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抄(完美.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1427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抄(完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抄(完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抄(完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抄(完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抄(完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抄(完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抄(完美.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试小抄一、填空题1、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2、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3、 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4、 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5、 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6、 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订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7、 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

2、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8、 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类。9、 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10、 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授权立法】。11、 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12、 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13、 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14、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

3、】是指各种主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15、 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16、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1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17、 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务】和【人身自由】,18、 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19、 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20、 行政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21、 行政命令是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对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为。22、 以行政指

4、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23、 申诚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警告】和【通报批评】。24、 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25、 人身罚主要有【行政拘留】、【劳动教养】两种形式。26、 行政监督属于【行政行为】,与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同等重要。27、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行为】。二、名词解释5 x! El0 ?2008年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行政法律事实:是

5、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z/ % g9 J) rv6 Q( Q卓越人社区-J|VStvu.Com3、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9 I6 E; e* M2 F, e-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

6、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v. M. c Y7 D8 G7 U u2 aC8 m0 G2008年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c+ |6 D6 e: K( k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10、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的法理。11、行政

7、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 # 8 i6 |9 k3 K- F: 1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13、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F6 % V% i, I7 h8 B/ L14、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15

8、、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1 0 G# y3 G1 2 n$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 r% Z5 y. i0 P0 g9 B17、委员会制: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负责制。18、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纵向分为基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Z9 G& f( ?* C: G卓越人社区-J|VStvu.Com19、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

9、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20、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21、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22、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形式的法律行为。23、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24、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U& G) C+ + _6 V, K. J5 b% 25、

10、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行为所进行的监督。9 E; M# 1 rw7 U1 V- D1 26、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27、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体影响。2008年全国最28、行政立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Y3 ?0 h) c. q1 G( I电大专科形考作业答案|电大本科形考作业答案|07年电大作业答案|

11、电大形考作业答案|免费电大历届试题答案|免费电大复习资料29、行政执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社会组织执行或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使法律、法规或规章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活动。 i5 f bJY30、行政司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作为第三方,裁决行政争议的行为,行政司法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各为一方。6 4 r- T7 d% |) 1 p3 v+ M卓越人社区-J|VStvu.Com31、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根据法定方式进行或者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才能生效的行为。32、不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只需行为人口头意思表示就

12、可生效的行政行为。$ D5 g6 M% ?2 ! Y33、抽象行政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w% . S8 8 F4 E, o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34、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35、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行为有明显或重大违法情形,自始至终不产生法律效力。36、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如发现其违法或不当,由有权限国家机关予以撤销,使其失去法律效力。37、行政行为的废止: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因某种法定情形而依法宣布失去法律效力。38、行政立法: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

13、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与行政立法有关的情报、资料以及行政立法计划的解释、说明等,凡是不属于法律规定为国家机密的情况,公民有权向行政机关了解。39、情报公开制度:与行政立法有关的情报、资料以及对行政立法计划的解释、说明等,凡是不属于法律规定为国家机密的情况,公民均有权向行政机关了解。40、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41、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42、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

14、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42【增】、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指行使行政许可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43、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 p0 C* i6 R& t2 / g% h# 44、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l b. b( F. v5 TR/ D$ S2008年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45、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

15、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Q p3 g; Y! E7 U6 y46、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47、间接强制执行:是指行政主体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48、直接强制执行:是指义务人拒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其人身或财产施以强制力,直接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或通过强制手段达到与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49、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

16、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50、被追偿人:是实施加害行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51、行政法律关系: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m+ s3 m7 B; t4 K: K7 P电大专科形考作业答案|电大本科形考作业答案|07年电大作业答案|电大形考作业答案|免费电大历届试题答案|免费电大复习资料52、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53、行政合同的

17、变更:是指现存合同基于行政主体的权力如为满足公益的需要而行使一定的裁量权或其他法律事实,如出现不可抗力,在不改变现存合同性质的基础上,对涉及合同主体、客体或内容的条款作相应的修改,补充或限制。54、行政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尚未履行或尚未全面履行时,当事人提前结束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55、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所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管理行为。$ Q W: J) F F: q! I, d5 t4 r2008年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56、行政处

18、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57、申诫罚:又称精神罚、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谴责和警戒。5 j# k; K2 p: V: w; R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58、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5 P. a. |# ? P; I& E% g9 G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59、行为罚:又称能力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 I( Y8 C3 FG4 v. |/ 6 5 A2 Z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

19、流社区60、财产罚:是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的处罚形式。61、一般行政监督:又称一般职能的行政监督,是指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62、行政监察:是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63、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即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的法律监督。64、审计监督:它是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

20、国家的法律法规,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审核和稽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审议报告,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谦政建设的活动。65、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66、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0 j7 t4 m; j, V% & X+ R2008年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67、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68、行政救济:

21、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69、行政机关救济:是指行政管理相对方依法向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请求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纠正或追究其行政责任的一种救济途径。70、司法机关救济:也就是行政诉讼,是指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接受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诉讼请求,依照法定的审判职权和诉讼程序,通过处理和裁决行政争议,纠正行政违法,维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71、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22、,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O7 n3 ( R9 s3 / Q1 _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72、复议申请人:是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依法以自己的名义提出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 / a# y* s& y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73、复议被申请人:是指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74、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组织作出的影响其权益的决定。75、抽象行政行为:

23、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对象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行为。76、行政复议管辖:是指不同行政复议机关之间受理复议案件的权限和分工。77、行政复议机构: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内设置的专门负责复议工作的机构。78、追偿: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示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79、危险责任原则:该原则又称为无过错责任原则,这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侵犯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的,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国家均应承担赔偿责任。80、行政先行原则: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之前,应先行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24、要求赔偿,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如果行政处理未能解决争端,则请求权人方可提起赔偿的诉讼程序。81、行政赔偿:即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82、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法律制度。83、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84、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是指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行政诉讼的主要过程,对行政诉讼活动起支配作用的基本行为准则,对行政诉讼活动有拘束力。85、

25、选择复议原则:是指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经过复议的情况下,相对方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时,既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申请,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s5 W% i i, J1 i! P卓越人社区-J|VStvu.Com86、司法变更权:是指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审理后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87、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又称人民法院主管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 . T% N; g) F& Y2008年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88、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

26、分工和权限。89、裁定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以裁定的方式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法院。7 L$ O1 R5 F& M; h$ O卓越人社区-J|VStvu.Com9990、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3 R7 B9 E, 6 f& i, _991、级别管辖:是指在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92、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类似的人。93、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M3 s: S9

27、f2 g4 k* X94、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行争执,以自己的名义到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法律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95、行政诉讼原告:是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或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电大专科形考96、行政诉讼被告:是指作出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97、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已的合法权益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

28、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2 & z5 r R1 s; # T w电大专科形考作业答案|电大本科形考作业答案|07年电大作业答案|电大形考作业答案|免费电大历届试题答案|免费电大复习资料98、诉讼阻却:是指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使诉讼过程中断或者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99、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在法定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100、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101、行政案件的执行: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根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行政裁定、行政赔偿判

29、决和行政赔偿调解以及行政复议处理决定,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102、执行阻却: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导致执行程序暂时不能进行或者根本不能进行的特殊情况。103、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为保证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人民法院裁判的顺利执行,对有妨碍诉讼秩序行为的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 W$ X# + K; J9 104、执行回转:是指执行程序完毕后,因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依法被撤销,或者出现其他原因,又因执行人员采取措施,恢复到执行前的状况。执行回转是纠正执行错误的一项补救制度。, L( i$ * 9 x4 |6 O( F: N2008年全国最大的大

30、学生交流社区105、再执行:执行程序结束后,因发生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再次执行的,称为再执行。7 p/ w) w) hU& X- Z 8 r$ Y0 _L3 P0 J% E7 Y电大专科形考作业答案|电大本科形考作业答案|07年电大作业答案|电大形考作业答案|免费电大历届试题答案|免费电大复习资料# ?1 M# J7 & p0 j9 3 * X2 x卓越人社区-J|VStvu.Com1 a% k2 G( i- W+ R& O: e. w U1 o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106、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事实。107、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当事人双方必须就应由自己举证的

31、事实加以证明,否则便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诉讼后果的诉讼法律责任。108、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涉外因素是指行政案件的原告、第三人或者被执行人是外国公民、无国籍人或者外国组织。109、撤诉:即原告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放弃其起诉权的诉讼行为。/ 6 m1 ? P! ?; d- O: Y0 r5 _ Q110、诉讼终止:即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人民法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进行。111、诉讼终结:即在诉讼过程中,因为出现使诉讼不能继续进行且不能恢复或者诉讼继续进行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32、的情况,人民法院裁定结束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三、单项选择题:1、 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 有权利机关任命公民担任行政公职叫做【委任】。3、 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此规定属【立法授权】。5、 甲乙二人的违法事实和情节相同,但公安机关对甲裁决拘留,而对乙只罚款50元,这显然是不公正的,这种行为属于【同等情况,不同处罚】。6、 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7、 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33、。四、& h6 O4 k6 n k1 * 2008年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多项选择题1、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2、 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适应需要原则、精简原则、效率原则、依法设置的原则】。3、 垂直领导就是由于业务关系极为的密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采取直接组织与指挥,权利高度集中。如【民航、铁路】。4、 行政行为撤消的后果是【自撤消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行政行为因行政相对方的不同过错归属二有不同的责任结果、给相对芳带来损失时,行政主体予以适当补偿】。5、 执行立法所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一般称为【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实施办法】

34、。6、 资格许可是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有某种能力的许可,如【律师证、会计师执照】。7、 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类型主要有【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被委托的行政机关、法定的行政机关】。8、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人身的强制措施主要有【收容审查、 强制传唤、强制戒毒、强制扣留】等。9、 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行政性、执行性、强制性】。10、 金钱制裁的形式有【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11、 行政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单方解除、协议解除】。12、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不予以行政处罚。五、 问答题1、 行政法的法源

35、的形式有哪些?- r _0 K! K+ e. u/ T/ Q答: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定和部门规章、地方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2、 行政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 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 fr0 L1 Z% F2 $ v. _! s$ D( d答: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行政法的

36、基本原则,起着保证行政法制统一、协调和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行政法的灵魂。如与基本原则相抵触的行政法律条文必须修改或撤消,违反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行为,必须予以纠正和制裁。4、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6 s ?! F* ?1 C8 b, o电大专科形考作业答案|电大本科形考作业答案|07年电大作业答案|电大形考作业答案|免费电大历届试题答案|免费电大复习资料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行政法治原则,它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1)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理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

37、容。(2)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5、 行政主体的特征是什么?7 x/ / h# i X: o- m答: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x7 4 Q# |/ T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其它国家机关、组织区分开来。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但不是

38、唯一的行政主体,一定的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也可享有一部分行政权,从而成为行政主体。(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这主要是指行政主体应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独立地对外发布决定和命令,独立采取行政措施等。这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各种组成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区别开来。(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一个组织能成为行政主体,还应看其是否能独立对外承担行政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即是否能独立参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 行政职权的特征是什么? 答:特征是:强制性;

39、不可处分性;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有另外,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还享有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行政优先权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享有的种种职务上和行为上的优先条件。行政优先权虽然不属于行政职权,但它与行政职权密切相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保障条件。行政优先权主要包括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和推定有效权。行政受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从国家所享受到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为了保证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提高行政效率,国家必须向行政主体提供各种物质条件,如财政经费、办公条件、交通工具等。7、 国家行政机关有哪些特征? 答: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必须

40、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国家行政机关有如下特征:(1)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它以国家暴力为后盾,是为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完成统治阶级的国家任务而组织起来的,与其他组织相比,国家行政机关具有高度权威性。(2)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可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或采取具体行政措施等,均是属于执行性行为。(3)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执照科学方法依法活动。8、 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M9 - n+ 8 g8 C3 VG/ M- q9 ( B答:法

41、律依据、隶属关系、职责权限、任职期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9、 行政职务关系变更的情况有哪些?! 5 f5 l. j5 w. V% T* r, 5 c答:罢免、撤职、辞去领导职务、免职、降职、转职、调职、升职。公务员在任职期间,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使职务关系的内容(职权、职责等)发生变化,此谓职务关系的变更。主要发生于下列情况:(1)罢免。指按照法律规定,有罢免权的机关(一般是国家权力机关)对因违法失职,不宜继续担任原行政工作人员所实行的一种措施。(2)撤职。是有权机关对违法失职公务员作出的一种行政处分。(3)辞去领导职务。指公务员因某种原因,出于本人意愿,向有决定权的机关请求不再担任某种行

42、政职务的行为。(4)免职。指有任免权的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免去当事人的职务。(5)降级。指公务员从较高的职务被调至较低的职务。(6)转职。指原职务不变,但变更职务关系的性质。(7)调职。也叫调动工作。即把公务员调到另一种岗位担任相同的职务。(8)升职。公务员依法从低职位调到高职位担任职务。10、 行政职务关系产生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答:选任、委任、调任、聘任。11、 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是什么? 答: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行政诉讼也规定,被授权组织所为行政行为被提起诉讼时,由被授权的组织作被告应诉。12、 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是什么?. V- g8 V8 +

43、y. 3 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答:(1)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具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被授权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2)产生的依据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的授权而产生。(3)行为的后果不同。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如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申请人或被告是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而不是被委托组织。被授权组织则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13、 行政相对方的权利是什么?6

44、 R8 j o# y9 o4 _0 ?; 8 r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答:(1)提出申请的权利。行政相对方有依法提出申请的权利,如申请许可证、申请抚恤金、补助金等。(2)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行政相对方有权依法参与行政法规、规章及相关行政政策、行政计划的制定,如听证会、论证会等。(3)听证的权利。在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方权益的行政行为之前,必须保障行政相对方有听证的权利、应当告知行政相对方有关的行政行为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等,给予行政相对方以充分的辩论的机会,查清事实,从而作出合法、公正的行政行为。(4)了解情况的权利。行政相对方有权依法了解有关的行政信息,包括各类规范性文件,有

45、关制度、规则、标准、程序,与行政相对方有关的档案材料等。(5)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的权利。行政相对方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当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违法侵犯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时,行政相对方有请求行政赔偿的权利。14、 行政相对方的义务是什么?* C7 C * N; O! S& q7 |电大专科形考作业答案|电大本科形考作业答案|07年电大作业答案|电大形考作业答案|免费电大历届试题答案|免费电大复习资料答:(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这是行政相对主的首要义务,主要表现为一是遵守行政机关发布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二是执行行政

46、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等。(2)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当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行政相对方有主动予以协助的义务。(3)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行政相对方在请求行政主体为一定行为或行政主体要求其为一定行为时,应遵循法定的步骤、手续和时限等的要求,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5、 行政法制监督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0 s7 T i9 w% y7 S* F C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答: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总分组成的。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以及国家机关以外的公民、组织;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47、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16、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q8 |/ y( R9 K2008年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答:(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3)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4)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的监督。17、 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C5 i$ f( z 1 D; F& v! 卓越人社区-J|VStvu.Com答: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政行为,也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措施、发布行政命令、通知、通告、决议、决定的行为等。抽象行政行为通常具有普遍性。18、 行政行为的内容有哪些?! _- _/ l! 0 e$ R2008年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答:是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体影响。(1)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赋予权益是指行政相对方法律上权能、权利或利益。剥夺权益是指剥夺行政相对方已有的法律上的权能、权利或利益。(2)科以义务和免除义务。科以义务是指行政主体使行政相对方承担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义务。免除义务是指行政主体免除行政相对方原有的义务。3)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所谓确认法律事实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某个法律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