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说课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1936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桃子》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桃子》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桃子》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桃子》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桃子》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桃子》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桃子》说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桃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任教的学科是小学数学。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分桃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与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设计理念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分桃子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材首先创设了猴子分桃的故事情景。第一次2只猴子分48个桃子。这一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 学习本内容前,三年级学

2、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已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具备利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能力。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对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基于学生有了一定的除法计算的相

3、关基础,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生长点,在教法上导入时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在探索时先采用直观的方法,借助实物模型来分桃子,认识算理,形成初步印象,进而在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采用引探教学法,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在学习活动的形式上,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正是由于满足这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以及知识探索的要求,我在算法的掌握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算理认识上采用合作交流,强化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与确立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程序我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4、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二)问题驱动、探索算法;(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五)回顾过程、自我评价;(六)作业设计。下面我就各个环节的设计作具体说明: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先个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接着我给他们讲了猴子分桃的故事。 利用这个故事创设情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同时从知识的角度讲,以知识的生长点为切入点,在激趣的同时,引出了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这一环节准备用时5分钟。(二)问题驱动、初探算法 “2只猴子怎么分48个桃子?”问题引出以后,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接着安

5、排了借助直观的图片探讨“482”的算法。这一环节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自主探讨、寻求算法”;第二层次“合作交流、认识算理”。 在这一环节的探讨中,主要完成对笔算除法(列竖式计算)的基本认识与理解。首先通过交流,然后在对几种算法的比较中,突出列竖式计算的意义。 在这一环节的安排上,从教学的意义上讲,符合课改的精神和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即面向全体学生。因为交流算法对他们来说有机会参与,也有能力参与。在认识算理时,让能力强的同学说一说十位上的商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商表示什么意思?这种把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来发挥他们的优势,正是考虑到个性的差异。 这一环节我基本上是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

6、索。因为,第一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学生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心理驱动。对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我在巡视中注意发现,并及时地予以指导。对于这一坏节,我准备用时10分钟。(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例2,计算“483”。在环节过渡上采用情境延伸,将例1中的“2个猴子分桃”改为“3个猴子分桃”。这样既延伸了情节,又暗示了探讨方法的延续性。 在过程的安排上我又依照如下两个层次进行:第一,操作体验、直观感知。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验分法,这样达到对“483”的直观认识。第二,小组合作、探讨算法。因为这是一个认识的升华,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但这里不同于上一环节中对算法的认识

7、,要突出引导学生对十位上商1后余1的认识,即十位上余1表示1个10,再与个位上的8合起来被3除。这一坏节准备用时15分钟。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首先我选择安排了书中的两个习题,既教材第55页做一做的第1、2两题,但对两题的练习提出不同的要求。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估算出每题的得数,然后再让他们利用本节所掌握的算法计算各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估算是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它必须渗透在每个学段的教学中;第2题突出应用意识的训练。首先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完成编题练习,然后再进行解答。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内容之一。练习的安排准备用时8分钟。 (五

8、)回顾过程、自我评价 “40分钟的学习活动很快就要结束了,你们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满意的请举拳、比较满意的请举掌”(环视全班同学,察其表情及举动),“请把你在这节课中的最大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这一环节我安排大约2分钟的时间。第一完成自我评价,第二让学生自己强调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六)作业设计本着巩固本节重点,以及作业量适中的原则来 设计。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本课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设计,从直观性与条理性考虑,既突出重点,又力求简约。 五、设计理念。 为了体现新的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力求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 1、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调,在情境的创设中激发心理需求,在问题的探索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2、以促进学法的掌握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3、以力求数学体现“数学味”作为本节课的特色。各位评委,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的。说课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导,同时希望各位评委能给我一个实践的机会,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