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16282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 摘要“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却增加了一些家庭的风险,使得“失独老人”成为近几年社会上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卫生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散落在乡村、城市,很多人还处在社会的底层。一些失独老人开始走进寺院,一边在寺院的安养院养老,一边借由宗教的力量求得内心的解脱,这也是他们不得以的选择。面对如此大的失独人群,仅依靠零星的寺院养老院来解决他们的养老和心理建设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应以政府供养为主,运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关键词失独老人 寺院养老 精神心理危机 返贫 政府回应 1.研究背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全国总人口规模

2、约为13.7亿,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地区约13.4亿,老年人口达1.78亿。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养老本身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也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失独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的困难不仅有养老问题,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痛苦,社会应更多的给予这一群体关怀并运用各方力量共同帮助其解决面临的问题。2.失独老人界定失独老人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群体,或许由于通过字面就很容易理解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定义,

3、以下是笔者尝试着下的定义:失独老人即指失去独生子女的老人,这里的老人可以是一对夫妇,也可以是独身老人。失去的形式多为独生子女死亡。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持续30余年,它为中国的前行减少了人口爆炸的风险,但是它也为一些家庭增大了生活的风险。近年来“失独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开始出现并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计划生育的负面作用和如何应对引起人们的思考。在中国至少有100万个这样的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在这样的家庭中几大挑战同时存在,养老、精神疾患、返贫等等。3.相关理论3.1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特点和增龄效应(1)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与安全需求反映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等最原

4、始、最基本的需要,为物质需要。交往需求反映老年人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沟通信息的需要。认同需求反映老人希望自己的能力或某方面为他人或组织所肯定。自我实现需求反映老年人有意识地提高自我、发挥潜力,希望加强身份或实现愿望等,最终成为个体渴望成为的人。交往需求、认同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为精神需求。四个需求之间不独立,具有优势性、互补性。有学者认为,老年人晚年生活是否幸福,关键看其物质与精神感受是否享受到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较优待遇,是否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尊敬与关心。研究发现老年人生理与安全得分高于其他三个维度,反映老年人对生活质量期望值的增高。同时,生理与安全的增高,表明老年人群在物质需求和精

5、神需求之间,更倾向于物质需要的满足。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目前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已得到保障,但并非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达高水平,特别是那些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群。福利院老年人最关注的是其生活保障的来源。老年人群的认同需求最低。被调查的老年人在“渴望参加某个团体或组织”、“希望比周围的人强,获得成功,取得成绩”、“想控制他人,希望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说服和命令等”题项,表现出较小的意愿。结果表明,伴随着社会角色和社会网络的变化,老年人逐渐削弱了自己对社会权利的需求。老年人在晚年更多的需要家庭的关怀,失独老人的其他需求几乎没有,更需要亲情的温暖。(2)增龄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的心理需求总分、认同需

6、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表现出下降趋势, 61 70 岁之间的老年期与71 岁以上的老年人差别较明显,71 岁以上变化趋于缓慢。传统研究认为年龄是影响老年人群心理需求的关键因素。吴振云等对北京市老年人研究发现,其心理感受随增龄而下降。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交换资源可以满足自我需求。在资源稀少时,拥有资源较多的个体更具有主动性。认同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所需资源较大,饮食居住、社会交往则与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尤其健康为老年人最关注。老年人只好通过不断减少认同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资源,交换资源实现生理需求、交往需求的平衡。 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及其增龄效应傅双喜、王婷、韩布新、施春华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

7、基金会,北京失独老人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不愿和人交往,这样,他们的增龄效应会更加明显,他们各方面的需求都减少了并且不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消极生活,自我需求表现下降更加明显,这样不利于“积极老龄化”。3.2失独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及特点由于自身以及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代老年人心理发展存在着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精神关爱需求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等方面的矛盾,心理发展呈现出由关注社会到更加关注自身、由关注生活到更加关注生命、由关注物质到更加关注精神等变化特点。失独老人心理现状:(1)绝望 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的话题也是孩子,没有

8、孩子,什么都没有了。(2)愤怒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 2012年5月15日,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中国年200亿超生罚款去向成谜 截留挪用时有发生中披露:每年全国有将近200亿超生罚款。以前,它属于国家秘密;现在,它还是敏感信息。这些钱需要一个合理的去处,而不是整体打包上缴国库后不知所终。如此,才能体现计划生育法中所规定的“社会抚养费”的真正价值,也能让失独者们老有所依。(3)担忧没有孩子,养老院不收,政府方面没有给出满意答复。失独老人担心在自己入土之前还能不能得到重视。3

9、.3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见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社会资源是指个人社会网络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失独老人抱团取暖,建立QQ群,在QQ上相互鼓励,分享信息。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4.失独老人面临的困难4.1养老问题老龄化对家庭和赡养依赖性增强。随着老龄化高龄人口增多,三世健在的家庭比例很大,加上家庭“少子化”

10、,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老人对自己后代的经济依赖也更强,据统计,50%以上城镇老年人银行基本无存款,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理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原本接收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公办养老院,正在自主经营中慢慢变味儿:条件优越的养老资源因“物美价廉”成为“特权”老人争相享用的“蛋糕”,而普通老人却因挤不进大门晚景凄凉。一般情况下,老人入住公立养老院必须由子女签字,如无子女,需要单位担保。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因此想住都

11、住不进去。4.2返贫现象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中,有24.1%主要经济来源为离退休养老金。40.7%老人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在2000年,主要依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比例为19.6%。另外,以低保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人,这10年也由1.6%增加到了3.9%。对由于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负担的承受能力较强,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呈现“未富先老”的国民状态。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无疑会拖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卫生医疗、社会养老保障、社会安定团结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伴随着老龄问题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并且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 刘永平复旦大学, 西方经济学, 200

12、7, 博士在养儿防老的机制和计划生育控制下,高储蓄将必然伴随着高教育投入的现象。另外,我们还发现,老龄化增加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模糊的,一方面,老龄化负担的增加会加大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投入,这有助于促进人口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另一方面,老龄化负担的增加又会不利于家庭储蓄率的积累,而储蓄作为资本的蓄水池,向来和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造成了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出现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养老最重要的支持是子女的供养,每个子女的收入有限,除去自己的家庭开销,可剩余的部分并不多,家庭小型化,子女数量减少后,可以给老人提供养老资源的人数减少,因此支持力

13、下降。 计划生育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陈幸5.应对和效果5.1政府的回应在2001年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涉及失独群体社会保障的条款为该法的第四章第二十七条:“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 但是有法律专家分析,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概念很模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 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贴每月每人一至两百元,但在年龄方面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于数量庞

14、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2007年,全国性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正式启动。当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根据这一通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随后,各省制定了不同的扶助标准并进行实施。在此之前,上海、湖南等地已有地方制定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补助政策。比如,上海从2006年7月1日开始,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给予每人不少于3000元和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金。刚刚过去的6月,

15、施行16年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迎来首次修订,中国的养老问题再次提上国家议程。而这份大规模扩容的修订草案并没有给予数量庞大“失独老人”特别的关注。 其实,近年来随着失独问题的逐渐凸显,失独群体的养老问题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今年国家计生委也已经派出人员到全国15个省市进行调研,其中重要内容就是包括失独群体在内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袁伟霞则提出提案,要求在相关法律中增加并明确

16、对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群体的赡养保障条款,明确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法定监护义务。也是在今年6月5日,国家计生委与80多位失独父母座谈,在非正式会谈后,国家计生委对他们作出承诺,将会在34个月内研究出台一个制度框架,并且答应建立沟通机制。5.2寺院安老院模式寺院安养院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养老模式,它并非是一个政府行为,大多还停留在个人推动的阶段。55岁的昌法是镇江古大圣寺安养院的推动者。古大圣寺已累计收养近500名鳏寡老人或有子女但独居的老人。安养院现有的17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82岁,其中90岁以上的30多人,最年长者98岁。对于孤寡老人,古大圣寺安养院分文不收,衣食住行全由安养院承担。有退休

17、金的老人,实行“半公益”,“一人一天10块,一个月300元”。这点钱用来吃饭,还有水、电以及一般的药费肯定不够,昌法坦承“寺里一年要倒贴20万元”。这笔钱就全靠化缘了。显密寺养老院2000年正式接收第一批18名孤寡老人,多年来逐渐增加。现在有86名老人入住。共有三十个房间,目前在住86人,一百岁以上两人,90到一百之间五位,八十岁以上二十多人。现在每位老人家每月各种费用加起来,需要约1500块钱,一个月需要十多万元。而十几年来养老院的建设及日常运作费用,已达八百多万元。费用全部是由方丈释照禅法师和释能清院长两位去香港、上海、广州等地化缘所得。而福建的吉祥寺安养院的成立也离不开主持照禅师傅等的推

18、动,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奔走四方,才筹办了养老院。目前国内的寺院养老院与上述两个例子大多相似,都是由个人推动,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被复制。 腾讯活着失独老人调查对失独老人来说,安养院不只是让他们吃饱穿暖的地方,那里还很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以念经说法寻求解脱世俗困苦。这是寺院安养院的优势所在。公立养老院只承担着照顾老人起居饮食的任务,对他们心灵创伤的好转帮助不大。寺院虽然能帮助失独老人缓解心理上的伤痛,但毕竟治标不治本。5.3其他措施宁波海曙区出台关爱失独老人政策,社区为失独老人送终可获每人万元补助,关爱失独老人的社会组织可获元至万元启动资金,另外还对部分失独老人有经济补贴,失独老人养老院也正在筹建中。此外,海曙区老年协会还正在筹建一个专门针对失独老人的养老院,将于明年下半年开始接收失独老人入住。参考文献与参考资料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与家庭 彭怀真著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杜鹏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杨发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