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摄影教程(完全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20542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闻摄影教程(完全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新闻摄影教程(完全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新闻摄影教程(完全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新闻摄影教程(完全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新闻摄影教程(完全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新闻摄影教程(完全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闻摄影教程(完全版).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闻摄影教程第十一章 照相机 第一节 照相机的原理及其结构一、针孔成像的原理:当来自景物的反光或来自发光体的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在与景物或发光体相对应相反方向的一定位置上便会形成一个和景物或发光体的影像上下颠倒的清晰影像,这个倒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使得景物或发光体的上端的光线在穿过小孔时投在了下端,而其下端的光线则投向上端;相应地,其左侧的光线投向了右端,右侧的光线则投向左端,于是出现的正好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影像;第十一章 照相机 第一节 照相机的原理及其结构&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包括镜头、快门、取景器、测距器、卷片装置、暗箱和机身等。一、镜头:有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

2、变焦镜头;1.物距:在镜头成像中,从被摄物体到镜头中心的距离,称为物距;从镜头中心至所成影像间的距离,称为像距;物距和像距相互制约;物距远则像距近;物距近则像距远;这便是物和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共轭关系;第一节 照相机的原理及其结构2.镜头的焦距:来自无限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主轴上汇聚成一个清晰的点,这个清晰的点,就是焦点;由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是焦距.其单位是毫米,用f来表示; 1/f=1/u+1/v;当用一固定焦距的镜头,在不同距离上拍摄时,物距大,则像距小,影像也小;第一节 照相机的原理及其结构3.镜头的口径和光圈系数: 镜头的有效口径是固定不变的,但随着光圈的开大或缩小,实际

3、的通光孔大小却在相应地改变,这种可变的口径称作相对口径;镜头感光能力=镜头焦距:光束直径# 光圈系数也称作f系数;f 系数=焦距:相对口径; f 系数的标法为:1.4 2 2.8 4 5.6 8 11 16 22;(1)数字的大小与镜头相对口径的大小成反比。(2)每相邻两级光圈系数之间的关系是2倍;第一节 照相机原理及其结构一、光圈的作用:1.调节进光照度这是光圈的基本作用。光圈调大,进光照度增大;光圈调小;进光照度减小;2.调节景深效果这是光圈的重要作用。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景深:是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景深跟光圈、焦距、摄距有关系;光圈大、摄距近

4、、焦距长则景深小;光圈小、摄距远、焦距短则景深大; 3.影响成像质量;任何一只相机镜头都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这档光圈俗称“最佳光圈”;第一节 照相机原理及其结构3.影响成像质量;任何一只相机镜头都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这档光圈俗称“最佳光圈”;第一节 照相机的原理及其结构4.镜头的视角:镜头和人眼一样,其视野有一定的角度,称为视角。#标准镜头:指镜头焦距和底片对角线长度相等的镜头,其视角接近于人眼的正常视角,约为50度。135胶片画幅是24mm36mm,对角线的长度是43mm;120胶片的画幅为60mm60mm,其对角线长度为79.2mm,所以120相机的标准镜头为80m

5、m;二、快门:快门的作用是控制光线在感光片上停留时间的长短。第一节 照相机原理及其结构#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现代照相机有慢至数秒到快至数万分之一秒的多级快门速度。快门打开的时间越长,胶片接受的曝光量越多;#现代相机设有112000秒的快门速度;另设B门、T门用于长时间曝光; B门按动打开,松手才关; T门是按下快门钮快门打开,关闭快门要重新按一下快门钮;第一节 照相机的原理及其结构#快门的作用:1.控制进光时间;2.影响成像清晰度;# 按快门构造和操作方式不同,可将相机快门分为机械式、电子式和程序式;(1)机械快门;其快门速度需要用人工调整;有镜间快门和焦平面两种;(2)电子快门:利用电子线路

6、来控制快门速度;第一节 照相机的原理及其结构(3)程序快门:程序快门的光圈叶片与快门叶片融为一体,光圈与快门的组合是按一定的程序排列好的;(三)测距(对焦)系统 测距装置有连动测距式、反光式、后部磨砂玻璃测距式、自动测距式等;第二节 照相机的镜头和摄影附件一、镜头的种类与性能:1.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普通广角镜头的视角可达70至90度;视角超过100度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以135相机为例,其广角镜头的焦距有35mm、28mm、24mm、20mm等;超广角镜头的焦距有 17mm、14mm等;焦距为7.5mm左右的鱼眼镜头的视角大约为180度;广角镜头视角大,拍摄范围广,注意前后景

7、的处理。第二节 照相机的镜头和摄影器材二、中焦镜头、长焦镜头、望远镜头#对135相机来说,中焦镜头焦距有75mm、90mm、 100mm、135mm等镜头;长焦镜头有200mm、300mm镜头;望远镜头有500mm、1000mm的镜头;中焦镜头拍摄的人像,看上去比例最符合人体的比例,常被用来拍摄人像,故又称人像镜头;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浅,所以越要求准确的对焦;在新闻摄影中进行偷拍或抓拍;第二节 照相机的镜头和摄影器材三、变焦镜头:镜头焦距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的镜头;有广角至中焦的变焦镜头(如28mm 至85mm变焦;35mm 至70mm变焦、35mm至105mm变焦等;中焦至长焦的变焦

8、镜头(如: 70mm 至210mm ,100mm至300mm变焦等); 中焦至望远的变焦镜头(如:100mm至600mm 等变焦);变焦的倍率越高,生产制作越难,质量越难保证。第二节 照相机的镜头和摄影附件四、微距镜头:它是应近距离拍摄小物体的需要而设计的,可以拍摄出与原物大小相等或比原物还大些的影像。五、电子对焦镜头(EF) EF 镜头是由日本佳能公司为EOS 系列相机设计、制造,融合了现代化的电子技术、精密的机械性能及精密的光学技术于一身。电子对焦镜头内置自动对焦和电磁光圈马达,并由内置微型处理器进行智能控制。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一、爆炸形:是变焦距摄影镜头产生以后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构图形式

9、。在变焦过程中曝光,在曝光过程中变焦;#拍摄的要领:1、快门速度宜用1/60或1/30秒;2、确保按快门与变焦同步进行;3、变焦时,宜从焦距长的一端变至焦距短的一端;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 二、黄金分割式: 短:长长:短+长0.618; #黄金分割原理在摄影中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 1、用来制定悦目的画幅比例,如直画幅的高8与宽5;或横方形画面的高5与宽8。 2、用来安排画面中的地平线位置,可以产生舒适的透视效果; 3、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同样可以用5比8的黄金律原则安排; 4、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进行构图;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三、“井”字形:又叫“九宫格构图”,就是把画面四边三等分,

10、然后再把相对点连成直线,在画面上就呈现了“井”字形状;再井字的交叉点上,是安排主体的最理想的位置;四个交叉点那一点为最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四、对称式: 是指摄影画面上的左右两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排列都一一相对。对称的画面有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风光摄影中的对称构图:用平视角拍摄水中倒影,可以获得十分鲜明的对称构图;拍摄时宜用小光圈,景深要长,快门速度要同风力大小相适应,才能表现自然景色的对称美;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五、非对称式: 主体偏于一侧的组合方式(包括左右黑白或色彩冷暖相背的组合方式),统称为非对称式;如画面的一边是高大山峰,而另一边是飞向山峰的一只山鹰,这是

11、体积大小的不对称;#非对称构图应注意:1、偏于画面左边或右边的主体,无论是人物或静物,必须面朝画面中心;2、应使画面整体符合艺术均衡,要防止画面失去艺术均势;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六、S形:1、在乡村和自然风光画面中,如有一条s形曲线,显得活泼、生动;给人一种优美感;2、读者在S形线条的引导下,视线就会不断地向纵深移动-有力地表现对象的空间和深度。3、由于在S形的画面中,可以最有效地利用空间通过S形的线条,把画面中的环境空间同主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多样统一的整体;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七、竖式长方形:画幅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一般是在8:5左右;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八、三角形:通常是以三个相同性

12、质的物,人或景构成画面稳定的三角形整体,其画面特点是稳定,不会失去均衡,并可充分利用空间;1、正三角形构图;2、斜三角形构图;3、倒三角形构图;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九、水平式:水平式构图具有安宁、平静、憩怡的特点,宜表现平展广阔的景象,如平静的海、湖、江面、辽阔的草原;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十、均衡式:均衡不是简单的平衡,也不是简单的对称。均衡是视觉心理的一种审美要求,所以是艺术均衡。均衡式构图,都是以画面右面或左面的主体作为均衡的轴心,然后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进行构图;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十一、对比式:根据内容的需要,把反映内容的主体,同在画面上起烘托、补充作用的陪体对比与被对比者

13、组合成画面;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十二、对角线: 所谓“对角线”,是在摄影取景范围中较为明显 的线条,使它伸向画面中的两个对角而得名。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十三、布满式:就是被摄体布满在整幅画面中,没有实际上的空白;宜使用小光圈和慢速度摄影;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十四、垂直式: 宜表现主体的高度,照片顶上不应留有白边,否则视觉上会产生“到此为止”的感觉 ;第三章 摄影画面构成 一、主题思想摄影画面构成的意图所在: #主题是摄影者通过拍摄对象所要说明的问题。摄影者通过照片中的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引起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思想共鸣和审美感受,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思想,体现拍摄的意图。#摄影构图就是要把所表

14、现的客观对象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的表现形式有机地安排在画面里,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地表达。第三章 摄影画面构成 # 摄影画面构成就是要选取典型的拍摄对象,并通过独特的造型来表达主题思想,这也是摄影构图的实质。第三章 摄影画面构成 二、主体摄影画面的兴趣中心# 主体是摄影画面中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是摄影画面的兴趣中心,是画面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是组织画面的主要依据。1、主体在画面中的作用:(1)体现主题思想;主体是主体思想的体现者,突出主体能给观众鲜明的印象,使观众正确理解照片的内容;(2)主体是画面的结构中心,有利于集中观众视线;第三章 摄影画面构成

15、 #突出主体的方法有:1、给主体以位置上的优势;可将主体安排在画面的正中偏左或偏右,较小的主体可以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上。2、利用视线指向突出主体。观众的主意力可以通过画面中人物的视线集中到主体上面,视线起到间接突出主体的作用。3、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常用的对比手法有:第三章 摄影画面构成 (1)明暗对比;(2)色彩对比;(3)大小对比;(4)虚实对比;第三章 摄影画面构成 三、陪体主体内涵特征表达的辅助者:# 陪体是拍摄者选取的用以辅助主体表达内容的人或景物。在摄影画面中作为陪体的对象,是处在与主体相对应的次要位置,与主体相呼应; #陪体在摄影摄影画面构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三章

16、摄影画面构成 1、与主体共同完成主题思想的表达;2、增加画面信息量,使画面更自然、更生动;3、使画面造型更丰富,更具感染力;# 陪体的安排应以不削减主体表现为原则,主体与陪体不能均衡,以免主次不分。在画面中主体应突出醒目,陪体应简洁适度;陪体在画面所占面积、色调安排、线条走向等方面要与主体配合,不能喧宾夺主。第三章 摄影画面构成 四、景别摄影构图不同意境的表达#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可分为远景、包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1、远景:远景画幅括的景物范围很广,它能显示出宽阔的场景和广大的空间;2、全景:是以完整地包容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并有适当的空间环境组成画面;第三

17、章 摄影画面构成 3、中景:只包容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的局部范围的画面;中景以动作情节取胜,环境次之;4、近景: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很小,被摄对象能表现出更多的细部,容易给观众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不易表现环境背景的特点。5、特写:较近景更进一步,让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只表现被摄对象的某一细部,从细微处揭示物体的特点,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第三章 摄影画面构成 五、前景离相机最近的景物#被摄场景中靠镜头最近的景物叫前景。前景处在主体的前面,有明显突前的特点;1、前景在画面构成中的作用:(2)增强空间感,强化主观地位;(3)均衡画面;(4)加强装饰性;第三章 摄影画面构成 六、背景画面主

18、体的有力烘托者#一幅照片是否成功,与主体物的背景优劣有关。良好的背景能有效地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不良背景则会减弱主体的光彩,一切造型艺术家都非常重视背景的作用。1、背景:在主体后面,衬托主体的景物;2、背景的作用:(1)烘托主体,使主体形状、轮廓更加突出;(2)交待环境、点化中心。(3)帮助构图,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均衡感;第三章 摄影画面构成 3、如何处理背景:(1)当背景能点化主题时则可强调背景使其醒目;(2)当背景无助于点化主题时,应简化背景、突出主体;(3)注意主体与背景的明暗、色彩、动静、虚实等对比,使主体形象鲜明突出; a.影调、色彩变化:(一)亮主体暗背景;(二)暗主体亮背景;第三

19、章 摄影画面构成 (三)利用不同的色彩区分主体背景;b.虚实变化:(一)利用大光圈,且让主体与背景拉开距离;(二)用长焦距镜头拍摄;#背景处理是摄影画面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拍摄中细心选择,才能使画面内容精炼准确,视觉形象得到完美的表现;八、对比画面构成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艺术表现方法,也是表现事物存在状态的有效途径;对比是对立统一的两个因素的比较,对比法则是艺术的辩证法则,广泛应用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在藏与露、写真与写意、明确于朦胧、质朴与华丽、具象与抽象、雄浑与纤细、见解与复杂等对比中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对比的形式多种多样1、大小对比; 2、动静对比;3、明暗对比;

20、4、虚实对比;5、色彩对比; 6、新旧对比;九、色彩构成用色彩影响观众的视觉#摄影作品的色彩能帮助突出作品的主题,渲染一定的气氛,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色彩的配置方法通常有:1、暖调构成:主要选用红、黄、橙等暖色组成画面,使这些色彩在画面中占据支配地位;2、冷调构成:主要选用蓝、青、蓝紫等冷色构成画面,便会得到一幅冷调照片,给人清雅、凉爽的感觉,象征明净、辽阔。3、 重彩构成:用饱和艳丽、很浓很深得色彩配置画面,使色彩浓重浑厚,色彩效果夺目而强烈,给人深刻的色彩印象;4、淡彩构成:用明度高、颜色淡、不饱和的色彩构成画面,具有轻淡、水彩的感觉,给人平静、质朴的视觉印象;5、对比构成:色轮上

21、位置相对、对比效果鲜明的色彩配置在一起,给人浓郁、强烈的感受,有明暗对比、冷暖对比等;6、和谐构成:选择相近色、同类色和消色构成画面,使色调显得和谐统一,给人优雅、平静的感受。7、消色构成:黑、白、灰、金、银被称为消色,其中任何一种消色与其他色彩配置在一起,都会组成和谐的画面。8、利用重点色块构成:在统一基调的画面中配置一小块对比明显的色彩,这一色块受到周围色彩的烘托会显得非常醒目,它往往是画面的主体;#在色彩应用方面应注意:1、色彩的应用要有目的性,即为表现主题、表情、达意,决不能为表现色彩而不幸色彩;2、色彩的应用要有整体的观念,从大处着眼,使多样性的色彩有统一的感觉,同一画面中色别不宜太

22、多;3、画面要有一个基本色调;基调的创造,一是通过调整角度、景别,来安排某一色调的景物在画面上所占面积大小而完成;二是通过运用不同光线滤色镜来完成;4、要注意冷暖色的对比配置,色块的分布避免等量、对称和零乱;十、呼应画面中被摄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呼应是指画面中的主体与陪体在视觉上或心理上形成一定的联系,而使画面显得均衡,并使主体突出;#呼应是摄影画面构成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令画面的整体布局达到有序、统一的效果;#通过呼应使画面的左右或上下两端在体积、轻重、明暗等方面达到均衡;十一、空白摄影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白是画面中除实体之外的空白部分,它一般由单一色调的背景组成,是摄影画面的重要组成部

23、分;俗话说:“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1、空白在摄影画面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空白有利于突出主体:(1)空白有利于突出主体: 在画面主体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留有空白会使主体不至于与周围的物体重叠,不会淹没在杂乱的背景之中,从而使主体显得醒目而突出;(2)空白有利于营造画面的意境:“景愈藏、境愈大”说的就是在构图时,画面上的空白会升华画面的意境;空白会给观众留有想象的空间,使画面更加耐人寻味;(3)空白是组织画面是各对象之间关系的纽带: 画面上不同拍摄对象之间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通过一定的空白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 “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是摄影

24、者在取景时经常参考的一种处理方法;十二、点、线、面摄影构图的重要元素 点是造型的发端与基本元素,线是造型的发展与主要元素,面是造型的领域与根本元素;A、点:点是指画面中呈点状的被摄体,或者那些并非真正呈点状,但在构图中当作“点”来对待的被摄体。如天空中的飞机、沙漠中的骆驼、大海中的小舟;B、线条:点移动的轨迹形成线条,摄影创作中经常遇到线条,它对摄影构图起着重要的作用; 线条能加强照片的意境和气氛,不同的线条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1)直线:具有坚强、有力、稳定、舒展的感觉;(2)水平线:有平坦、开阔、稳定、平衡的感觉;(3)垂直线:挺拔、严肃、庄重、希望。(4)斜线:有运动、兴奋、不稳定

25、的感觉;(5)曲线:流动、顺畅、优美、柔和,被人们称为“美的线条”;(6)放射线条:给人热情奔放、活跃、向外辐射发散的感觉;十三、拍摄方向画面造型因拍摄点不同而改变#常见的拍摄方向有正面、侧面和背面;1、正面方向:相机直接面对被摄对象,与被摄对象的正面成垂直方向进行拍摄;正面拍摄主要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从此方向拍摄的画面形象庄重、肃穆,能够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正面拍摄的画面往往显得呆板,不利于表现被摄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2、侧面方向:从被摄对象的侧面进行拍摄,可以是正侧面,也可以是斜侧面; #侧面拍摄的画面一般比较灵活,有利于表现被摄体的空间透视感,侧面拍摄容易表现出被摄对象的侧面轮

26、廓特征;3、背面方向:正对被摄对象背面的拍摄位置,主要表现被摄体的背面特征;从背面拍摄一般不注重正面的形象特征和细微之处,讲求含蓄美;背面拍摄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表现手法,背面方向具有神秘感、含蓄美,给人以想像的余地,丰富了摄影的表现力;十四、拍摄高度虚实意境的不同表现#一般分为平摄、仰摄和俯摄;1、平摄:摄影者所持相机与被摄对象在同一平面上的拍摄角度,这是人们常用的拍摄角度,平摄时的被摄对象一般不会变形,与人们所看到的比较相似。2、仰摄:在被摄对象的水平线以下,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采用这种拍摄高度有两种情况:一是仰摄有利于表现被摄体的高大,内容本身需要仰摄;二是被摄体过于高大,不得已只好仰着

27、镜头取景。仰角度拍风光,地平线下降,天空占画面的大部分,给人空灵、清秀的感觉,宜于写意;3、俯摄:居高临下,高于被摄对象向下的拍摄,俯 摄容易显示出被摄场景的开阔,给人深远的感受,常用来表现环境特色和辽阔的气势,如拍摄广场、牧场、群众场面等;十五、简洁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一位摄影大师说过:“一副优秀摄影作品的标准是简洁明朗、生动有力”。摄影总体来说是一种减法,摄影创作时对无助于主题表达的物体应坚决舍去,只有这样才能使画面简洁、紧凑、集中,才能使主体突出、主题明确。 #要获得构图简洁的画面,在拍摄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坚持精减原则:同一画面中包含的被摄物体和色别不宜太多,在拍摄之前应尽快确定哪些

28、是有利于主题表达的,哪些是需舍掉的;2、要使主体突出:主体是画面的主要形象,拍摄时应把主要力的焦点集中在最精彩的主体上,可以通过虚化背景,变换拍摄方向和角度,使主体与背景在明暗色彩方面形成对比等方法使主体突出;3、运用长镜头多拍特写:根据长镜头视角窄且景深相对较小,可以形成虚实对比并且利于拍摄特写的特点选取所需要的被摄对象。十六、光的方向摄影构图的不同照明类型 摄影就是用光作画,光线是摄影构图、造型的重要手段。光线一般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和顶光;1、顺光:也称正面光或平光,光线从相机的背面射来,物体的被摄面全部受到光源照射,亮度高,光线照射均匀。用顺光拍摄的影像平淡、反差小,层次不分明,无立

29、体感,画面构图缺少明暗变化,缺乏影调的韵味。2、侧光:侧光是从景物侧面射来的光线,它使景物被摄面的大部分受到光源的照射,只有少部分为阴影面,采取侧光拍摄的照片主体感强、反差大、层次丰富。3、逆光:又称背光,光线从被摄物后面射来,照相机面对光源,逆光容易使被摄物出现轮廓线,富有装饰性,可增强画面的形式美感。4、顶光:顶光是从景物顶部照射下来的光线,被摄景物上明下暗,凸出受光,凹处阴影,亮度不均,反差强烈。第二章 新闻摄影工作概论 第一节 新闻摄影概念界定一、新闻摄影的两层内涵: 新闻摄影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两个内涵; 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

30、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电视新闻这三大类用影像报道新闻的手段; 狭义的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照相机为拍摄工具,以摄影采访为主要手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在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媒体上刊载的新闻报道活动。第二章 新闻摄影工作概论 第一节 新闻摄影概念界定1、新闻摄影的定义: 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二、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关系:第二章 新闻摄影工作概论 第一节 新闻摄影概念界定 角度、概念 新闻摄影 纪实摄影价值即时、时效,信息量小,文献性长期,社会关注和影响,信息量大,文献性范围读者需要读者视线之外存在时间信息快餐经久价值操作流程多人协作个人

31、自主载体大众媒体书、画册、展览画面构成外在形式内在朴实逻辑结构时空关系无固定模式第二章 新闻摄影工作概论 第一节 新闻摄影概念界定1、新闻摄影的目的和重点是记录事件本身、传达信息;纪实摄影的重点则是表现拍摄者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揭示事物对社会产生的影响;2、服务于某个媒体的新闻摄影记者,在凸显个人风格的同时,还要兼顾所在媒介的稿件要求和用图特点;而一个成熟的纪实摄影师,可以不受媒介的限制,彰显出自己的艺术风格。3、新闻摄影作品的生产(记者)、加工(编辑)、输出(制版印刷)是一条龙式的流水线工作;纪实摄影作品则大多由摄影师自主控制或独立完成;4、大众媒体是新闻摄影的主要传播载体,图文书、画册、展

32、览是纪实摄影的主要传播载体;第二章 新闻摄影工作概论 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媒介形态新闻摄影工作接触到的媒介形态主要有报纸、杂志、网站、通讯社、图片库等;一、报纸:目前,报纸是我国新闻摄影从业者的主要供职媒体,也是新闻摄影产品的主要发布渠道之一。其中又以党报和综合性都市报为主; 报纸成为大众传播媒介,是以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和纽约先驱报的创刊为标志的,并在20世纪初达到兴盛。二、杂志:新闻类杂志一般是周刊,和报纸相比,杂志的深度报道较多,时效性不强,关注观念和事态的分析,内容上往往超越新闻事件本身;出现在杂志上的新闻图片,要求视觉构成相对复杂,视觉符号多,能够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第二章 新闻

33、摄影工作概论 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媒介形态三、新闻网站: 网络上使用新闻图片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通讯社将图片提供给签约媒体:通讯社通过本媒体的摄影记者获得新闻图片,也通过与其他通讯社合作方式互享图片;2、综合性商业网站转发新闻媒体的图片:以新浪、搜狐等新闻单位网站开设的新闻业务为主要平台;3、传统媒体网站使用本媒体记者的供稿:这类网站包括中央和地区新闻单位网站(如人民网、大洋网)和报纸网络版;第二章 新闻摄影工作概论 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媒介形态4、通讯社以外的图片库将图片提供给各签约媒体四、通讯社:我国第一大通讯社新华社,主要通过专线向国内外媒体提供新闻图片;五、图片库:又叫图片银行、图片代理

34、公司,是摄影图片市场化的产物;六、媒体融合:第二章 新闻摄影工作概论 第三节 新闻摄影工作内容和流程一、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构成:二、摄影记者:摄影记者的工作内容一般按照新闻条线来划分,重点负责某些条线的新闻,比如公检法、社会、娱乐、体育、教育等;三、图片编辑:是媒体使用影像的重要“把关人”,他们选择照片,对照片进行在加工,决定图片最终以什么样的形式传递给受众,影响着图片传播的最终效果。第二章 新闻摄影工作概论 第四节 新闻摄影人才新闻摄影人才应具有如下素质:1、视觉教养;2、传播意识;3、影像文化与影像传播理论素养;4、数字技术、数字媒体与数字影像传播的知识和技能;5、媒体教养;6、创新思维;7

35、、自由而负责任;8、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第三章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第一 节 新闻摄影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一、新闻摄影的新闻性是新闻价值的追求 新闻性是新闻摄影区别与其他摄影门类的本质特性之一,其直接体现就是新闻图片和文字说明所具有新闻价值。1、新闻性是各种新闻手段和形式所共有的属性。新闻价值则是构成新闻的核心要素;徐宝璜将构成新闻价值的因素列举了六条:(1)个人之关系,即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人类之同情,即对生命、财产损失以及个人和人类奋斗精神的同情心;(3)求胜之竞争,即政治的、经济的、商业的竞争及体育的、游戏的比赛等;第三章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第一 节 新闻摄影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36、4)著名人物之姓名,即名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5)著名机关之名称,即重要机关、机构的言论、举措;(6)事情之稀奇,即奇闻轶事; 总之,新闻的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贴近性、可读性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二、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新闻真实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个别事实的真实;二是总体判断的真实; 1、事实真实:新闻摄影必须坚持时间、空间和对象三位一体的真实原则,拍摄记录的是存在于同一时空中的新闻对象,新闻照片之所以能成为历史文献、现场见证和科学研究的依据,正是因为它对新闻事实的忠实纪录,具有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第三章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第一 节 新闻摄影工作的特点和要求2、总体真实:新闻摄

37、影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于捕捉记录呈现在镜头前的典型瞬间;总体真实要求记者、编辑和媒体对新闻题材和主题的宏观把握、评价和判断符合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本来面目;要把握好总体真实,常常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的分析、准确的 判断和深入的思考,有时还要做长时间的跟踪采访;三、形象性是新闻摄影“与生俱来”的特性 新闻摄影就是采用摄影技术来报道新闻,形象性也就成了新闻摄影“与生俱来”的基本特性之一;形象性的体现必须建立在新闻性与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第三章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第一 节 新闻摄影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如果脱离新闻性与真实性原则,得到的照片有以下几种情况:1、有新闻性与真实性:是新闻事件,但是不具

38、备通过摄影影像进行视觉呈现的可能性,就不适合用新闻摄影的方式来报道,文字报道更能描述、表达或交代清楚;2、形象性违背真实性:过于追求影像的完美或追求艺术性,会导致脱离现实的导演摆布、后期加工等逾越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滥用技术技法”;3、为形象性丢失新闻性:为了等待“决定性瞬间”,错过具有新闻价值的突发瞬间或情节,会造成新闻性的损失;第三章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第二 节 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和成因一、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 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有多种:伪造新闻事实,盗用图片,张冠李戴,篡改文字说明,导演摆布、干预新闻现场,后期造假等;二、新闻摄影失实成因1、工作不塌实,采访不深入,想当然地赋予新闻图片

39、以意义和内涵;2、图像编辑软件操作简易,媒体缺乏编辑流程技术监控;3、新闻摄影采编人员对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自律不足,缺乏对造假行为的有力惩处;第三章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第二 节 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和成因4、将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 将新闻与宣传混在一起,在拍摄的时候追求构图、用光、形象完美,不惜摆布和重演现场,导致真实的新闻事件变为失实的摄影报道;三、如何避免新闻摄影失真失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不得捕风捉影,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想象虚构,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歪曲事实; 力求全面地看问题,防止主观性、片面性、绝对化,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

40、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第三章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第二 节 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和成因#如何避免新闻摄影失真失实:1、尽量抓取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的典型瞬间,尽量要自然,避免干预现场和“导演摆布”;2、新闻摄影的标题和文字说明写作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要凭空臆造; 要防止人名、地名和数字出现错误,要实事求是地把握文字说明的逻辑与总体表述,力求准确、真实;3、慎用数码技术修改照片; 在新闻摄影摄影中,后期数字处理对影像的修正只限于 色彩饱和度、明度、反差、偏色调整,消除灰雾、镜头脏点导致的斑点。切忌滥用数字处理技术;第三章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一 节 新闻道德原则一、1、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

41、传播活动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新闻从业者不能单独追求专业至上。第三章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一 节 新闻道德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包括:为人民作奉献;充分准确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呼声;深刻完整地反映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动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新闻报道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持新闻为人民而写、写人民的宗旨;充分发挥新闻事业的宣传教育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传播新闻信息要注重正面的、积极的社会效果;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技能,学好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本

42、领;#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新闻真理性原则;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第三章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二节 新闻道德原则一、道德选择的难题:1、选择哪种拍摄题材。2、在新闻摄影活动中,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第一,遇到突发新闻及时采访并发表,采访本身并没有道德意义,是新闻工作行为,符合摄影记者的职业要求,这名记者是称职的。第二、这名记者在现场没有发现伤者,并非见死不救。二、新闻道德原则: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原则有两点: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则;2、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角度和时机。3、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内容。4、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方法。5、选

43、择哪种拍摄方法。6、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摄影记者应该首先干什么。7、如何编辑图片从而避免道德问题。第三章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二节 新闻道德原则#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中归纳几种可能引起争议的照片构成因素:1、照片中人物悲痛欲绝;2、出现尸体。3、照片中有伤痕累累的人体;4、照片是彩色的。5、照片中有种族歧视。6、出现裸体。7、照片中的内容涉及当地事务。8、照片出现在头版。9、照片由报社专职摄影记者拍摄。10、只有照片,未配相应的文字报道。第三章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二节 新闻道德原则二、有所为有所不为: 新闻娱乐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本质是传媒商业化的驱动。一些媒体把信息娱乐当作希望操作的新理念、同行竞争的新法宝。人们对网络媒体的认同度很低,原因之一就是对网络新闻质量的质疑,新闻摄影从业者要引以为戒,防止新闻摄影娱乐化趋势导致新闻质量边缘化的危机;第三章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三节 新闻道德评价与培养一、新闻道德评价,指对新闻报道活动中的行为做出认识和判断。新闻摄影中道德评价,主要是指对新闻摄影采访、拍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