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论文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菊论文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杨秋菊内容摘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性教育, 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起 着主导作用。 但因社会转型期中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初级中学德育工作不断受到冲击, 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就中学德育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作了一些探讨, 以期达到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关键词:中学 德育 智育 心理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德育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然而从当前的形式看,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仍有不足。本人结合自身实践,就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谈谈个人的认识。一、 当前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现状 (一)、学校第一,教育导向偏
2、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在升学率占舆论主导的今天,学校不得不把抓教学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很难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德智失衡已成为普通存在并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现象。在考分决定一切的形式下,教师的心思都集中在发展学生的智育上,对德育只能徘徊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一俊遮百丑;学校衡量一个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也是看这个教师所教班级考试的分数,通常一个班的学生只要有好的成绩就可以得到好的评价和好的待遇。第二,学校德育工作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德育的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老一套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并不感兴趣。德育
3、的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重管的高压式教育、重说教的灌输式教育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德育的施教者与学生之间存在某种隔离,德育工作者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力量因此而消弱。第三,一些学校将施教的场所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式状态。担负着德育职责的中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常常显得无助和乏力。第四,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孤军奋战,孤掌难鸣。在道德认识方面,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远大于学校的教育,学生在社会和家庭接收的信息经常与学校的教育不同步也不合拍,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被社会的负面影响消蚀殆尽。有时候老师在学校苦口婆心教育学生五
4、天,抵不上学生离开校园“疯”两天,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荡然无存 。(二)、家庭第一,社会上,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外出打工可以在短时期内赚到一笔不小的财富,即使考取了大学一样不得分配、没有工作,这样的案例使一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认为与其读书,还不如打工赚钱。可是由于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不完成义务教育又不行,于是一些家长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把学生送进学校,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和在校的表现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子女早一点毕业,然后回家赚钱。学生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 ,于是在学校里得过且过,整天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地打发时间,在校无心学习,并且不
5、把学校的纪律当回事,时常有违纪行为。“反正家长也不管我”成了他们心安理得的违纪理由。第二,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家庭关爱呈现一种弱化局面。在有些离异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成了“爹不亲、妈不爱”的多余的人,他们的父母往往把对孩子实施德育教育的义务推给学校和社会,而自己却放手不管,或是相互推脱。在学校里,这些学生往往很难和别的孩子相处,缺少伙伴的关心,再加上在家缺少父母的关爱,就特别容易犯错误。第三,很多家庭为了生计,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无暇管教子女,学生变成留守儿童,得不到家庭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施加影响的机会和效果增强。第四,部分家长过于溺爱或严厉,学生产生自我放纵的心理。教师对这些
6、孩子做思想工作,由于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往往收效甚微,这些孩子很容易走上邪路,不能健康地成长。(三)、社会当前,社会上一些精神文化垃圾通过现代传媒迅速地扩散和传播,象尘埃和病菌一样严重地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扭曲了青少年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网络和个人电脑、手机的普及,为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暴力、 色情等有害信息已成为电子“海洛因”,缺乏有效监管的地下黑网吧给未成年人泡吧成瘾提供了空间,致使少数青少年学业荒废,精神空虚,道德滑坡,行为失范,因未成年人精神空虚导致的恶性犯罪案件已有发生。另外,社会上一些超前的思想意识迅速向学校“蔓延”,逐渐影响到学生那本应该很“纯洁”的思想,
7、使得学生过早地出现了和他们的年龄不相应的“成熟 , 思想、行为渐渐成人化,如讲究生活的奢侈,追求高消费,喜欢穿着奇装异服,过于成人化的打扮,语言行为的过分社会化等等,这些都对中学生的言行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改善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面对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坐视不管,而应理直气壮地抓学校的德育工作。那怎样抓学生的德育工作,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做 :(一) 从学校的整体改革入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全局。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从整体上深化教育的改革。使教育从传统的应试模式转到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轨道上来。改变
8、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始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首要任务,坚持进行教育改革,形成整体的育人环境,增强德育的实施。(二)转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内容中学德育首先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摒弃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针对学生情况,分层次地确定德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中学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
9、地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学校德育工作还要把创新意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在德育整体教育上有所突破。在教育思想上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三)强化德育队伍,建立德育基地提高德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思想业务素质好,事业心强,责任感强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情况。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要求班主任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班风
10、、学风。班主任要重视班级舆论的作用,因为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通过舆论,可以对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有所监督,更重要的是让舆论起到指导和鼓励作用。学校要把班主任是否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作为衡量班主任工作是否称职的标准,并指导他们正确地运用鼓励、表扬、奖励机制,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德育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和正确认识社会。因此,必须抓好德育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开展活动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环境刺激和激发中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使德育目标得到内化,从而使他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经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11、。(四)加强行为规范管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刚进入中学阶段学习的中学生习惯于他律,因此,在他们一进入学校时,学校和老师就应加强管理,用守则规范及校规校纪等要求来约束学生,并用学校或班组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主题班会和各类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道德建设上真正形成自律。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三种方式,应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活动,通过演讲、影评、参观、访谈、文艺汇演等活动,把学生置于必须作出道德选择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用探究、讲座的方法代替强制的灌输。因此
12、,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改变当前学校德育教育低效低速的现状。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充满人性化的规范与制度。行为规范只有经过学生的内化、实践,才能使学生形成习惯,所以中学德育应以从活动中学为主,并注重活动的生活性、人文性、寓教于乐的全体参与性。(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环境首先要抓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心理的隐形教育,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体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 ; 其次要抓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师应成为心理医生,要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掌握理论武器。平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亲密接触,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近学生的心灵
13、,解除师生间的心理屏障。总之,教师应以良好的形象,细致地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眼中的“信任危机”,真正成为学生信赖的好朋友。(六)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德育网络中学要优化德育工作环境。要加强协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具体地说,要抓好三个方面 : 一要优化学校主环境,二要改善家庭小环境,三要净化社会大环境。其次是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这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工作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的核心,一位学生的德育的优劣可能会关系到他一生的命运。不重视德育的教育是没有远见的教育,也是危险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德育工作,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叶上雄.教育学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8.2赵成荣.中学教育笔谈.远方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