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传承人推荐表及资料图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20239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5.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非遗传承人推荐表及资料图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省级非遗传承人推荐表及资料图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省级非遗传承人推荐表及资料图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省级非遗传承人推荐表及资料图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省级非遗传承人推荐表及资料图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级非遗传承人推荐表及资料图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非遗传承人推荐表及资料图片.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表项目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名称: 皖南皮影戏 传承人姓名: 何泽华 保护单位: 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政府 申报单位: 宣城市宣州区文化馆 安徽省文化厅印制二一年七月 姓 名何泽华性 别男照 片(二寸)出生年月1968年1月14日民 族汉文化程度初中职 业皮影艺人职务职称荣誉称号确定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时间工作单位皖南皮影博物馆联系电话0563-3260211 13345635311邮 编242051电子信箱751434892通讯地址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老街个 人 简 历何泽华生于1968年1月14日,自幼在皮影戏中长大,受父辈熏陶耳濡目染,七、八岁

2、的时候看着家里悬挂着的影子,就喜欢拿着毛笔在碎牛皮上涂鸦。九、十岁的时候就跟着师傅何祖鸿(师傅自幼体弱多病,终身未娶),学习皮影画稿描样。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能独立制作单件皮影了,何泽华童年时代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从学校回来,放下书包,拿起雕刀刻皮影,师傅则是把何泽华视如己岀,将祖传皮影雕刻绝活手把手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爱徒何泽华。八十年代初期,十五、六岁的何泽华已能单独操刀,独立完成全套皮影道具的雕刻制作,十八、九岁时何泽华又系统地学习揣摩皖南皮影戏的传统手抄剧本和表演手法,二十一、二岁时何泽华己能登台自导、自演一些经典传统剧目了。九十年代以来,何泽华先后为“安徽省博物馆”、“江苏民俗博物馆”、“

3、中国美术学院皮影博物馆”、“中国皮影博物馆(成都博物院)”、“中国藏研中心”, “中国黄梅戏博物馆”, 征集皖南皮影文物七千多件。并捐出弥足珍贵的清代晚期大件皖南皮影文物一套(110x90cm),白虎堂、廉明堂、金銮殿、双龙亭、城墙、古树六件精品,赠给中国皮影博物馆永久收藏。近十年以来,何泽华先后融资100多万元在家乡千年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水东老街创办了一家融古代老皮影展览、现代新皮影制作传承、原生态皮影演出三位一体的“皖南皮影博物馆”。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保持原生态皮影戏演出的专业团体,该馆现藏有清代早、中、晚期、民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文革时期的皮影文物两千多件。 传 承 谱 系

4、一、 何家班谱系(亲缘传承)老师祖何隆泰(艺名),皖南皮影戏何家班创始人。约生于明末清初的顺治年间,湖北随州西河镇何家湾人,随移民在安徽宣城水东定居。相传小时候就善绘画,喜爱皮影戏,由于家境贫寒,十四五岁就拜师学艺,十六七岁就登台演出,并善于雕刻制作各类型的皮影人物形象。师祖何祥高生于晚清末年,宣州区水东人。年轻时教过私塾,并写的一手好字。中年时迷上皮影戏,他用心钻研皮影舞台艺术,编写皮影剧本,把过去传承下来的进行改变,把皮影人物的尺寸增大增高,他还善处理削制生牛皮,精雕细刻的影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件件都堪称精品,民国时期被人们誉为“皮影一把刀”。师傅何祖鸿生于民国初年,一生致力皮影戏人物形

5、象、腔调、乐鼓经互动研究,一人双手可以同时击打大、小铜锣、双镲、云板、大鼔、高音梆子六种乐器,系何泽华的授艺恩师。在动乱的文革年代,一次又一次地躲着红卫兵,冒着被红卫兵随时揪出来再次批斗的危险,执著地向年幼的何泽华传授着全套皮影制作技艺。可惜生不逢时,英年早逝。何家班谱系简况如下:一代 何隆泰 男 清初 祖传 湖北随州二代 何明谷 男 清中 祖传 宣城杨林三代 何光启 男 清中 祖传 宣城杨林四代 何宗文 男 清中 祖传 宣城杨林五代 何德进 男 清中 祖传 宣城杨林六代 何正发 男 清中 祖传 宣城杨林 七代 何祥高 男 清晚 祖传 宣城杨林八代 何祖鸿 男 民国 祖传 宣城杨林九代 何泽华

6、 男 解放后 祖传 宣城杨林何家班派序:正大光明、文徳发祥、祖泽绵长、人贤继起、国运同昌。班规:穷不盗窃、富不骄狂、三稳道德、谨记不忘。学 习 与 实 践 经 历九零年以来,何泽华怀着对皖南皮影戏与生俱来的特别深厚感情,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跋山涉水,饿了,啃一包方便面;渴了,喝几口山泉水。他的足迹遍布皖南山区的每一个村村寨寨,毎到一处,都悉心地与老艺人拉家长、话皮影。他自筹资金保护性地收集散落在皖南民间的老皮影文物一万余件。2007年1月27日,何泽华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堂成功举办何泽华个人安徽皮影精品展,观众络绎不绝,达数千人次。同日晚,他带领皖南皮影戏剧团的四位老艺人吴金陵、熊寿柏、柯玉英

7、、郑远清在中山大学中文堂,执导连演了卖锦货、杨宗保过二郞关、杨延昭破幽州三场传统皮影戏,中山大学数百位师生观看了他们的精采演出,演出非常成功。得到了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教授,以及康教授领导下的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课题组所有成员的高度评价。中山大学特颁荣誉证书:“感谢您及皖南皮影戏艺术团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设计延伸】展演活动中的突出贡献!”2008年9月16日,皖南皮影戏剧曲艺术团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魅力宣城颁奖晚会”, 何泽华执导并亲自登台表演了皖南传统皮影戏夫妻观灯,荣获“传统艺术类节目表演奖”。2008年10月19

8、日至11月2日,何泽华应澳门特区文化活动厅的邀请,在澳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景点-卢家大屋内向世界人民展演了皖南皮影的精雕细刻技艺和出神入化的表演绝活,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喝彩。期间,何泽华在澳门卢家大屋向澳门大学的六位大学生系统地传授了皖南皮影独特的“推皮触刀”雕刻技艺。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特颁发感谢状:“中国民间工艺大师何泽华蒞临澳门特别行政区作民间艺术展演,以皮影雕刻工艺绝活,燃亮了澳门世界遗产卢家大屋的风采,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艺术交流作岀贡献。”2008年12月28日,皖南皮影戏曲艺术团应邀参加安徽省文化厅主办的首届“安徽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优秀剧目展演”,由何泽华执导并主演的皖南传

9、统皮影戏小八虎闯幽州, 荣获“十大创新节目奖”。2010年1月29日皖南皮影戏曲艺术团应宣城市首届春晚组委会的邀请,团长何泽华带着十位热爱皖南皮影的南宣网友,把皖南皮影展示表演,融入了极具宣城特色的文化元素,荣获2010年元旦、春节系列文艺演出节目最高奖-“特别节目奖”。 技 艺 特 点何泽华制作的皖南皮影比北方皮影稍长:小影人1.5尺、中影人1.8尺、大影人2.0尺左右。造型较为写实,是其基本特点,巧妙运用夸张、变形的美化手法,制作出线条细腻、柔和清晰、黑白分明、色彩艳丽、造型隽美、形象逼真的皮影人物形象。皖南皮影制作时还模仿地方花鼓戏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行当角色,皮影人物都有个性,皮

10、影人物一出场,人们就能分辨出人物的忠奸善恶。在雕刻中以夸张、洗炼的手法、巧妙运用点、线、面的结合,尽量体现皖南剪纸的表现艺术和人物性格。如:性格粗暴者多用粗线,以阴刻为主;老奸巨滑者,多用变形细线,以阳刻为主;美丽善良者,多用细腻、柔和线条表现。雕刻线条粗犷有力,布局疏密有度,造型夸张生动。在色彩上以红黄绿黑四色为主,显得鲜明大方、简炼朴实;同时也喻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红脸的精忠、黑脸的骁勇、黄脸的狡猾、白脸的奸诈等。何泽华雕刻皖南皮影的独特技艺在于“推皮触刀”, 即执刀的手不动,另一手推动牛皮来完成雕刻。这种刻法,对推牛皮的手劲、手感要求很高,刻岀的皮影线条圆润有致,尤其是对大弧度的曲线刻制

11、,具有流畅美和韵律感。同时艺人还要掌握刻、扎、凿、打、挑的雕刻技艺,艺人把雕刻皮影的心得归纳为口诀来传授技艺。四方画,四边咬茬转着扎。“雪花” 先竖画,然后左右再打叉,六棱如刻影头:先刻头帽后刻脸,眼眉刻完再刻鼻子尖。刻花纹:“萬”字先把丟岀齿,挑成雪花花。刻盔甲:先把眼眼打,拾岔岔,“人字” 三角扎。刻建筑纹饰:空心桃儿落落梅,雪里竹梅六角龟,一满都在水字格。皖南皮影是以运动的方式供人们欣赏,雕刻的刀口不论长短必须中间断口,确使皮影各部件完整耐用。皖南皮影的颜色是用矿植物颜料上色的,主要有藤黄、铜绿、朱砂、墨汁等。先将碎牛皮熬成皮胶,将颜料熔化在皮胶里,然后在火上边加温边上色。清代、民国的老

12、艺人调配的颜色胶性较重,上色时讲究笔尖不挨到皮影,将笔尖下垂的颜料囤在牛皮上,这样上色的皮影一般中间深,周围浅,具有颜色饱满,过渡自然的特点。皖南皮影制作的工序很复杂,每一个人物得用12片料子:头帽2片,上、下身各1片,腿脚2片,手、胳膊6片,影子由头部、身躯、四肢组成。影头分开保管,演出时才插入颈口,用线完成缀接后,另用细竹杆3根分别定在影人的颈口部位和两只手上,缀接钉制好的皮影要求提起胸签后,影人自然下垂,既不挺胸,也不背锅,双腿微微分开,由艺人操作表演时能自由活动。 个 人 成 就近二十多年来,何泽华先后为“安徽省博物馆”、“江苏民俗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皮影博物馆”、“中国皮影博物馆

13、(成都博物院)”、“中国藏研中心”, “中国黄梅戏博物馆”, 征集皖南皮影文物七千多件。并捐出弥足珍贵的清代晚期大件皖南皮影文物一套(110x90cm),白虎堂、廉明堂、金銮殿、双龙亭、城墙、古树六件精品,赠给中国皮影博物馆永久收藏。2010年1月2日,何泽华先后融资100多万元在家乡千年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水东老街创办了一家融古代老皮影展览、现代新皮影制作传承、原生态皮影戏演出三位一体的“皖南皮影博物馆” 。该馆一楼为皖南清代早期、清代中期、清代晚期、民国时期、文革时期皮影文物展厅,并拥有皖南地区最完整的皮影戏专业舞台,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保持原生态皮影演出的专业团体。二楼为何泽华历年

14、来创作的新皮影人物场景展厅,三楼为何泽华的皮影工作室。该馆现藏有清代早、中、晚期、民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文革时期的皮影文物两千多件。201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12版文化专刊“放弃打工,岀资70万元,何泽华,为皮影建一个家,高度称赞其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坚持住!”2010 年6月27日,宣城市博物馆向何泽华征集其创作的皖南新皮影作品100件,这也是该馆首次向地方民间艺人征集现代藏品。何泽华对皮影的雕刻制作、剧目表演颇有研究,为皖南皮影戏第九代现存唯一制作表演传承人,全身心地致力于皖南皮影的保护与收藏。中国美术学院皮影博物馆馆长、著名书法家赵树同先生多次考察了皖南皮影戏之后,为何泽华当场题书“

15、抢救国宝”。 对其为中国民间文化保护给予了很高的肯定。2010年7月伊始,何泽华带着皖南皮影戏曲艺术团的四位老艺人,冒着夏日酷暑在宣州区司法局、新农办、文广新局的按排下在宣州区各乡镇送江淮普法行新戏20余场,所演一地,当地村民观看的是依依不舍。鉴于何泽华和他传承的皖南皮影戏对宣城民间文化传播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分别于2009年5月和7月吸收其为会员和委员。持有该项目的相关实物、资料情况 何泽华创建的皖南皮影博物馆,一楼为皖南清代早期、清代中期、清代晚期、民国时期、文革时期皮影文物展厅,并拥有皖南地区最完整的皮影戏专业舞台两座,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保持原生态皮

16、影演出的专业团体。二楼为何泽华历年来创作的新皮影人物场景,三楼为何泽华的皮影工作室。该馆现藏有清代早、中、晚期、民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文革时期的皮影文物两千多件。身段类有龙袍、官衣、武将靠甲、披风、便褂、滚身子、老生氅、小生氅、番衣、神怪衣、杂衣、老旦、正旦、小旦等。头茬(脸谱)类有帅盔头、紫金冠头、八面威头、二卜文头、包巾子头、将巾子头、翎子头、风帽头、王帽头、相帽头、纱帽头、清帽子头、苫巾子头、主师子头、草圈子头、净头、杂头、神怪僧道头、生头、凤冠旦头、老旦头、仙旦头、正旦头、小旦头、血头等。何泽华另馆藏历代各时期皮影戏手抄剧本100多本,有封神榜、水浒、西游记、隋唐、杨家将、岳飞传、天

17、、地宝图、月唐、李自成、七侠五义、义气图、公案、包公大审、铡皇亲、响金钟、十把穿金扇、金镯玉环记、西厢记、珍珠塔、双失婚、三巧配、天仙配、夫妻观灯、女驸马、五女拜寿、白蛇传、盗红令、十劝世人、禁赌、银合太子走国、兵吞六国、绿牡丹等,现代剧目有东郭先生和狼、半夜鸡叫、小芳招亲、采蘑菇、老鼠嫁女、二小放牛郎、学雷锋、赖宁之歌等100多个剧目,大小单曲可达400多个剧目。这些剧本的作者大多没有留下姓名,可以说他(她)们是“无名” 的著名皮影作家。何泽华还馆藏有栩栩如生的皮影泥塑民国时期皮影戏演岀场景、皖南皮影制作工艺流程作品两组,该作品逼真地立体再现了皖南皮影曾经的辉煌,及皖南皮影复杂的制作工艺选皮

18、、制皮、推皮、描样、雕刻、上色、熨平、装订全过程。 照片及音像资料目录 照片资料:何泽华制作皖南皮影的工艺流程何泽华制作皖南皮影戏人物作品何泽华已保护的部分皖南皮影文物何泽华在澳门授徒并传播皖南皮影艺术何泽华在中山大学举办皖南皮影展与影戏演出何泽华收藏的传承了余年的老剧本何泽华与中外影戏专家研讨学习皮影何泽华向国家皮影博物馆提供的皖南皮影文物(部分)音像资料:感动宣城皖南皮影传人何泽华安徽电视台非遗之旅皖南皮影戏沟通: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菁菁校园:春节皮影特别节目皖南皮影戏申报录像片本 人 申 请 意 见本人何泽华愿意作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人选。签名:何泽华(盖章)年 月 日项目保护单位意见(盖章)年 月 日当地文化行政部门意见(盖章)年 月 日市 级 专 家 委 员 会 评 议 意 见专家组组长(签字)二OO八年 月 日市 级 专 家 委 员 会 名 单姓 名性 别年 龄专 业职 称单 位联系电话签 字市文化行政部门意见(盖章)年 月 日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意见(盖章)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