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激励与管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17810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的激励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大学生的激励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大学生的激励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大学生的激励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大学生的激励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的激励与管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的激励与管理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讲授提纲,激励概述:概念、作用需要与动机:需要、动机、成就动机理论激励理论:内容型、过程型、状态型激励理论激励大学生的途径和方法:按需激励、目标激励、强化激励、成功激励、公平激励、归因激励,考试提纲中列出的学习要点,基本概念与知识:挫折、成就动机、归因、需要、心理冲突、动机斗争、激励的要素、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在大学生激励中的作用,知识点一:激励的要素,激励即调动主体积极性的过程其四大要素为: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需要是基础 动机是中介机制 行为是积极性的外部表现 实现目标是激励的最终环节,知识点二:需要,概念: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 反映特点:

2、对象性;动力性;多样性;发展性种类: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需要层次论,知识点三:动机,含义:发动、指引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功能:激活;指向;维持活动成效=能力*动机动机与行为:两者关系复杂;动机与行为的社会效果(好心办错事);动机与行为效率(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曲线),动机的功能,激活作用小王早上6点准时起床,背1个小时的英语单词指向作用小王希望能顺利通过两个月后的大学六级考试维持作用哪怕生病,小王的学习计划也从不中断,耶基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1908),知识点三:动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一般考虑社会价值。人性漏洞实验,知识点四:成

3、就动机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观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观,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观,学校情境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种成分认知内驱力: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为目的,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着眼于通过一定学业成就获得一定社会地位,提升自尊附属内驱力:从成人获得赞许和认可。感情依附性,派生地位(期望效应),知识点五: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挫折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从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研究激励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自

4、我效能理论贡献:揭示了作为激励内容的需要有哪些,各自的 作用,各需要间的主次顺序,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推动人行为的最强大动力。所有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受其支配,其他退到隐藏地位(上课时闻到呛鼻的味道)安全需要:要求稳定、安全、受保护、有秩序、免除恐惧和焦虑。婴儿的安全型依恋爱与归属:渴望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节日福利)尊重: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有能力有创造性自我实现:使潜能以实现。完成与能力相称之事,动机与人类的需要,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成长需要:求知与理解、审美、自我实现(1%)一个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部分满足的前提下才会寻求高级需要的满足。缺失需要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5、必须得到满足。成长需要永远得不到完全的满足,实际上是满足得越多,人们学习更多知识的动机就越强。,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满意感与不满意感当中至少包含两个状态激励因素:引起对工作的满意感;保健因素:只能防止不满意感,保健因素薪酬福利地位管理风格工作安全人际关系工作环境企业政策,激励因素工作内容工作责任业绩肯定晋升机会事业发展工作成就,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利兰),人的行为差异来自不同动机,动机来自需要权力需要:指挥和控制他人,掌握权力社交需要:寻求情谊和相互沟通成就需要:渴求和重视成就,积极设定挑战性目标TAT(主题统觉测验),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期待决定行为结果期待与效能期待自我效能是对自己

6、在特定领域的能力的具体看法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在不同领域的一般看法。“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相信我能在期末数学考试中得满分。”“我能做好,所以要去做”(练瑜伽)自我效能感直接决定人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提高学习动机让学生有自我效能感,影响到:成绩、任务选择、坚持程度怎么提高:影响因素 相应做法?成败经验 替代经验 言语劝说 生理唤醒,学业习得性无能的模式,失败的信息,消极的情感体验,消极的防御机制,逃避学习,成败归因,消极的自我信念,learned helplessness(Seligman,1975):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和失败,便会产生无能为力、放弃努力的心态,学生由于不断地经历

7、着来自于教师、同伴、学校中的活动以及自身的否定反馈,逐步形成条件反射,最终导致学业失败。大量的研究发现,如果学生总是失败。那么他们最终就会放弃努力、并使得习得性无助成为条件反应。(Seligman,1975),对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启示,知识点五: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挫折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从激励的中间过程,即需要的未满足这一过程出发研究激励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贡献:揭示了目标及目标达到后果与需要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这一动态关系影响与制约人们行

8、为的模式,期望理论,基本主张:个体追求成功的努力程度取决于其对奖励的期望。动机=成功的主观可能性成功的诱因价值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成功,并且很看重学业的成功,那么将两者结合起来去预测学生可能取得的成绩,将比用学生的真实能力去预测成功更加可靠。,在某些情况下,成功可能性过高反而会损害动机成功的可能性与成功的诱因价值间存在某种关系:任务简单容易成功时成功的价值相应降低。结论:成功可能性中等时,动机最强。试分析:什么样的决赛最好看头?你上课会挑课吗?,期望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应该布置中等偏难的任务最好的评分制度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获得A并非轻而易举,但也不是不可能,那些不努力的学生就有可能得到低

9、分数。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成功是可望而可及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目标设置理论,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第一节课对本课程成绩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自设目标和外加目标目标的难度与挑战性模糊的目标与清晰的目标,源自哈佛的调查结论:在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有27%是没有目标的,他们总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中不如意的和抱怨的很多。60%对目标的认识很模糊,他们总是生活在社会中下层,但算是安稳度日。10%有清晰的短期目标,生活在社会中上层,而且呈稳步上升趋势。最后的3%,他们有着短期和长期的生活目标,属于顶尖成功人士,几个结论:,短期目标有更好的动机效果和学习效果自设目标有更好的动机效果和学习效果;但让学

10、习者接受外加目标也很重要,师生共同参与目标设置更有利于学习者接受目标。中等难度的目标有最大的动机激发效应清晰的目标有更好的动机效果和学习效果。,SMART原则,把制定目标上升到技术层面,须掌握SMART原则,补充:目标定向理论,学习目标(learning goals):又称掌握目标,任务卷入的学习者,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表现目标(performance goals):又称自我卷入的学习者,将学习活动看成是对其表现能力的测验的机会,关心自己的形象和名声表现趋向目标:关注获得成功表现回避目标:关注回避失败,几个研究结论,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表现回避目标对学生学习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11、表现趋向目标对学习的作用要视具体情境而定:对于有较高能力知觉的学生,男生,年长的学生,处在竞争性环境中的学生,有更积极的相关结果;对于有较低能力知觉的学生,女生,年幼的学生,处在非竞争性环境中的学生,则不具有积极的相关结果。,强化理论: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科学使用奖励与惩罚,奖惩应明确、具体、公正、

12、适度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记红帐)以精神奖惩为主,物质奖惩为辅奖励宜当众进行,惩罚最好私下进行切忌将学习任务作为惩罚手段奖惩因人而异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知识点五: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挫折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从激励过程的终点,即行为后果的状态出发研究激励包括公平理论、归因理论和挫折理论主要贡献:揭示了需要的满足状态(公平与否)及不满足状态的后果(挫折)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提出如何消除与减少不公平与挫折之消极影响的方式,公平理论(亚当斯),关注报酬是否公平合理纵

13、向比较和社会比较(所得报酬与投入的比的比较)报酬包括工资、奖金、荣誉、地位、晋升。投入包括知识、经历、能力、努力、贡献对自己不利、有利的不公平感。苦恼,紧张不安,积极性减少,归因理论,海德认为,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败时,一般会归因为内因和外因。罗特提出内控型和外控型韦纳:归因是成就活动的中心要素。在内因和外因基础上增加稳定性和可控性两个新的维度。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机遇 身心状况 别人反应改变今后的结果期待;情绪反应;今后成就行为的努力程度,成败归因理论(B.Weiner,1982),数学考试成败的原因分析,归因的影响,内外维度:影响学习者的情感反应。可控性维度:影响学习者的期待和行为。稳

14、定性维度:影响对未来成功的预期。,消极的归因模式,成功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成功期望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失败 缺乏能力 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成功期望 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 能力和努力 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 趋向成就任务失败 缺少努力 内疚,维持较高成就期望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怎样训练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延伸:情绪的ABC理论延伸:自我决定理论,挫折理论,个人从事目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目标重要,行为动机强烈;目标原本可以达到;障碍难以克服原因:客观(自然,社会);主观(生理,心理)个体反应差异:抱负水平;挫折耐受力;挫折经验行为表现:攻击;倒退;妥协;积极应付:正确对待;改变情境;适当发泄;心理咨询,知识点五:大学生的激励,按需激励:了解其优势需要与非优势需要。满足发展需要、情感需要、成就与尊重需要(暑期学校)目标激励:提供生涯规划指导;提供目标行为指导强化激励:奖惩结合、奖主罚辅、及时强化、奖人所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