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女排对抗赛中中国女排制胜因素的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20546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古女排对抗赛中中国女排制胜因素的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古女排对抗赛中中国女排制胜因素的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古女排对抗赛中中国女排制胜因素的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古女排对抗赛中中国女排制胜因素的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古女排对抗赛中中国女排制胜因素的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古女排对抗赛中中国女排制胜因素的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古女排对抗赛中中国女排制胜因素的分析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古女排对抗赛中中国女排制胜因素的分析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中国女排参加一些世界性的比赛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客观而深入地分析中国女排技战术、身体素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现状,阐述中国女排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中国女排在技战术方面与世界强队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还是有一定差距,需要更加努力,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球队的水平。关键词 中国女排 制胜因素 技战术 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目录1.引言12.研究对象与方法13.结果与分析13.1中国女排的现状13.1.1中国女排的基本资料13.1.2技术的运用分析23.1.3战术的运用分析33.1.4心理影响分析43

2、.2中国女排的制胜因素54.结论与建议64.1结论64.2建议6参考文献81 引言 近几年,中国女排参加的一系列世界性比赛取得不错的成绩,为队伍锻炼了新人和积累了经验,对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世界性女排比赛对中国女排的发展进行调查,分析中国女排在比赛中通过运用多种因素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结果以及和世界强队的现状进行比较,找出中国女排的优势,形成对中国女排现状相对科学、理性的认识。通过对中国女排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中国女排的现状,加深对中国女排的认识,认清中国女排的优势与不足。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 中国女排、古巴女排及其它数

3、支世界强队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2.2.2 统计分析法 通过比赛录象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2.2.3 比较研究法 对中个国女排以及其他世界强队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2.2.4 录象法 通过2008年中国古巴女排对抗赛5场比赛中的12局的比赛录象获得数据。3 结果与分析3.1中国女排的现状3.1.1 中国女排的基本资料 今年,中国女排公布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19人大名单,其中5人为上一届奥运会的老队员。现代排球运动员的选材中,身体素质并不是占最主要的因素,但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亚洲的日本女排,论技、战术的多样多变可排

4、在世界的前列,可在身高上的劣势使她们在世界赛场上并没有特别起眼的成绩。由此可见,现代排球已到了网上球的时代,攻势排球在世界排坛已被各队广泛接受。各国队员身高、弹跳的增长是提升排球技、战术的先决条件,高度已成为现代排球的标志。 图1 中国女排与一些世界女排队员身体素质的比较0100200300400平均身高(cm)平均扣球高度(cm)平均拦网高度(cm)平均身高(cm)185.8188.7183.4181.4185.6平均扣球高度(cm)314.6309.7321.6300.3307.9平均拦网高度(cm)305301.4313285.8297.2中国俄罗斯古巴巴西美国表1 中国女排与国际强队的

5、差值比较项目中国国际强队差值t平均身高(cm)平均扣球高度(cm)平均拦网高度(cm)185.8314.6305184.8309.9299.414.75.6P0.05 p0.05 p0.05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队的身体条件在世界强队中虽不是最好的,但也算是不错的。后天的训练使中国女排即使在身高上并不是最出众,但身体素质却可以使自身的实力提高一个层次。现代竞技排球是网上争夺天下的时代,只有先在身体素质的训练上先下苦工夫,才跟得上强队的步伐。中国女排在备战奥运会的环境下,以目前这样的基本情况,在身体素质先不落后其它队伍的情况下,再来提高自身的技、战术,才不会处于不利的局面,才能很好的去准备08

6、年奥运会。 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队在身体素质上的统计数据略高于国际强队的平均值。用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法可以得出,中国队在身高上与国际强队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这说明现在中国女排的身高与国际水平相差无几。但在扣球和拦网的平均值上,是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虽然平均值还高于国际强队,但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个国家的水平不一样。比如从图1可以看出古巴在这两项统计数据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这与他们的先天素质有关;巴西则处于劣势。所以尽管中国女排的平均数据略高于国际强队,但还是要区别对待,不能盲目乐观。3.1.2技术的运用分析 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细腻的团体运动,它包括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在一场比赛中,发球是进攻的开始,发

7、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对方的进攻组织;一传是关键,能否组织好进攻就看一传的质量;二传是核心、是战场上的指挥者;扣球是进攻的终结,扣球质量的好坏最终可能影响比赛的胜负;拦网是防守的开始,是第一道防守屏障。 2008年中国女排和古巴女排进行了几场热身赛,中国女排取得了全胜的战绩。单单从结果上来看,好象古巴女排已经掉了一个层次,不能给中国队造成太多的麻烦,其实不然。本次热身赛,古巴队缺少了几名主力,使古巴队的实力有所下降;在热身赛前,中国女排已经集训了45天,而古巴女排磨合了不久就来参加此次比赛。应该说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占据十分有利的局面。表2 2008年中国古巴女排对抗赛技术统计技术分类中国古巴发球破攻

8、率发球得分率一传到位率扣球得分率拦网得分率 27.6% 4.8% 63.1% 48.9% 11.5% 23.9% 7.1% 62.4% 41.2% 7.5%在排球比赛中,扣球是比赛中最积极最有效的进攻手段,是球队得分的主要途径,是完成战术配合最后一击时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队扣球的平均得分率为48.9%,比古巴高出了将近8%。较高的扣球成功率是赢得比赛的关键环节。面队古巴这样的强队,能保证扣球的质量和减少失误,是中国队能赢得比赛的主要因素之一。 发球是进攻的开始,是破坏对方一传,影响对方进攻的有效途径之一;接发球的质量高低,则影响着本方的进攻质量。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队在

9、发球和接发球上和古巴相比较会好点,但差距不是很大。考虑到欧美地区的运动员先天素质好、力量大,在发球上更具有破坏性,中国队必须先稳定好自己的一传,才能很好的组织进攻,才能打出自己的战术特点来。因此,一传是关键,是组织好进攻的必须条件。 拦网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是反攻的重要环节,拦网在排球比赛中虽然不是得分和进攻的主要 ,但却是克制对手进攻、扰乱对手进攻节奏的有效途径。在本次热身赛中,赵蕊蕊的回归使中国队在网前的高度上了一个层次。比赛中也可以看出中国队拦死古巴队扣球的精彩画面。从数据也可以看出中国队的拦网效率比古巴队好。拦网不是主要得分点。但拦网的得分却可以振奋士气,甚至在关键时候成为影响比赛的重

10、要因素。3.1.3 战术的运用分析 中国女排的进攻战术形式是,在第一点快攻的掩护下,由第二点的跑动进攻,四号位平拉开,一、六号位后排攻或强攻的相互掩护所组成的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体系。由于受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注定了中国队不可能向欧美球员一样有着出色的弹跳力和力量,但是却可以凭借自己灵活的速度和多变的进攻战术来冲击对手的防线。从这次热身赛的过程和一攻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队把集训中的一些东西体现出来了,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表3 2008年中国古巴女排对抗赛一攻战术成功率统计高球前快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背快其它调整攻中国古巴 53.5% 44.2% 60% 44.4% 41.9% 57.1% 4

11、5.5% 55.6% 26.3% 30% 在排球比赛中,一攻的成功往往可以打击对方的信心,提升自己的士气。通过表3可以看出。中国队在高球强攻上的成功率比古巴的还要高。从这可以得出中国队又展现出了那个以战术多变、快攻为主的球队,使对方不能针对一个点去进行防守,从而使中国队能很好地打出自己的进攻战术。这与2年前参加世锦赛的中国队有了很大的改变。攻手没变,还是王一梅和杨昊。但2年前的中国队打法单一,发挥不稳定,快攻打不出来,只有四号位的强攻可以给对手造成威胁,对手抓住这点包夹四号位,是中国队输了几场比赛,最终排名第五。但现在这支中国队,战术的多样化使对手不在把注意力集中在四号位上,成功率也就有了相应

12、的提高。 从一攻来看中国队还是以快攻为主,打得也比较多。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成功率还是很高的。其实中国队的二传与攻手还处在磨合期,还是会出现配合不够熟练的情况。主二传手冯坤因为伤病已有近一年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比赛,但毕竟是老将,磨合起来比较快,只要没有再引起伤病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关键在于年轻的二传手魏秋月与攻手之间的磨合。从比赛中来看,魏秋月与全队之间的衔接还是有一定的生疏,还需药借助比赛来加快磨合期。一旦中国队的一传到位,二传稳定,那样快攻战术就是中国队的一把制胜利器。 在调整攻以及像后排攻的战术,中国队还是有待进一步去提高,从而达到全方位的战术体系。当然,在一攻中,保持一传的稳定性,提高

13、一攻的成功率,减少调整攻的出现,才能避免对手防反的机会,提高制胜的机率。3.1.4心理影响分析 从早期的娱乐性排球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排球,排球比赛有时候不仅仅是在考验双方的技战术,有时候还是在心理方面上的比拼,左右比赛胜利的因素往往是队员的心理素质。我们先回顾一下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和俄罗斯的女排决赛。在小组赛中,俄罗斯女排曾经不敌中国女排,因此,在决赛中,俄罗斯女排放下了思想包袱,抱着“想赢不怕输”的心理连下两局,反观中国队没有正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此后中国女排明显已经放开手脚,心理上做了调整的女排姑娘们硬是把俄罗斯拖入决胜局。在决胜局中,俄罗斯女排的那种不稳定性就逐渐暴露

14、出来了,带着“想赢怕输”的心态,自乱阵脚,不管是在她们的发球还是进攻上,都屡屡出现失误,最后被中国队连扳3局赢得比赛。从这场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女排的队员们在前2局与后3局的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完全不一样,这说明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心理素质的好坏往往可能是取胜的关键。 各种高水平竞技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中国女排要在世界强队中占有一席之地,初了丰富自己的技战术外,也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并不是现学现会的,而是日积月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中国女排和其它一些国字号球队,比如男女篮,在集训的时候常常会先进行军事训练,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他(她)们刻苦、坚

15、忍不拔的精神、组织观念以及集体主义精神,遇到挫折不轻易放弃,造就军人身上那种刚强的精神。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该溶入训练和比赛中。有人曾说中国女排的训练量太大,不符合科学。我认为训练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在考验队员的意志品质、坚持情况和训练态度,培养队员的心理素质。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训练场上坚持不下来的情况,到了比赛场上何以发生本质的变化?心理素质的培养体现在赛场上,国际大赛让你排姑娘们很好的锻炼了自己,不仅仅是在技战术上的运用,心理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毕竟比赛场上的很多困难是训练没有办法体现出来的。 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培养出了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养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16、。在强强对抗双方处于僵持的情况下,中国女排的心理将会影响整个比赛的情况,可见心理是比赛胜负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3.2中国女排制胜因素 从总体上来说,影响中国女排制胜的因素是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四点,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但这四个因素是最重要的,任何一点的不稳定和不成熟,都有可能会导致中国女排在世界赛场上的失利。在备战奥运会的前提下,身体素质是前提和基础,技、战术的使用以及熟练程度是比赛中最能左右比赛胜负的因素,心理素质是不可预见的关键因素。在备战的这段时候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同时感受比赛的气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备战奥运。4 结论和建议4.1 结论4.1

17、.1 中国女排在此次热身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状态让人想起了04年奥运会夺冠的那支队伍,虽然还没有达到颠峰,但只要再继续磨合,在08年奥运会上,我们还是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中国女排会再一次让我们沸腾。4.1.2 中国女排和古巴女排的比赛虽然都赢了,可自身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来,一些战术的运用还不是很成熟,应该充分利用热身赛去完善。4.1.3 几个伤病队员的回归使中国队在战术上有了更多的使用,能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特点。4.1.4 心理的培养最终还是要通过比赛的磨练,在奥运会之前应该多参加一些比赛,一方面可以磨合队伍,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队员的比赛经验,提高心理素质。4.2 建议4.2.1 针对现在国人对

18、排球的热情,应该加大力度推广排球运动,从而让更多的人去提高学习排球的兴趣,从中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4.2.2 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女排姑娘们应该放下卫冕的包袱,以低姿态的心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以平常心去打好每一场比赛。4.2.3 在奥运会前的这段时间,中国女排应该尽量避免伤病的情况出现,热身赛以配合技、战术为主,为奥运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参考文献1李美娜.中国女排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9193. 2赵道卿.现代排球比赛制胜因素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 18(4):7173. 3陈忠和,陈少坚.中国女排强强对抗中的心理储

19、备J.体育科学研究.2004,8(3):114. 4万仲平, 眭小琴,刘维芳.雅典奥运中俄女排决赛制胜因素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862863 . 5吴嘉毅,蔡志源.浅析中国女排在奥运会的制胜因素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9(3):138140. 6屈东华,肖勇.第28届奥运会中国女排成功夺冠的诸因素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2):2225. 7肖勇,白涛.第15届世锦赛中国女排与世界八强技术统计对比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3):98100.8排球.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 9张然.排球纵谈M.2001年10谢亚龙,王汝英等.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