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论与原子论.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1620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气论与原子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元气论与原子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元气论与原子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元气论与原子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元气论与原子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气论与原子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气论与原子论.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问题与思考: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元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如何正确认识两种医学体系之间的互补性,充分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将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元气论与原子论的差异及其对中西医学发展的影响元气论和原子论作为东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都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它们“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做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这些表现了

2、人类早期认识的某种一致性,但比较元气论和原子论,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自然观还存在着重大差异。张岱年先生曾指出:“西洋哲学中之原子论,谓一切气皆由微小固体而成;中国哲学中元气论,则谓一切固体皆是气之凝结。亦可谓适成一种对照。”深刻地指出了西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是原子论,而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是元气论。其中,气一元论思想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运动是气的存在形式及固有属性。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气分为阴阳二气或五行之气,阴阳二气的升降交感,氤氲合和,五行之气的交互作用,产生了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与变化。气一元论思想是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中医学的发展深受气一元

3、论思想的影响。气一元论思想注重整体、分化、相互作用、内在矛盾,包含着有机整体论观点和朴素系统论思想。原子论思想认为,原子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无数的原子永远在虚空中向各个方向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漩涡,从而产生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原子是事物不可分割的单元,它没有质的差别,只有大小,形状的不同,原子以不同的秩序和位置互相结合而形成各种事物。作为欧洲传统唯物主义哲学形成的基础思想,原子论思想注重粒子、实体、组合、可分解性、外部作用,其所形成的理论观点:机械论观点和还原论观点。 气一元论思想和原子论思想相比较,气范畴和原子范畴除都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的特性外,气范畴还具有弥散性、透达性、能动性、多

4、样性、化生性、经验性;原子范畴尚具有组合性和机械性。具体来说,其差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物质观上,二者存在着无形与有形,连续与间断的不同元气论主张:气论认为,气是连续性物质,内部没有空隙,外部没有边界,是一种整体性物质,弥漫于整个空间,没有明确的空间范围;由于没有明确的空间界限,它也就没有明确的空问位置,我们就不可能象描述粒子和分立的实物那样,用一个坐标系来确定气的位置。气本身有着阴阳之分,元气就是阴阳混一之气,而阴阳两气之间也无“毫发断处”;正所谓“气聚成形”各种有形的具体事物,都是气的聚合而成,;无形的虚空亦充满着气“虚空即气”;有形之物并无不可入性,气还可渗入其间,使各自分立的万

5、物通过气的中介而成为具有连续性的整体。因此,元气论认为,万物的连续性不仅表现在分立的万物被气联结成一个息息相诵的整体,而且表现为有形之物能复归为无形的、连续的气。 原子论认为:万物本原是一种最小的、不可见的、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原子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并在虚空中向各个方向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漩涡,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原子是事物不可分割的单元,它没有质的差别,只有大小、形状的不同,原子以不同的秩序和位置相互结构而形成各种事物。有形的原子和万物彼此之间存在着虚空,是间断的。在物质概念上,西方哲学也表现为强调物质的不可入性,肯定世界本原具有固定形态就使得西方文化起始之初便有注重

6、结构。 (2)在运动观上,二者亦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元气论认为:气本身具有运动的属性,无需外在推动者的推动,其形式是阴阳之间的永不停顿的相互转化。同时,元气论认为有形物体可以相隔很远的距离而产生相互作用, 自然感应是元气论说明万物相互作用的理论。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第四章气论中说:“中国哲学中所谓气,可以说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以气解说宇宙,即以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为一切之根本。”“气之观念,实即由一般所谓气体之气而衍出的。气体无一定形象,可大可小,若有若无,一切固体液体都能化为气体,气体又可结为液体固体。”所以流动性或者说运动性、变易性是气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气的流动性、变易性在中国古代哲学术

7、语中叫做“气化”,既包括气化形,又包括形生形和形化气。在气论哲学看来,运动变化的主体或承担者就是气。明代气论哲学家王廷相明确指出:“气者,造化之本。有浑浑者,有生生者,皆道之体也。生则有灭,故有始有终。浑然者充塞宇宙,无迹无执。不见其始,安知其终。世儒止知气化,而不知气本,皆于道远。”(慎言道体)王廷相指出气是创生万物的根本,气充满整个宇宙,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运动变化的形式存在着,其表现就是万物的终始生灭。 原子论在对待运动问题上与元气论迥异。原子论倾向于“把变化理解为具有一定质的微粒子均存在以及它们的增加(或减少,结合和分离),这显然是形而上学的,其实质是把一切运动变化-目结为原子的机械

8、性的位移。”至于原子运动的原因,伊壁鸠鲁认为是由于原子自身的重量导致其向下坠落,在下坠过程中,又因原子自身所有的某些自由意志之类的因素,促使其偏离轨道而与别的原子碰撞。留基伯和卢克莱修也认为:没有直接的接触和碰撞,就永远不会把什么东西创造出来。原子的碰撞产生了漩涡,在漩涡中原子集结成物体。原子组合而成的物体之间,也只有通过直接的接触和碰撞,或者通过物体发生的由原子组成的“射流才能相互作用。很明显,把运动的原因归结为重量,形式归结为下坠和碰撞(实质上都是吸引)就很难使原子论在这些问题上摆脱外因论、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陷阱。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注重宏观的机械运动研究,成了西方文化的传统倾向。 元气论和

9、原子论在物质观、运动观等方面的本质差异,对东西方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起着不同的导向作用。这些差异,使得西方文化表现出偏重于结构还原、个别分析和宏观机械运动形式的研究等传统倾向;而东方文化表现为偏重于功能研究、整体综合和自然感应现象的思辨性探讨等特长。 由于医学思想始终与哲学思想相联系,医学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以某种哲学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进行理论总结的历史,因此,中西传统自然观的这些特点,不能不对中西医理论的形成以深刻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西医学术范式的主要差异,都可以在东西方自然观的比较中找到某些原型。作为在两种不同的自然观指导下形成的关于人体疾病防治的科技体系,中西医学二者之间有着根本不同的特征

10、,可以说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对人体及人类疾病的认识。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迥异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概括而言,中西医学的差异,主要包括: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功能,西医重结构;中医长无形,西医长有形;中医主运动,西医主静止。中西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与治疗各有不同的侧重与优势,二者不可代替而是可以互补。虽然,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但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要求中医学和西医学在发展中统一起来,建立起一种更有效的医学体系和医学模式,这就需要把中医朴素系统论思维提高到现代系统论思维的高度,把西医还原论转变为现代系统论思维 ,并在这种理论思想指导下对医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医学模式等进行有效而循序的改进,对医学诊疗手段的不断提高有重要意义。现代系统论思维的提出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