2.4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2.4.1 评估范围根据“评估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结合拟建校区

15、周围地质环境条件,此次评估工作以建设用地范围为中心,考虑到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对其影响的可能性,以及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后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估范围以建设项目征地范围适当外扩,东部和西部外扩至冲沟对面岸坡,北部外扩290m至两冲沟交汇处,南部外扩350m到第一稳定斜坡。评估区2.1.2 征地范围绥江县xx中学新征建设用地位于新县城南约2km处,属中城镇辖区,征地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7321035743,北纬283502283512,征地面积89.4亩。2.2 以往工作程度1、四川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队曾在绥江县进行过区域地质调查,并于1972年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测量报

16、告(雷波幅,1:20万)。2、云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对绥江县进行了县域地质灾害调查,并于2007年11月提交了云南省绥江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7271035752,北纬283453283522,实际评估面积为0.4164km2(见附图02)。2.4.2 评估级别评估区属于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地形坡度:冲沟两侧斜坡3050,中部拟征建设用地内1217,北部和南部30左右;区内海拔高程在433728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295m,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出露岩性主要有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块石、粘性土、砂,残坡积层(Qel+dl)粘性土、碎石和中生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

17、组(J2s)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岩(土)体工程特性一般较好,局部较差;不良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岩体风化和冲沟;工程地质条件总体中等,局部较差。现状地质灾害为滑坡,危险性中等大。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和裂隙水,岩(土)体富水性弱,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评估区所在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属地震活动相对频繁、较强烈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属地壳次不稳定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总体一般。根据云国土资环【2004】267号文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2的规定划分,其地质环境条件属复杂类型。绥江县xx中学规划在校学生3000人,属于重要建设项目

18、。根据云国土资环【2004】267号文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1的规定,将“云南省绥江县xx中学校舍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确定为一级。3 地质环境条件3.1 气象、水文 3.1.1 气象绥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干雨季节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少酷热,无霜期时间长。冬春两季日照充足,雨水较少,夏秋两季日照和雨水偏多。据绥江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8,极端最高气温41.8,极端最低气温-2.5;年平均日照时数964.4h,年平均无霜期310天;年平均降雨量998.2mm,5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日最大降雨

19、量6080mm,最长连续降雨2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风速1.2m/s,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县域内地势高差悬殊,降雨量有明显差别,大体上是海拔每升高100m,降雨量递增6070mm。南岸、中城、新滩及会仪四镇北面靠金沙江沿线的低山河谷地带,年降雨量在700900mm之间,属于少雨地区;四镇南面和板栗乡中山地貌区,年降雨量在9001500mm之间,属中等降雨区。3.1.2 水文1、区域水系绥江县境内地表水均属金沙江水系,金沙江由南向北自南岸镇团结村入境,向东穿越县境于会仪镇和平三湾沟进入水富县,流程82km,是区内地表水、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金沙江洪峰一般在79月,枯水期为25月

20、,水位变幅18m左右,据屏山县水文站资料,最大流量为24300m3/s,最小流量1080m3/s。目前,向家坝水电站已成功完成第一次蓄水,水位高程354m,2013年6月蓄水高程到371m,最终水位高程为381m。区域内溪沟众多,地表水发育,主要河流有大纹溪、小纹溪、新滩溪、黄坪溪及会仪溪等溪流,总体由南向北汇入金沙江(见图3.1),其水文特征见表3-1。绥江县境内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表3-1河流名称流域面积(km2)主河道长(km)区内河道长度(km)年平均流量(m3/s)年平均径流量(亿m3)大纹溪253403510.33.25小纹溪21031246.051.91新滩溪18028205.84

21、1.84黄坪溪14023184.101.29会仪溪16032266.041.902、评估区水体评估区位于金沙江水系、大纹溪流域,由于评估区位置较高,无常年地表水体分布。评估区分布有C1、C2两条冲沟,雨季有季节性流水,其规模、特征详见3.5.2节。3.2 地形地貌3.2.1 区域地貌绥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与川西南山地过渡地带,东北部与四川盆地毗连,受区域构造控制,山脉走向与构造线展布方向大体一致,多呈南北向或北东向延伸。山脉属乌蒙山五莲峰余脉,西起莲花山,东止滥参头山,中部有老君山、坑山、回龙山、五角堡及聂家山等,构成横亘几十公里的曲折山脊,成为群山的骨架和绥江县内地表水系的分水岭。县境地势南高、

22、北低,南端罗汉坪(坑山)主峰大堡顶海拔2025m,北东部和平三湾沟海拔290m,最大相对高差1735m。全县88.3%以上的面积为山地,江边河谷坝区仅占县境面积的11.7%,海拔一般在330400m之间。根据地貌的成因类型,绥江县地貌可划分为构造侵蚀、构造溶蚀及侵蚀堆积3种地貌类型(见图3.2)。3.2.2 评估区地形地貌评估区位于金沙江南岸斜坡地带,属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类型,地势总体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评估区南部边缘,海拔高程728m,最低点位于评估区北部边缘、两条冲沟交汇处,海拔高程433m,最大相对高差295m。地形坡度:冲沟两侧斜坡3050,中部1217,北部和南部30左右(见照片3

23、.2-1、3.2-2、3.2-3),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建设用地位于评估区中部,介于两条冲沟之间,为一缓斜坡平台,地势南高、北低,地面高程变化于523573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50m。地形坡度1217。建设用地位于评估区中部,介于两条冲沟之间,为一缓斜坡平台,地势南高、北低,地面高程变化于523573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50m。地形坡度1217。3.3 地层岩性3.3.1 区域地层绥江县除泥盆系、石炭系和第三系缺失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分布。区内主要分布中生界石英砂岩、泥岩、页岩、白云岩及灰岩,仅南岸镇南部黄茅坝附近出露小范围寒武系地层。各地层展布受构造控制,多呈北西及北东向条带状展布,区域内分

24、布的地层岩性见表3-2。绥江县地层简表 表3-2界系统组代号厚度(m)岩性简述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河湖堆积Q4alp087粘土、粉质粘土及砂卵砾石上更新统冰水堆积Q3 fgl030褐色、棕黄色砂质粘土及砾石,具磨圆度和分选性中生界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1050棕红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夹粉砂岩沙溪庙组J2s727967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自流井组J2z104220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下统香溪群T3-J1x538638灰至深灰色岩屑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夹煤层三叠系上统中统雷口坡组T2l242299上部及中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夹石膏层,下部紫红色

25、、灰绿色岩屑砂岩、粉砂岩、页岩夹泥灰岩下统嘉陵江组T1j 192灰、灰白色灰岩,泥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夹泥灰岩铜街子组T1t6088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夹泥岩、石灰岩飞仙关组T1f 114265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及页岩或砂页岩互层上古生界二叠系中统乐平组P2l120砂岩、粉砂岩及碳质页岩夹煤峨眉山玄武岩P2221834灰绿、灰黑色致密状、斑状、杏仁状及气孔状玄武岩,中上部夹页岩、砂岩及凝灰岩下统茅口组、栖霞组P1100352以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夹炭质、泥质灰岩下古生界志留系中统石门坎组S2s137536灰黄、黄绿色页岩夹生物碎屑灰岩下统龙马溪组S1l134388页岩夹粉砂岩及粉砂

26、质页岩奥陶系中上统五峰组、临湘组、上巧家组O2+36783五峰组岩性为黑色钙质粉砂岩、页岩及硅质灰岩;临湘组岩性为灰至灰黑页岩与灰岩互层,夹粉砂岩;上巧家组岩性为泥质灰岩及灰色层状条带灰岩下统下巧家组、红石崖组O1166219下巧家组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夹钙质、粉砂质页岩;红石崖组岩性为石英砂岩、页岩、粉砂岩及生物灰岩寒武系上统二道水组3e150327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及白云岩中统西王庙组2x100152紫红、砖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杂色粉砂岩下统大槽河组、龙王庙组、沧浪铺组、筇竹寺组1327425大槽河组岩性为页岩、鲕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龙王庙组岩性为中细粒块状灰岩、白云岩

27、、白云质灰岩;沧浪铺组岩性为灰岩夹薄层钙质粉砂岩和钙质粉砂质页岩及石英砂岩和泥岩;筇竹寺组岩性为砂页岩、粉砂岩及泥灰岩3.3.2 评估区地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实地调查,评估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残坡积层(Qel+dl)和中生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各地层的主要岩性及分布见表3-3。评估区地层一览表 表3-3 界系统组代号厚度(m)岩 性 描 述新生界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1.52.0主要为砂岩、粉砂岩块石,块度一般1030cm,最大60cm,有少量泥砂。分布于C1、C2冲沟沟床残坡积层Qel+dl1.05.0褐红色、褐色、黄褐色粘性土,可塑硬塑,稍湿,含约10

28、20%砂岩碎石,碎石大多已全风化,少量强风化,一般上部含量较少,中下部较多,块径一般35cm,局部1020cm,棱角状。主要分布于建设用地内中生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727967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分布于整个评估区3.4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3.4.1 区域地质构造绥江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准地台西部,滇东台褶带、滇东北台褶束,四川西南部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与四川盆地新华夏系沉降带交接地带,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断裂不甚发育,构造线主要为北东向,其次为南北向,地质构造较复杂。褶皱特征为向斜宽缓,背斜紧凑,且北缓南陡,反映了由北向南的水平挤压作用。断裂以南北向为主,多为高角度向西倾

29、之冲断层(见图3.3)。评估区位于铜车坝背斜西北翼、老林口向斜东翼。铜车坝背斜轴总体走向N65E,从芭蕉滩延伸至板栗乡东部,长约18km,核部主要由二叠系、三叠系组成,两翼为侏罗系和白垩系。老林口向斜轴呈南北向延伸15km以上,宽58km,主要由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组成,两翼形态对称,平缓开阔,地层倾角均在20以下。3.4.2 评估区地质构造评估区位于铜车坝背斜西北翼、老林口向斜东翼,区内未见断裂构造,层间褶皱不明显,地层走向N4582E,倾向NW,倾角815,总体为一向北西缓倾的单斜构造。3.4.3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据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地处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与四川盆地新华夏系沉降带交接地带,在

30、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曾经历过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较为剧烈,在燕山期晚期到喜山期有强烈而规模宏大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沿冲沟边出露的温泉、河谷两岸发育的多级阶地是新构造运动的明显标志;此外,标高悬殊的山地与河谷、冲沟地貌就是区内地壳大幅上升运动的结果。新构造运动主要特征为:1)以地壳上升为主;2)构造的继承性,南北向、北东向主干断裂被次级断裂错断;3)地震是现代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地震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金沙江以西地震较频繁。评估区在区域上位于马边-大关地震带内(见图3.4),地震活动较频繁,从公元26年至今,发生破坏性地震达十余次之多。据地震资料统计,绥江县在1936年4月发生过3次68

31、级地震,盐津县和屏山县1935年12月发生过2次68级地震。1974年5月11日发生在大关县的地震是影响本区最强烈的一次,震级7.1级,震中位于木杆河(东经104、北纬2820),烈度9度,该次地震波及盐津、水富、绥江等县,造成房屋倒塌及山崩。1975年8月8日,盐津县普洱发生5.2级地震,震中烈度6度,破坏性较小,仅有房屋倒塌和地裂现象。1975年12月4日,长宁老翁发生4.9级地震,破坏性较小。2006年7月22日,盐津县豆沙镇发生5.1级地震,绥江县有震感。2012年9月7日,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绥江县震感不明显。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评估区所在的

32、绥江县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3.4.4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估区所在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地震活动相对频繁,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根据云南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中地壳稳定性分区(见图3.5)划分,评估区属地壳次不稳定区。3.5 工程地质条件3.5.1 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评估区内分布有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残坡积层(Q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根据上述岩(土)体成因、岩体结构类型及力学强度,将其划分为粘性土、碎石、块石多层土体,极软散体、碎裂结构全-强风化岩组,软硬相间层状结构碎屑岩岩组3个工程地

33、质岩组,其工程地质特征详见表3-4。3.5.2 不良地质现象及岩土工程问题1、岩体风化砂泥岩在构造破坏及雨水、温差、日晒的综合作用下,地表风化呈全-强风化状态,呈散体-碎裂结构,岩体露头呈块石、碎石状,最大厚度3.0m。砂泥岩全-强风化层力学强度较低,强降雨时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对场地造成危害;同时对挖方边坡和建筑物地基稳定有不利影响,危害性小中等。2、冲沟评估区内分布有2条冲沟(C1、C2),其基本特征及对场地的危害如下。工程地质岩组及其特征表 表3-4 工程地质岩组地层代号岩土体结构类型岩性组合工程地质特征主要地质灾害及岩土工程问题分布范围编号名称粘性土、碎石、块石多层土体Qal+p

34、l散体结构主要为砂岩、粉砂岩块石,块度一般1030cm,最大60cm,有少量泥砂。厚度1.52.0m土体结构疏松,力学性质差土体结构疏松,力学性质差,不宜作为浅基础持力层直接利用,挖方、填方边坡易发生滑坡灾害,基坑开挖易引发滑坡或变形C1、C2冲沟沟床Qel+dl褐红色、褐色、黄褐色粘性土,可塑硬塑,稍湿,含约1020%砂岩碎石,碎石大多已全风化,少量强风化,一般上部含量较少,中下部较多,块径一般35cm,局部1020cm,棱角状。厚度1.05.0m主要分布于建设用地内极软散体、碎裂结构全-强风化岩组J2s散体碎裂结构全-强风化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地表岩石破碎。厚23m在构造运动挤压下

35、,地表岩石风化强烈,力学性质较差处治不当时,挖方边坡易产生滑坡或局部崩塌、掉石;强降雨及外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泥石流、滚石灾害整个评估区软硬相间层状结构碎屑岩岩组J2s层状结构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厚度727967m岩石抗压强度差异大,石英砂岩、粉砂岩较坚硬,力学性质中等,砂质泥岩较软,抗压强度低,力学性质较差在岩层面、节理面与边坡面呈不利组合时,易沿结构面产生顺层滑动、崩塌;地基易发生不均匀沉降整个评估区C1冲沟1)基本特征C1冲沟位于建设场地西部,沟床总体走向由南向北,评估区内沟床长约800m,落差112m,平均纵坡降140,横断面呈“V”字型。植被以乔木和灌木为主,覆盖率约为20%。沟

36、床中主要分布砂岩块石,有少量泥砂,块度一般1030cm,最大50cm,局部基岩出露,岩性为粉砂岩和砂质泥岩。冲沟左岸地形坡度约为40,右岸地形坡度约为20。调查时水流量约为15L/s,季节性冲沟.2)沟床及岸坡现状稳定性通过野外实际调查,植被发育区沟床及岸坡现状基本稳定,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小。但在人为破坏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沟床及岸坡稳定性较差,强降雨时可能为冲沟提供松散物质而引发泥石流灾害,对下游有一定危害。3)危害性评价冲沟局部地段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沟床及岸坡稳定性较差,且冲沟现处于壮年期,强降雨时下切和侧蚀能力较强,引发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小中等,冲沟下游无建(构)筑物

37、,危害性小。C2冲沟1)基本特征C2冲沟位于建设场地东部,沟床总体走向N40W,评估区内沟床长约780m,落差117m,平均纵坡降150,横断面呈“V”字型。植被以乔木和灌木为主,覆盖率约为60%。沟床中主要分布砂岩块石,有少量泥砂,块度一般1030cm,最大60cm,局部基岩出露,岩性为粉砂岩和砂质泥岩。冲沟左岸地形坡度约为54,右岸地形坡度约为45。调查时水流量约为0.1m3/s,季节性冲沟。2)沟床及岸坡现状稳定性通过野外实际调查,植被发育区沟床及岸坡现状基本稳定,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小。但在人为破坏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沟床及岸坡稳定性较差,强降雨时可能为冲沟提供松散物

38、质而引发泥石流灾害,对下游有一定危害。3)危害性评价冲沟局部地段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沟床及岸坡稳定性较差,且冲沟现处于壮年期,强降雨时下切和侧蚀能力较强,引发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小中等,冲沟下游无建(构)筑物,危害性小。3.5.3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综上所述,评估区内岩(土)体有粘性土、碎石、块石多层土体,极软散体、碎裂结构全-强风化岩组,软硬相间层状结构碎屑岩岩组3个工程地质岩组。岩组土体结构疏松,力学性质差,不宜作为浅基础持力层直接利用,挖方、填方边坡易发生滑坡灾害,基坑开挖易引发滑坡或变形。岩组地表岩石呈全-强风化状态,力学性质较差,处治不当时,挖方边坡易产生滑坡或局部崩塌、掉石,强降雨及外力

39、作用下可能引发泥石流、滚石灾害。岩组岩石抗压强度差异大,粉砂岩、石英砂岩较坚硬,力学性质中等,砂质泥岩较软,抗压强度较低,力学性质较差,在岩层面、节理面与边坡面呈不利组合时,易沿结构面产生顺层滑动、崩塌,对坡体稳定有一定影响,同时易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不良地质现象及岩土工程问题有岩体风化和冲沟,危害性小中等。总体评价,岩组和岩组分布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岩组分布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校区主体工程地基均为岩组,且建筑物高度最高为五层,地基岩体工程特性中等。 3.6 水文地质条件3.6.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绥江县境内地表水、地下水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控制,地表水主要分布于下伏基岩为

40、相对隔水的河(沟)谷地带,地下水多赋存于岩土体孔隙、裂隙中。区内地势陡峭,河谷切割较为强烈,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迅速径流、排泄,水体总体循环交替快。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2+、HCO3-Ca2+Mg2+型水为主,次为HCO3-SO42-Ca2+、HCO3-SO42-Ca2+Mg2+型水。1、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Q)松散堆积层孔隙中,由于地形切割强烈,地势陡峭,第四系总体不甚发育,且分布极为不均、厚度较薄,孔隙水主要赋存于金沙江、大汶溪、黄坪溪等河谷地段,次为斜坡台地、河床阶地、扇地等冲洪积层中,地下水动态变化大,季节性较强,富水程度也有很大的变化。孔隙水主要靠降雨补给,季节性变化明显,

41、径流途径短,迅速向沟谷、河流排泄,具有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点,富水性强弱不一,砂、卵、砾石中强于粘性土。2、裂隙水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碎屑岩、岩浆岩裂隙中,其富水性与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根据地层岩性、裂隙性质、地下水分布、埋藏、运动规律、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区内裂隙水可分为层状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1)层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J2s、T1f、T1t、O1、S等厚层状石英砂岩、砂岩中,局部夹有少量的灰岩。泥岩、页岩裂隙不发育,延伸短,连通性差,为相对的隔水层,富水性弱。以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的硬质岩中“X”型裂隙发育,张开性好,给地下水的赋存创造了条件,地下水往往沿层面及裂隙向沟谷或地势低洼处排泄,富水性

42、中等强。以深层层状裂隙水为主,这种地下水分布深度大,有层位性,由于岩性、出露面积和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的不同,其富水性差异较大,处于构造破碎带的中硬、硬质岩类节理裂隙较发育,连通性较好,富水性较强,在有利的储水构造(向斜轴部)与深部隔水层之间多具承压性,地下水径流模数一般4.46.6L/skm2。2)风化裂隙水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于J2s、J2z、J2sn地层浅部的风化裂隙中,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裂隙一般发育,规模小,延伸短,且分布密度大,构成了彼此连通的网状裂隙系统,有利于地下水的富积,具有自上而下水量逐渐增大的特点。但由于区内沟谷切割强烈,地下水多以散流或泉点的形式排泄于沟谷、低洼处

43、,泉水流量0.11L/s,地下水径流模数13L/skm2。3、岩溶水碳酸盐岩分布约占县域面积的25%,可溶性岩石与碎屑岩呈条带状相间出露,岩溶一般顺层发育,岩溶形态以溶孔、溶隙为主,洼地、漏斗和较大溶洞少见。区内、P1和T1j地层岩溶发育,富水性强,尤其以P1灰岩含水量丰富,大泉暗河多在此地层中出露,泉流量10100L/s,地下水径流模数36L/skm2。区域内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泉点较多,水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旱季甚至部分泉点干涸。绥江县地形陡峭,大气降雨具有就地补给和就地排泄特点,加之沟谷纵横,地下水径流较短,多沿低洼、河流地段以泉、散流形式排泄。高山区富水性相对较弱,地势相对低洼处、

44、丘陵地带、沟谷区地形相对平缓处有利于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径流途径长,地下水富集程度相对较高。溶岩与碎屑岩呈条带状相间出露,补给条件差,岩溶不发育,难以形成较大的岩溶通道,地下水常于沟谷地带以泉点形成排泄。3.6.2 评估区含水层类型及特征根据地下水赋存空间类型及水力特征,评估区地下水划分为孔隙水和裂隙水二类,现将其含水层特征阐述如下:1、第四系孔隙水弱含水层含水介质主要为冲洪积、残坡积角砾、碎石,结构松散,含孔隙型潜水。该类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及斜坡面流的补给,泉水受季节影响较大,旱季基本处于干涸状态,雨季赋存少量孔隙水,就近排泄于沟谷中。由于松散堆积物透水性较好,富水性弱,对建(构)筑物影响较小。2、碎屑岩裂隙水弱中等含水层评估区基底岩性为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砂质泥岩裂隙不发育,延伸短,连通性差,富水性弱,部分地段受构造与岩层倾角的影响,地下水的径流模量可达2.7L/skm2,富水性中等。以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的硬质岩中“X”型裂隙发育,张开性好,给地下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