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1472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历史学科中的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是历史学习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技能性知识,具体性与可操作性是其特征;策略性知识更多地针对学习者自身,涉及的面则较广。这两项学习目标涉及的内容很多,本节只选择几个重要的加以分析:程序性知识中选择编制图表的技能、历史表述的技能;策略性知识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与自我监控的策略。一、 历史学科技能的学习程序性知识并不是靠训练的次数多就可以很好掌握的,历史学科技能既包括操作技能的成分,又包括心智技能的成分,因此,只靠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学生的态度与对技能操作中规则的理解入手。(一) 编制图表的技能 136、编制

2、图表是整理知识的一种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它的用途很大。历史图表的编制需要掌握有关历史知识的结构,需要掌握概括与综合、分类与归纳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理混乱、头绪复杂的地方,尤其是涉及到时间多而碎,地点交叉的历史事件,编制表格可以使这些知识变得条理分明,便于理解。中学生编制表格的第一步是掌握表格的构成知识。表格的构成,从形式上看,它由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纵横交叉的线条与内容组成。初中生只要掌握简单的表格(即一级标目)就可以了,高中生可以掌握有二级标目的表格。第二步应当是依据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表格的形式,同时概括地写出表格的总标题。表格的形式一般是用矩形表,也可以用圆瓣图或条形图等

3、形式。圆瓣图常用来表示有百分比的数据,如英、法、美、德四国在19世纪末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比。条形图是用宽度相等的条形以其长短或高低比较数字资料的一种图形。条形图对数据之间的比较及反映数据的变化较为有效,如新中国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表格的总标题很重要,应能够反映统计表的基本内容以及表中资料所属的时间、地点。圆瓣图与条形图的优点是简洁形象、通俗易懂,但在学习中主要用于反映资料,而不是整理知识。第三步是确定纵横标目。首先将所要编写的内容进行分类,确定两个维度。如要将隋唐时期的知识用表格加以整理,可以确定维度一:朝代(隋、唐);维度二:知识内容(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艺术等)。

4、历史表格一般将时间纬度作为纵标目(即维度一),将内容项目作为横标目(维度二)。复杂的表格还需要设计二级或标目,如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纵标目,以科学技术发展为横标目,可以将时间维度再分时期、朝代两级,将内容维度分为:科学(天文、数学、医学等)、技术(农业、手工业等)两级标目(见表6-7)。 横标目 纵标目 项目时期 科 学 技 术天文数学医学农业手工业建立时期封建社会战国秦朝 总标题 表67: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成果简介最后,将要整理的知识内容分类概括,以简练的语言填入表格,有些内容要点较多,可以在加数字序号分点填入。 137、(二) 历史语言表述的技能语言表述属于语文技能之一,在历史学科中的表述技

5、能有其自身的特点。历史思维能力最终需要依靠语言来将它表现出来,没有语言为中介,思想就很难产生与存在。可惜不少学生甚至教师不重视历史语言的表达技能,阐述问题时,随意性太强,语言组织混乱,条理不清,论证不力,逻辑紊乱,这样也就很难进行深入持久地思考。因此,要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就必须掌握语言表述的技能。首先,不论是对历史事实进行叙述、说明,还是议论,都会形成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的语段。从语段里,可以看出词、句的使用是否恰当,句与句的联系是否合理,表述的层次是否清晰,都体现了语言技能的高低。历史语言技能的培养应当从语段开始。其次,要注意历史语言表述的顺序。历史语言特别注重表述的顺序,这是由历史知识的特点

6、决定的。学习时应当注意:(1)在叙述一个历史事件时,应先说整体,后说部分。如:“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突出代表是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其中,法国大革命的规模最大,斗争最猛烈,它曾掀起三次革命高潮,雅各宾专政成为彻底摧毁封建制度的标志性事件。”如果把这几句话颠到过来,听话或阅读的人就不明白了。(2)历史语言表达的突出特征是将时间交代的清清楚楚,通常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就一件事而言,可以先写起因、经过,后写结果、影响。若写几件事,要按照时间先后叙述。(3)涉及同一时期,但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要按一定顺序表述。如由东到西,或由南而北等。中国古代史涉及秦、唐等朝代的疆域四至时,就是按顺时针

7、方向,由东到西,由南到北进行叙述的。第三,表述中的史论结合。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历史的论述或观点应当有史实作为证据给予科学的支撑,没有史实证据凭空议论不符合历史科学研究的精神。当然在中学环境中,学生可以依据的直接史实有限,主要依据的是书本上的间接史实,但这种研究的态度要培养。除了专门描述或叙述历史事实以外,凡是涉及论述的地方,都需要用史实加以说明。第四,表述的创造性与规范性。学生们都希望自己在表述时,才思泉涌,与众不同。这种要求体现了思维的独创性与敏捷性。但是,历史的表述与写散文是不同的,它还要求一定的规范性。如何将两者都能兼顾呢?我们认为应当先培养创造性,再培养规范性。(1)每一个学

8、生在平时学习时,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即将自己在思考问题时想到的所有答案要点记录下来,想到一点就记想到第二点就记依次为不要考虑对与错,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这在创造心理学中称为“头脑风暴法”,养成了这个习惯,就可以提高思维的广阔性与敏捷性。(2)在上一步做到以后,就可以对表述的各个要点加以规范化。先对所有要点进行分类归纳,在找出分类的标准。然后,进行第二次整理,去掉错误的,合并重复的,补全不够完善的, 138、这样一个要点全面,条理清晰的论述就形成了。我们以一个学生回答“五四运动”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为例,加以说明(见图6-4)。 第一步:展开思路 第二步:分类归纳 第三步:整理完善 标准 条理清晰

9、的要点群众性 群众性、广泛性 参与程度 群众性 广泛性广泛性 学生:先锋作用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学生作用、 参与阶层 工人:决定作用 工人作用 的作用 知识分子:领导作用反帝爱国 反帝爱国 启蒙性 启蒙性 性质 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工人起了决定作用 影响 启蒙等 图64:表述创造性与规范性的操作示意图二、 历史问题解决策略的学习历史学科中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是紧密相连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而在解决各种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又加深理解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并能得到新的知识。但是,心理学家对“问题解决”有着严格的界定,它是指:当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可

10、以利用时,指向于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这一定义将其严格限制在认知范围内,强调问题解决的个体性,即同一问题可能对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意义,在A生看来是问题,而在B生看来可能不算问题。加涅还认为应用知识不一定意味着解决问题,其标准是看知识在应用后有没有产生新的规则。如没有,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这就是说,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如果回答的问题是只需将课本知识记熟后,依靠记忆就可以回答,或者在完成问题时,学生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应用的思维产品,都不能算问题解决。比如说,学生在历史课本上看到一个字不会读,这时候就形成了一个问题,当他查阅字典解决问题后,我们并不能说他进行了解

11、决问题的学习,因为,查阅字典他在小学就已经掌握,他虽然获得了字的读音这一知识,但并没有获得新的规则,这不算问题解决的学习。历史问题是在历史科学研究中出现的,而在中学教学背景下,学生遇到的问题有不少是教师设计的,也有一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历史学家与学生遇到的问题有相同之处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主要是:(1)都要研究历史事物的过程或内容、状况,即都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 139、都要研究历史事物产生的原因、背景,即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3)都要研究事物的性质、特点或历史作用、影响等。即要回答“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价值?”的问题。不同的主要是:历史学家常就一点问题深入研究下去,

12、在程度方面比学生更深更广。此外,历史学家更需要长期对其研究领域的关注与探索,不象学生那样问题的出现具有随意性与偶然性。因此,在中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解决能力,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在策略上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一) 明确历史问题的结构学生能否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陈述性知识背景与能力背景。陈述性知识即前面所讲的历史概念与理论规律,能力则包括思维能力与学科能力。历史问题的结构即体现了这一背景,在学生确定了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开始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时,阐述这一问题的语言能够反映出的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知识与能力背景。如果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即常说的审题),能够弄清这一结构就可以设计出解决问题

13、的方法,从而加快解决问题的进度,提高问题解决的准确性。1、给定问题的结构。按照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可以划分不同类型的问题,如叙述性问题,要求学生从新组织语言,对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加以叙述,如:(1)叙述三国鼎立的原因与过程。这类问题一般要求的是学生掌握叙述的技能,而非记忆现成的课本内容,否则这一过程不能算问题解决的过程。(2)研究说明性问题。其是要研究历史事物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其二是要从历史史实的分析与因果问题的解决过程得出借鉴性的认识,如1998年高考试题中的48题就是一道研究性说明题,其答案思维结构如下: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

14、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与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1、问题本身的结构:研究对象 历史现象:A文学繁荣 B科学技术停滞 研究方向 A具体表现 B特征 C社会原因 研究方法 A概述 B分析2、答案的思维结构: 研究对象 研究方向 研究方法 语言组织 史实(略) 表现 概括 1)小说繁荣 文学 2)戏剧丰富 兴盛 3)画风新颖 特征 比较归纳 鲜明的反封建性、要求个性解放明清文化 表现 概括 1)总结性成果多 现象 科技 2)没有重大创新成果 停滞 特征 比较归纳 总结性而少创新、西方发展快 原因 分析综合、演绎推理 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等方面 图65:历史问题的思维结构 140

15、、(3)论述性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是针对观点进行分析论证,有立论也有驳论。其结构与上面的相比需要增加辩驳或阐述观点的技能与内容。2、研究中的问题结构。研究中的问题结构是开放的,与给定的相比,也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向,但是,研究方法需要自己确定,有时研究方向是不明确的,可以依据图65所示编好结构。(二)掌握历史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步骤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过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步骤,我们按照认知心理学理论中的问题解决模式,将历史问题解决分为五个步骤:第一, 产生历史问题的动力:好奇、质疑的意识;第二,明确历史问题的意义:在问题情境中,识别问题,理解题意;第三,重新组织原有问题: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自己的认知结构

16、联系起来,用已有的背景观念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新认识问题;第四,设计解决问题的计划;第五,在自我监控中,执行计划。(见图65) 步骤 事例与指导说明 第一步:动力 引导学生比较19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末的中国与日本 产生:“为什么中国日渐衰落,而日本却蒸蒸日上?”的问题 第二步:明确 问题结构:1、时间范围 2、比较主体 3、比较目的(要说明 原因 ) 第三步:重组 比较:中国与日本/时间:19世纪中后末/目的:说明社会 发展结果不同的原因 第四步:设计 1、寻找有关资料 2、分析资料形成初步要点 3、对要点加以 分类,并确定比较标准 4、按照标准重新分析资料 5、分析本 本质因素,完成目标 5

17、、总结 第五步:执行 控制自己按要求执行计划,或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计划并再执行 图65:历史问题解决模式中的步骤三、 历史学习中的自我监控策略历史学习活动主要依靠的是一个人独立的思维活动能力,思维活动有很强的个体性。优秀的学生常常具备不断监控自己学习、思考过程的能力,而自我监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真正理解了问题,是否真正掌握了思考的方法,他自己并不清楚。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知识、技能掌握的状况,及时总结经验,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才能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自我监控能力不同于其它学习目标的学习,他需要自己注意自己的思考过程,这就需要前面提到的沉思的方法,学习了沉思的

18、方法,就可以将思考的对象由对外转向对内,具体的方法如下:(一) 思考的态度与内容不少同学只有在考完试才去想“为什么自己在这些地方犯错误?”而 141、 一旦成绩有进步就不会再去思考,其实学习中的问题可能在一次考试中并没有反映出来,因此,首先应当养成随时反思的习惯。思考的内容应当包括:(1)学习过程。如:上课有没有疑问?笔记是否完整?复习是否及时?学习中的疑问有没有及时解决?(2)思维的过程。如:比较的方法是否正确?概念分析有没有掌握?思考有没有创造性?(3)知识结构。如历史概念体系是不是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否清楚?(4)技能与策略。如:编制图表的方法是否熟练?语言表述的顺序对不对?(5)情感

19、体验。学习时是否疲劳?对某种问题是否特别感兴趣?(二) 思考的方式可以采用沉思默想的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详细思考,也可以用记学习笔记的方式,将考虑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可以随时翻阅,对曾经考虑过的问题进一步反思。还可以采用在思考后相互讨论的方法进行反思,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最后,可以将自己思考后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般情况下,只有老师找学生,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学生与教师都应该明确,真正的学习者是探索者,应当主动向老师请教或者讨论、争论,现在这样的学生没有了,教师应负主要责任。所有的教师都应当尊重并赞赏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学生,哪怕这种挑战还比较幼稚,却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以及具有创造性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